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小雏鸭雌雄,如何鉴别初生雏鸭的雌雄
如何鉴别初生雏鸭的雌雄
雏鸭雌雄鉴别是重要而实用的技术。蛋鸭公母分群饲养,发育整齐。公鸭快速肥育,缩短饲养周期。鉴别方法有肛门鉴别法和鸣管鉴别法。
(1)肛门鉴别法
肛门鉴别法使用最普遍,准确率最高。雄、雏鸭的交尾器位于肛门腹侧内。翻开肛门,交尾器明显露出,如小蛆蛹,呈浅粉红色,长约4毫米;而雌雏鸭的生殖器,仅有残留痕迹,很容易识别雌雄雏鸭,有细小突起者为雄雏鸭,呈八字状皱襞者则为雌雏鸭。
(2)鸣管鉴别法
鸣管又称下喉,位于气管下端,在气管分叉的顶部,是鸭的发声器官,雌雄雏鸭的鸣管在形态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异。雄雏鸭的鸣管部位变宽,膨大呈球形,直径3~4毫米,位于锁骨交叉处,在胸前很容易摸到;雌雏鸭的鸣管与气管上端粗细相同,仅在气管的交叉处稍微粗大些。
翻肛鉴别法
主要看生殖突起的有无和状态及八字皱壁的发达程度
方法:
抓雏、握雏 : 常用夹握法和团握法
排粪、翻肛
鉴别、放雏
注意 :
时间:出壳后12h内。在此时间内,雌雄雏鸡生殖隆起的性状最显著,孵出后24小时以上,肛门发紧,难于翻开,而且生殖突起萎缩,甚至陷入泄殖腔深处,不便观察。
适宜的光线:肛门鉴别时,必须借助光线来观察外生殖器的微细结构,适宜的光线是很重要的。通常是选择带有反光罩的40―60W的白炽灯作为光源,光线较集中,有利于观察。光线太亮,虽便于观察,但对眼睛刺激性很强,易引起疲劳。
动作要轻、快:否则易损伤肛门。时间过长,肛门易被粪便或渗出物掩盖,或导致黏膜充血,增加辩认难度
1.外形鉴别法
一般头大,鼻孔窄小,沿嘴甲呈线状,身体圆,尾巴尖的是公鸭,而头小,鼻孔较大略呈圆形,身体扁,尾巴散开的是母鸭。
2.鸣管鉴别法
鸣管又称下喉,位于气管分叉的顶部。公鸭在此处有一个膨大的球状鼓室,直径为3--4毫米,从体外胸前可以摸出,母鸭无此鸣管。
3.摸肛鉴别法
左手托住初生雏鸭,使其背朝天,腹朝下,以大拇指和食指轻夹颈部,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平提肛门下方,先向前按,随着向后退,如感触到有其麻粒或油菜籽大小的突出之物,是公雏鸭,否则则为母雏鸭。
4.翻肛鉴别法
将初生雏鸭握在左手中,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鸭的颈部,头向外,腹朝上,成仰卧势。然后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分开肛门旁边的羽毛挤出胎粪,轻轻地将肛门张开,并使其外翻。公雏鸭可见到长约4毫米的突起物(阴茎),母鸭则无,或仅有残留痕迹。
雏鸭雌雄鉴别是重要而实用的技术。蛋鸭公母分群饲养,发育整齐。公鸭快速肥育,缩短饲养周期。鉴别方法有肛门鉴别法和鸣管鉴别法。
(1)肛门鉴别法
肛门鉴别法使用最普遍,准确率最高。雄、雏鸭的交尾器位于肛门腹侧内。翻开肛门,交尾器明显露出,如小蛆蛹,呈浅粉红色,长约4毫米;而雌雏鸭的生殖器,仅有残留痕迹,很容易识别雌雄雏鸭,有细小突起者为雄雏鸭,呈八字状皱襞者则为雌雏鸭。
(2)鸣管鉴别法
鸣管又称下喉,位于气管下端,在气管分叉的顶部,是鸭的发声器官,雌雄雏鸭的鸣管在形态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异。雄雏鸭的鸣管部位变宽,膨大呈球形,直径3~4毫米,位于锁骨交叉处,在胸前很容易摸到;雌雏鸭的鸣管与气管上端粗细相同,仅在气管的交叉处稍微粗大些。
鸡苗公母羽毛鉴别法
鸡苗公母羽毛鉴别法
1、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 mm者为快羽,为母雏;其余情况为慢羽,为公雏。
2、用带金黄色基因的公鸡(ss)与带银白色基因的母鸡(S-)交配,所生雏鸡银白色绒羽的是公雏(Ss),金黄色绒羽的是母雏(s-)。
3、用非横斑的公鸡(bb)配横斑的母鸡(B-),所生雏鸡横斑的是公雏(Bb),非横斑的是母维(b-)。
伴性性状鉴别法是利用伴性遗传原理,培育自然雌雄品系,通过不同品系间杂交,根据初生雏鸡羽毛的颜色,羽毛生长速度准确地辨别雌雄。
雏鸡的雌雄该如何鉴别?
雏鸡的雌雄鉴别有利于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群体均匀程度 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土鸡多是传统的品种,不具备自别雌雄的基 因条件,多采用翻肛鉴别法。将刚出壳的雏鸡握在左手中,排除肛内粪便,翻开肛门观察生 殖突起的发育情况和状态。雄雏的生殖突起(阴茎)位于泄殖腔下 端八字皱襞的中央,呈小点状,直径0.3 ~ 1.0mm, —般为0.5mm, 充实而有光泽,轮廓清晰。雌雏的生殖突起退化,无突起点或有少 许残余。少数雌雏可有不规则的小突起,但不充实。这种方法适用于出壳12 ~24h以内雏鸡的雌雄鉴别。因为此时 雌雄雏鸡的生殖突起差别最明显,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殖突起 就会逐渐陷人泄殖腔的深处,而不易观察。
养鸡
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