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泥鳅养殖失败的案例,泥鳅养殖失败的人多吗

泥鳅养殖失败的案例,泥鳅养殖失败的人多吗泥鳅养殖失败的案例,泥鳅养殖失败的人多吗

泥鳅养殖失败实例

俗话说:“天上的班鸠,地下的泥鳅”,被人们誉为“水中人参”。其养殖前景非常好,经济效益高,但存在很多风险。

一是没有泥鳅养殖的经验,看到别人养殖泥鳅赚钱了,自己一时心血来潮,头脑发热,也跟风养殖,可能导致失败。

二是没有科学地建造养鳅池,不遵循泥鳅的生活规律,随便找个池塘放了泥鳅就完事,结果导致泥鳅在阴雨天或者通过进,出水口逃跑。

三是没有合适的苗种来源,通常在市场上随意乱购泥鳅苗,这些苗种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泥鳅放养后泥鳅大面积死亡而造成巨大损失。

四是不遵循泥鳅的生态习性和泥鳅的发病规律,在泥鳅患病后,盲目用药或乱用药,导致泥鳅大量死亡。

五是不知道如何科学管理,包括不知道如何管理水质,或水质管理不科学,不知道何时投喂,也不知道投喂的量和饲料的营养要求,有的根夲不知道泥鳅池水位应保持多少,泥鳅水体该如何达标,这种盲目的管理是不能受益的。

以上五点看法望大家探讨。

泥鳅饲养技术

1、准备底砂。

鱼缸底部铺上五公分左右的泥土或者是细沙。泥土更适宜它们生长,但是如果铺上的都是泥土,泥鳅一旦钻入的泥土中就不再出来,就达不到观赏的效果了,所以尽量还是铺细沙比较好。

泥鳅冬天的时候要潜入河砂中进行冬眠,所以还是选取一些比较细小的沙子为好。

2、鱼缸需要加盖。

用鱼缸养泥鳅需要注意一下,因为泥鳅夜间的活动量特别大,而且它的身体细长,很容易从鱼缸的缝隙处钻出来。

并且它们对震动非常的敏感,有一点动静它们就会从鱼缸中跳出,所以要给鱼缸加一个盖子。

3、加入水草。

可以在鱼缸中放入一些水草,它既可以净化水质,同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观赏作用。但是缸中水草的数量要控制,不能够阻碍泥鳅的呼吸。

泥鳅养殖失败实例图

泥鳅主财,佛教别称小黑龙,寓意者把财送给别人。

1、养殖泥鳅的主要风险在于养殖技术,如果喂养、防病治病等技术不过关,这样会导致养殖失败。所以在实施养殖之前要学习相关技术,然后进行少量试养,等充分掌握技术之后,再大规模工厂化养殖。

2、大部分的养殖户认为泥鳅是臭水沟中都可以生长的鱼类,所以在养殖方面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而养殖泥鳅的选育、培育、日常管理、疾病的防控等都是技术在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养殖泥鳅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养殖户对相关技术的掌握程度。

泥鳅养殖方式及管理

步骤/方式1

池塘条件

目前人工养殖泥鳅多用水泥池进行养殖,池塘条件要求:面积以2-3亩为好,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等。而且在池塘选址上要考虑排灌、交通、阳光、水质等环境因素。

步骤/方式2

清塘消毒池四周离岸边1厘米左右的位置可栽种一些禾本科植物(如黑麦草、芦苇等),作遮荫用,对于水质培育也有好处。苗种下塘前,用生石灰(150Kg/亩)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当池水呈绿色时,即可放入苗种。

步骤/方式3

鳅苗投放一般情况下,鳅苗的放养密度以800-1000尾为宜,有微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注意,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化规格一致的鳅苗,以确保苗种均衡生长和提高成活率。

步骤/方式4

饲料喂养

刚下塘的泥鳅苗,只要适量投喂一些熟蛋黄、豆粉、豆饼等易消化的精饲料。待到苗体长到1cm时,已经能够捕食水体中的小虫,这时可以投喂一些熟的麦粉、糠及剁碎的鱼、虾等饲料,每天3-4次就可以了。

养殖技术泥鳅

1.如果在家中饲养泥鳅,首先要给它一个足够大的生存空间。以水族箱为例。让它能够自由自在的活动,身心愉悦,就能正常生长。

2.泥鳅在放入水族之前,先放在大的盆中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把所带的垃圾杂质吐出来,这样是为了适应水族的环境。要注意不要和鳝鱼类一起混养。

3.水族中的过滤及增氧装置要能够正常工作。泥鳅同样需要流动的活水以及充足的氧气。同时也可以放置一些水植,利用光合作用增加水的含氧量。

4.水族中的水温要控制在25度上下,恒温的环境有利于它的生长。也可以在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其杀菌消毒的作用。喂食以鱼虫、小虾及合成食料为主。

扩展资料: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

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无泥养殖泥鳅技术

一定要用泥土,而且向阳背风。

要防止底部有沙,和水里沙含量太多,因为如果沙多了会让泥鳅皮肤受伤,最后死亡。

养泥鳅要在环境无污染区域养、水需活水、防钻洞跑用砖排齐镶入土中50厘米搭埂做到自然状态。密度亅弭料、温度、水深、繁殖都需探索。泥鳅与鳝一样需活食、养蝇蛆喂较好、池尽量做到水深不仿自然环境

泥鳅养殖失败实例最新

任何一种养殖都可能存在风险,泥鳅作为一种新兴的水产养殖品,其养殖生产也存在一定风险。

市场风险

虽然目前泥鳅市场需求量很大,价格一直攀升,但对于农民个人来讲,同样存在市场风险。特别是初次养殖,养殖规模又小的,市场风险相对要大一些。建议积极向大户和养殖基地靠拢,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合适的时机,方便时“搭车”销售。

技术风险

泥鳅养殖,主要风险在技术,如果喂养、防病治病等技术不过关,会导致养殖失败。因此,在实施养殖之前,最好能学习相关技术,然后少量试养,待充分掌握技术之后,再大规模工厂化养殖。

新手养泥鳅,警惕低价苗风险!

目前泥鳅人工繁育泥鳅苗的技术已经成熟,但规模化繁育基地并不多,主要以中、小型或家庭式经营模式存在。这也导致了泥鳅苗市场价格的混乱,为了竞争,排挤同行等,打起了价格战。

任何一个行业都可能会遇到比“倒闭”更可怕的是“低价竞争”。泥鳅养殖行业也是如此,价格混乱,总能找到比最低价还要更低的价格。新手养殖户根本也没有办法甄别,只想到在苗种上能节约成本就好。

什么物美价廉,什么让养殖户享受低价,这些都靠不住。提升苗种质量,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业界良心,更需要多年厚积薄发。一味低价,就没有好的苗种。过度价格战,低价竞争,不仅损害同行、累死自己、坑死养殖户,损害泥鳅养殖产业发展未来。

泥鳅苗繁育场需要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来生存,如果这个空间被一再挤压,那受伤的还是只有养殖户。养殖户花低价也只能买到相应价值的苗种。泥鳅苗价值体现只能在是价格上,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养殖户不要为了节约那点儿苗种成本,而忽略了泥鳅苗种本身。泥鳅苗种质量好,泥鳅少生病,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泥鳅出塘时整齐度高,卖相好,销售价格好。

新手养殖泥鳅不能一味比价格,更要看泥鳅苗品质,看看是不是物有所值,警惕低价苗风险,同时也要注意不花冤枉钱。

泥鳅养殖失败的人多吗?

任何一种养殖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泥鳅的养殖也是一样的,根据我们的分析,造成泥鳅养殖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没有泥鳅养殖的经验,看到别人养殖泥鳅赚钱了,自己一时心血来潮、头脑发热,也跟风养殖,可能导致失败。

二是没有科学地建造养鳅池,不遵循泥鳅的生活规律,随便找个池塘放了泥鳅就完事,结果导致泥鳅会在阴雨天或者在进水时逃跑。

三是没有合适的苗种来源,通常在市场上随意乱购泥鳅苗;这些苗种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放养后泥鳅大面积死亡而造成巨大损失。

四是不遵循泥鳅的生态习性或泥鳅的生病规律,在泥鳅生病后,盲目用药或乱用药,导致泥鳅大量死亡。

五是不知道如何科学管理泥鳅的养殖,包括不知道如何管理水质,或水质管理不科学,不知道何时投喂,也不知道投喂的量和饲料的营养要求,有的养殖户根本就不知道鳅池水位应保持多少,鳅池水体该如何才达标,这种盲目的管理是不可能获益的。

另外建议大家做之前一定要考察好当地的市场行情,即使你养的再好,销路不好不也是件头痛的事吗?所以:技术要好,销路要好!

养殖泥鳅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第放养前准备。

1、建塘要求:泥鳅池塘面积需要5亩至10亩,池水深度需要1.5米至1.8米,池底淤泥pH值要中性,池塘壁要夯实以不漏水为标准,池塘进水排水要方便,养殖场周围要安静,水质要好没有污染,每亩池塘要配有1台增氧机,池塘四周要设置防鼠网。

2、清理池塘:在初春放泥鳅苗之前,提前20天要用生石灰清理一次池塘,再用增氧颗粒和复合盐将水质改善一下。等到清理完池塘重新加水之后,在池子里种一些空心菜、藕、茭白、水葫芦、水花生,这样有利于改善水质和泥鳅躲避阳光。

3、培肥水质:在放养前10天池塘里泼洒一些氨基酸肥,这样泥鳅喜欢吃的水生动植物会繁殖更快。

第放养泥鳅苗。

1、选泥鳅苗:苗种要购买游动快,表皮没有损伤,健康没有病害,3厘米-4厘米长的泥鳅苗。运送会苗种的时候,要小心一些不要伤到苗种,运到池塘边之后,用食盐水淋一遍鱼种,再放养。

2、放养密度:放养苗种的最佳时间在5月中期。每亩可以放养1万尾泥鳅苗。

第养殖管理。

1、投喂饲料:在投放泥鳅苗之后,要在池子边放6个专门装泥鳅饲料的桶,每个桶里装10斤泥鳅专用膨化类饲料,连续投喂3天将桶里的饲料用完后再次装10斤饲料继续投喂。最开始投喂的饲料直径要在0.3毫米,投喂10天之后用直径在0.5毫米的饲料,之后再过10天投喂0.8毫米饲料,直到满一个月为止。养满一个月之后,用专门投饵机进行投喂。投喂时间要在早晨7点至8点之间。每亩池塘要设置2台投饵机。

2、水质管理:在放养泥鳅苗之后要经常换水。每次换水的时候,要先将池子水先排出去一部分,再注入新水。每周要用生石灰来调节一下水质,池水颜色呈现黄绿色是最好的。

3、预防疾病:每隔一定时间要在池子里泼洒酵母菌、EM菌等生物制剂,这样可以调节水质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泥鳅的免疫力,泥鳅得病几率就会减少。

4、捕捞:从放养泥鳅到捕捞大约需要3个月至5个月。泥鳅只要长到10厘米长的时候就可以捕捞上市了。

第养殖时要注意的问题。

1、购买泥鳅苗的时候,要严格把关质量,以免放养后出现意外情况。运输会来的泥鳅苗要先消毒再放养。

2、养殖泥鳅时不能为了提高产量,而增加养殖密度,这样容易引发泥鳅病害。

3、池塘里定期施肥培育出各种天然饵料,可以减少一些买饲料的钱。

4、每个时期的泥鳅价格都不一样,因此,要选好上市的时机。

养殖项目


泥鳅养殖失败的案例,泥鳅养殖失败的人多吗
  • 阳原县肉驴养殖基地,沁阳肉驴养殖厂
  • 阳原县肉驴养殖基地,沁阳肉驴养殖厂 >> 阳原县肉驴养殖基地,沁阳肉驴养殖厂...

    泥鳅养殖失败的案例,泥鳅养殖失败的人多吗
  • 北方中蜂品种,北方中蜂养殖吧
  • 北方中蜂品种,北方中蜂养殖吧 >> 北方中蜂品种,北方中蜂养殖吧...

    泥鳅养殖失败的案例,泥鳅养殖失败的人多吗
  • 茶树可以室内养殖吗,茶树可以夜间放在室内吗
  • 茶树可以室内养殖吗,茶树可以夜间放在室内吗 >> 茶树可以室内养殖吗,茶树可以夜间放在室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