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稻田里养殖泥鳅,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方法
稻田套养泥鳅,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天旱不干、大雨不淹、包水能力强、土壤较肥沃的稻田。沿稻田四周开挖宽2m,深80cm左右的沟,鱼沟鱼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8%为宜。进排水口建两道防逃网,内侧用金属网,外侧用聚乙烯网。网目大小以不阻水、不逃鱼为度。有条件者,可在田埂四周支起木桩,并在田上方罩鱼网。
2
/5
鳅苗放养
1、放前处理。先将水放干晒田几天,再按0。1-0。2kg/m2撒细米糠,第二天按20-40kg/m2施有机肥,几天后灌水。
2、放养时间。鳅苗一般在插完稻秧后放养,单季稻多在第一次除草后放养,双季稻宜在第二季稻秧插完后进行放养。放养前,苗种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min。
3、放养密度。每亩放养亩放规格3~4g/尾的鳅苗约2万尾,规格尽量一致,避免残食,不要混养其它鱼类。
3
/5
水稻管理
1、品种选择。种植水稻的品种应是矮杆,耐肥力高,特别是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
2、施肥原则。以施基肥为主,施追肥为辅;以施农家肥为主,施化肥为辅。
3、注意防治。稻田防病、治虫、灭草时尽量避免使用农药,无法避免时应选用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施药时应叶面喷施,下雨前不要施农药。可以定期施用少量的生石灰。
4
/5
泥鳅管理
1、水位控制。田面水深一般保持在10-20cm,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1次。夏天高温季节应及时加高水位,以防水温过高烫死泥鳅。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洪、排涝工作。
2、饵料投喂。由于施了大量的基肥,放养后不必立即投喂,半个月后应注意投喂人工饲料,如动物内脏、血粉、米糠、豆饼、麸皮等动植物性饵料等和泥鳅专用配合饵料(占50%),根据水温等具体情况,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2%-5%。
3、注重检查。在稻田搁屈、施肥、施药前要事先检查,保证鱼沟、鱼溜畅通。
4、严格“五防”。包括防逃、防鸟、防乌鳢、防贼、防药。
(1)防逃。由于稻田较浅,泥鳅容易漫水逃跑,应定期检查防逃设施、加固田埂;
(2)防鸟。为防傍晚鸟类过来偷吃泥鳅,可在稻田上方罩渔网;
(3)防乌鳢。对于洪灾发生时,不慎游进的乌鳢要及时清除,以防血本无归;
(4)防贼。安排人员昼夜巡逻,以防有人使用电瓶等工具偷捕泥鳅;
(5)防药。严防四周含有甲胺磷、毒杀酚、呋喃丹、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
稻田养殖泥鳅建造方法
专池养鳅 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
1、饲养池建造: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2、清池消毒: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3、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4、饲料投喂: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5、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70%。6、水质管理: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水温达到30℃时,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发现泥鳅时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7、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水,泥鳅有无逃逸现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做好日常记录。稻田养鳅 在稻田放养泥鳅,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所以泥鳅是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稻田建设与养其他鱼类一样,在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约50厘米,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开成“田”字或“井”字型。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苗1.5~2万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投饵和施肥,秋季收稻谷后起捕,或灌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此外,在种藕、茭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里,可放养一定数量的泥鳅。一般亩放千尾左右,只要饲养管理得当,水面收入可以提高。家庭养鳅 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嫩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膳、鲤鱼放在一起混养。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水稻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周期一般为5-6月。它的食性很杂,生长速度快,繁殖期3-5月,产卵期间在6-7月,产卵后2-3天即可孵化成鳅苗。经过人工饲养,投喂足够的饲料,5-6月可长成商品规格,就可以捕捞上市了。
放苗时间一般选择在当地水稻栽插后(或小麦收割后)至水稻收割前这段时间,因为这段时间的气温、水温都比较稳定,泥鳅在此时放苗死亡率最小。如果在春季过早放苗,由于水温不够稳定等原因,死亡率可能在40%~50%,此时放苗有比较大的风险。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方法图解
1.池塘养殖: 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如无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亩用量4—5千克。
设置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泥鳅苗入池前,也应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待施肥后2-5天,鳅种即可下塘.每亩放养30-50公斤,有丰富水源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 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另外,每日还要投喂一定数量的人工饵料。投喂的饵料种类有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5-6月为鳅体重的4%一5%;7—8月为8%一10%;9—10月为5%一6%。池塘内要搭设饵料台,饵料要投到食台上,每池可根据大小设3—4个饵料台。一般以投饵后2—4小时吃完为度,还要每隔3-5天清洗一次饵料台,以防疾病发生。池塘要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2.池塘混养: 即和其它鱼类混养。如和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等混养。这种养殖方式其选塘、清塘,消毒、放养等和池塘养殖相同。混养的优点是:不需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
3.稻田养殖: 我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1)稻田选择。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同时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2)放养与管理。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为了获得泥鳅高产,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其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即可。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
4.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免机械损伤泥鳅。
5.坑塘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养鳅。坑塘面积可大可小.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规鱼类在这种坑塘中会因有机质过多、溶氧不足而导致缺氧死亡。泥鳅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这种坑塘中生长良好。坑塘养鳅,每千方米可放养120尾左右,其管理方法亦与池塘养殖相同
稻田养殖泥鳅技术要点
1、网箱养殖模式,网箱养殖模式养殖模式要选择在向阳避风的湖泊、水库,最后在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区,网箱的面积可大可少,根据养殖环境制作。饲养时在网箱内铺一层肥泥,另外网箱的高度要高于水面30-40公分,防止泥鳅跳逃,喂食以人工饵料为主,所以放养的种苗一定要选择能摄食人工饵料的。萊垍頭條
2、池塘养鳅模式,池塘养鳅模式是最为常见的养殖方式,可适应各大地区,可利用现成的池塘或者利用稻田、土坑都可以。一般要求要要长宽在20-30米的池塘,池深在2米内,水深在50-60cm,池低平整,再在周围围网,做好防逃措施,培养水质,培育一些浮水植物即可。再根据3cm以上的幼苗以每每亩500斤的密度放养,待一种3-4月后即可出售。條萊垍頭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方法视频
放一些材料,然后在加一点儿醋,再烧一会儿就可以了。
水稻田养殖泥鳅
泥鳅亩产4000斤以上。如以网箱养殖的话,以一亩网箱养殖泥鳅为例:
1、一个6平方米网箱60元,一亩可设置50个,网箱成本3000元(可用三年左右);
2、一亩网箱可投放种苗1000斤,规格在10克左右,每平方投放3斤,种苗收购价8~10元/斤左右,按10元/斤×1000斤(种苗)=10000元(春夏时节鳅鱼好抓价格稍低);
3、一个6平方米的网箱药物开支12元;一亩药物成本需600元。
4、一个6平方米的网箱饲料需花费240元,每增重一斤泥鳅的饲养成本为4元,一亩饲料成本需花费12000元, (实际上大量采用蚯蚓作饲料可以降低20%成本)。一个6平方米网箱需投苗20斤,4-6个月后泥鳅重量增长约4-6倍左右,共80斤。一亩年产量4000斤以上,按市场秋冬价格12-15元/斤左右(到春节前上市的话,价格会更高)计算,一亩网箱的收入是48000元。
泥鳅养殖技术
养殖方法:
1、鳅池建设。使用的鳅池面积为50~80平方米,池深1~1.5m。鳅池可用砖、石等材料砌成,壁顶设压口,压口向池内延伸出5~6cm。池底中央设有排水口,水管直径1.5cm左右,同时在池边设有溢水口1个,以便控制水位。
出水口与溢水口应用铁丝网罩住,以防逃苗。鳅池内可种植一些水草,如水花生、水葫芦等,以改善水环境,降低水温,另外,还可在鳅池周围种植一些葡萄或丝瓜等攀援植物,夏季可以为泥鳅提供遮阳纳凉的场所。
2、苗种放养。鳅种放养前7~10天,用生石灰0.2kg/平方米彻底清池;5~7天后,蓄水10~20cm,施用10~15kg/亩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物培育水体中的基础饵料生物。
3、饲料投喂。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
投喂方法是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4小时内吃完为准。
4、水质调控。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cm;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扩展资料:
稻田养泥鳅怎么养
近年来,泥鳅养殖的效益还不错,归根结底就是泥鳅养殖的成本低,且技术也不复杂。很多地区,在泥鳅养殖的发展过程中,也研发出了许多新技术,下面我们要了解的是铜仁市改造稻田高产养殖泥鳅试验。
稻田改造
1.稻田选择
试验点位于江口县闵孝镇。5丘面积较大、集中的稻田,共计面积9亩。地势平坦,土壤为弱碱性黏性土,土壤肥力较高,保水性好。周边交通便利,便于物资和产品运输。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无畜禽养殖场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2. 田埂改造
沿田埂开挖 20 厘米宽的基脚沟,深度视土质软硬程度而定,挖到硬土为止,一般20厘米。以混凝土平整基脚,单排横砌6块390毫米×190毫米×190毫米规格水泥空心砖挡墙。每隔5米在挡墙外部再紧贴砌一空心砖柱,以保证座水后挡墙能够承受住压力。挡墙内部以水泥砂浆粉饰,做好防水措施。在对角线位置分别设置进水管和排水管,进水管高于水面20厘米左右,排水管铺设在池埂底部与排水渠相连,蓄水时用PVC管套住。
3.防逃防害设施
进排水口安装40目双层聚乙烯滤网。稻田上方和侧面均用尼龙防鸟网覆盖,以木柱或水泥柱作为支架固定。防鸟网设置一般高2米,以方便饲养管理和捕捞为宜。
鳅苗放养
1.苗种选择
品种为台湾泥鳅,苗种来源为附近当年人工繁育苗。苗种体长3~4厘米,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游动有力、体表黏液丰富、规格整齐。
2.苗种放养
放苗时间在4月下旬,密度为6万尾/亩。鳅苗种入池前用食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以杀灭携带的致病菌,浸浴消毒时要注意观察泥鳅的反应情况,如有不良剧烈反应时要缩短浸浴时间。鳅苗入池时要放试水鳅20余尾,检测池水是否会引起鳅苗不良反应。
养殖管理
1.水质管理
放苗之前,应先进行培饵。此时水深不宜过深,可先期注水0.4米左右,每亩施腐熟发酵的猪、牛粪等300千克左右或多元复合肥25千克。每间隔2~3天注水10厘米左右直至达到正常深度。这样有利于水温提升,便于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饵料生物的培育。养殖过程中保持水位70厘米以上。定期注换池水,前期可每半月换水1次,中后期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每10天应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控制在15~20厘米。定期巡塘,发现泥鳅浮头时要及时换注新水。可采取施用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泼洒生石灰等方式进行水质调控。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溶解氧在3毫克/升以上,pH 7.5左右,水色为黄绿色。
2.投饲管理
投喂全价膨化配合饲料,投喂量为泥鳅重量的 4%~6%。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泥鳅的活动量和摄食量逐渐增加,应适当增加投喂量,以在一小时内吃完为宜。投喂采取“四定”原则,定时:每天投喂3次,分别是上午8点左右、中午12点和下午6点左右。定量:根据泥鳅的不同生长阶段,在一定时期内投喂量相对稳定。定位:泥鳅的游动能力相对较弱,为减少泥鳅长距离游动摄食,应沿池塘四周均匀投喂。定质:保证投喂的饵料不受潮、不变质等。
3. 病害防治
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注水培饵前要彻底清塘并晒塘,选择苗种要规格统活动力强、体形健壮。定期检查、加固防逃设施和进、排水口。定期驱除和清理蛇、鼠、蛙、鸟等敌害生物。此次养殖过程中泥鳅没有发生大的病害。
收获上市
9月后,泥鳅规格便达到30克/尾以上。此时可视市场情况和气温变化适时捕捞上市。台湾泥鳅具有不钻泥的习性,可用地笼进行捕捞,剩余的将水放干后集中捕捞。此次试验共捕获成品泥鳅9730千克。
效益分析
1.投入成本
共改造稻田9亩。投入包括稻田改造费用 65000 元,铺设防鸟网费用 9500 元,苗种费用43200元,饲料费用93400元,稻田租金6300元,水电、人员工资、病害防治等有关费用合计19700元。试验总投入237100元,平均亩投入26344.4元。
2.销售收入
共起捕成品鳅9730千克,平均亩产1081千克。泥鳅按塘口销售平均价格26元/千克计算,销售收入252980元,平均亩销售收入28108.9元。
3.经济收益
此次效益核算是把稻田改造工程、防鸟网铺设等固定设施投入计算在内,稻田改造一次投入可使用 6~10 年,防鸟网可使用3年,第二年养殖则可节约成本约每亩8278元。
小结与讨论
1.泥鳅是一种大众化的小型经济鱼类,目前市场前景较好。在铜仁地区,泥鳅价格与鲟鱼价格差不多,但养殖泥鳅投入要小得多,技术门槛更低,更能为普通农户所承受。养殖泥鳅应选择台湾泥鳅,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苗种来源有保障。
2.本文介绍的改造稻田养殖泥鳅模式是一种在铜仁山区更容易推广的模式。山区百姓思想更为保守,流转土地时不允许破坏稻田边界、土质和面貌。相较于直接挖田成塘,本文的模式改造成本略高,但当年即可回收成本实现盈利,往后盈利可达每亩万余元,经济效益可观。
3.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防漏、防害和养水,田埂改造时,务必做好防漏措施。稻田的选择要远离大河大沟,防止洪灾损毁。防害设施要配备完全,定期巡塘,定期清除敌害生物。暴雨天气尤其小心,务必经常巡塘。塘中可适当种植水葫芦、水白菜、水花生,为泥鳅生长营造良好的水体环境。
4.苗种投入约占养殖成本的20%。台湾泥鳅繁殖的技术门槛不高,建议大规模养殖时,苗种以自繁为主,降低养殖成本
养蜂
养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