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蟹苗情况,青蟹苗养殖技术
青蟹苗人工育苗技术
1、蟹簖捕捞法
蟹簖捕捞法;这种方法利用大闸蟹晚上出来活动时的趋光性原理,在水库的浅滩中放置蟹簖,将蟹簖用竹竿插入水底,保持上部露出水面;等太阳落山天黑后,用灯光照射。大闸蟹看到光亮会朝灯光处爬行聚集,而蟹簖拦住螃蟹爬行的路,螃蟹就会顺着蟹簖往上爬,此时守在蟹簖旁边的人就能用手或网抄轻易的将螃蟹捕捞起。这种捕捞方法效率不高,而且需要花费大量人工。
2、丝网捕捞法
丝网捕捞法(最常用的方法);在水库中放入长长的丝网,丝网在网端浮子在作用下会悬挂于水中间。当螃蟹游动时就会触碰到网上,由于丝网很细密,一旦螃蟹触碰到就会被网紧紧缠绕,并无法脱身。等待一段时间后将丝网收起,取下缠绕在网上的螃蟹即可。这种捕捞方法简单、效率高、成本低,还可以用机械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力。
3、拖网捕捞法
拖网捕捞法;在水库湖岸一端固定一根桩基,将带有铅块的拖网用船慢慢放入到湖底。随着船的开动,拖网会围拢成半圆形,慢慢在湖底运动,这时围网所到之处湖底的螃蟹都会被拖网捕捞到。这种方法捕捞区域大,适合养殖湖底平坦的水域。
4、人工捕捞法
人工捕捞法;大闸蟹在每年10月中下旬性腺发育成熟后会洄游交配繁育。因此利用这一生物特性,在这个季节可在湖岸或者进出水口处进行人工捡捞。
水库养殖大闸蟹可以很好的进行资源利用,但是水库养殖大闸蟹也有一定的弊端的,特别是在捕捞螃蟹时,由于养殖水域面积大,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捕捞方法,都不能将所有大闸蟹都捕捞完,这样就会造成捕捞不全带来的一部分经济损失及产量无法估算。螃蟹的存塘,对于下一年苗种投放量也会存在一定影响。
青蟹苗孵化技术
螃螃蟹把卵产在沙滩上,用太阳晒热沙滩的热量把螃蟹卵化出来
青蟹苗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1、蟹繁殖,它们靠母蟹直接生小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
2、这些卵在母蟹腹部孵化后,幼体即可脱离母体,随着沿岸潮流到处浮游。经过几次退壳后,长成大眼幼虫,大眼幼虫再经几次退壳长成幼蟹,幼蟹外型几乎与成蟹相同,再经过几次退壳后就变成蟹
青蟹苗培育
青蟹养殖整个养殖周期大概有一年半左右。如果是在春天引进蟹苗养殖,大概在12月时候能养成扣蟹,第二年继续进行养殖,第二年的秋季可以完成上市。但是如果自己从孵卵开始培育可能需要两年时间。但是冬季温度太低,青蟹会很少进食,可以调节温度环境来缩短时间周期。
螃蟹擅长逃跑,如果池壁倾斜,就很容易挖洞,或是越出去,最后池不要倾斜。池壁最好用水泥加固,不然它会挖掘打洞。池塘水深可以离岸远一些,离岸30厘米的样子可能不会逃跑。周围要加细铁丝网,网子要有1米高为好。水中要种植水草,可以供螃蟹食用,也可以吸收一些有害物质,可以增加一些氧气。放养之前的池塘要撒石灰消毒,清洗以后再放养,蟹苗也要消毒。
青蟹养殖虽然青蟹可以食用水下水草,水生小动物,但是这些不足够支持青蟹生长。必须人工投喂饲料。主要投喂动物性饲料,小鱼、小虾、蚌肉、螺师肉。植物饲料是玉米、豆饼、麦麸之类的。夏季多喂青粗饲料,南瓜。增重阶段动植物饲料一起搭配喂食。
人工培育青蟹苗
螃蟹苗食量很大。人工养殖时,可投喂一些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植物性饵料主要包括黄豆、豆饼、菜饼、棉籽饼、麦类、米糠、豆渣、酒糟、酱渣、花生饼等。
在养殖过程中不能单一的饲喂某一种饲饵,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的饲喂,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的提高螃蟹的养殖效益。
青蟹育苗幼体图片
根据青蟹昼伏夜出觅食的习性,每天分早、晚2次投喂饵料,时间最好在早晚涨潮后、水温较低时投喂,高温期的中午不投饵。清晨投喂日投饵量的20%-40%,傍晚再投喂60%-80%(红肉蓝蛤可一次投放)。
池内笼养与罐养的可通过投饵孔单独喂养,如果养的青蟹数量不多,也可采用在池中培养小鱼虾的方法,来满足青蟹摄食需要,效果也很好。如投配合饵料,每天需分3-4次投喂。饵料质量及处理:要保证饵料新鲜,不能投喂变质腐败的饵料,以免影响水质和蟹的健康。
小鱼虾可直接投喂,大鱼要切碎后投放;招潮蟹等蟹类和壳厚的螺、双壳类要先压死或捣碎,在水中轻轻漂洗,滤去浆液后再投喂;壳薄的小贝,如红肉蓝蛤、鸭嘴蛤、短齿蛤、中国绿螂等,可直接投放活体,这样可使青蟹能随意觅食,避免因吃不完而影响水质
青蟹育苗关键技术
A、温室条件
试验温室为钢架双层太阳板保温温室,面积1200平方米(20×60),育苗水体面积1000平方米。具备充气增氧设施、管道加温设备,温室透光率约50%,安装200瓦的白炽灯5只,供夜间照明用。为了方便均匀地投喂饲料,设置3条人行道。
B、放苗前的准备
在放苗前10天左右,放水30厘米,用生石灰乳液100ppm严格消毒。消毒24小时后,启动增氧设施充氧。接下来投放水草,水草主要是水花生,将捞回的水草用高浓度的石灰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4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均匀地投放到温室里。水草投放面积约占水体面积的80%。接着逐渐将水升温至20~22℃。
C、蟹苗的放养
应先将蟹苗运输箱放入水中,浸润30秒左右,然后取出水面,放5分钟左右,再放入水中30秒,如此反复4~5次再放苗。选择没有水草的地方,轻轻抓起一小把苗,慢慢抖动,以使蟹苗能均匀分散入水。虽然经过3小时的运输,大眼幼体几乎没有死亡
青蟹育苗全过程
黄河口大闸蟹,山东省东营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黄河三角洲丰富的资源养育了肉质鲜美的黄河口大闸蟹,这种大闸蟹膏满黄肥,通常以清蒸为主,保持大闸蟹的原汁原味。大闸蟹色泽橙黄,肉鲜香甜美。
黄河从东营市中部由西南至东北穿越入海,境内长138千米。多年来,黄河的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淤淀成了黄河三角洲,适宜养殖大闸蟹。1992年,垦利县育苗场在东营市率先进行大闸蟹人工育苗,取得成功。螃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它陆生及水生动物,维生素B2是肉类的5-6倍,比鱼类高出6-10倍,比蛋类高出2-3倍。
2008年12月0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黄河口大闸蟹”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蟹苗培育技术
1、蟹苗选择:目前养殖的青蟹苗种来源主要有海区天然苗与工厂化人工培育苗两类(工厂化生产苗种的技术还未全面普及,苗源还甚少)。应选择体壮壳硬,甲壳呈青绿色,规格整齐,躯体完整无损伤,十足齐全(尤其是一对螯足和游泳足不能缺一及损伤),反应灵敏,活力强,爬行迅速,无病变的健康苗。
2、场地选择:青蟹养殖池(塘)应选建在周围无工农业生产废水、无有毒物质、无农药及生活污水污染,海水清新、水体交换自净力强、理化因子稳定、潮差大、内湾风平浪静,有一定量陆源淡水注入的高中潮区。
3、防逃设施:池塘堤坝的四周内侧必须做好防逃围栏(可用水泥薄板、竹篱笆、硬塑料片等材料制作),其设施高度应高出池内最高水位面50厘米以上。设施板、笆片的上端应向池塘内略倾斜,设置一定要严密牢固,有效防阻青蟹外逃。
新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淡水怎么养
4、投饵比例:养殖期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潮汐、水质和青蟹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如青蟹在水温15℃以上时摄食旺盛,26℃时达到最高峰,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3℃时,其摄食量就明显减少。
5、调节盐度:当池内海水盐度过低或过高时要及时换水调节,特别在多雨季淡水汪期或多台风暴雨天,出现池内海水比重过低时,应及时开启上部闸板,先排出池内上层低比重水,然后纳入高潮位的中下层高比重海水。对于高滩建池自然纳水困难,可用提水泵抽取中下层海水调节。
新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淡水怎么养
青蟹淡水怎么养
青蟹属于海水蟹,由于长期在海边生存,它的鳃适应了高盐的海水,不适应低渗透压的淡水。是不适宜用淡水进行养殖的,建议大家依旧根据它的生长习性用海水进行养殖。不过要是养殖几天的话,可以直接用淡水就可以或者是花鸟市场的水族店买专门配制海水的那种盐,店主会教你配海水的。
新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淡水怎么养
青蟹吃什么食物
青蟹的食性很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物组成中以软体动物和小型甲壳动物为主,胃含物中经常出现双壳类的壳缘、绞合部残片、腹足类的厣、残缺的螺轴、方蟹类的残肢和头胸甲碎片。也常以滩涂蠕虫为食,也食小鱼、小虾,有时在胃中也有发现植物的茎叶碎片。人工养殖的青蟹对饵料无严格的选择,小杂鱼、虾、小型贝类(蓝蛤、寻氏肌蛤、河蚬、蛳螺等)、豆饼、花生饼均可为食,有同类互相残杀的习性,常捕食刚脱壳的软壳蟹。
新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淡水怎么养
青蟹混养技术
1、虾类。如中国对
青蟹苗人工育苗技术视频
一般每亩1000只左右,规格越大,数量越少。
建议30~40头规格的蟹苗,每亩放400~600;50~60头,放800~1000只;70~150头,放1000~1200只,150~250头,放1200~1500只。
如果是第1次养,或者当地的养殖条件不是很好,密度就要放的少一点,规格放大一点。
具体可以看我们发布的专题视频介绍:
https://www.ixigua.com/i6775390850424766976/
=========================
田老头大闸蟹是螃蟹全产业链供应商。 提供礼品蟹、蟹苗、鱼苗、螺蛳、草籽的销售和技术指导。
我们发布了多个专题系列养殖技术视频。
欢迎关注
青蟹苗人工育苗技术要求
1.产卵与抱卵
已交配而未产卵的亲蟹,经精心培育,卵巢发育饱满,若外界条件适合,便可产卵。
吴琴瑟(1992)报道,在水温25~32℃条件下,卵发育较饱满的雌蟹,采取强化培育、人工催产等技术,可使亲蟹在4~12天内产卵,成功率可达60%以上。若不采取适当措施,会使产卵时间延缓,且产卵率降低。亲蟹在水泥池中培育时间过长,往往引起卵巢退化,人工育苗无法顺利进行。
对于抱卵蟹要经常观察卵的颜色变化,以便做好孵化的准备。刚产卵径为0.365毫米。卵的颜色变化过程是:橙黄色→浅黄色→灰色→棕黑色→黑色或灰黑色。一般抱卵蟹再经14~21天的精心培养,胚胎发育至原溞状幼体期,即可移入育苗池让它孵化出膜。
2.孵化
(1)孵化池的准备
目前生产中多采用虾蟹育苗池,也可用桶、缸代替。池壁和工具等在使用前,都应经过10~15克/立方米水体浓度的高锰酸钾消毒,再用干净海水冲洗干净。经200目筛绢把二级沉淀海水灌入池中,水位l米左右。如果孵化池与育苗池兼用的话,则进水后还应适当施肥和接种少量单胞藻。
(2)孵化
抱卵蟹出现临产征兆时,应及时把抱卵蟹移入孵化池。抱卵蟹移入孵化池之后,要不断冲气,密切注视其孵化情况。亲蟹孵化一般都是在上午5~11时,尤其是早上6~7时孵化更为常见,孵化时间多在1个小时左右。当孵化结束后,应立即把亲蟹取出,放回培养池,并继续精饵饲养,为其性腺再发育、进行第二次抱卵做好管理。孵化时水温以26℃左右最适宜,最适盐度为26‰~30‰。锯缘青蟹受精卵的孵化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要认真观察胚胎发育,做好孵化前的准备工作。当受精卵呈浅灰色或深灰色,在解剖镜下观察到卵膜内的胚胎出现眼点和跳动,应抓紧时间准备好亲蟹的消毒池和幼体孵化池,并对孵化池进行清洗、消毒,然后放入过滤海水。
②对孵化前的抱卵蟹,用过滤海水洗净污泥,若发现聚缩虫附着,应使用0.05%~0.1%的新洁尔灭(原液浓度为5%)的海水稀释液,浸泡消毒1小时左右。否则,会把聚缩虫带进幼体培育池。
③要注意掌握好孵化池中的幼体密度。经清洗消毒后的亲蟹,把它装进笼内,垂挂在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孵化时使用亲蟹的数量与亲蟹的怀卵量、孵化池大小及孵化时应掌握的幼体密度有关;而孵化时应掌握的幼体密度又主要取决于水温的高低。水温在25℃,孵化幼体应不超过50万/立方米;水温在30℃,孵化幼体密度应掌握在25万个/立方米以下。
④孵化池水温日夜温差不超过1℃,发现水中出现刚孵化溞状幼体时,充气量要小,当幼体数量达到预定的要求密度时,应立即把亲蟹移走
混合养殖
混合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