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养殖周期多少,牡蛎养殖周期
海蛎养殖周期
季节不同,山东蚝盛产的季节是冬季,体型较大;福建等地生蚝盛产的是夏季,个头较小。
乳山生蚝养殖于山东乳山,位于北纬37°的山东半岛黄金南海岸,乳山三面环山,南面靠海的独特位置。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乳山生蚝体型较大,纹路清晰;肉质富有韧劲弹性,恰到好处的鲜嫩爽滑,汁水较多,较为饱满,鲜咸回甜。
福建生蚝以“夏季蚝”为主,主要养殖在湾外海域,属于高盐度养殖。福建省中很多市县都在养殖生蚝,养殖海域纬度较低,生蚝养殖周期短,福建生蚝的个头较小且养殖面积很大,产量充足。
海蛎子养殖周期
据悉乳山生蚝从采苗至收成的养殖周期大约为10个月。生蚝苗种来源于半人工采苗,生蚝满一龄性腺就能达到成熟繁殖。当生蚝性腺成熟,水温24-25℃时即为生蚝产卵盛期。
乳山牡蛎养殖品种以太平洋牡蛎为主,采取筏式养殖方式。养殖区域主要分布于西至乳山口、东至浪暖口的开阔水域内。牡蛎产业已成为乳山市渔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牡蛎的养殖模式有主要哪些?
三倍体牡蛎苗在养殖的时候密度不能附得太密,否则长得太快,容易掉到海里面造成浪费。牡蛎苗养到1两到2两重的时候,最好换到笼子里,这样产量会比较高。
相较于二倍体牡蛎,三倍体牡蛎的优势明显。一是三倍体牡蛎的生长速度至少快二倍体30%到50%以上。二是三倍体牡蛎的肉质比二倍体更好,经济效益更高。
牡蛎人工养殖
人工养殖就是激素喂养,其实真像并非如此。野生纯天然的东西,自然有好处,可也不能盲目崇拜,比如鸡蛋,土鸡蛋和养殖鸡下的鸡蛋其实营养区别不大。人工养殖的生蚝营养和野生生蚝营养区别不大,可能比野生生蚝差一点,其营养成分是一样的,但野生生蚝有可能存在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萊垍頭條
海蛎养殖场
藏家荒养殖牡蛎最多,品质最好。
海蛎子要养多长时间
一般来说,生蚝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长大。而且春天和夏天,是生蚝的繁殖期和生长期,此时的生蚝比较瘦小,而且还会分泌一种难闻的体液。所以说春夏的生蚝不仅营养价值不高,而且味道也比较差。
冬天才是生蚝成熟的采收期,而且可以一直采收到来年的清明节。这个时候的生蚝,肉肥汁多味道鲜,所以说冬天才是吃生蚝的最佳时期。但是现在生蚝市场一直都是供不应求,若是按照正常的生长期,等到3年才能采收的话,那就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海蛎养殖周期多久
主要的栽培形式,其中大多数是在秋、冬、春三季连续栽培龙须菜 3 茬,少数是全年筏架不上岸,连续栽培 4 茬。2 .龙须菜与海带筏式轮养。 9 月 --12 月栽培龙须菜, 12 月 -- 翌年 4 月栽培海带, 4 月 --7 月栽培龙须菜;少数是 7 月 --9 月也栽培龙须菜。3 .龙须菜与牡蛎筏式轮养。在夏、秋、冬三季吊养褶牡蛎,在冬、春季牡蛎收获后栽培龙须菜 1 茬 --2 茬。
养殖海蛎子几年成熟
不壳的海蛎子烫20秒左右,带壳蒸生蚝5分钟左右。
生蚝开壳蒸的的话,蒸汽可以直接作用于蛋白质,锅开之后再蒸5分钟就可以了,如果是个头较大的生蚝,蒸制时间可以延长至8分钟。
整壳蒸生蚝10分钟左右。生蚝壳比较厚,蒸汽不容易侵入内部,因此生蚝成熟的时间比较长,小一些的生蚝也要蒸10分钟左右,大一些的生蚝蒸制时间就在13分钟左右了。带壳生蚝一般水煮15到20分钟能熟。生蚝一般是不用水煮的吃法,因为生蚝内部的汁液会在水煮的过程中流失,影响口味。如果实在要水煮的话,可以将带壳的生蚝煮15到20分钟,不带壳的生蚝肉水开之后再煮3到5分钟就可以了。
海蛎养殖周期多长时间
斑节对虾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户要在这一个养殖周期内抓好4个重要的环节。具体有哪些呢?现将详细介绍如下。
抓好4个重要环节有以下几点
1.虾塘整治关
重点抓好堤坝修理,堵塞漏洞,挖深环池沟,提高水位,清淤必须彻底,晒塘不少于1个月,同时每亩要撒生石灰100干克。
2.投苗保留关
主要做好严格选购优质的斑节虾虾苗,虾苗规格要求达到1.2厘米以上,放养密度取决于养殖模式和水深,一般半精养虾塘每亩放苗控制在1万尾左右。
投苗必须做到“虾苗不健壮、数量不足不投;未培养基础饵料不投;气候不宜、水质不符不投”。投苗后必须注意保留查苗,早期适量投喂鲜活的动物性饵料、鱼虾壮元一号与鲜鱼肉或牡蛎肉等。
3.水、饵关
抓好水质管理和饵料投放是整个养殖过程的重要环节。水质管理要做到早期要肥,中、后期要活;要在闸门进水口附近及虾塘周边排设增氧机,以增大水交换量;饵料投喂要坚持少吃多餐、营养搭配、粗精互补的原则,要做到勤投喂、勤观察。
4.病害的防治关
主要抓预防,经常巡塘观察虾活动情况,采取控制水质与微生物和底质改良相结合的预防措施,保持良好而稳定的水质环境,确保健康养殖。
牡蛎养殖技术
1、筏式养成:选择潮流畅通、饵料丰富、风浪平静、水深在4米以上的海区可以作为牡蛎筏式养殖场地。近江的牡蛎应该选择盐度较低的河口附近;大连湾的牡蛎应可以选择远离河口、盐度较高的海区;太平洋的牡蛎和褶牡蛎介于这两者之间。养成的方式最主要有以下两种:
(1)吊绳养殖:适合于以贝壳做固着基的牡蛎,其养成方式有两种:一是将固着蛎苗的贝壳用绳索串联成串,中间以10厘米左右的竹管隔开,吊养于筏架上;二是将固着有蛎苗的贝壳夹在直径3~3.5厘米的聚乙烯绳的拧缝中,每隔10厘米左右夹1壳,垂挂于浮筏上。一般每绳长2~3米。也可利用胶胎夹苗吊养。
(2)网笼养殖:利用扇贝网笼养殖。将无固着基的蛎苗或固着在贝壳上的蛎苗连同贝壳一起装入扇贝网笼中,在浮绠上吊养。 筏式养成一般放养蛎苗为每667平方米10万粒,以贝壳作采苗器,每667平方米可吊养10000壳左右。蛎苗从5、6月份开始放养,至年底收获,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5000千克以上。
2、滩涂播养
(1)场地选择:滩涂播养应选择浪小、潮流畅通、无污染的内湾,底质以砂泥滩或泥砂滩为宜。潮区应选择在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附近。
(2)播苗季节: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较为适宜。生产上最迟可在5月中旬播苗。
(3)播苗方法 1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后滩面干露时播苗。播苗前应将滩面整平,或筑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干潮播苗应尽量掌握播苗后即开始涨潮,以缩短蛎苗露空时间,避免中午日光曝晒时播苗。 2带水播苗:就是涨潮后乘船播苗。播苗前将滩面划成条状,插上竹竿、木杆等作为标志,待涨潮后在船上用锹将蛎苗撒下。带水播苗由于不能直接观察到蛎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匀。播苗密度应根据滩质好坏、水的肥瘦而定。优等滩涂每667平方米播苗12万粒左右,中等的10万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万~8万粒。
3、蛎、虾混养
(1)虾池选择:混养牡蛎的虾池,底质以泥或泥砂质为宜,水深为1.3米以上,日平均换水率应达50%左右.前期透明度应控制在40~50厘米,中后期控制在50~60厘米。
(2)场地整理:苗种放养前,要彻底清淤,用推土机等工具将播放牡蛎苗种处的池底整平压实,呈微凸状,略高于周围底面,可防蛎苗下沉被淤泥埋没致死。
(3)播苗:在保证正常对虾放养密度前提下,牡蛎苗种的播养量以每667平方米3万粒左右为宜。播苗时间应选择在4月初,苗种子选手规格以壳长2厘米以上为好。播苗应力均匀,并避开环沟低洼处和投饵区,播苗面积占池底面积的1/4~1/3。
4、投石养殖
用做牡蛎采苗器的石块,此时成为牡蛎的养成器材。生长期较短的褶牡蛎可在采苗场就地分散养成;生长期较长的近江牡蛎要移到养成场养成。
养驴
养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