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养殖温度,鹧鸪养殖温度
孵化鹧鸪最佳温度
1、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 ( l )鹧鸪场应建立卫生防疫制度,贯彻综合防疫措施。
综合防疫的内容包括场址的选择,鹧鸪舍的设计、建筑及布局,科学的饲养管理,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培育健康的种用鹧鸪群,保持清洁的饲养环境,适时有计划的免疫接种和科学免疫程序等。( 2 )经常更换鹧鸪场门口或生产区入口处消毒池内的消毒液。非生产人员不得进人生产区。严格执行种蛋及孵化室的卫生防疫要求。( 3 )坚持每天清扫鹧鸪舍,地面要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潮湿和积水,见图 46 。舍内保持空气新鲜,光照、通风、温度、湿度应符合饲养管理卫生要求。食槽、饮水器等要每天洗刷,尤其在夏天,应经常保持清洁。对鹧鸪的饲养笼、箱、用具、设备必须固定使用,定期消毒。鹧鸪舍空出后要按规定程序进行严格洗刷和消毒。( 4 )鹧鸪场不得饲养其他畜禽或鸟类。从外场引进的鹧鸪,不论大小都应检查,隔离饲养观察 30 天后,方可同原来的鹧鸪一起饲养。鹧鸪粪便应堆放在离鹧鸪舍较远的地方,要堆积发酵处理。病鹧鸪要烧毁或埋入专用深坑。严禁在鹧鸪舍内宰杀病鹧鸪。( 5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鹧鸪的机体抵抗力,减少和避免各种不良的应激刺激。经常观察鹧鸪群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做好防鼠灭蝇工作。2、观察鹧鸪群在鹧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饲养人员要特别注意观察鹧鸪群的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具体应注意观察鹧鸪群对外界的反应、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健康鹧鸪听觉灵敏,白天视力敏锐,对周围惊扰反应迅速,采食和饮水情况正常。看呼吸,听咳嗽:呼吸次数,有无咳嗽、喷嚏、张嘴出气等现象。运动和行为观察:有否聚堆或神经症状。观察羽毛、被毛:成年鹧鸪羽毛整洁、光滑、发亮,排列均匀。观察粪便:刚出壳的鹧鸪排出的粪便为白色和深绿色稀薄液体。成年鹧鸪正常时粪呈圆形、条状,多为棕绿色,表面附有白色的尿酸盐。副伤寒、禽大肠杆菌病时出现下痢,肛门周围粘有糊状粪便。白痢时,出现白色糊状或石灰样稀粪,粘在肛门周围羽毛上,有时结成块堵塞泄殖腔。感染球虫时,盲肠球虫排出棕红色稀粪,甚至纯血便。小肠球虫排出黑褐色稀便。3、药物预防和免疫接种根据鹧鸪场的发病情况,可定期对组织滴虫病、球虫病等进行药物预防;定期对支原体、大肠杆菌病、白痢和葡萄球菌病等细菌性传染病进行抗菌药物预防。加强检疫,特别是种鹧鸪场,要结合检疫实施对支原体病和白痢病的净化工作。为增强鹧鸪对某些传染病的特异性抵抗力,预防这些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需要对鹧鸪场的鹧鸪群进行疫苗免疫接种。首先,要了解鹧鸪群传染病的发生特点及流行状况,以确定应该接种哪些疫苗。其次,要做好疫病的检疫和监测工作,进行有计划的免疫接种,避免免疫接种的盲目性。第三,要按照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采取可靠的免疫方法,用有效的疫苗,做到适时进行免疫。第四,要避免或及时找出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加以克服。这样才能保证免疫接种的效果,从而达到防止和减少传染病发生的目的。4、鹧鸪场发生传染病时应急措施 ( l )饲养人员经常到鹧鸪舍观察鹧鸪群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经初步检查,疑为某种传染病时,应立即采取隔离、确诊、治疗或紧急接种等措施。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处理。( 2 )发现烈性传染病时,要立即封锁现场,采取扑灭疫情的果断措施。( 3 )病鹧鸪舍及使用过的用具,必须彻底清扫(清洗)和严格消毒。粪便和污物要堆积发酵处理。扑杀的病鹧鸪或鹧鸪必须烧毁或埋入专用深坑。
孵化鹧鸪最佳温度是多少
温度控制在37.1或37.2
孵化鹧鸪要多少温度
1月30日而二十日龄到三十五日龄的鹧鸪,温度要在二十五到二十八度左右。等到鹧鸪四十二日龄之后,慢慢地恢复室温,但温度最低不能低于二十四度。
鹧鸪孵化期
鹧鸪蛋的孵化期是18-20天,20天照蛋没变,表示蛋未受精,孵化4-5天就可以照蛋,分辨出是否正常,是否为受精蛋。
鹧鸪多少天孵出来
鹧鸪生蛋野生捡回不能孵化!
鹧鸪,中等体型30厘米,又称中国鹧鸪、越雉、怀南。属鸡形目、雉科。枕、上背、下体及两翼有醒目的白点,背和尾具白色横斑。头黑带栗色眉纹,一宽阔的白色条带由眼下至耳羽,颏及喉白色。雌鸟似雄鸟,但下体皮黄色带黑斑,上体多棕褐色。虹膜-红褐色;嘴-近黑;脚-黄色。
刚孵化的鹧鸪怎么养
孵化
1、笼育:使用那种普通鸡笼就可以,所使用的铁丝网规格是1.1厘米乘以1.1厘米的,之后笼底的铁丝网就要用0.51厘米乘以0.51厘米的。
2、平育:就可以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建造房屋之后当做是育雏舍,地面要是水泥地,不仅方面消毒,清理,保暖,还可以预防鼠,但是还要在铺上垫料,最好使用稻壳,锯末屑。
准备
先要把水槽,料槽,笼舍,场地等要清洗、消毒。之后在准备好添加剂,饲料,还有相应的一系列药品。在引进雏4-7小时之前,还要先给笼舍预温。
温度
如果是在夏季育雏的话,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就会比较大一些,所一在晚上还是要继续加温的。在育雏第1周的时候,温度在36.1度到37.6度,之后每过7天就要下降1度,保温要31-46天左右。
湿度
雏鸪比较喜欢干的环境,非常害怕湿。在孵化7天以内,育雏舍里面的湿度最好在百分之66左右,在7天以后湿度就要调整在百分之56到百分之61。积粪要及时的清理掉。
密度
在饲养鹧鸪的时候,密度不可以太大,要不然就会使雏鸪生长受到影响,并且还会容易出现啄癖的现象。饲养11天以内的,1平方米可以饲养41只到51只雏鸪。饲养11天以后,一直到28天的,1平方米适合饲养31只。饲养35天到49天的,1平方米适合饲养21-26只鹧鸪。
通风
在温度适合的时候,还要经常的通风,让室里面的空气更加清新,使室里面没有异味,这样旧可以让鹧鸪生长的更好。
光照
饲养7天以内的鹧鸪,每天都要照射22小时左右的光照,强度最好是16-21勒克斯。在7天以后,每天的光照都要在减少60分钟,一直到没天只接受10小时左右的光照就可以了,光照强度调整到11勒克斯。等到过去21天以后,就可以不用在人工光照,接受自然光照就可以了。
孵化鹧鸪最佳温度和时间
鹧鸪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鹧鸪孵化多少天出壳
1、鹧鸪的孵化期一般为21天左右,鹧鸪的生长发育较快、繁殖力强,雏鸟出壳后不需要多久就能跟随亲鸟进行活动。鹧鸪的繁殖期一般为3-6个月左右,3-4个月时就会开始求偶交配,每窝会产蛋3-6枚,多时可达8枚。蛋的外形呈椭圆形或梨形,颜色为淡黄色至黄褐色。
2、鹧鸪在4.5-5月龄时就可以达到性成熟,开始配种繁殖的年龄为180-225日龄,此时雌鹧鸪会开产。一般雌鹧鸪在2-4周就会性成熟,可以采用自由交配的方式,这样会使其孵化率受精率都比较高,受精率可以达92%-96%左右,孵化率达84%-91%左右,每平方米一般养殖4-5只即可。
3、孵化时可以选择蛋形正常、大小适中且符合品种要求的种蛋,将其放入0.2%新洁尔灭温水溶液里面(温度30°C)浸泡1-2分钟,然后再放入孵化器。要注意,孵化室内的温度会影响孵化器的温度,因此室内一定要保持20-25°C左右,不能低于14°C。
鹧鸪孵化温度
1、孵化器内的温度应为(1-7天)38°C,(7-16天)为37.8°C,(17-24天)为37.2°C,一般第23天到出雏后一定要保持37.2°C的温度条件。孵化前期(1-7天)孵化器内的相对湿度一定要保持在65-70%左右,中期(8-20天)湿度降低至55-60%左右,后期(第21天至出雏)湿度应增加到60-70%左右。
2、在孵化机内加入水盘的面积一定要相当于孵化机底面积的2/3或3/4,这样可以满足湿度要求,孵化室一定要保持相对湿度55-60%左右。孵化过程中一定要随着胚胎发育对氧气需求的增加适当进行通风换气,孵化前8天要定时换气,8天后也要经常换气。
3、全自动孵化器一般会有自动翻蛋装置,可以设定翻蛋时间,如果没有就必须进行人工翻蛋。上下蛋要对调,蛋盘四周与中央的蛋也要进行对调。种蛋孵至20天时,每隔2-4小时翻蛋1次,孵化到20天以后,胚胎就会发育成雏鹧鸪,这时一定要停止翻蛋。
鹧鸪的繁殖与孵化应注意哪些?
种鹧鸪的饲养管理:
1、饲养条件:
产蛋鹧鸪对环境温度要求较严,低于5℃或高于30℃,产蛋率和受精率都要受到较大影响。产蛋最适温度为16℃~24℃,光线能促进生死腺机能活动,提高产蛋率。种鹧鸪饲养,室光照强度要达到3瓦/平方米,把灯泡挂在离地面2米的高处,间距要适当,以使光线分布均匀。当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不能忽长忽短、忽高忽低,否则影响产蛋率。产蛋期光照16小时/日,休产期光照8小时/日,可以根据饲料和光照强度与时间调整种鹧鸪开产与休产。种鸪利用年限一般为2年。
2、饲料:
种鹧鸪对蛋白质要求并不高,但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要求较高,且要求全面合理。其配方如下:玉米粉61.25%、豆粕18.59%、小麦粉10.46%、蛋氨酸0.23%、石粉7.38%、食盐0.5%、磷酸钙1.09%,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预混剂0.5%。
3、饲养管理:
产蛋期不限制饲养,每天喂3次,喂量以饲料槽内不断料为原则,饲料要新鲜,发霉饲料会使产蛋量下降。鹧鸪用的是粉料,便于采食。饮水中要加入土霉素和维生素B族药物,有利消除应激。室内要卫生,空气新鲜。
孵化:
家养鹧鸪采用人工孵化繁殖。孵化可以用电器孵化,也可以用煤油灯孵化成热水袋孵化。种蛋一定要新鲜、匀称,过大、过小、畸形、不清洁蛋都要剔除,保存期一般不超过7天。保存温度10℃~15℃,最高不超过20℃。保存湿度65%左右,保存期内防止太阳直射,防止震动。入孵前种蛋要进行消毒,其方法是将种蛋放在容器内,按14克/立方米加入高锰酸钾,和28毫升/立方米和加福尔马林,将福尔马林倒在高猛酸钾上,使其产生气体,紧闭容器盖熏蒸2小时即可。
育雏:
育雏的方法可采用塑料大棚育雏,育雏温度第1周龄35℃~36℃开始,以后每增加1周龄温度降低1℃,址以与自然温度相近时停止加温。育雏湿度1周龄内相对湿度为60%~70%,1周龄以后为50%~60%。在育雏过程中保证育雏温度稳定的前提下,注意通风透气,增加棚内鹇空气,雏鹧鸪密度1~10日龄,80只/平方米;10日龄至4周龄,50只/平方米;4周龄至13周龄,25只/平方米。光照强度:出壳20小时至1周龄实行全日光照,强度为4瓦/平方米;1周龄后采用16小时光照,强度2瓦/平方米;商品鹧鸪育雏时,光照20小时/日,强度为2瓦/平方米。棚内育雏要防止猫、鼠等危害。
育成期饲养管理:
1、饲养条件:
育成鹧鸪如散放饲养,要有禽舍和运动场,使其既能安静吃食和休息,又能飞翔活动,获得自然阳光。舍内饲养密度为15只/平方米;
2、饲料及饲养方法:
饲料既要保证其正常发育又不过肥。为:玉米粉42%、小麦粉30%、豆粕17%、鱼粉5%、石粉4%、微量元素1.5%、食盐0.2%、添加剂0.3%。另外,每100公斤饲料,加多种维生素20克,饲喂量每天30~35克,每日投料3次;
3、管理:
饮水要清新、充足,舍内空气鹇。捉鹧鸪会使全群飞窜,应激严重,甚至造成死亡。防疫程序为:1周龄用Ⅰ系疫苗滴鼻,10周龄肌肉注射Ⅰ系疫苗,产蛋前再注射1次Ⅰ系疫苗。
鹧鸪孵化出来什么时候进食
预热就是将种蛋从蛋库内10~15度的环境下,使其缓缓增温,从而使胚胎从静止状态苏醒过来,有利于胚胎的健康发育。
预热的方法是:在入孵前4~6小时,将消毒过的种蛋大头朝上,整齐码放在蛋盘上,然后放置在20~25度的房间内即可。
在分批人孵的情况下,种蛋预热还可减少孵化器内温度骤然下降的可能性,避免了对其他批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孵化鹧鸪最佳温度是多少度
调整孵化温度:一般情况下,胚龄小(孵化初期),要求较高的孵化温度。随着胚龄的增大,孵化温度应相应降低。冬天和早春孵化要求孵化温度较高,以后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孵化温度可稍低。鹧鸪种蛋的孵化温度略低于家鸡。鹧鸪蛋的孵化温度应根据胚龄、季节和具体条件来掌握,使孵化温度最适宜于种胚的孵化,上、下偏差在± 0 . 2 ℃ 以内。鹧鸪的适宜孵化温度见表 11 。对整批入孵的种蛋,也可采用变温方式孵化:(1~7 天)温度为 38 ℃ ,中期( 7~16 天)为 37 . 8 ℃ ,后期 (17~24 天)为 37 . 7 ℃ 。
养猪
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