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蜜蜂种类,鄂西北蜜蜂种类
鄂西北蜜蜂种类?
1.中华蜜蜂
是湖北本地的蜂种,饲养量15万群,集中分布在鄂西山区。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约有5~6万群;郧阳地区约有3—4万群;神农架林区和宜昌市、襄樊市的山区县、鄂东大别山南麓及鄂东南幕阜山北麓的低山区均有分布。全省活框饲养的中蜂约有5万群,其中鄂西自治州2万群,鄂东中蜂已全部新法饲养。
2.西方蜂种
湖北约有25万群左右的西方蜜蜂,95%以上为意大利蜂,在湖北已有70年的饲养历史。1975~1979年,先后引进了意大利原种蜂、安纳托利亚蜂、塞浦路斯蜂、高加索蜂、卡尼鄂拉蜂,分别保存在荆州种蜂场、宜都和麻城养蜂场。1981年,农垦部从美国引进了100只美意黄金种蜂王,在国营金水农场养蜂场保存繁殖。湖北饲养西方蜜蜂最多的是地处江汉平原的荆州地区,其次是黄冈地区、孝感地区和襄樊市。
3.蜂群总数
1957年全省养蜂5.5万群,1973年为14.8万群,1975年24.5万群,1980年36.5万群,1982年46.3万群,1988年40.5万群,1991年42.3万群。
北方蜜蜂怎么过冬?
结团保温
蜜蜂在北方冬季会结成蜂团越冬,蜂团内部的工蜂耗吃蜂蜜或饲料来产生热量,外层工蜂紧密排列起来进行保温(蜂王一般位于蜂团最里面,内层工蜂和外侧工蜂根据情况调换位置),同时蜂团能通过紧缩与松散来实现保温与散热,从而使蜂团内部温度不低于15℃,因此即使在外界-30℃的低温环境下蜂群也能够顺利越冬。
北方蜜蜂养殖基础知识?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不一,形成南北地区养蜂的巨大差异。蜜蜂繁殖离不开开放的蜜粉源植物,而南方由于早春回暖早,冬季温度相对较高,蜜粉源植物开放的早,蜂群的繁殖情绪也提前萌发。因而,以前追花逐蜜的蜂农(现在也还有少部分)基本上都会利用这种由于地区差异出现的繁殖情绪,长距离南运繁殖,然后再回到北方采集夏季大蜜源。这种办法是可取的,但是会增加养蜂的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不稳定以及养蜂人员劳动强度太大等诸多问题,频繁转运对蜂群也有一定的影响。
从养蜂理论上来分析,早春要提前繁殖,可通过抽脾紧蜂,保温后再进行奖励喂饲,能让蜂群产生外界蜜粉源植物已流蜜的错觉,提前萌发繁殖情绪,在南方就是以此法来提前让蜜蜂进入繁殖的。但另外还有一个外部条件,蜂群繁殖后必须要有外部花粉采进,这是更强烈的刺激源(南方大多数地区都不需要担心这问题)。
从蜜蜂的群体情绪来分析,早春采入的花粉,其意义并不是要利用这些花粉来抚育蜂儿(早春提前繁蜂所用的花粉主要靠原花粉脾的储存和人工的补饲),而是供给越冬蜂食用,激发它们的腺体(主要是王浆腺的发育),使其产生强烈的抚育情绪,精心照顾蜂王,接着整个蜂群才会带入高效的繁殖情绪中。
因此,根据这些理论:北方养蜂可以在早春具备蜜蜂外出采集活动的自然条件区域种植一些早开的蜜粉源植物,将当地的花期提前,这样可不进行南运或者不需要南运到很远的地区,也能达到相似的繁殖效果。这个方法即为所说的“南花北移,定地繁殖”。这也是目前较多北方定地养蜂人员所采取的方法之一。
综合各地的早春繁殖经验来讲:北方养蜂,只要该地区早春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气温)适合蜜蜂出巢飞行且能安全回巢以及可以种植早开花的蜜源植物,如油菜、紫云英等,就可以进行南花北移,提前定地繁殖,不再需要南运至很远的地方来繁殖。
南花北移,提前定地繁殖的注意事
前面已讲,早春开放的花源,其主要作用是刺激蜂群产生繁殖情绪而不是供蜂群繁殖的花粉来源,这几乎所有的专业养蜂人都有这种体会,也认同这个观点。当外界无花源时,即使巢中储粉充足,每天奖饲,结果子脾圈始终不扩大,但如果外界有新鲜花粉采进,哪怕量很少,结合人工饲喂,都能让子脾圈迅速扩大。
所以,在种植蜜粉源植物时,要选择开花早,粉源丰富的植物,比如油菜、紫云英等,播种的数量并不需要太多,但要离蜂群近(早春天气较冷,蜜蜂活动时间短、范围很小);其次,最重要的是掌握播种时间,使花期与当地气温开始允许蜜蜂外出飞翔采集时期吻合。由于这些花粉是无法满足蜂群的繁殖需要的,所以还必须进行补喂花粉,当有封盖子出现时,再结合天气情况进行奖励饲喂糖浆。蜂群的繁殖情绪可快速调动起来。
北方常见的蜜蜂?
北方中蜂(NorthChinesebee)为中华蜜蜂的一个类型。 北方中蜂个体较大,分蜂性弱,能维持8框以上的群势,最大群势可达15框。耐寒能力较强。对中蜂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的抵御能力很弱,易遭受蜡螟的危害。性情较温驯,适合北方地区饲养,但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对中蜂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和蜡螟的防控。
北方中蜂是其分布区内的自然蜂种,是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丘陵、山区生态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中华蜜蜂的一个类型。
华北地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久。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的3300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蜂”字的原型:史料记载,殷末周初,周武王兴兵伐纣,行军大旗上聚集蜂团,被认为是吉兆,命为“蜂纛”;《诗经》中有“莫矛荓蜂,自求辛螫”的诗句,表述了人们对蜜蜂的认识;周朝尹喜所著《关尹子 三极》中有“圣人师蜂立君臣”,表明2500年前,古人对蜂群生物学已有所了解。这一地区的养蜂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时代。到唐代家庭养蜂有了较大发展,宋代《永嘉地记》中有“雍、洛间有梨花蜜,色如凝脂”的记述。现产区仍可见到自然蜂巢和土法饲养的蜜蜂。
截至2008年,北方中蜂约有30万群,其中山东0.15万群、山西1.2万群、河南2.5万群、陕西15万群、宁夏3万群、北京0.4万群、四川7.3万群。
近年北方中蜂数量较为稳定,与蜜源可承载的蜂群数量相比,中蜂饲养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无濒危危险。
北方中蜂蜂王体色多呈黑色,少数呈棕红色;雄蜂体色为黑色;工蜂体色以黑色为主,体长11.0~12.0mm。
北方中蜂耐寒性强,分蜂性弱,较为温驯,防盗性强,可维持7~8框以上蜂量的群势;蜂群的抗巢虫能力较弱,较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等,病群群势下降快。蜂王一般在2月初开产,平均每昼夜产卵200粒左右,部分蜂王产卵可达300~400粒。群势恢复后,蜂王进入产卵盛期,平均有效产卵量700余粒,部分蜂王有效产卵量可达800~900粒,最高可达1030粒。
养蜂
养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