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资料大全,要办水产养殖证需要哪些资料
水产养殖技术大全
定期加注新水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养殖动物塘中残饵、污物较多,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
一般每7天-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
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养殖动物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厘米;
以养草、鲤养殖动物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养殖动物池塘水色淡些,每7-10天左右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厘米。夏季时养殖动物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02
定期搅动底泥
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间接控制水质变化。一般每10-15天搅动一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闷热天、气压低的天气不可搅动。
03
用增氧机增氧
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其中以叶轮式最好,开机增氧可使水体对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注意在晴天中午开,阴天要在清晨开,阴雨连绵天气应在半夜开,每次开机时间为1-4小时。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1-3时开机增氧。
04
适当追肥
适当施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供养殖动物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和氮磷等元素,形成物质循环,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从而改良水质。
05
使用生物制剂
一些不清淤的池塘淤泥很厚,有害生物滋生,用一些底改产品配合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生物产品,可以有效保持水质清新。
06
使用生石灰等化学药物
改良一些养养殖动物密度大,又不能经常换水的池塘,应定期施生石灰调节水质,减少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毒害。
每次每亩池塘可用生石灰15千克,加水后全池泼洒,每隔20天左右进行一次。养殖动物池中浮游动物过多,可用敌百虫杀灭,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毫升-0.5毫升。蓝藻过多,可用硫酸铜或芽孢杆菌类抑制。
07
套养水生动物
水生动物是水体中的“消费者”,适当移植可促进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达到调节水质的作用。
如套养鲤鱼、鲫鱼可充分利用水体中残余的有机物,大大减少水体底部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减少污染发生的几率。
08
移植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作为水体初级“生产力”,可以控制养殖动物塘藻类等生长,起到很好的净水作用。养殖者可根据养殖动物塘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水体中合理引进移植轮叶黑藻、养殖动物腥草、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调节水体水质改善溶氧水平。
水产养殖流程图
您好!需要办理,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所需材料:
1. 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3份);
2. 有效期内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企业代码证的复印件(3份);
3.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3份);
4. 企业生产场所布局图复印件(3份);
5. 标有关键设备和参数的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复印件(3份);
6. 企业质量管理文件复印件(1份);
7. 执行企业标准的企业须提交企业标准文本复印件(1份);
8. 已获取HACCP认证证书、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证的企业,应提供证书复印件(3份);应当先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再办理营业执照。
水产养殖技术大全下载
主要水质指标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1、溶氧。
鱼是利用鳃呼吸的水生动物,通过呼吸水中溶解的氧提供生存和生长。
2、酸碱度(pH值)。
pH值能影响和改变水中胶体的带电状
态,导致胶体对水中一些离子的吸收和释放。pH值还影响水中氨和铵离子的平衡,使水质表现对鱼类不同的毒性。pH值过高或过低,对鱼类都有直接的危害
3、氨。
食用鱼饲养期间,水中升为致死浓度,鱼虾类会急性中毒死亡。发生氨急性中毒时
4、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的中
5、透明度和有机物耗氧量。透明度和有机物耗氧量(COD)反映水中含有浮游生物的多少。一方面浮游生物为滤食性鱼类
(鲢、鳙鱼等)提供生物饵料,另一方面对稳定水质起着重要作用
6、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优良苗种,采用合理的养殖模式、养殖密度,通过科学管水、科
水产养殖技术指导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1.为了使养殖生物安全过冬,室外池塘应适当加深水位,温室养殖要做好加温和调节水质工作;同时提前加固,备好应急材料,防止雪灾对温室的损害;网箱养殖应减少操作、防止擦伤。 2.及时起捕水产品。养殖水产品都已进入捕捞期,养殖户要及时起捕,且随着春节的来临,进入成鱼上市旺季,拉网、运输会较频繁,养殖户要注意捕捞操作,防止鱼体受伤。 3.做好清整消毒工作。对已经全部起捕的养殖塘,要做好塘埂、堤坝、沟渠的清整修理;抓住晴好天气进行干塘清淤和曝晒,最大限度杀灭病原生物,为新的养殖打好基础。对于清塘之前不能排水的池塘,可以进行带水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25千克~150千克溶化后立即趁热全池均匀遍洒。 4.抓好常规鱼种放养。常规鱼种放养应选择健康鱼种,放养前做好消毒工作,有条件的还可做好免疫工作,放养过程要小心操作,避免机械损伤。
水产养殖方法
金龙鱼素有“鱼类活化石之称”。金龙鱼全身闪烁着光芒,鳞片特大,口唇处有两条触须,神似“龙”的外形,因此被许多养鱼爱好者所喜欢。但是金龙鱼的饲养可是很讲究的,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金龙鱼的饲养技巧。
01
水质
金龙鱼喜欢弱酸性软水,水温最好保持在24-26摄氏度并且进行严格的控制,因为龙鱼对水温忽然升高或降低非常敏感,易使神经系统休克、吸收中断、导致死亡。换水时新旧水的温差不要超过2℃,而且新水注入时,一定要惯注、散开,缓慢的沿着鱼缸壁注入新水。
02
养殖密度
若养殖体长20厘米的龙鱼,在5平方米的水族箱里可以放养15尾、15平方米30尾、40平方米40尾、200平方米120尾。可以喂一些其他的龙鱼,这样看起来也不单调,但是配对数量也不要太多了!还有要先看能不能混养,再做决定哦。
03
环境
金龙鱼的体型都较大,因此水族箱的长度至少要超过120厘米,还需要安装照明灯棒和紫外线杀菌,预防病害的发生。同时还需要过滤器等辅助器材,已净化水质环境,让水质长久保持干净。饲养金龙鱼的水族箱内水质最低限度每三天换水一次,每次换出水量的1/4至1/3。
04
光线
这里提到的光线问题不止是灯光~由于金龙生活环境靠近水域的上游,没有浓密森林的阻挡,相对红龙更加喜欢自然的阳光照射。我们虽然可以选择高亮的卤素灯,也可以选择模拟阳光的超光管或三基色,除了要保证每天四个小时以上的灯光导色以外,更要充分的利用白天我们室内的自然光照,这样金龙才会更金(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05
喂食
金龙鱼喜欢吃青蛙、泥鳅、板球、金鱼、蚂蚱、小虾等等。金龙鱼的食物不能太过于单一,而应该经常的变化更换。以满足金龙鱼的口味和身体成长的需要,因此综合性的喂食方法,对金龙鱼的生长是有好处的。春秋季节金龙鱼容易停食,虽然缸中是恒温环境,但敏感的龙鱼还是能够感觉到季节的交替,这时发生的拒食有可能不明原因,几天后又自然恢复。
06
疾病防治
金龙鱼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饲养管理不当或者水质环境引起的。常见的金龙鱼疾病有:蚀鳞症、白点病、水霉病、锚虫病等。为了避免金龙鱼受到疾病的伤害,在饲养的时候,一定要定期的检查金龙鱼的身体状况,监测水质环境。当发现金龙鱼出现异常情况是,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来挽救金龙的生命健康。
水产养殖知识大全
不同生长阶段的鱼类叫法
1.鱼苗
鱼苗:从鱼卵中孵出来的小鱼,体长7~8毫米,称鱼苗或水花。
2.夏花
鱼苗经过20~25天的培育,长成3厘米左右称为夏花。也有把这一阶段分成1.5~2厘米的乌子和3厘米的夏花两个培育阶段。
3.一龄鱼种
夏花分塘后至冬天或翌年春天,一般长到10厘米以上称为一龄鱼种。亦称冬片、春片、仔口、新口。
4.二龄鱼种
一龄鱼种再培育一年称二龄鱼种,亦称老口鱼种。
水温
指水体的温度,一般用温度计测量,测量位置为水表以下50厘米。
⑴水温是影响鱼类摄食和生长的第一因子。一般来讲,鱼类在1~33℃水温中都能生长,10~15℃为弱度生长期,15~24℃为一般生长期,20~32℃为适宜生长期,24~30℃为最适生长期;水温超过32℃,鱼类摄食明显下降;水温超过33℃,鱼类停止生长;水温超过36℃,鱼类开始死亡。草鱼在27~30℃摄食最旺,低于20℃,生长速度明显下降;鲤鱼在23~29℃摄食最旺,低于15℃生长受到抑制。
⑵水温也是鱼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水温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病毒和细菌疾病发在水温为25℃~30℃时传染性最强,32℃以上和18℃以下时感染减弱。而有些疾病,如水霉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和鱼波豆虫病通常在20℃以下发病,属于低温季节流行病。
透明度
透明度是用测定萨氏盘(黑白间隔的圆盘)的深度来间接表示光透入水的深浅程度。
(1)透明度的测定方法为:将黑白盘缓缓放入水中,当盘上黑白界线模糊时,水面到黑白盘的距离就是它的透明度,单位用“厘米”表示。
(2)在鱼类生长季节,透明度应保持在20~40厘米之间。
酸碱度
酸碱度又称pH值,它是反映水体酸碱性的指标,是与水产养殖密切相关的重要水化因子和因子。
⑴在常温下,pH<7.0为酸性,pH>7.0为碱性,pH=7.0为中性。
⑵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pH=7.5~8.0的微碱性条件下是大多数鱼类获得稳产、高产较为理想的酸碱度。
⑶在没有外来废水污染的情况下,pH值主要受光照、水温、有机物的含量影响。
溶解氧
溶解氧又称溶氧,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气,通常简记为DO,单位为mg/L(毫克每升)。
改善池塘溶氧条件的措施有:
①根据季节、天气合理投饵施肥,防止鱼类浮头。
②及时加注新水,以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补偿深度。
③合理使用增氧机,特别是应抓住每一个晴天,在中午将上层过饱和氧气输送至下层,以保持溶氧平衡。
肥、活、嫩、爽
这四个指标为水质的感官指标。
⑴肥:是指水中的浮游生物含量多,池水呈黄褐色和绿色,饲料养鱼与肥水养鱼不同,水质要求不要太肥,透明度在25~40厘米为宜。
⑵活:是指水体在活动,水色早、晚有变化,早上淡,下午浓,俗称“早青晚绿”。
⑶嫩:是指水体肥而不老,易消化的浮游生物种类多,水面有光泽,看起来比较舒展,不凝重。
⑷“爽”是指水质清爽,无浑浊感,无油膜浮沫,水体不清爽是鱼浮头,泛池的主要原因。
其实鱼类养殖的常识还有技术还有很多很多,今天就先为大家整理了常见的这几个,还不了解的养殖户朋友可以多看多了解。
最新水产养殖技术
人工养殖黄鳝的技术主要包括黄鳝池的建造,鳝苗的选择和放养,人工投饵以及日常管理等环节。
1、黄鳝池的建造。黄鳝对环境适应力强,一些不宜养殖其它鱼类的废弃水体及不宜种植农作物的水坑、水塘均可作为黄鳝池。也可选择水源充足、通风向阳的地方建造黄鳝池。黄鳝池以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为佳,池深1米左右,面积视养殖规模而定,一般以20~50平方米为宜。鳝池的池底、池壁及四周缝隙均必须堵塞严实,以防黄鳝逃出。鳝池必须有进水口、排水口、溢水口,用来排污水、换水和防止大雨池水上涨时逃鱼。每个水口必须安装拦鱼设施。为利于黄鳝的生长,可人工仿造自然环境供黄鳝栖息,如在池内投放石头、树根或者在池内种植浮莲等水生植物。
2、鳝苗的选择和放养。目前人工养殖的鳝苗,主要来源于市场购买、自己捕获或收集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成鳝苗。所选择放养的鳝苗,必须无伤、无病、健壮,体表光滑,体色金黄色为佳,一般选择每公斤30尾左右规格的鳝苗,若鳝苗规格过小,会影响其摄食和增重,不能当年收获,放养的鳝苗必须规格整齐,大小一致,否则会争食和自相残杀。放养密度,每平方米可放养25克重鳝苗100尾左右。早春放养鳝苗效果较好,有利于黄鳝提早开食,延长生长期。
3、人工投饵。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饵料来源广泛。如小鱼虾、蚯蚓、动物内脏及下脚料、蝌抖、蚕蛹、螺肉、米饭、瓜皮、菜屑等等。
黄鳝的投喂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地投喂。即:一般在黄昏以后投喂黄鳝,设立固定地点作黄鳝食场进行投喂,利于黄鳝定点吃食,便于我们观察黄鳝吃食情况和清扫残余饵料;投放的饵料必须是鲜,活饵料;每日投喂饵料量约为黄鳝重量6%左右,投喂时要根据前一天黄鳝吃食情况作适当调整,以投喂后稍有剩余为宜。投喂黄鳝,切不能时多时少、时投时停,否则会影响黄鳝的生长。
4、日常管理。除了做好投饵工作外,重点是严防黄鳝逃走,搞好水质,做好防暑、越冬工作:
(1)防逃。经常检查、维修黄鳝池的防逃设备。雨天特别是大雨天气时,及时排水,防止黄鳝从排水孔逃出。
(2)水质管理。保持池水稳定、水质清新,黄鳝池水深宜在15一25厘米之间,高温季节可再加深池水,天气突变(雨天转晴或晴天转雨)及天气闷热时,要及时注入新水,防止黄鳝缺氧频频浮头,坚持定期换水,高温季节必须天天换水,及时清理残余食物。
(3)做好防暑和越冬工作,黄鳝生长的适宜水温是15一28℃,28℃以上对摄食有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在高温季节做好防暑工作,黄鳝池周围种植遮荫作物;经常更换池水,及时注入井水或泉水等(温差不能相差太大)。水温在10℃以下时,黄鳝处于休眠状态,所以当气温下降到15℃左右时,即应该给黄鳝投喂优质饵料,使黄鳝能大量摄食,贮积养分供冬眠所需。黄鳝冬眠时,要注意保持池泥温润、温暖。防止黄鳝冻伤、冻死。此外,要注意防止老鼠等的危害。
水产养殖入门
1、准备资金:对于没有经验的新人,首先要准备启动资金,小店大概10万元。
2、寻找货源:生活海鲜运输有一个特点,运输越少,成本越高,成活率很低。因此,在商店附近找到货源比较好,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3、市场调查:开店前,需要调查当地市场。做市场调查时,你需要去当地的大农贸市场。一般来说,农贸市场都有水产摊位。这样,在考察之后就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当地市场的价格和销售情况,对以后的开店经营有很大帮助。
4、店面位置:店面位置是开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项目。商店必须在人流密集的繁华区域开业,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入商店消费,提高增加商店的知名度。
5、补充商品:根据当地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在店内摆放商品,提高增加商品的卖点,提高增加开业后对店内经营的支持。
6、正式开店试运营: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正式开店运营。在开始运营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促销活动。
养竹鼠
养竹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