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室外养殖蚯蚓床制作,露天养殖蚯蚓床制作全过程

室外养殖蚯蚓床制作,露天养殖蚯蚓床制作全过程室外养殖蚯蚓床制作,露天养殖蚯蚓床制作全过程

室内养殖蚯蚓

您好,养殖蚯蚓首先要了解它的习性第一,湿度要保持在60%-80%,湿度过高极容易造成蚯蚓耐性差死亡第二,生存温度为0-32度,繁殖最佳温度为20度左右第三,养殖环境通风性要好第四,食物的稳定性,由于家庭养殖食物多样性,食物的ph值对于蚯蚓存活很重要,蚯蚓只能生活在ph值中性环境中以上几点做好了,找个木箱子,蚯蚓的密度不宜过大,加入20厘米左右厚的腐殖土,蚯蚓非常耐活,就可以安心养殖了

室内养殖蚯蚓 立体养殖

立箱养殖方法的优点是: 占地面积小,使用人力少,便于管理, 生产效率比平地养殖高,但是养殖成本也随之上升

大田养殖就是成本相应地较为低廉,但是占地面积打,使用人力大,也不怎么便于管理

室内养殖蚯蚓床堆多高

蚯蚓的养殖,在一平方米面积,25厘米高的培养基中可放养密度为:种蚯1.5—2万条,孵出至半月龄,可放养8—10万条,半个月到成体可放养3—6.5万条,成体控制在3万条以内。

若增大养殖密度,就会限制蚯蚓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产量就会降低。所以在养殖蚯蚓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室内养殖蚯蚓味道

对于生长在农村的我而言并不陌生,小时候就会挖蚯蚓去村里的鱼塘钓鱼,因为我们那的鱼都是原生态的,所以爱咬蚯蚓的钩,但是你要问我蚯蚓是什么味的,除了泥巴味以外,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室内养殖蚯蚓怎么养殖

蚯蚓桶底打孔,在桶底放一块布保水,在放入黑色营养土,就可以放入蚯蚓了,放蚯蚓时带

蚯蚓以前的生活的土一起放入,一周喂一次,果皮,瓜....等等都可以有刺激气味的不要,

为了防蚯蚓夜间逃跑,在表面盖一块湿棉布或者湿黄纸板,把营养土盖严。

蚯蚓

【释义】:蚯蚓是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

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腐烂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

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

室内养殖蚯蚓 立体养殖 支架

三合一拉的饵盘,其中的两个盒子,一个装平时用的饵料,饵(比如蚯蚓),另外一个装备用的饵料,还有一层用来装水,手有时候弄脏了可以进行清洗,(或者是需要打湿手的),上面的是拉饵,可以配合钓椅和钓箱使用。

钓鱼装备,用于盛放鱼饵。一般由拉饵盘,饵料盘,盛水盘和支架一根组成,支架一般为铝合金,可调节高度由于固定在地面或钓箱上。水盘用来洗手和钓鱼过程中给饵料加水。磁点式拉饵盘也称磁豆式拉饵盘,是比较早的一种拉饵盘。吸附区由6到8颗磁豆组成。全磁拉饵盘是现在比较主流款式。因吸附区面积较大,吸力极强,分钩快等。

室内养殖蚯蚓繁殖效果

此法饲养简便容易管理,操作方便,饲养条件易于控制。试验数据测定方便,适于室内进行试验研究的小规模饲养。

饲养容器可以选用花盆、塑料盆及其他废旧陶瓷器。盆养时,饲料高度要求为盆高的3/4,饲养量以100-200条,盆为宜。

箱筐饲养法:

箱筐的制作材料有木材、竹、荆条、藤条、塑料等,但是木制、竹制的箱筐容易受湿腐烂,故最好采用塑料。

蚯蚓饲养量一般为5000-10000条/箱,饲养规模较大时,可采用立体箱式饲养,即将箱层叠45层。为了便于手提操作,箱体两侧要有对称的拉手把柄

室内养殖蚯蚓分层怎么样做

世界上有蚯蚓2500种左右,但人工养殖的蚯蚓仅6、7种。一般有爱胜蚓属、环毛蚓属及合胃属中的几种。蚯蚓的室外养殖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1.直接散养:把种蚯蚓直接放在农田里,调配一些熟化的有机物质,上面盖上草垫。保持温度不变。如遇雨水,要作好排水工作,以防逃逸。此法主要用以改良土壤。

(1)饲料地养殖:春暖花开时,选择常绿饲料地块(聚合草、红薯苗等)或桑田,在行距间开浅沟置饵,放进蚓种。这样,诱来的蚯蚓便定居其中。聚合草为多年生阔叶饲料,其生长期与自然环境中的蚯蚓生长期基本相同,湿度也差不多,夏季其阔叶可为蚯蚓遮荫避雨。除此,还可以在大田行间及农田的四周种植向日葵遮荫。当气温为34至38℃时,蚯蚓仍可在根部5至8厘米深的上壤中活动,而大地蚯蚓则钻进30至40厘米深的土壤中活动。这样,蚯蚓可吃枯黄落叶,当大雨冲击时,蚯蚓还可爬入根部避雨。全年每亩可产蚯蚓2000至4000斤,同时可使青饲料增产40%。如与单株对比,育蚓地块的聚合草株高80厘米,株重7.5斤;未育蚓地块的聚合草株高60厘米,株重5.5斤。绷生长在沟周围,每株根部有蚯蚓10至25条,最多可达37条,平体重50克左右,最重达100克。这种方法既不另花土地,又利于作物生长。不花成本,效果显著,易于推广,是室外养殖蚯蚓经济实惠的办法之一。

(2)光块地养殖:利用场边院落空地,四周挖好排水沟。翻挖成一米左右的田埂,定点设置饵料,放入闯种,夏季在上面搭上凉棚或用草帘覆盖,及时喷水保温、保湿和补料。

(3)在果园、桑园、苗圃、竹林和多年生青饲料及牧草地进行大面积饲养:美国、日本正在试验一种通气加湿法,即把食品残渣、城市垃圾、农产品和畜产品的废弃物以及工厂生产的有机物等作蚯蚓饲料,放置在10至20厘米的土壤中,同时在土壤中插许多有细孔的管子加强通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冬季低温时可埋热地线。

(4)塑料棚(或上温床)养殖:国外养殖蚯蚓用钢骨塑料大棚,一般宽7米,长30米,安装通风或暖气设备,常年养殖。我国江苏省海定县利用塑料薄膜挡风保温,既可保护蚯蚓安全过冬,还可在种植聚合草、红薯苗、蚕豆苗。椰架用竹片或柳条弯曲成拱型。棚宽2.4米,长15至20米,多造价低,管理方便。

(5)沟内养殖:可用水泥或砖砌成2x2平方米或挖开深65至80厘米,宽1米,长度都是5至10米的永久性养殖沟;也可在背阴的地方,选土壤肥沃的潮湿地带,挖宽1米,深70厘米,长5至10米的养殖床,床的四周筑墙,前墙高25厘米,后强高150厘米,床的两端及后墙上开通风窗,床的四周挖排水沟。在冬季低温时,要在床面加盖草帘和塑料薄膜,以保湿及防寒。

(6)简易土沟养殖:选择避风,土质坚实的地方挖坑深0.7至1米,长宽根据饲养规模大小而定。坑底铺一层稻草或树叶,然后将发酵物及蛆卿分层铺放,每层10至20厘米,也可混合投入,再放蚯蚓。

2.直接饲养:就是直接把蚯蚓养在比周围高出20厘米的土丘上,上面覆盖帘子或简单棚架。

室内养殖蚯蚓视频教程

家鸡的养殖方法。

利用草山草坡、果园林地、库坝河滩等天然的青饲料和昆虫、蚯蚓等动物性饲料库这一资源优势,且隔离条件好,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投资少,利用我国土鸡好动活泼、觅食力强的特性,从大自然获得所需要的部分青饲料和蛋白质饲料降低了饲养成本,又使家鸡具有了野味。

品种选择我国的优质土鸡,如桃源鸡、仙居鸡、固始鸡、肖山鸡、庄河鸡、三黄鸡、清远麻鸡、杏花鸡等,具有体型小,毛色美观,活泼好动,耐粗饲,抗病力强的特点,适于放养。而且产蛋率高,蛋的品质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深受食客和养鸡户的喜爱。

棚舍的搭建 

 

(一)场址的选择。场址应选在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草山草坡,旁边应有树林或果园,以便鸡群在太阳猛烈时到树荫下乘凉,还要有一片比较开阔的地带,最好有青草、沙粒,让鸡自由的栖息和啄食。

(二)搭棚方法。一般棚宽4~5米,长7~9米,中间高度1.7~1.8米,两侧高0.8~0.9米。覆盖层通常用3层,由内向外先用油毡盖第1层,以挡住阳光的直射;第2层盖稻草,以防水蒸气落入鸡棚内;最上一层盖薄膜防水保温,在棚顶的两侧及一头用沙土砖石把薄膜油毡压住,棚的另一头开一个出口,以利饲养人员及鸡群出入,也便于通风换气。对棚的主要支架用铁丝分四个方向拉牢,以防暴风雨把大棚掀翻。

(三)清棚和消毒。对循环生产,若需利用旧棚,每一批肉鸡出栏以后,应对鸡棚进行彻底清扫,将粪便、垫草、剩料分别清理出去,更换地面表层土,清洗工具。最好利用新棚,无污染的草山草坡,实行游牧饲养。对棚内土面及用具先用3%~5%的来苏尔水溶液进行喷雾和浸泡消毒,然后再进行薰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25毫升福尔马林加12.5克高锰酸钾。原饲养过鸡的草山草坡也应先在地面上撒1层熟石灰,然后进行喷洒消毒。

(四)铺设垫草。为了保暖,通常需铺些垫料。垫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松软,干燥,吸水性强,长短粗细适中,种类有锯屑、小刨花、稻草、谷壳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应将垫料曝晒,发现发霉垫草应当挑出。铺设厚度以3~5厘米为宜。但要平整,距离热源最少10厘米以上,以防火灾发生。

鸡群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鸡进入育雏室后,让雏鸡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便可以喂水。一般喂水先于喂料,但亦可同时进行,因为喂料也可促它饮水,水的温度以32℃左右为宜,水不要太热,更不可饮冷水,头2天可饮用高锰酸钾溶液。饮用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有利于消炎、杀菌,预防雏鸡白痢病。雏鸡饮水后,能迅速排出胎粪,既可促进雏鸡的新陈代谢,也可刺激食欲。一般开饮后即可开食。开食时可用碎米或玉米粉。目前常用小鸡配合颗粒料开食,亦可喂雏鸡料。把开食饲料撒于铺在垫料上的纸面上或浅颜色的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雏鸡的消化力较差故必须喂给容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雏鸡相对增重快,新陈代谢旺盛,要少量多餐。雏鸡出壳2天后,食欲旺盛,此时喂料要定时、定量。喂饲时,每次不要让雏鸡吃得太饱,但又切忌让鸡受饿,一般以喂八成饱为宜。吃得过饱,会引起消化不良;饲喂不足,又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啄食恶癖。每餐喂八成饱,可保持雏鸡旺盛的食欲。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钟吃完为宜。

2.适宜的环境温度与湿度:育雏成败的关键之一是能否给予雏鸡适宜的温度。雏鸡出壳时,孵化房的温度为37.5℃,雏鸡从孵化房转到育雏室后,温度不宜相差过大。出壳雏鸡,绒毛疏而短,御寒能力低,雏鸡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体温调节功能差;同时,雏鸡的食量较少,由吃入的饲料转化成的热能,难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尤其是寒冷季节更是如此。故此必须给予雏鸡适宜的环境温度。温度对雏鸡的体温调节、采食、运动以及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都关系极大。如果温度过高,雏鸡代谢机能受到障碍,食欲减退,体内水分大量散失,会造成生理机能失调,影响生长发育,体质衰弱,以致死亡率增加。同时温度过高,还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引起啄肛恶癖。如果温度过低,雏鸡受凉就会相互挤压(俗称扎堆),因互相踩踏堆压而造成伤亡。此外温度过低,也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引起感冒、拉稀,诱发白痢病。所以,温度过高、过低对雏鸡都是不利的。雏鸡适宜的温度以育雏器下的温度为例:1~2日龄时是34~35℃;3~7日龄是32~34℃;第2周为30~28℃;第3周为28~26℃。育雏期在冬春季每周下降2℃,夏秋季每周下降3℃,降至21℃为止。雏鸡对湿度的要求,第1周相对湿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诱发球虫病,要勤换垫料,并加强通风换气;湿度过小,即太干燥,使雏鸡呼吸加快,体内的水分随呼吸而大量散发,腹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影响雏鸡的发育,可用水盆盛水,让其自然蒸发,达到增湿的目的。

3.注意分群,加强巡查:强弱病雏分群饲养要经常进行,检查弱雏最好在早晨第1次喂食的时候,弱雏易被挤出来,即捉出分群。对那些患病较重的雏鸡立即淘汰。经常地、有目的地巡查鸡群,及时发现问题,做好细致的护理工作,是获得优良育雏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通过观察雏鸡食欲,了解饲料的适口性和投喂量,分析饲料的配合是否得当,饲料有否发霉变质,进行及时的调整,并及时发现雏鸡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二是能及时从雏鸡的饮食精神状态、活动状态、粪便状态中发现和诊治疾病;三是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如停电或保温灯泡坏了,或电源烧着了附着物,鸡群发生啄食癖,其他侵扰鸡群的兽害、鼠害等,以便及时处理,减少鸡只死亡。 (二)生长期的饲养管理。

此期的特点是鸡只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断增加。这时主要形成骨架和内脏。饲养目的是使鸡体得到充分的发育和羽毛丰满,为后期的育肥打下基础。饲养方式以放牧结合补饲。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

1.公母分群饲养:一般公雏羽毛长得较慢,易受环境的影响,争斗性也强,同时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的利用率较高,因而增重快,饲料效率高。此外,公鸡个体壮,竞食能力强,而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沉积脂肪能力强,因而增重慢,饲料效率差。公母分养,各自在适当的日龄上市,便于实行适宜于不同性别的饲养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整齐度,降低残次品率。生长期全期采用定时饲喂补饲,把饲料放在料桶内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净吃饱为止。

2.驱虫: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2次驱虫。驱虫主要是指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半片。第2次驱虫每只中鸡用驱蛔灵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晚餐时把药片研成粉料,先用少量饲料拌匀,然后再与晚餐的全部饲料拌匀进行喂饲。一定要仔细将药物与饲料拌得均匀,否则容易产生药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检查鸡粪,看看是否有虫体排出,然后要把鸡粪清除干净,以防鸡只啄食虫体。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餐可以同等药量驱虫1次,以求彻底将虫驱除。

(三)育肥期的饲养管理即10周龄后到上市的时期。此期的饲养要点是促进鸡体内脂肪的沉积,增加肉鸡的肥度,改善肉质和羽毛的光泽度。做到适时上市。在饲养管理上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随着肉鸡的日龄增加,体内增长的主要组织与中鸡阶段有很大差别,由长骨骼、内脏、羽毛到长肉和沉积脂肪。肉鸡沉积适度的脂肪可改善鸡的肉质,提高商品屠体外观的美感。因此,此期一般应提高日粮的代谢能,相对降低蛋白质含量,肉鸡育肥期的能量水平一般要求达到12.54兆焦/公斤,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为了达到这个水平,往往需增加动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采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让鸡采食大自然的昆虫及树叶、草根等,节约饲料;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群体的体质,提高鸡的肉质风味,使上市鸡的外观、肉质更适应消费者的要求。但在进入育肥期应减少鸡的活动范围,相应地缩小活动场地,目的是减少鸡的运动,利于育肥。三是重视杀虫、灭鼠和清洁消毒工作。老鼠既偷吃饲料、惊扰鸡群,又是疾病传播的媒介。苍蝇、蚊子也是传播病源的媒介。所以要求每月毒杀老鼠2~3次(要注意收回毒鼠、药物)。要经常施药喷杀蚊子、苍蝇,育肥期间,棚舍内外环境,饲槽、工具要经常清洁和消毒,以防引入病原,要特别注意禽出败的发生,要有针对性地做好药物的预防工作,提高育肥鸡的成活率

室内养殖蚯蚓方法图解

1、盆养法:准备好花盆,往里面添加饲料(达到盆高度的四分之三高),然后往里面放养100-200条蚯蚓。2、箱框饲养法:准备好箱子,底部以及侧面钻排水孔和通气小孔,并堆放高约16cm的土壤,每个箱子内放养5000-10000条蚯蚓。3、池养法:堆砌养殖池(2×1×0.2m),池中放入腐熟的混合饲料。

室内养蚯蚓的四种方法

1、盆养法

(1)准备好容器,比如说花盆,塑料盆或者是废弃的陶瓷器等。

(2)往盆中添加饲料,添加量以达到盆高度的四分之三左右为宜。

(3)每个盆中饲养100-200条左右。

(4)为了保证盆内的湿度合适,可以在盆口覆盖一层塑料薄膜(需注意扎孔,保证通气),并经常喷水。

2、箱框饲养法

(1)箱子的规格主要有60cm×30cm×20cm、60cm×40cm×20cm、60cm×50cm×20cm、60cm×20cm×30cm、60cm×40cm×30cm几种。

(2)每个箱内饲养5000-10000条左右。

(3)箱子的底部以及侧面需要钻排水和通气小孔(直径约为0.7-1.2cm),小孔总面积占据箱底或侧面的20-30%左右。

(4)往箱子中堆放土壤,高度控制在16cm左右。

3、池养法

(1)使用红砖堆砌饲养池,池子的规格为2×1×0.2m,池底用水泥抹平,内壁和外壁无需涂抹水泥。

(2)在池子中放入含水量为60%的腐熟混合饲料。

(3)每个池子内放养1000-2000条蚯蚓。

4、垃圾饲养法

对垃圾进行处理,将有害金属、塑料、玻璃、石头等杂物去掉,然后进行堆沤发酵,最后将发酵好的垃圾作为饲料,放入池中。

室内养蚯蚓需要经常换土吗

室内养殖蚯蚓一般不需要经常更换土壤,但养殖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温度

(1)蚯蚓的活动温度范围为5-30℃,适宜活动温度范围为20-27℃。

(2)夏天的时候,如果温度过高,及时浇水进行降温。冬天的时候,如果温度过低,及时覆盖稻草进行保温。

2、湿度

湿度以40-60%为宜。不宜过于干燥,也不宜过于潮湿。

3、酸碱度

酸碱度以6-8为宜,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因为蚯蚓的身体表面分布着对酸、碱有感受能力的化学感受器官。

4、透气性

适时对土壤进行翻动,保证土壤的透气性良好,氧气充足。

混合养殖


室外养殖蚯蚓床制作,露天养殖蚯蚓床制作全过程
  • 中国水产养殖网大闸蟹,中国水产养殖网大闸蟹价格
  • 中国水产养殖网大闸蟹,中国水产养殖网大闸蟹价格 >> 中国水产养殖网大闸蟹,中国水产养殖网大闸蟹价格...

    室外养殖蚯蚓床制作,露天养殖蚯蚓床制作全过程
  • 养殖需要注册什么公司,养殖圈注册
  • 养殖需要注册什么公司,养殖圈注册 >> 养殖需要注册什么公司,养殖圈注册...

    室外养殖蚯蚓床制作,露天养殖蚯蚓床制作全过程
  • 水蛭封闭养殖,水蛭最新养殖模式
  • 水蛭封闭养殖,水蛭最新养殖模式 >> 水蛭封闭养殖,水蛭最新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