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桐乡养殖泥鳅苗,泥鳅的养殖技术

桐乡养殖泥鳅苗,泥鳅的养殖技术桐乡养殖泥鳅苗,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的养殖技术知识

1、养殖环境

泥鳅常生长在底泥或者淤泥中,养殖泥鳅可以选择向阳通风、水源充足且地势开阔的池塘,并向池塘底部铺上粘制土壤,栽种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为泥鳅提供躲藏、休息的场所。

2、养殖方法

泥鳅在夜间才会捕食活动,养殖时可以在上午八点以及下午三点为其提供食物,以鱼虾、昆虫、水蚯蚓、豆饼、豆渣等食物为主,且喂食三小时后,要为泥鳅清理池塘,避免食物残渣污染水质。

3、注意事项

泥鳅不喜强光,在光照过于强烈时要为其搭建遮阳网,维持泥鳅的正常生长,泥鳅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患上气泡病,导致死亡率升高,养殖时要定期使用木棍搅动池底,将水中的有害气体排出。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下面是黄金泥鳅的养殖方法介绍

1,准备一个合适的池塘

泥鳅的养殖肯定是离不开池塘的,这是最基础的养殖条件,但是池塘里面朋友们要保持水质清新,没有受到过污染而且水源还得充足,各种的排水和蓄水的功能都得齐全才行。当然,池塘的面积最好是选择50到100平米的,深度则在50厘米左右为最佳。这个时候大家伙还要检查池塘的这些池壁,如果有漏水的情况一定要进行改善,可以用一些工具把它夯实,这样就能够防止它渗漏的情况了。池塘的底部也得有十厘米左右的淤泥,整个养殖场的四周,也尽量用那些石棉瓦或者是铁丝给做成围墙,这样能够防止一些其他动物进入池塘伤害泥鳅。

2,池塘的处理工作

光准备好了这样一个池塘还不行,我们还要把池塘进行处理一下,首先,在放泥鳅苗两个月之前,先要把池塘里面的这些淤泥给深耕一遍,然后让它暴晒30天左右,再用一些生的石灰粉对池塘进行消毒杀菌,同时给池塘里面放上大量的肥料,但是肥料一定要注意必须是发酵过的有机肥还有生物肥,这样才能有利于泥鳅的生长。整个池塘是泥鳅生长的场所,如果先前的处理工作没有做好的话,那么你就也不会好好的长大,同时,没有对池塘进行消毒工作,泥鳅在生长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疾病,那么大家伙就别想什么丰收了,泥鳅还有可能造成死亡。

3,泥鳅的养殖密度

很多朋友在养泥鳅的时候之所以没有成功,有可能是与泥鳅的养殖密度有很大的关系,他们认为投放得越多产量就会越高,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没有合适的养殖密度,那么就会让泥鳅产生大量的疾病,而这些疾病往往会传染,所以,泥鳅的死亡也就因此而产生了。如果朋友们选择的泥鳅苗在三厘米左右那么,平均每平米投放的数量是0.1到0.2千克左右,但是随着泥鳅不断的长大,大家就要及时的减少养殖密度,这样就能很好的避免泥鳅出现损伤,也能提高一定的产量。

4,水质的管理工作

投放好了泥鳅种苗以后,下一步我们就要关心水质的问题了,因为,关系到泥鳅生长好坏的一个重要的点就是池塘里面的水质了,水温朋友们一定不要让它超过30度,否则会对泥鳅的生长造成不利,如果超过30度的话,就要往里面注入一些水,这样水温就能够及时的下降,但是温度也不要低于15度,否则泥鳅也会被冻伤。经常性的调节一下水温,能够给泥鳅的生长带来很大的好处,但是,如果想要水质更加的清澈,还要注意平常的遮阳措施,大家可以在池塘里面种上一些水葫芦还有浮萍,这样不但能够给泥鳅制造出多余的肥料,也能够起到遮阳的效果。

5,泥鳅所需要的饵料

其实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动物,所以它什么都吃,可是,在泥鳅很小的时候也就是它的幼苗期间,养的时候千万不能直接给它吃人工的饲料,尽量的给它吃些藻类还有枝角类的生物,这样才能保证幼苗的存活性提高,也能保证泥鳅的一个高产。随着泥鳅的不断长大,饵料就可以适当的改变了,可以给它吃点鱼粉与肉粉或者动物的内脏等等,当然如果给你它适当的搀杂一些五谷杂粮的话,那么它生长的速度就会有所加快。

养殖泥鳅的方法

泥鳅是一种比较小型的淡水经济鱼类,有着丰富的营养,有“水中人参”的称号,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的增加,野生的资源已经满足不了所需要的了,所以兴起了人工养殖泥鳅。

场地的准备:泥鳅经过多年的繁殖,有着很多的养殖模式,有网箱养殖、稻田养殖以及我们大家比较多见的池塘养殖。

1、我们要选择养殖的池塘要求能够避风、向阳、水源比较充足、水质不用太好的地方,泥鳅对于水质的要是不是特别的高,但是一定不要被化学药剂和农药污染。在进行养殖泥鳅之前我们大家需要对池塘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然后在适当的培养一些水生的植物,这样子是为了给泥鳅的生长提供一个遮荫、安静的家,也可以提供一些天然的饵料。

2、放苗:一定要选择体表光滑、没有病害、体表没有损伤的、活力比较强的泥鳅苗进行养殖,还有就是放养的泥鳅苗一定要选择体积差不多大的,这样方便于我们对其进行管理,投喂食物也比价好掌握。在发苗期前一定要对苗种进行消毒的处理,可以用含有百分之二的食盐溶液进行浸泡十分钟的时间,这样子可以消灭体表的细微微生物,减少病害发生的几率。放苗的时候要注意养殖的养殖密度,养殖的密度越高,越容易引起病害,养殖的密度越低,就会浪费很多的水资源和饲料,一般三厘米左右的幼苗每平方米可以放养一百尾,而五厘米左右的幼苗每平方米可以放养六十尾,养殖的环境好的话可以进行适当的增加,不好的话可以相应的减少。

3、水质管理:泥鳅虽然对于水质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泥鳅的产量,除此以外做好水质的管理可降低养殖的成本,既可以提高产量,又可以使成本有所降低,所以养殖泥鳅时候一定要抓好水质管理是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关键。水质要求肥、活、爽、嫩,在养殖时,可根据水质的情况适时的进行施肥,保证水质肥度,使其处于活、爽的状态,一般良好的水质色绿色,透明度高,水生植物生长良好,而若水质浑浊,透明度低,就要及时注水或换水。

4、饲料的投喂:要想使泥鳅生长的速度比较快速,快速的进行增膘,饲料是关键一点,要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在百分之三十左右,粒径在二点三毫米以内。投喂量一般是根据泥鳅的体重和水温来控制的,在水温十五摄氏度左右时,泥鳅开始生长,这时投喂量是体重的百分之二,而水温到达二十摄氏度至二十八摄氏度,摄食量增加,生长快速,所以要加大投喂量,这时的投喂量达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还要相应的增加投喂次数。在夏季高温时,泥鳅会钻入泥土中避暑,停止摄食,所以这时要注意投喂方法,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的时间进行投喂,避开正午光照最猛烈的时间段。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巧

1.如果在家中饲养泥鳅,首先要给它一个足够大的生存空间。以水族箱为例。让它能够自由自在的活动,身心愉悦,就能正常生长。

2.泥鳅在放入水族之前,先放在大的盆中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把所带的垃圾杂质吐出来,这样是为了适应水族的环境。要注意不要和鳝鱼类一起混养。

3.水族中的过滤及增氧装置要能够正常工作。泥鳅同样需要流动的活水以及充足的氧气。同时也可以放置一些水植,利用光合作用增加水的含氧量。

4.水族中的水温要控制在25度上下,恒温的环境有利于它的生长。也可以在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其杀菌消毒的作用。喂食以鱼虫、小虾及合成食料为主。

扩展资料: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

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泥鳅养殖技术

1、准备底砂。

鱼缸底部铺上五公分左右的泥土或者是细沙。泥土更适宜它们生长,但是如果铺上的都是泥土,泥鳅一旦钻入的泥土中就不再出来,就达不到观赏的效果了,所以尽量还是铺细沙比较好。

泥鳅冬天的时候要潜入河砂中进行冬眠,所以还是选取一些比较细小的沙子为好。

2、鱼缸需要加盖。

用鱼缸养泥鳅需要注意一下,因为泥鳅夜间的活动量特别大,而且它的身体细长,很容易从鱼缸的缝隙处钻出来。

并且它们对震动非常的敏感,有一点动静它们就会从鱼缸中跳出,所以要给鱼缸加一个盖子。

3、加入水草。

可以在鱼缸中放入一些水草,它既可以净化水质,同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观赏作用。但是缸中水草的数量要控制,不能够阻碍泥鳅的呼吸。

泥鳅的养殖技术知识图片

泥鳅市场价格稳定,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也比一般的水产养殖高,但是养殖泥鳅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我们在养殖泥鳅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饲养池建造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清池消毒 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1、鳅种放养

每亩投放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无病无畸形、300尾/公斤的泥鳅苗种280~300公斤,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在水温10~15℃时,浸泡消毒15~25分钟。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天~3天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1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1厘米时即可转入到鱼种池中饲养。

泥鳅是喜温的鱼类,最适宜的水温在25-28度,在这个温度内泥鳅的活跃度高所以摄入的食物多,它就能快速生长。

2、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

二至三龄的泥鳅性成熟,水温在二十五度左右为最佳,四到九月都可以繁殖,五月下旬到六月下旬是盛产期。

3、日常管理

泥鳅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才能获得较高成活率和产量,特别是在当前高温多雨的季节。在暴风雨期间,塘基或田埂单薄处最容易逃鱼,因此,在放养前要将塘基或田埂加固夯实,在雨季要加强巡视,如发现有裂缝处要及时填补。在进排水口要加固栏栅,以防鱼逃逸。同时在暴雨过后,要及时排出内涝水。

泥鳅的养殖技术要怎样养殖最好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1、建造池塘:泥鳅的养殖池塘可以选择搁置的池塘、河沟等,要保证周围环境没有被污染,有比较方便的交通。选好池塘之后要把池塘里面的旧水全部放掉,然后再使用透水的布封住池塘的排水口。再全面的泼洒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期间要防止家禽进入池塘污染水质。并且消毒后要再次放水观察一周左右,查看是否有漏水现象,如有的话要及时找到漏水口堵住,漏水现象严重的话那么要及时更换池塘。

2、鳅苗放养:泥鳅苗要从正规、有营养执照的养殖场进行选购,在选择鱼苗的时候要注意尽量保持大小一致。长度控制在5厘米左右,然后在运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最好是使用网箱运输。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导致泥鳅苗受伤,影响生长。然后到达池塘之后将网箱打开放在池塘内让其自由游进池塘内。在放养的半个月内可不同投放饵料。泥鳅的饲喂工作一般在晚上进行,因为白天的泥鳅活力是比较强的,可自行觅食。

3、日常管理:在放养后要注意每天定时观察池塘塘水的变化。要保证池水有一定的透明度,控制在36厘米左右,透明度可以有效的观察泥鳅的生长,及时解决异常情况。然后检查周围的围栏,防止破损进入泥鳅的天敌,导致泥鳅意外死亡。然后还要注意观察池塘周围的堤坝,如果有蚁穴或者是老鼠洞的话,那么要及时堵住。防止出现漏水、渗透堤坝导致坍塌等不良现象。

4、越冬管理:如果泥鳅养殖时间过长或者是由于市场原因而导致无法及时上市的话。那么我们还需要做好泥鳅的越冬管理工作,冬季的温度低,水温也会因此下降。在越冬的时候我们主要要做好放气补养工作。因为水温低,所以泥鳅在冬季基本上是不会进食的。如果池塘结冰的话,那么要及时打出冰洞供泥鳅呼吸。然后要及时清扫积雪,提高光照,加强光照照射,提高泥鳅的成活率。

养殖泥鳅需要什么条件

如何养殖泥鳅?养殖泥鳅需要哪些条件?这几点你一定要知道

记得小时候,夏天的时候爸爸经常捉泥鳅炖着吃。虽然它们长得难看,但是吃起来却特别的美味。这几年人们越来越爱吃这些野生的食物,特别是泥鳅,现在也是常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它不仅仅味道好,而且它们营养价值特别高,它含有很多蛋白质又低脂肪。一些农户都叫它水中的人参。养殖泥鳅也成了现在农户们最先选择的水产养殖业了。但是想要的养殖它们却没那么容易,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该怎么养殖泥鳅?养殖它们需要哪些的条件。

跟其他水产生物一样,它们对水的要求也很高,水源一定要无污染,水质要好。水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它们的成长情况和病情发生的概率。如果水质不好的话,就会一抑制它们的生长,而且还会因为有污染的水导致它们生病。这些因素都会完成我们后期的利润多少。

其次就是它们所生活的池塘了,与其它的水产生物不同,它们的池塘要有一定量的淤泥。因为它们喜欢在淤泥里生活和嬉戏。最好能够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这样池塘能够接受到更长时间的光线,这样水里的海草,藻类植物都能够很好的生长,能给它们提供一些植物性饲料。而且还要做好消毒和排水系统,这样方便我们系统的清理池塘和放水排水。能够保证水质不被污染而且还能改善水质。

如果你想看养它们挣钱,那么就要加大养殖的规模,这样的情况下苗中的选择和长期的供应就成了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就要选择一个抗病性强,好存活,繁殖能力强的品种,在这同时,为了保证苗种的供应,应该自己建一个培育苗种的地方。这样一来我们就不怕因为规模大的原因,苗种供应不足了。这样的话就能节省不少的成本。

等我们选择好了苗种就可以运输到池塘放养了,但是一定要注意就是不要让它们在运输的过程中死亡,我们建议运用塑料袋添氧的方式运输它们。等到苗种到了以后,可以把这些装有它们的袋子放到池塘里适应一下水温以后,再将它们从塑料袋里移到水里。这样它们就不会因为温差过大造成死亡。而且我们也要根据池塘的大小来决定放养的数量,我们不能只想着利益,一股脑的往池塘里放苗种,这样会影响它们的成长,反而我们不能在最合适的时间将它们出售。这样就卖不上一个好价钱。但是也不要放养的太少,那样的话,一是我们不方便管理,二是造成池塘资源的浪费。所以要好好掌控放养它们的密度。

它们要在合适的水温下才能够更快更好的生长,一般它们最适合在26度左右的温度中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它们喜欢吃东西,而且活动量比其他的温度要大的很多,所以长得也很快。这时候我们就要给它们足量的食物,满足它们的成长。每天给它们补喂一些饲料,让它们长得更好。切记,水温一定不要超过30度,在那样的温度下,它们就不爱吃东西,还喜欢钻到泥土里,一直不出来。同样的道理,水温也不能低于五度,它们也会这样做。所以我们就要人工掌控水温,夏天热的时候温度高,我们就可以在池塘四周建立遮挡物,让水面不会被暴晒,冬天的时候可以通过加热来升温,

它们吃的东西比较多,一般我们可以用两种方式饲养,第一种就是让它们自己找食物吃。另外一种就是我们利用人工进行喂食。根据生长周期的不同,方式也不一样。在它们处于幼苗期时,不能进行人工喂食,我们就要多种一些水草,这样它们就能自己在这些水草里找吃的。等到它们能进食人工饲料时,我们就给它们一些蚌肉,海螺这类的饲料。它们的日常管理也非常重要,其实所有的水产养殖都需要注意这点,因为它们对水质要求高,所以要经常的换水,还要定期给池塘进行消毒杀菌,包括日常清理它们的食物垃圾以及排泄物,这样能够确保水质,减少细菌的滋生和预防病情的发生。

相信大家都已经通过今天的这篇文章了解一些关于养殖泥鳅的条件和注意事项了吧,希望你们都用到我们的养殖中去。希望每个养殖户都可以提高自己的产量,今年能有更好的利润,让我们把这个行业越做越好。

养泥鳅的基本知识

生活习性

泥鳅是底栖小型淡水鱼类,生存水温范围0~41℃,最适生长水温22~28℃,喜栖息在淤泥底质的静水或缓流水中,杂食性,主要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小型甲壳动物、高等植物碎屑等为食,人工养殖可投喂豆渣、米糠、麸皮、禽畜内脏及下脚料、配合饲料等。

泥鳅养殖

鱼塘建设

泥鳅养殖鱼塘附近要有干净的水源,池深约1.0~1.5米,水深0.4~0.5米,池底铺厚约0.2~0.3米的软泥,池壁四周要夯实或用水泥浇灌,进水口、溢水口、排水口要用密网布包裹,鱼塘周边要种上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植物覆盖面积约占鱼塘总面积的1/4。

泥鳅养殖

清塘消毒

泥鳅苗下池前10天每亩撒生石灰60~70千克,2~3天后加水至0.3厘米深,一周以后将水排干并重新注入新水,水深约0.2~0.3厘米,然后每亩施300~500千克腐熟人畜粪或10000~20000千克沼液,待水色开始变绿且透明度约15~20厘米后即可投放泥鳅苗。

泥鳅养殖

鱼种投放

泥鳅苗要确保大小均匀、个体饱满且有活力,每亩放3~4厘米的泥鳅苗3~5万尾,套养鳙鱼10~20尾、鲢鱼15~30尾用以防止蓝藻爆发,若泥鳅苗是用充氧尼龙袋长途运输的要“缓苗”后再放苗,即将充氧尼龙袋放在池内20分钟,等内外水温一致后再缓缓放出。

泥鳅养殖

饲料投喂

泥鳅苗刚下塘可投喂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饵料,同时投喂少量熟蛋黄、鱼粉、豆饼等精细饲料,等泥鳅苗体长达1厘米时已经可摄食水生昆虫、有机物碎屑等,可投喂粉碎的禽畜内脏、豆饼、配合饲料等,初期日投饲量为泥鳅苗总体重的2~5%,后期为5~10%。

泥鳅养殖

水质管理

泥鳅喜肥水,应及时追施发酵的有基肥,每次用量300~500千克/亩,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宜,当水温达到30℃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水深,当泥鳅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要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水深并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以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泥鳅养殖

病害防治

泥鳅常见的病虫害有烂鳍病、打印病、车轮虫病等,其中烂鳍病可用10~50毫克/千克的氯霉素溶液或土霉素溶液浸洗10~15分钟,每天1次,连用5天,打印病可用漂白粉全池消毒,浓度1毫克/千克,车轮虫病可用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浓度30毫克/千克。

泥鳅养殖

注意事项

1、泥鳅养殖要注意水

养鹅


桐乡养殖泥鳅苗,泥鳅的养殖技术
  • 雷州养殖狗,狗养殖教学
  • 雷州养殖狗,狗养殖教学 >> 雷州养殖狗,狗养殖教学...

    桐乡养殖泥鳅苗,泥鳅的养殖技术
  • 石林蛙养殖,石林蛙养殖技术培训
  • 石林蛙养殖,石林蛙养殖技术培训 >> 石林蛙养殖,石林蛙养殖技术培训...

    桐乡养殖泥鳅苗,泥鳅的养殖技术
  • 东涛鸡养殖技术,养殖技术鸡
  • 东涛鸡养殖技术,养殖技术鸡 >> 东涛鸡养殖技术,养殖技术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