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用水温计,水产养殖水温计哪种最好
水产养殖如何控制水温
加深水位,调节水质
高温季节,养殖池塘水质变化剧烈,一是当水温达到32~33℃时,蓝藻、绿藻、黄藻等就会发生死亡,出现“倒藻”,水色浑暗,溶氧降低现象;二是低压闷热,水面张力加大,水体通透性差,缓冲和交换能力减弱,底层溶氧消耗大,易出现缺氧现象;三是水体产生温跃分层,下层水变成“死水”、中上层水变成“半死水”,亚硝酸盐、氨氮等有害物易聚集;四是养殖水产品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增高。受此影响, 养殖对象喜欢在水体的中层活动,如水体环境较长时间得不到改善,鱼类会出现“暗浮头”甚至“浮头”, 虾蟹出现软壳、空肠空胃、肝脏萎缩等症状,常见虾跳塘上草、蟹上岸、鱼跃水现象,吃饲时间明显延长或吃饲不旺。
针对以上情况,加强水质监测,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情况,保持最佳养殖水位。每5-7天测定1次池塘水质,保持池水透明度30-35厘米,pH值7.0-8.5,氨氮不超过0.5毫克/升,亚硝酸盐不超过0.1毫克/升,溶解氧白天不低于5毫克/升、夜间不低于3毫克/升。水源充足的池塘每隔3-5天加水一次,加水时间以早晨或傍晚为宜,每次加10-20厘米。根据不同养殖品种保持最佳水位,河蟹养殖池水位有草处控制在80厘米以内,无草处水位控制在1.5米左右;大宗鱼的池塘水位保持2.0米以上;鳜鱼、加州鲈鱼的池塘水位保持1.5-1.8米,青虾池塘水位保持0.7-0.8米,泥鳅池塘水位保持0.8-1.0米。高温季节,水温超过30度易造成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质变坏,加大耗氧,氮氮和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产生或者超标、溶氧缺乏、PH值不稳定等。周期性使用光合细菌、乳酸菌、EM菌、芽孢杆菌等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控制水环境中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调控池塘微生物生态结构,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功能;淤泥较深的池塘适量使用底质改良剂。
养护水草,控制疏密
针对河蟹养殖池,要严格控制水草总量和疏密,发挥水草最佳作用。水草过多,净化作用大,但易腐烂恶化水质的矛盾。塘口水草覆盖超60%,及时用拖刀间隔疏除部分水草,捞出池塘,开通“井”通道,使水草疏密合理,生长有力,为河蟹的自由活动留有一定空间。超过水面的水草,割除上部没入水面30厘米,有利池水流动和方便投饲,防止遇到大的风浪,增加浮力,脱根死亡。对于早期水草破坏严重的蟹池,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需适当移载水葫芦、水花生、雍菜等。随着水温的升高,蟹池内伊乐藻出现“疯长”现象,容易造成蟹池缺氧和大面积败草破坏水质,需人工清除部分伊乐藻。为保护水草,精养塘中饲料应尽量撒开。定期使用芽孢杆菌,防止水草上积聚过多的污物。
合理投饲,科学管理
7月中下旬以来连续高温曝晒,白天池水温度普遍超过30℃,鱼、虾、蟹食欲下降,投喂量应降至计算量70%以下,可适当添加VC、免疫多糖和乳酸菌粉等保健品,保障肝脏和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晴天中午鱼塘开启增氧机2-3小时,夜晚10:00开机至早晨,闷热、阴雨天全天开机。虾、蟹池塘控制水草覆盖面积不超过60%,超过时应间隔除去部分水草,露出水面的伊乐藻,应割除草头,控制其在水面下30厘米处生长。适当排换池水,夜间开启微孔增氧机。
加强巡塘检查,仔细观察水产养殖动物活动和水质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预防疾病,合理用药
夏季高温季节,水环境变化剧烈,微生物的繁衍速度快,疾病多发,许多养殖户会使用消毒剂、除藻剂、杀苔剂、底质改良剂等来进行预防疾病和调节水质、底质。此时施用外用药物应酌情减量,因为水温越高,药物毒性越强,用药风险越大,用药后开动增氧机搅水,打破热成层,避免水体局部药物浓度过高造成对水产动物的伤害。此外,夏季很多池塘养殖水产动物处于“暗浮头”和“浮头”的应激状态,除增氧剂外,其它任何药物的使用都会对养殖动物形成刺激,造成损伤,应特别注意。虾蟹池换水后,通常会诱发虾蟹脱壳,此时不宜用药,特别是水温越高毒性越大的药物如硫酸铜等使用时更要慎重。
水产养殖如何控制水温高低
感谢邀请,关于水产养殖如何加温恒温,个人觉得:传统的养殖中通过提升和提高水体水位来稳定水体温度,至于其它的方法就不太清楚了!
水产养殖控制水温的解决
热带鱼生活的水温一般在20~30℃为宜。但不同种类的热带鱼对水温要求也有差异。如孔雀鱼、红剑鱼、黑玛丽等鱼种可以忍耐10℃左右的水温而不死亡,而燕鱼、虎皮鱼等水温低于18℃时就会死亡。绝大多数热带鱼对水温及其敏感,水温变化±2℃与就会得感冒,水温长期上下波动不稳定,鱼就会患各种疾病,因此,要尽量地保持水温的恒定。水温也不能过高,水温高水中的菌类会繁殖过快而影响水质。大多数鱼生活的正常温度在20~24℃为宜,繁殖水温在25~28℃为宜。控制水温常用两种方式,分为自然控制和人工控制。
自然控制就是将鱼缸放置在朝阳的房间里,让鱼缸接受阳光,以增加水温。鱼缸体积的一些水温变化相对小一些,反之,鱼缸小水就少水温变化就大,在房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让鱼缸大一些为好。
人工控制水温主要是利用火炉、火炕、暖气等加热措施来加温,近些年市场是用电加热的器具不断增多,是一种较好的加热方法,多数产品具有自动控温功能,应该优选此类产品。
养殖怎么提高水温
1.冬天温度太低,对养殖池产量是有影响的,所以温度低的时候可以选择在池面建大棚,经济实用,夏天揭下来篷布,不影响散热,来年冬天可以继续使用。
2.
如果大棚还是不能满足养殖池需要的温度,可以烧锅炉增温,但是要保证安全,而且有的地方需要相关部门开证明许可之后才可以实施,所以一定要先咨询好相关政策,不要盲目
3.
可以请专门的设计师傅给做一个循环加热系统,看具体条件综合考虑,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最优。
4.
平时也要注意合理调节水池水的深度,气温较低时要让水位浅一些,这样有利于接受光照,也有利于池内摄食。
鱼塘养鱼如何提高水温
1.肥料要充分腐熟。施用的人、畜、禽粪等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充分发酵,以杀死其中所含有的病原微生物,且有机物质在发酵过程中被充分分解,既能防止鱼病的发生,又可减少水中氧的消耗,同时还有利于浮游植物吸收利用养分。
2.方法要科学合理。施肥的方法要掌握“少、匀、勤”。①“少”:就是少施,即每667平方米施用有机肥50~100kg;②“匀”:就是匀施,即用水将肥料稀释,全塘均匀泼洒,鱼塘水色以呈黄褐色或油绿色,水面无油膜,透明度保持在20~30cm为宜;③“勤”:就是勤施,即随着鱼类的摄食,每当塘水肥度下降、透明度大于30cm时,应及时再施一次肥料。
3.用量要恰到好处。以草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春季施肥量应相应减少,使透明度保持在30~40cm。以滤食性鱼为主的池塘,则应看水施肥,以促进水中饵料生物的大量繁殖,以满足滤食性鱼类生长和对饵料的需要。
4.施肥要选择晴天。春季鱼塘施肥时间以晴天上午为好,不要在阴天和雨天。这样能最快、最好地促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繁殖,有效地降低有机肥料对水体的污染,保证鱼塘水体生态的良性循环。
5.施后要加强管理。鱼塘施用有机肥料后,一般都会引起水质变化。因此,要注意定期巡塘,及时换水,以保持优良水质。若鱼塘中有机物和各类生物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造成水中的含氧量下降,浮游生物生长不良等,进而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因此,要定期换注新水,以防鱼塘水质过肥。
养鱼如何控制水温
家里鱼缸里的鱼老是死,多数是饲养技术问题,观赏鱼的非正常死亡主要有以下因素:
1、水温超出饲养对象的承受范围或在范围有剧烈波动;
2、水质pH值超出饲养对象的承受范围或在范围有剧烈波动;
3、水质硬度值超出饲养对象的承受范围或在范围有剧烈波动;
4、自来水困水不当,余氯超标;
5、饲养密度过大,造成缺氧;
6、过滤系统设置不当或处理能力不匹配,造成氨氮、亚硝酸盐中毒;
7、营养盐控制不佳造成硝酸盐、磷酸盐中毒(仅限海水鱼);
8、混养品种冲突造成打斗伤害;
9、致病菌、寄生虫感染。
对于鱼老是死的新手,给以下建议:
1、不要在饲养设备、检测试剂等方面太省;
2、不要初期太贪心饲养数量太多;
3、仔细了解所养的每一个品种的要求。
水产养殖如何控制水温高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1.为了使养殖生物安全过冬,室外池塘应适当加深水位,温室养殖要做好加温和调节水质工作;同时提前加固,备好应急材料,防止雪灾对温室的损害;网箱养殖应减少操作、防止擦伤。 2.及时起捕水产品。养殖水产品都已进入捕捞期,养殖户要及时起捕,且随着春节的来临,进入成鱼上市旺季,拉网、运输会较频繁,养殖户要注意捕捞操作,防止鱼体受伤。 3.做好清整消毒工作。对已经全部起捕的养殖塘,要做好塘埂、堤坝、沟渠的清整修理;抓住晴好天气进行干塘清淤和曝晒,最大限度杀灭病原生物,为新的养殖打好基础。对于清塘之前不能排水的池塘,可以进行带水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25千克~150千克溶化后立即趁热全池均匀遍洒。 4.抓好常规鱼种放养。常规鱼种放养应选择健康鱼种,放养前做好消毒工作,有条件的还可做好免疫工作,放养过程要小心操作,避免机械损伤。
水产养殖如何控制水温变化
热带淡水鱼的适宜温度一般为24到28度,其他淡水鱼5到30度左右都可以适应,但是所有鱼都对温差很敏感,不宜温度突变。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养鱼先养水,良好的水环境是实现水产养殖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之一。而适宜的水温不仅是鱼类自身生长、繁殖及抵抗疾病等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的水温在水产养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了解水温变化规律及其对大宗淡水鱼水产养殖的影响,对指导淡水鱼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水温变化规律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邓爱娟等研究发现,对当日平均水温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前一天的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其次是当日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且表层水温日变化大于深层水温日变化,深层水温更趋于稳定,浅层水温较深层更易受到当日的气温影响,深层水温则更易受前1天气温影响,体现了深层水温变化存在相对滞后性。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马建波等研究发现,水体昼夜温差较小,水深0.5米~2米温度差小于5℃,白天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温逐渐上升,并在气温达到最高点后约1小时,水体温度达到最高值,说明当日水体温度升高相对气温存在滞后性。
鱼类生长需要合适水温
水体温度是水生生物环境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淡水鱼类是冷血动物,其体温及一系列生理活动均与水温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体温,并对其生存和生长产生影响。 各种鱼类都有其自身生长的最适温度及适温范围,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大宗淡水鱼类有鲤、鲢、鳙、鲫,其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15℃~32℃,最适生长水温为24±4℃,产卵适宜水温18℃~30℃,最适温度为25±3℃。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可以加快鱼类的代谢强度,增加鱼类的摄食量,加快生长。上述鱼类在水温低于15℃和高于32℃时食欲降低,生长缓慢,水温低于10℃时,摄食量急剧减少,低于5℃停止摄食。 淡水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其生长速度不同,在不同水域(水温)生长速度也不同。性成熟前,生长最快,水温高,性成熟早,生长速度提前减慢。因南方水温高,铒料生物丰富,淡水鱼生长期长,长江、珠江种群生长优于黑龙江,但珠江水温高,性成熟早,生长速度提前减慢,故长江种群优于>珠江种群优于>黑龙江种群。 因此,采用水积温结合鱼类的生理习性,可判别各地热量资源对鱼类生长的适用性,有利于实现鱼类的快速生长及较高的经济效益。
水产养殖水体加温方法
罗茨风机由于压缩做功,正常出气口空气温度要高于进气口温度,一般压力越高,温差越高,但对于提高鱼池水温来讲温差不大,若想利用罗茨风机出气热能提高鱼池温度,建议在出口处加装加热盘,但要时刻监控鱼池水温,以免过热,可在鱼池中加温控系统,当鱼池温度达到目标温度时,加热盘自动断电,鱼池温度低于目标温度,加热盘自动启动工作即可。
很简单。
热带鱼养殖水温怎么控制
需要看具体的鱼种。 这里需要界定一下非热带淡水鱼的耐低温标准。
典型的热带鱼:如孔雀鱼、神仙鱼、地图鱼、接吻鱼、龙鱼等水温因事故等降到20℃以下,有的接近15℃。
非热带淡水鱼:我们把能经得起10℃以下低温的热带鱼都可称为耐低温淡水鱼。只因耐低温程度和时间差别大。这类鱼中较常见的有剑尾鱼(7℃)、月光鱼(7~8℃)、金丝鱼(5℃)、斑马鱼(6℃)、叉尾斗鱼(2℃)、蚊子鱼(<7℃)、平鳍鳅鱼类(如以植食为主的拟腹吸鳅、华平鳅、四川华吸鳅)(3℃)、鲟目幼小鱼((2~5℃)、胭脂鱼(<6℃)、黄金条鱼及改良种、金条鱼及七星金条鱼、青苔鼠鱼(植食为主,<7℃)、黑裙鱼(<10℃)、各种南美洲甲鲇鼠鱼(甲鼠鱼<10℃)。这些鱼多半为杂食性。
耐低温热带鱼:印度黄金鳉、白云金丝鱼、蓝曼龙、斑马鱼、月光鱼、孔雀鱼。耐低温能力比较如下:孔雀鱼(耐最低温为14-15℃)<月光鱼(耐最低温为12-10℃)<斑马鱼(耐最低温为10-9℃)<<蓝曼龙(耐最低温为10-8℃)<印度黄金鳉(耐最低温为6-7℃)<白云金丝鱼(耐最低温为4℃)<中国斗鱼:天堂鱼(耐低温4-3℃)。
养龟
养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