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养殖场地建设,养殖蝌蚪怎样肥水
蝌蚪养殖场地建设要求
牛蛙饲养场地的大小,应该根据生产规模来决定。一般购进幼蛙饲养,计划年产10吨,进行室外商品牛蛙养殖生产,需要室外场地2000平方米;若进行室内饲养生产,则需要室内场地700平方米。
如果购进牛蛙蝌蚪饲养并计划年产商品牛蛙10吨,实行室外养殖,可将牛蛙蝌蚪培育池兼作商品牛蛙饲养池,室外场地需要3500平方米。
蝌蚪养殖技术蝌蚪期的饲养管理
1、准备一个合适的容器饲养蝌蚪,它们最好生活在室外,自然提供了清洁的有氧的环境,确保它们生活在遮挡阴暗环境中。
2、在容器底部铺设沙砾作为基底。添加一块大石头作为居所。放一些干净的草在里面并且要带上根,蝌蚪会趴在上面,也会吃它的根。
3、设置一个阴影遮挡住容器。蝌蚪需要避免阳光直射。一升水中大约饲养10只左右的蝌蚪,不要太多。
4、保持水的清洁。瓶装水也是可以的,但是假如这个水是从自来水装来的需要放置24小时以上,雨水是一个最好的方法。
5、定期为蝌蚪换水,尝试只更换一半的水一次,保持ph值相对稳定。使用一根软管可以减少打扰蝌蚪同时又能吸取容器底部的碎屑。
6、长叶的莴苣煮15分钟左在,它会变得柔软。沥干水分并且切成小片。每天放一点。蝌蚪也能够吃小片的鱼食,但是并不推荐,吃的太多会导致蝌蚪死亡。
7、它们从卵到蝌蚪需要大约10周左右。记得不要担心当天气变冷,蝌蚪通常长的很慢在冬天。尽量保持温度在24摄氏度左右。
8、等待它们蜕变,当蝌蚪长出腿,你将需要一个有陆地设施的容器用来让它们爬上去休息,否则它们可能会淹死。当蝌蚪长出前腿的时候不要再喂养它们。
9、当蜕变以后,定期清理它的居住环境。
蝌蚪养殖场地建设要求有哪些
蝌蚪喜欢吃青苔还有微生物等,你将蝌蚪养在鱼缸里,去河流中弄一些青苔来,青苔中会夹杂着一些微生物。
每天观察蝌蚪的生长情况,水质变坏了就马上换水,发现有死蝌蚪就及时捞出死蝌蚪,蝌蚪养起来不是很复杂,就是蝌蚪在长出四肢时。
你要换一下养殖的场所了,养殖的地方应该有陆地和水域,陆地上应该有石头等供长出四肢的蝌蚪躲藏,长出四肢的蝌蚪的食物也变了,它们开始吃小虫子了,你应该喂一些蚯蚓,黄粉虫,还有常见的小虫子,不过虫子的大小要能够让它们吞的下。
蝌蚪的养殖
1、培育池条件
(1)培育池一般可以选择小型的水泥池,池水的深度以0.6-1米为宜,面积以8-10平方米为宜。
(2)池壁的斜度要略微大些,以便让蝌蚪在池壁休息,变态后的幼蛙也便于登陆。
(3)刚孵化出来的蝌蚪其体长一般只有5-6.3毫米左右,而且游泳能力较差,此时它们主要依靠吸盘吸附在附着物上面休息,因此要向培育池内投放水葫芦、水草等植物,或者是投放树根,要求覆盖率达到1/3。
(4)培育池的四周要用竹箔围好,防止蝌蚪受到敌害。池中水面往下10厘米处设置饵料台。
2、放养密度
(1)刚孵化出来的蝌蚪可以适当密养,以便管理,通常每平方米可放养2000-3000只蝌蚪。
(2)10天后,随着个体的长大和摄食能力的增强,应逐步降低密度,此时每平方米通常可放养500-1000只蝌蚪。
(3)30天后至变态前,每平方米可放养100-300只蝌蚪。
(4)放养时,用3%食盐水对蝌蚪浸洗5分钟,以进行消毒杀菌。
3、投饵数量
(1)蝌蚪孵化后的前6天主要靠体内的卵黄囊提供营养,6天后随着卵黄囊的消失蝌蚪开始摄食浮游生物及人工饵料,因此在培育蝌蚪前要先施肥,以增加池水中的浮游生物的数量,为其提供充足的开口饵料,从而提高蝌蚪的成活率。
(2)人工饵料可以选择使用动物内脏、田螺、鱼肉、水蚤、米糠、豆饼,投喂量根据蝌蚪的日龄来决定。7-30日龄的蝌蚪,每1000只投喂40-70克饵料/天,其中动物性饵料占70%;30天后至变态前,每1000只投喂60-80克饵料/天,其中动物性饵料占57%。
(3)若投喂粉状饲料,则要先将其煮熟并搓成团才能使用,鱼肉、鱼肠要切碎才能投喂,田螺要压碎后才能投喂。每天的投饵时间为下午4-5点。
牛蛙蝌蚪的养殖注意事项
1、培育过程中,每隔3-5天换1次水,每次的换水量为10-15厘米,而且换水时要保证水的温差不能超过3℃,同时每天也要定时清洗食台。
2、一般情况下,蝌蚪经过80-110天的培育后就会变为幼蛙,但在变态前这一阶段的死亡率较高,所以需加强管理,停止喂食,保持养殖环境的安静,以增加变态期的蝌蚪的成活率。
3、牛蛙蝌蚪会被肉食性鱼类、蜻蜒幼虫、水蛇、虎斑蛙蝌蚪、龙虱幼虫等生物所吞食,一旦发现这些生物后要及时清除。
蝌蚪养殖技术
通常可按照亩用1/3新活菌王+3.5斤左右的红糖着重泼洒在蝌蚪养殖区,控制蓝藻生长,但红糖具体的用量应因地制宜。
将红糖用在蝌蚪身上时,有缓解中毒的效果,一般当蝌蚪中毒时,需停用中毒药品及添加剂,给蝌蚪养殖区添10%红糖水,用3-5天,有缓解的效果。
养殖小蝌蚪
石蛙养殖技术如下:
配种和产卵到 4 月份而且水温已经达到 18 摄氏度的时候即可开始石蛙的配种。按 1:1 的比例选择体型大、健康有活力的雌雄种蛙放置到蛙池中。夜间石蛙会自行抱对交配并产卵。
孵化石蛙产卵后,蛙卵会粘附在水草边缘,此时要小心地将蛙卵转移到孵化池中,保证孵化池的水持续流动,但流速不能太快以免冲散蛙卵。蛙卵孵化对水温有要求,可通过日照等方式提升水温,使水温在 20 摄氏度以上,28 摄氏度以下,促进蛙卵孵化。通常 1 – 2 周蛙卵就会孵化成蝌蚪。待池中蛙卵基本孵化完毕时,将蝌蚪转移到蝌蚪池中。
石蛙蝌蚪的喂养蝌蚪孵化出来后的前 3 天不能喂食,因为蝌蚪消化系统尚未完善,向水中投食可能会导致蝌蚪死亡。3 天后可投喂以下饲料:牛奶、豆浆、蛋黄水、黄粉虫浆以及少量嫩青菜。液体类饲料投喂标准为每 1000 尾蝌蚪 10 毫升饲料,少量多次投喂直到蝌蚪不吃。喂食时间为每日清晨、傍晚。在蝌蚪长大、长出前后肢过程中要逐步增加饲料量,具体按蝌蚪的采食情况调节。完全长出前后肢且尾巴消失的蝌蚪即可转移到成蛙池中喂养。
石蛙成蛙的喂养成蛙喂养注重营养丰富,活饲料如黄粉虫、蝇蛆、小蚯蚓最佳,条件不充分的鱼饲料也可以。喂食时间、方法与蝌蚪时期类似,每日两次,每次少量逐步喂。
石蛙只要度过蝌蚪期,养殖难度会大大降低,成蛙期间日常管理主要注意换水、消毒,保证喂食即可。1. 每周在池内泼洒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杀菌,每立方米水泼洒 2 克高锰酸钾。2. 每周换一次水。
蝌蚪养殖记录表
蛙是水陆两栖,在水里或者陆地睡觉都可以,但蝌蚪只可以在水里游动,而且体型较小,都是游到浅水潮湿水位睡觉的。对于小蝌蚪来说,生存可概括为两大基本任务:吃、避免被吃。所以它必须在两者之间权衡利弊:吃得越多,就能越快变成青蛙。但它捕食需要游来游去,这同时增加了成为天敌盘中餐的机会。
最近,密歇根大学的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博士生Michael Fraker在孟菲斯召开的美国生态学学会上提出,生物中有一种节律之类的内因会调整弱者的逃生反应。 他是通过对北美绿蛙进行研究得出了此结论。
“像其他水生动物一样,北美绿蛙蝌蚪通过感知天敌释放到水中的化学物质,来间接估算自己受到多大的威胁。”蝌蚪对危险信息的典型反应是游到水底,找个避难所躲起来静止不动。Fraker做了个实验,将蝌蚪放进一个含有蜻蜓幼虫的化学信息的池子里,白天一次,夜晚一次,每次让它在里面呆1小时,然后记录下它在池内和池外的游动和摄食活力。
无论昼夜,蝌蚪对化学信息的反应是相似的,都是迅速下潜,但当夜晚离开池子之后,吃东西的速度却比白天更快了。“我对这种结果的解释是,蝌蚪白天对敌人的化学信息的反应行动变得更为谨慎了,因为高危状态还没有过去,不管怎样都要尽量少做捕食行为。
那意味着,估计有危险接近时,蝌蚪会自觉降低自身的成长速度。 夜晚用来从事大部分捕食活动,它们在这段时期会加快生长速度
蝌蚪养殖场地建设要求是什么
可以放土,没有问题的。
养殖蝌蚪的情况之下,我们需要培育蝌蚪比敏感的养殖条件和要求。第1个条件就是要求,采用的水源各项指标要符合蝌蚪养殖的条件。
水的深度问题。我们注入水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蝌蚪的大小,跟水的深度是有关系的。比如说蝌蚪很小的时候,那么池水的深度,不能够放得太深。通常我们养殖的时候,基本上放的水深度30厘米即可。
水的深度浅一点,在平时养殖对于水温的要求,能够快速的提高,这样更加有利于培育肥水质和天然饵料的繁殖,对蝌蚪的生长是十分有利的。
那么经过一段时间慢慢的养殖之后,大概放入蝌蚪的10天到15天左右,再逐渐的加深池水。这样的做法其实是让他慢慢的适应养殖的场地。
养殖方法
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