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不好可以养殖什么,水质不好可以养殖什么东西
水产养殖会不会影响水质
水产养殖中ph值波动大,具体处理PH过碱过酸的方法如下所示,碱性用袋子装酸性黄泥放在池塘,加一些没有强腐蚀的酸,可以加入一些对生物有益且成酸性的盐,为了降低PH还可以选择通入酸性气体。
水体pH值是反映水质是否适宜鱼虾生长的重要指标,决定着水体中的生物繁殖和水质的化学状况,直接影响鱼虾的生长。
1、鱼虾适宜的pH值为6.5~8.5,鱼虾最适宜的pH值是7.5~8,呈弱碱性。超出这个范围鱼虾就会受害。pH值高于8.5,时间超过24小时,会使鱼鳃组织因受腐蚀而患烂鳃病;低于6.5,会使鱼虾血液循环受阻,酸性增加,降低载氧能力,造成因缺氧、消化力差而出现浮头病。
2、经测试,鱼生长的水质pH值小于6.4或大于9.4以上,都不能孵化出仔鱼苗。证明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使亲鱼生殖系统受到抑制和影响性腺发育。
3、pH值还可反映水质状况。pH值低,可使铁离子和硫化氢增加而产生毒害,又叫泛池;pH值高,说明蛋白质腐败,氨离子增高,碱性增大,会抑制水中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和腐败菌的分解,影响水中有机质的浓度,使鱼类生长繁殖受阻。
4、pH值直接影响水质中微生物的繁殖。pH值不适,过酸或过碱,都会破坏水体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影响磷酸盐和无机氧化物的供应。在酸性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水体的物质代谢过程,影响鱼虾的生长。
5、一般养殖池塘水质偏酸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缺氧分解引起溶氧不足,氧化过程受抑制,使鱼粪和多余饵料分解不充分。在水量不增加,而积存的各种有机酸类却逐渐增多的状况下,水体自成酸性而pH值较低。
6、调节水体的pH值除直接加入化学药物中和外(如生石灰、PP粉),最简易的方法是增大溶氧量,为浮游植物、水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其次是经常检查pH值的高低,做到及时调节,保证鱼虾生长的良好环境
水产养殖会不会影响水质健康
鳗鱼养殖用水质量要求较高且用水量巨大,现有鳗鱼养殖企业基本建于小流域中上游,在未获得取水许可证的情况下大肆违法取水,有的企业甚至在小流域筑坝取水,直接造成小流域断流,性质恶劣。
同时,违规占用基本农田,企业违法排污较为普遍。大部分企业尾水经简单沉淀处理后就排入周边小溪,无法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且在新建或改造污水处理设施期间从未停止养殖。因短时间排水量大,污染物总量多,对小流域水质造成冲击,导致小流域水质不稳定,时有超标,甚至持续恶化。
养鱼会影响水质吗
我们晒水的目的无疑就是去除水中对鱼健康不利的影响因素。基于这个目的,哪怕没有太阳光,同样也可以做到,只不过我们常说的就是晒。
晒水,严格讲就是处理养金鱼的水,方式和时间都是有讲究的,只要有以下3种:
1、晾晒
有太阳光就晒,没有太阳光就晾。总之就是把水静置。具体的时间还是有需求的,最少是一天一夜,也就是不能低于24小时。假如一直没有太阳光照射,那么适当延长些时间,静置3天以上为佳。
2、曝气
曝气就是在水中充入空气,让气泡带动水流流动,既能加快水中的轻质微量元素挥发,又能使水中的溶氧量增加,这样的水就可以更好地用于养金鱼。
3、搅动
想要水中有害物质挥发,那么,静置的水体肯定不如流动水体来的快。如果有条件,适当地搅动水流可以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加快水里有害物质的挥发。你可以借助水泵或是人工去搅动,总之就是让水多流动。
所以,处理养金鱼的水,最好是有太阳光,再辅助曝气就可以很高效地完成“晒”水,不仅是质量好,还能缩短晒水时间。就算不具备充氧曝气的条件,那么适当地搅动水流,增加一些静置的时间,总是有好处的。
水质对养殖业影响
鱼塘调水可每隔七至十天加注新水,每次加水量应在总水量的20至30%左右,或者在每隔15至20天搅动塘泥,使溶解氧或营养盐在水体中上层浮动,另外还可以增加溶氧、使用生石灰调节PH值。
选好水源定水质
池塘应选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温适宜、排灌方便、无工(农)业和生活污染的地方。有条件的地方,可设蓄水池对入池新水过滤消毒,以杀灭水源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一般可用25~30克/立方米生石灰或1克/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洒;需杀灭虫害时,还可用0.5克/立方米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加水、换水调水质
夏季水温高,水质变化快,随着鱼体长大和饲料投喂量的增加,鱼类排泄物增多,极易造成池水污染,故应加强水质调节。一般每7~10天加注新鲜水1次,每次加水量为20~30厘米;每15~20天换水1次,可采用边注边排的方法,最好将排底层水排出,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20%~30%。
要求新加、换水没有污染,泥沙含量低,水温与池水温差以不超过±6℃~8℃为宜。具体加、换水应视池水的肥度、鱼群活动和池塘渗漏等情况灵活掌握,通常情况下,整个夏季鱼池应保持最高水位。
搅动底泥改水质
每15~20天,搅动池塘底泥1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鱼池面积的1/3,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佳,闷热、气压低天气时不宜搅动。搅动底泥的作用是:使池水上下混合,促进池底有机质分解,释放出池底中沉积、吸附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使营养盐、溶解氧在上下水层中平衡分布,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改良浮游生物组成。主要方法有:
一是选择晴天上午,用钢丝绳或铁索链、长柄耙等往返拖动底泥;二是用水质改良机、吸泥机等机械搅动底泥,与泼洒生石灰水同时进行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对淤泥较厚的池塘其改善水质的效果更为显著。
增加溶氧优水质
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机械增氧设备,适时开机增氧,以增加水中溶氧,为鱼类生长创造优良的水质环境。一般是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天气时半夜开,有浮头危险时提前开,每次开机2小时左右。无机械增氧设备的鱼塘,亦可选用增氧剂等药物进行增氧。
使用生石灰调节PH值
养殖水体的PH值是影响养殖鱼类摄食、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保持PH值的稳定是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手段。对PH值较低的养殖鱼塘,一般每半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为15~20公斤∕亩,方法是将生石灰加水溶解后趁热全池均匀泼洒,晴天上午使用。泼洒生石灰可起到杀菌、消毒和改善水质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鱼类养殖池水的PH值应保持在7.0~8.5之间。
使用生物制剂改良水质
当水源水质较差或注水不便时,可使用活水宝、芽孢杆菌、光合细菌、EM菌液、底净宝等生物制剂,以增加溶氧,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抑制病菌生长,改良水质和底质,增强免疫力,促进鱼类健康生长。生物制剂在分解有毒有害物质过程中需消耗水中的溶氧,故通常选择在晴天上午9:00~10:00使用,使用时应开启增氧设备或使用高效增氧剂。
科学投饵稳定水质
夏季是鱼类快速生长的季节,饲料投喂量较多,对水质影响很大,为了稳定水质,应把握科学投喂原则,以免造成水质污染。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等情况综合确定。天气晴好,水质清新,鱼类摄食旺盛时可适当多投,反之,则少投或不投。配合饲料以投下半小时内吃完为度;青饲料以当日吃完为宜。
一般配合饲料每天投喂2次,上午9:00~10:00及下午2:00~3:00各投喂1次;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要严格控制上午鱼类浮头时投喂和夜间投喂,以免造成病害。饵料要选择配方合理、营养全面、安全无害、粒径应与养殖鱼类的个体大小相匹配,并坚持“五定”原则,即定人、定时、定质、定量、定位投喂,以降低养殖成本,促进鱼类健康快速生长。
水产养殖会不会影响水质稳定
我们都知道“新塘旺三年”,这主要是因为新的池塘水质好,池塘中的有机质少,有害细菌、病毒都很少,水产在池塘中有一个很好的生长环境,所以在新塘的环境下水产都能够获得一个比较好的产量。
对于老塘来说,要获得好的产量,搞好池塘的生态环境就很重要。其中水质管理是重中之重。那如何搞好池塘水质呢?
清水塘认为,池塘水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溶氧。这是保证水产有充足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前提。有了充足的氧气,水产的食欲也会更好,产量自然也会上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增氧机能够提升产量的原因所在。要搞好溶氧,主要从肥水、换水、增氧机的开启等方面去着手。
肥水可以培养大量的浮游植物,能够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而制造氧气,进而提升水体的溶氧。换水也就是直接排掉池塘中的老水,降低池塘中有害物质含量,将溶氧更高的外河水放入池塘中,这样也可以直接提升水体的溶氧。而合理的开启增氧机可以直接给水体增氧。在给水体增氧这一工作方面,这几项工作都要注重,不要厚此薄彼。
二,水色。水色是池塘水体质量好坏最为直观的一个评判依据。一般来说,水体呈豆绿色或者红褐色的水是比较好的水色,而且如果水色在一天之中的颜色变化也比较多,这也充分的说明水体中的藻类活动强,是非常好的活水。如果水色太绿,比如是油绿色或者是深绿色,说明水体太肥,应当注意多换水,并配合追肥来调节水体中的藻相。如果水体浅绿色或者是灰白色,这样的池塘需要加大水体的换水力度,而且勤施肥,以量少次多来进行追肥,有进行肥水。
三,透明度。水体的透明度反映出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含量多少。水体透明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不同。一般我们维持水体的透明度在30-40公分就好,具体来判断就是将手伸20公分进入水中,如果看见若隐若现的手指就说明透明度是在这个标准范围。如果透明度太小,说明水体中浮游生物过多,也有可能是有机质过多,池塘中耗氧的东西也多,很容易造成池塘上下层水体溶氧出现大的断层。这时候需要勤换水,勤底改。而如果水体的透明度过大,很明显水体就太瘦,这时候需要根据季节不同来进行追肥肥水。
整体来说,鱼塘水质的调节主要包括换水、追肥、增氧、底改这四个主要方面。这几个方面都需要协同进行,不可只做一方面而不做其它的,否则水质也难以调理好。
水产养殖容易出现的问题
水产店养殖技术分三种:
高端贝类养殖
1. 控制好水质、水温、盐度等,调节到位。
1) 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水质的干净、清澈;
2) 一般高贝养殖的水温要控制在13-15℃;
3) 盐度要达到23度以上。
高端贝类养殖
这样养殖出来的高贝存活率较高,而且可以养到2-3天,甚至有的一个星期都没问题。
2. 经常性做好挑选、清洗工作。
1) 在售卖过程中如在水池里面有看到破损、破壳、瑕疵、甚至死亡的,一定要及时挑选出来,保证其他活体不被感染;
2) 要定期、定时对海鲜底下的过滤池进行灌水清洗(包括过滤池下面的过滤石、海绵也要过滤、清洗,一般一周洗2-3次)。
淡水活鱼类养殖
淡水鱼和海水鱼是要分开养殖的,有鳞鱼和无鳞鱼要分开养,热带鱼要单独饲养。
淡水活鱼类养殖
总体要求:养殖池的水不能直接用自来水,放鱼之前需打氧半小时使其蒸发。要做到勤换水,勤清洁,保持水质清新,无污物。活鱼转移至新的环境时,要求温差不能超过2℃至5℃(这一点在早上收货以及营业中换水时尤其需要注意),如超过此标准,就会造成鱼类的非正常死亡;此外,活鱼类对水体要求偏弱碱性,需放入适量的大苏打。海鱼类的养殖池需加入一定比例的海水晶调制成海水,提高鱼类存活率。
蟹类养殖
蟹类养殖
虾类养殖
现在市面上有三种虾,一种是纯淡水虾,对盐度要求较低;第二种是海水淡水混养,盐度在17度左右,最好养;第三种是纯海水虾,盐度要在24度以上。采购的时候一定问清商品的品种,避免不必要的损耗。
虾类养殖
总体要求:A、勤换水;B、虾类对水体要求为弱碱性,故应放入适量的大苏打。
夜间的养殖工作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夜间活泼的鱼会跳出鱼缸,或者跳闸导致断电,氧气管松动,鱼缸漏水,水温升高等……这就需要我们的员工在夜间经常巡查,员工也要学习一些面对夜间应急措施,经常在冰箱冷冻一些冰块,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给水池降温,有准备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水产养殖会不会影响水质变好
养小鱼的水很绿 ,说明水已经被蓝藻污染 ,并且比较严重 。
这就需要开启循环过滤装置 ,并且不断清洗过滤网 ,在不妨碍鱼仔生长的情况下 ,可以投入适量的杀灭蓝藻的药剂 。
同时,坚持每天用洁净的水 ,换掉1/4被蓝藻污染的水 ,这样的话,坚持几天 ,水质就会变好 。
水质问题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影响鱼成长的水环境,除了水温、水质溶氧量、水质是否健康干净之外,水的酸碱度对鱼儿的影响也非常关键。不同的鱼儿对水的酸碱度要求不一样,如鲤科鱼的最适宜PH为弱碱性,即PH7.5-8.5;鲑科鱼类为中性,即7上下。一旦水质酸碱度无法满足鱼儿的要求,严重的情况下鱼儿也会死亡的。水质的酸碱度一般用PH值来显示,PH等于7表示水质环境呈中性。PH值大于7,则表示水呈碱性,并且数值越大水质碱性越强。相反,PH值小于7,则表示水呈酸性,数值越小水质酸性越强。水质环境的酸碱度会随着季节、昼夜的改变而变化。在水族饲养过程中,PH值的长期变化规律通常都是降低的。这主要是因为水中有机质过多、氧气不足而缺氧分解造成的。当水环境中溶氧量不足,氧化过程受到抑制,残耳、有机肥料、鱼的粪便等会逐渐积累。这些东西如果得不到充分的分解,就会产生并且积存各种有机酸类,导致PH值逐渐降低,水质酸碱度发生变化。一旦酸碱度不能满足鱼儿的要求,那么鱼儿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水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养鱼塘水浑浊发黄怎么办可以让水变清
鱼谚有“养好一池鱼虾蟹,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说法,由此可见水质管理对于水产池塘养殖的重要性。水产养殖中,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水质能满足要求,养殖动物就能顺利生长发育;如果水质中某些指标超出动物适应和忍耐范围,轻则影响水产动物生长,重则造成大批死亡,引起经济损失。
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排泄物、肥料、被微生物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等有机质。水体中氨氮偏高会使鱼虾蟹发生肌肉痉挛、眼球出现回转反射障碍,甚至出现异常旋转游泳等症状,严重时窒息。
1.合理开启增氧机,增加池中溶氧,开启增氧机还可起到挥发水中氨氮作用。
2.培水施肥,根据水质状况,按照“少施勤施”的原则,注意氮肥的使用量,应以碳源肥料为主,促进水体藻类和有益微生物繁殖,吸收利用氨氮,减少氨的累积;
3.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培养优势有益菌群,通过有益菌分解氨氮。
水产养殖的环境影响
你好,我是晴格格,天气对于渔业养殖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下面就让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渔业养殖其实也就是水产养殖,费心费力,受天气的影响也是比较严重的,在天降暴雨的时候,大量的雨水会注入池塘,雨水温度很低,会导致池塘的水温下降,而且雨水是酸性,也容易引起池水的PH值大幅下降,这样的环境会改变水体中藻类和有效细菌的生存环境,致其死掉,打破生物平衡,一些病原菌就会大量生长,而且大量陆地细菌也会流入池水中,引起水体污染,使鱼类生病。
天气突变通过引起水温、光照的变化从而引发溶氧、藻相、有机悬浮物等一系列水质变化,进而造成鱼类应激,体质下降;水体对流、反底为病原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病原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养殖鱼类致病。
鱼类是变温动物,温度变化直接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天气突变易引起鱼类粘液分泌增多、游泳能力变差、摄食降低等。藻类也会因为温度和光照的变化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水体温度分层易导致上下水层对流,底部有机物、细菌休眠体悬浮在水中。
在没有机械增氧的情况下,鱼塘溶氧70%-80%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温度下降、水体对流、反底等导致倒藻或者活力下降,鱼塘溶氧显著下降。另外,死亡藻类、有机悬浮物、细菌休眠体耗氧加剧溶氧下降,尤其在晚间,鱼类呼吸和水呼吸可在短时间内造成溶氧处于鱼类浮头临界点以下。PH就会因为塘底酸化、反底、藻类死亡等产生波动,严重的时候PH值的变化会超过1。
防止大风大雨对渔业养殖造成影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天气变化前,根据鱼塘实际情况,可以选择用10-15千克/亩生石灰全塘泼洒,或者用过氧化钙+粗盐混合以后全塘抛撒;天气变化以前,如果天气晴朗,可以进行改底、培水;气温突变的时候鱼塘至少保持1台增氧机持续开放,直到度过变化天气,可以增氧+解毒+抗应激联合用药;天气变化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悬浮物沉降和消毒,消毒可以选用二氧化氯。
2. 大风大雨以后重点管理仍然是以处理水质为主:先要把因为灾害而死掉的鱼和一些病鱼进行无害化处理,把水体表面的一些水草捞出,保证水体不被污染;抓紧修复因为暴雨而毁掉的池塘和各种设施,及时清淤,加固塘坝,检修和维护养鱼设施,尽快恢复生产。
3. 稳定投喂,减少投喂应激,可以通过内服多维多矿+乳酸菌增强体质,提高鱼类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
以上就是防止大风大雨肯对渔业养殖造成影响的方法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吧!祝大家养殖的水产都能够健康成长!
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
第一条 为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我省水产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浙江省综合治水工作规定》和《浙江省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促进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我省水产养殖污染预防和治理。
第三条 本规范中水产养殖的含义是指养殖生产者在人工构筑设施内,繁育或放养水产苗种,通过投喂饲料(饵料),使用渔药、投放肥料或者其它养殖投入品等人工管理措施,收获半成品或成品的行为。
第四条 本规范中水产养殖污染的含义是指水产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尾水、产生的淤泥、养殖中病死水生动物和渔药、饲料包装物等废弃物,未经处理和收集,直接排放或丢弃到养殖场所周边,对水环境或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把水产养殖产生的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利用纳入当地渔业产业规划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鼓励发展绿色生态、优质高效的水产养殖业,将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
禁养区和限养区的划定整治
第六条 禁养区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制订并发布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中禁止养殖行为的区域,包括一级饮用水源、水环境敏感地带和航道等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部门依法划定的不适合水产养殖的区域。
第七条 禁养区划定前已有的养殖生产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限期搬迁或关停。
第八条 限养区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制订并发布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中限制养殖行为的区域,包括二级饮用水源地、水环境承载力较弱和重点港湾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部门依法划定的不适合水产养殖的区域。
限养区内的开放性水域禁止施肥养鱼,水产养殖生产活动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不得污染环境。池塘养殖排放的尾水须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循环使用。
第九条 限养区划定前已有的养殖生产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相关规划和水环境承载力,要求养殖生产者限期对可能造成周围水环境污染的水产养殖设施进行整改。整治不到位的,应限期搬迁或关停。
第十条 因禁养区、限养区搬迁或关停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予以补偿。
第十一条 鼓励和支持在禁、限养区水域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的增殖放流活动,促进禁、限养区内的水环境持续修复和改善。
养殖区的污染防治
第十二条 养殖生产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建设与养殖废弃物产生相适应的沉淀处理设施,采取物理、生物方法进行生态化处理,防止水产养殖尾水直接排放到周边水域。
养殖尾水排放应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十三条 养殖生产者在养殖生产过程不得使用农药进行清塘、清涂。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和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指导生产者采取以下措施,有效减少养殖污染的产生、积累和排放:
1.对以吃食性品种为主的养殖模式,推广单一品种单一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并搭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或贝类。
2.配备与养殖生物总量相适应的电力、增氧设施,提高养殖水原位处理效率,减少养殖污染积累,提高养殖生物环境质量水平。
3.选择合法企业生产的苗种、饲料和渔药等投入品,并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操作规范,不投喂动物源性冰鲜饵料,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和产品质量安全。
4.定期清除养殖塘的淤泥,改善养殖池塘底质和水体水质,并配备使用相应的病死水生动物深埋等无害化处理设施和渔药、饲料投入品包装物等收集箱。
5.建设并运行与养殖用水和排放尾水相适应的物理沉淀和生物净化设施。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应引导生产者发展生态循环模式,示范推广以下技术,持续修复和改善水域环境:
1.稻鱼共生轮作,开放性、半开放性水域不投饲利用的生态渔业模式;
2.浅海贝藻养殖和贝类底播,发展离岸深水抗风浪网箱、围网;
3.池塘循环水和工业化循环系统。
第十六条 扶持现代渔业发展的财政补助资金优先支持生态健康养殖和生态循环渔业项目,重点补助循环水养殖和与养殖生产设施相配套的废弃物处理、水质监测等设施装备建设。
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和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制订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年度计划,加强对水产养殖集中区域养殖尾水监测与评估,编制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报告,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辖区内限养区、养殖区的养殖污染处理设施档案,加强养殖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巡查,督促养殖生产者正常使用。
第十九条 村级集体组织可以制订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的乡规民约,鼓励水面流转时将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内容写入流转合同。开展水产养殖污染防控宣传教育,发现水产养殖污染环境的,及时制止,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第二十条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渔政执法机构应当依据《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三条、第五十四条和第五十六条的相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发现养殖生产使用农药清塘、清涂的行为的,应移交农业执法机构或公安机关处理。
特种养殖
特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