网箱泥鳅养殖技术,泥鳅养殖技术等
泥鳅养殖技术等级要求
一般用活饵做钓翘嘴为首选,早前筏钓多半用泥鳅做钓。最好用单钩,这样出口会精准些。泥鳅7cm到11cm长度为首选,这样和翘嘴常吃的饵鱼大小相当,粗细也要做挑选,特别在鱼口不好的时候,应选偏小偏细的泥鳅,方便翘嘴更好的进食。
对个体大的翘嘴,比如米级别翘嘴,可以适当用大泥鳅,活性更狂野的泥鳅,这样即便大个体翘嘴不多,也有希望钓获。
泥鳅养殖水温是多少
黄金泥鳅的养殖水温保持在15-30℃,温度过高时,可以加水冷却,低于15℃时容易冻伤泥鳅。为了保持水质清澈,平时可以采取遮阳措施,在水中种植浮萍和葫芦。
1、要选择合适的池塘:池塘大小宜在50-100㎡之间,要有好的排水和蓄水能力。2、池塘加工:将塘底的淤泥深耕一遍,并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3、投放数量:不宜过多,否则容易生病,造成大批死亡。4、水温:养殖水温应保持在15-30℃,平时还要做好遮阳措施。5、食物:黄金泥鳅属于杂食性动物什么都能吃。
泥鳅养殖水质检测标准
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接受,但由于养殖泥鳅的池塘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所以养殖水质容易恶化,因此,放养密度要恰当,并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并不是说没有要求,泥鳅池水质要求总体如下:“肥、活、嫩、爽”,水的PH值在6.5-7.5之间。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除了要有足够的水量之外,还要具备相应的水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含适量的溶解盐类;溶氧丰富,几乎达到饱和;含适量植物营养物质及有机物质;不含有毒物;pH在7左右。 泥鳅的生长好坏和水中溶氧量呈正比,水中溶氧量高时,泥鳅摄食旺盛,泥鳅的耗氧量也随着增加,新陈代谢随之加快,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1、石钢鳅苗放养
在放养前需要进行选种,尽量现在体质健壮、无病无壮且有活力的幼苗,每个池塘中的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便于以后管理。在幼苗放养前一定要进行浸洗消毒,可以采用低浓度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一般密度为每平米放养幼苗2-3斤左右。随着放养量的增加,体重增重,池塘水可以加深到50-70厘米。
2、使用方法
在泥鳅幼苗放养后半月后,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的补喂一些鱼粉、豆饼以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夏季泥鳅生长到5厘米长势,改喂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不宜过多,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好,投喂是要将饵料投放到食台附近。
3、水质调节
泥鳅的养殖水质以黄绿色危害,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7-8月份水位保持在80厘米以上,一旦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隔10天换水1-2尺,每次换水三分之一左右。
4、管理
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或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可以将稻草覆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可以在池塘总种植水生植物遮阳,秋季和晚春再把薄膜改善,晚上用稻草覆
泥鳅养殖技术等级要求是什么
我国淡水养殖鱼类,养殖周期一般为1~3年,大水面养殖,饲养密度较稀,水质良好,养殖周期往往为2年。池塘养鱼由于饲养密度较高,水质较差,生长速度比天然水域要慢。
在长江流域的池塘养殖大多采用两年或三年的养殖周期,其中青鱼需要3~4年;珠江流域年平均气温较高,鱼类的生长期比长江流域长,在池塘中各种鱼类的养殖周期比长江流域缩短0.5~1年;相反的,如果是东北地区,这些鱼类的养殖周期则比长江流域长0.5~1年。
养泥鳅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房屋内能养殖台湾大泥鳅,关键是你要有养殖大泥鳅的设备,条件,技术。
2养殖方法:(1)专池养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铺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嫩苗5万-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锹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泥鳅养殖温度
怕冷。当温度低于5度时候,泥鳅可能会被冻死。
虽然泥鳅对温度的适应性不错,但是也是有其极限的。若超过这个限度,它们也有可能会被冻死。当冬季温度降低至5度以下的时候,大部分泥鳅都会冬眠,此时它们会钻入淤泥之中。若泥鳅无法顺利找到适合冬眠的地方,它们就很可能会被冻死。一些人在冬季放生的泥鳅很容易死亡就是这个原因。
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