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的养殖条件,鸵鸟的养殖条件
鸵鸟养殖气候
鸵鸟比较耐旱不耐寒,冬天必须用棚子保暖,成年的就不怕冷了,小的还是容易冻伤。
雏鸟越冬时,晚间雏鸟睡觉处垫料要切碎,草秸长约3.3厘米左右,垫约10厘米厚。白天雏鸟运动场处垫沙子或炉灰,沙中的石子或炉灰块直径不超过1厘米为宜。
室内温度看鸵鸟月龄而定。4月龄以上雏鸟最佳室内温度在15℃以上为宜。雏鸟越冬最重要的问题是:温度、湿度、通风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入冬时没有必要室内加温,但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室内就要用煤炉取暖。
扩展资料:
鸵鸟因为有发达的气囊和良好的循环系统来调节体温,所以能够适应干旱的气候,具有异常的耐热性,即使气温高达56℃仍然能在酷暑的日光下寻觅食物,也可以几个月不饮水。
活动最为频繁的时间还是在清晨和黄昏。叫声响亮而重浊,如同狮吼一般,性情机警而多疑,听觉、视觉都很灵敏。
喜爱结群,通常为10-15只,如有雏鸟和幼鸟时可以达到40-50只,随着食物的丰歉过着游荡的生活,还喜欢与斑马、羚羊、长颈鹿、角马等草食性兽类混在一起觅食。
鸵鸟养殖气温
环境温度在45 ℃ 至一30 ℃ 鸵鸟均可正常生存。成年鸵鸟无论刮风、下雨、冷热天均露天生活。鸵鸟的正常体温为39 . 5- 40 . SC ,呼吸每分钟20 一25 次,心跳每分钟40 -55 次。
鸵鸟适合什么气候养殖
养殖鸵鸟好。鸵鸟生活的地区大都是沙漠地带,气候极其炎热,这种闪光现象比比皆是,使动物无法分清地面上的物体。
虽鸵鸟把脖子放平,将头藏在地面或双翅下,利用闪闪发光的薄气的掩护,敌人多半很难发现鸵鸟的头,而将鸵鸟的庞大身躯当成长着草的土堆。
鸵鸟养殖气候要求
发展鸵鸟产业大有前途,鸵鸟产品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是朝阳产业,鸵鸟以草食为主,耐粗饲,抗病力强,好管理,喜干旱, 气候条件优越,搞鸵鸟养殖具有得天途厚的自然条件,鸵鸟肉以其独特的风味和3低五高的特点,将会成为人们消费肉食品的首选,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鸵鸟的养殖技术及条件
养殖场地选择鸵鸟饲养场应选在僻静、向阳、平坦的地方,最好建在干燥、沙质的缓坡地上,要确保养殖场的安静环境,养殖场建造,一个体系完整的鸵鸟养殖场应划分饲养区、孵化区、饲料及产品加工区、工作生活区以及饲料基地等,雏鸵鸟舍应具有通风、增温设施,最好为坐北朝南,带有相应的运动场,成鸟圈栏高2米,面积在500-800㎡左右,围圈大小根据养殖密度而定。
鸵鸟养殖适合的温度
环境温度在45 ℃ 至一30 ℃ 鸵鸟均可正常生存。成年鸵鸟无论刮风、下雨、冷热天均露天生活。鸵鸟的正常体温为39 . 5- 40 . SC ,呼吸每分钟20 一25 次,心跳每分钟40 -55 次。
养殖鸵鸟的环境气候要求
贵州气候不适合养殖鸵鸟。鸵鸟喜热、干燥环境,而贵州冬天湿冷,气候潮湿。
鸵鸟养殖环境
鸵鸟主要栖息于荒漠、草原和灌丛等地带,其中索马里亚种有时进入浓密的荆棘灌丛中,在西南非洲甚至还见于陡峭的石质高原上。 鸵鸟因为有发达的气囊和良好的循环系统来调节体温,所以能够适应干旱的气候,具有异常的耐热性,即使气温高达56℃仍然能在酷暑的日光下寻觅食物,也可以几个月不饮水。 活动最为频繁的时间还是在清晨和黄昏。叫声响亮而重浊,如同狮吼一般,性情机警而多疑,听觉、视觉都很灵敏。喜爱结群,通常为10-15只。
鸵鸟养殖气候怎么样
鸵鸟对气候环境适应性很强。鸵鸟本身就是在非洲沙漠的恶劣环境下生长的,在五十度以上的沙漠环境下,它们甚至可以几个月不喝水都可以正常生活,鸵鸟是靠它们发达的气囊和良好的循环系统来调节体温的。所以,不管在炎热还是寒冷的环境下,它们都能保持正常的体温。
而且鸵鸟长速非常快,几乎一天长一斤,一个月的鸵鸟都可以长到二三十斤了,靠它们浓厚的羽毛完全就可以达到御寒的效果了。
鸵鸟养殖气候条件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持续期长, 光照时间短, 气候寒冷。作好鸵鸟冬季的饲养管理, 对降低饲养成本, 维持鸵鸟正常生长发育速度及健康水平, 降低疾病发生率、死亡率和保证鸵鸟次年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就此问题对黑龙江、辽宁等鸵鸟养殖场进行了现场考察和咨询, 现将有关技术问题简述如下。
1.合理调整日粮营养水平, 满足鸵鸟在冬季的营养需要
适度提高鸵鸟冬季日粮中能量水平, 对补充鸵鸟在低温环境中的热增耗( heat increment) , 降低体蛋白的分解速度, 避免鸵鸟在冬季体重减轻、生长速度下降和某些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增高等现象的发生。将冬季鸵鸟日粮的能量水平较秋季提高5%左右。可在饲料中添加1%~ 2 %的熟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 同时适度提高玉米等植物性能量饲料的比例。运动量减少、自然光照不足和钙磷代谢失调, 是导致鸵鸟多发腿病、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 增加鸵鸟冬季日粮维生素A及维生素D 含量( 每千克日粮含量:维生素A10 000 ~ 12 000IU ;维生素D31 500 ~ 1 600 IU) 。同时提高日粮中钙磷元素的比例( 含量:Ca4%~ 5 %;P1%~ 2 %) 。
2.根据鸵鸟不同生长时期的生物学特点, 采取措施提高冬季耐寒能力
鸵鸟出壳后绒毛缺乏、体小( 仅占成鸟体重的0.7%左右)保温性能差, 故一般多根据传统的家禽育雏方法采用高温育雏( 开始温度34~ 36 ℃, 每周下降2 ℃, 四周龄育雏温度为28 ~30 ℃) 。笔者通过观察认为, 雏鸵鸟对环境温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采用低温方法育雏( 开始温度32 ~ 34 ℃, 每周下降3 ℃,四周龄育雏温度23 ~ 25 ℃) , 对雏鸟耐寒能力的培养效果较好。实践证明塑料大棚饲养青年鸵鸟是可行的, 但应注意棚内的高度( 2 .5 m 左右) 及其它环境条件。实践中也发现, 青年鸵鸟采用半地下保温棚或小型玻璃暖窖饲养方式饲养效果不佳。
原因是前者通风换气不良, 地面潮湿造成鸵鸟生活不适并易发生呼吸道及皮肤疾病;后者的不良作用主要表现在窖内昼夜温差过大, 在有日照的中午, 窖内高热、干燥, 而夜间则阴冷、潮湿。有的养殖户夜间在玻璃窖外盖以草窜、棉被等保温材料,虽可解决部分温差矛盾, 但同时造成窖内通风不良、环境污浊。
为培养成年种鸟的抗寒能力, 在初冬降雪时, 白天可将其置于露天环境中, 并随适应性增强延长风雪天气时户外停留时间;同时, 夜间在一般情况下也不必急于垫草, 随着隆冬的来临再逐渐增加垫草的数量以协助保温。种鸟舍冬季虽不需采暖, 但应避免穿堂风和舍内垫料过潮。人为驱赶鸵鸟奔跑运动对提高鸵鸟体质、增强抗寒性能、减少腿病发生率、增进采食量有良好的作用, 每天可在鸵鸟上午出舍后及下午归舍前按慢-快-慢的节奏人为驱赶运动20~ 30 min 。
3.制定鸵鸟冬季饲养制度, 改进日常饲喂方法
为避免晨寒和延缓饲料冻结时间, 可将每日早料投放时间适当拖后( 8 .00 ~ 9.00 时) , 而晚料开食时间提前( 16 .00 ~17.00 时) , 中午( 12 .00 ~ 13 .00 时) 气温较高时, 适当增加投料数量及日粮中青绿多汁饲料的比例。夜间( 21 .00 ~ 22 .00 时)增加1 次舍内喂料具有相应延长湿粉料的结冻时间, 避免晚料和第2 天早料时间间隔过长, 还具有通过结合人工照明起到补充冬季鸵鸟光照时间不足的作用。冬季为减缓饮水结冰速度,可使用温水( 30 ~ 40 ℃) 。同时, 将饮水器( 食槽) 放置于背风向阳处, 并减少每次给水量而增加换水次数。
4.根据鸵鸟冬季饲养环境条件, 进行卫生消毒工作
冬季环境气温低, 通常使用的化学药物对鸵鸟饲养环境进行湿性清洗消毒的方法在生产中很不方便。可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对鸵鸟饲养环境卫生消毒的方法。对育雏室空舍在清扫干净后, 进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后密闭至次年育雏期使用可使舍内大部分病原微生物被杀灭;对尚有雏鸟的育雏室可每隔2~ 3 d 使用季胺类消毒剂进行代鸟消毒。料库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和臭氧消毒相结合的消毒方法。调料室定期使用药物熏蒸的方法可抑制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对鸟舍地面及墙壁使用火焰消毒的方法较为理想;而运动场因面积大、地面温度低, 常含有结冻的粪尿及冰雪, 冬季使用火焰消毒的效果较差,可在尽量清出粪尿等污物的基础上, 按期更换清洁、干燥( 用前
可用火烘干) 的细砂5~ 10 cm 。
5.掌握冬季发病特点, 控制鸵鸟常见疾病
冬季鸵鸟的消化道疾病多以腹泻为主, 病因以使用冻结未完全溶化的蔬菜拌料, 过量采食, 结冰饲料及饮水为常见。呼吸道疾病也是冬季鸵鸟常见疾病之一, 鸵鸟患呼吸道疾病后期常伴有明显的气喘和呼吸困难症状而较易诊断;对鸵鸟早期呼吸道异常情况的检查, 可在夜间鸟群安静卧地状态下进行, 这时较易听取到患鸟细小的异常呼吸音。而病鸟咳嗽、气管罗音等呼吸道症状则以清晨出舍运动后不久出现率较高。这时也是对患腿疾病鸵鸟观察的最好时机, 因为处于此时间的病鸟在夜间长时间卧地休息后走出舍外, 尤其在奔跑时, 其腿疾病临床症状尤为充分。
6.加强鸵鸟冬季日常管理工作, 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及时清除鸟舍内外的粪尿、冰雪及各种垃圾, 除可防止被鸟采食后引起消化道疾病外;冻结的粪块、光滑的地面也是造成冬季鸵鸟脚趾( 掌) 和腿部关节、骨骼损伤的主要原因。鸵鸟对一氧化碳较敏感, 冬季使用煤炭等燃料取暖管理不当, 可导致空气中一氧化碳气体含量过高引起鸵鸟中毒, 严重时可造成死亡。鼠害在冬季对鸵鸟伤害发生率较其它季节明显增加, 且以夜间多见。临床表现以尾羽损伤为主, 这时检查时可发现尾羽大面积断裂并伴有持续性的出血, 同时在附近地面可发现不定数量的鸵鸟羽毛碎屑, 细心检查可在周围较隐蔽处发现鼠洞。
养鸽
养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