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苑养殖中华乌塘鱼,中华乌塘鱼养殖场在哪里
中华乌塘鳢鱼的养殖技术
成本1.4万元
中华乌塘鳢进行冬季温棚推广养殖356亩,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每亩产值达到2.6万元,亩利润达1.2万元。
涂鱼,学名叫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是一种名贵的海产滋补鱼类。当年,何超贤把那几十条涂鱼养大后拿到市场上去卖,发现很畅销,而且价位不低。
养殖中华乌塘鳢2000多亩,年产值6500多万元。当地的虾池租金也涨了20多倍,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带动了当地养殖、包装、运输和营销等方面的近千人就业及致富。2013年6月,该协会因此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乌塘鳢鱼营养价值
乌塘鳢鱼闽南语称为蟳虎,隶属硬骨鱼纲、魲形目、鰕虎鱼亚目、塘鲤鱼科、乌塘鳢鱼属。乌塘鳢以青蟹为主要食料,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的鱼类,由于它主食蟹类、小虾、小鱼等,故称是蟹类天敌,乌塘鳢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价值高,宜做汤菜使用,并有清凉退火之功效,闽南地区有给小孩喂养“蟳虎汤”的习惯,是沿海名贵的食用鱼类。乌塘鳢在我区海域均有踪迹,有人称:有蟹类的海域就有“蟳虎”的出现,是特色鱼类之一。
乌鲻鱼养殖技术
最大500-1500克。
鲻鱼俗名乌头鲻、鲚鱼等。它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体长15-40厘米,一般体重150-250克,大者500-1500克。它是温热带中上层优质经济鱼类,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有的地方已进行人工养殖,人工繁殖鱼苗亦已成功。
鲻鱼为广盐性鱼类,生命力较强,从盐度为38‰至咸淡水直至纯淡水都能正常生活。适温范围为3-35℃,较适暖水水域。鲻鱼为杂食性,以食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也食小鱼小虾和水生软体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喜食动植物颗粒饵料,故食物物来源广,物化成本低。
池塘鮰鱼养殖技术
而目前市场上的改底药物很杂乱,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吸附型:主要成分以硫代硫酸钠、沸石粉、活性炭为主;
(2)絮凝型:以聚合氯化铝为代表性。
优点:吸附水中的颗粒有机质、氨等有害物质,沉降到池底,水色会在短时间内变的比较清爽。
不足:由于把过多的有机物、氨等有害物质吸附到池底,加重底部耗氧,进而发生底臭,经常使用会导致水体反复性强、泡沫多、底热、底皮、细菌病、寄生虫等问题多,增加了养殖风险。
(3)生物型:多数生物底改,都是吸附剂加芽孢杆菌。
优点:就是吸附剂的效果,清水快。不足:池塘底泥中本身含有大量的活菌,此时的限制因素不是活菌,是溶解氧。而吸附剂将有机质吸到池底后,加重了底部负担,耗氧量更大,更容易臭底,不如直接底部增氧。所以建议缺氧池塘或阴雨天不能用。
(4)氧化型:“超能底改王”
特点:通过氧化作用,迅速降解底泥中的亚硝酸盐、氨等有害物质并结合成似蛋白类水体营养素,重新被藻类、水草吸收利用,缓慢释放、时间长、无刺激性,改底效果好。晴雨两用,不耗氧。养殖任何阶段都可以使用。
(5)防虫型:
特点:缓慢释放、刺激性小,无毒副作用,无残留,可作为改善底质及防虫的长期使用。
(6)解毒、增氧型:特点:具增氧、解毒双重功效,增氧效果持久,本品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无刺激,避免一般增氧剂(过碳酸钠、过氧化钙)刺激大、时间短的缺点。
养殖塘鲺鱼
塘鲺鱼的成鱼养殖
1.池塘建造可选择农家屋前屋后空地建造鱼池。为防止塘鲺鱼在池塘钻洞,池壁应为水泥或砖,如用土池则池壁应加厚、坚产,池底铺砂砾或粘质土。 鱼池面积一般为80~1600平方米,池堤1.5米,池水深0.6~0.8米,池底向排水口成倾斜状,池壁作数个洞穴,池中沉放直径13厘米、长5米的管子( 水泥或塑料的),以利鱼的躲藏与捕捞。池水中种植不超过总面积的1/2的浮萍等。
2.放养 放养期一般为每年的3~8月份,放养密度,规格3~5厘米鱼种为80~100尾/平方米,有充足饲料和流水条件的可增至100~200尾/平方米。
3.投饲塘鲺鱼系杂食性,既可投喂动物性饲料,也可投喂植物性饲料。 为适应塘鲺鱼的摄食习性,投饲时间宜于清晨和傍晚各投一次,或傍晚一次投足。投饲量根据气候、水质与摄食强度而适当增减,一般日投量为池鱼总体重的 3%~5%。
4.防病塘鲺鱼病害较少,常见的主要有打印病和肤霉病。 前者鱼体上发生圆形成椭圆形红斑点,如打印一样;后者在发病处白毛丛生, 毛上粘有黄泥。治疗方法:打印病可用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肤霉病可用0.08%的食盐水全池泼洒。同时,要防止水蛇、蛙类、鼠类和凶猛鱼类的侵袭。
5.捕捞与运输 塘鲺鱼生长较快,饲养3~4个月可达120克的商品规模。捕捞后将鱼置于小水泥或砖砌池中1~2天,使之排出肠道食物并去除泥味,然后运往市场。 如长距离运输,则应将鱼装入充有氧气的尼龙袋中。
三黄塘鲺鱼养殖
广州鱼丰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鲈鱼苗、财鱼苗、泥鳅苗、养殖包、锦鲤苗、塘虱苗、草鱼苗、石斑鱼、鳜鱼苗、观赏鱼、鲶鱼苗、鳗鱼苗、淡水鱼、生鱼苗、巴沙鱼苗、鲳边鱼苗、黄鳝鱼苗、笋壳鱼苗、桂花鱼苗、银雪鱼苗、淡水养殖、三黄塘虱、雄黄颡鱼、活体养殖、太阳鱼苗。
乌鲻鱼可以淡水养殖吗
乌鲻鱼,亦称“乌鱼”“或“鲻鱼”,为辐鳍鱼纲鲻形目鲻科的其中一种。
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吻短圆钝,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伸向眼后下缘,下颌稍突出。牙细小,带状排列于上下颌,下颌两侧齿坚利。眼小,上侧位,居于头的前半部,距吻端颇近
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温、热带海域的沿岸,喜栖息在入海口。幼鱼常溯河入淡水河川。利用其鳃耙滤取有机物为食。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遭污染的港湾、河川皆能生存
本地塘鲺鱼养殖技术
一亩田可以养10000—15000尾塘角鱼。
1、鱼塘消毒
鱼苗放养前,鱼塘必须彻底清除杂物、清理塘底淤泥,每亩用生石灰25或茶籽麸20,或漂白粉5斤兑水全塘泼洒消毒,一星期后经试水确定安全,才能放苗。
2、鱼苗投放
塘虱鱼的养殖,可分为混养与纯养两种方式。混养是指在养殖“四大家鱼”塘中,每亩混养“五指鱼”(即是每公斤200尾左右)150—200尾,平时不用专门投放饲料,每亩可收获15—25公斤塘虱鱼;
纯养是利用塘基坚实,排灌方便,水深能够控制在1.5米左右,面积一般以4—6亩为宜的鱼塘,以每亩放养3厘米幼苗,10000—15000尾。放苗初期,用密网布在塘边围成一个5—8平方米的小水体,先用浅水培育10—15天,随着鱼苗长大,逐日加深水位,最后拉开网布,让其在大水面生长。
3、鱼苗培育
要繁殖埃及塘虱鱼苗,首先要选择好优良健壮的亲鱼,按鱼体重5%一10%,用花生麸、蚕蛹等食物饲养,促使亲鱼性腺发良。好的雌鱼种体表较粘滑,色素较淡,头部略高,腹部圆胀,胸鳍末端较钝,生殖孔呈圆形,成熟时腹部卵巢轮廊明显,有弹性,有时可压出碧绿色卵粒;肛门略突微红。
雄鱼种则体表较粗糙,色素较深,头部略扁,体乎直,腹部窄长,胸鳍末端较尖长,外生殖器成细长管状,末端较尖,肛门略凹。
选择好成熟亲鱼后,可进行催产注射。催产剂可用鱼类脑下垂体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公斤雌鱼用鲤垂体4粒,或鲢鳙垂体14—16枚,或激素3000单位。雄鱼用量减半。垂体要研碎,加生理盐水制成注射液,激素用生理盐水溶解即可。公斤体重的亲鱼,注射量为2毫升。
注射部位为背鳍侧面肌肉,或胸鳍基部内侧。注射后雌雄亲鱼配对放在塑料盆中的清水里,可放人一些假水仙根作鱼巢,然后用竹箔盖口,放到僻静处,保持水温25℃一30℃。亲鱼从注射到开始产卵约10-12小时,产卵时间约3个小时。一条鱼养得好,一年可产卵4-5次,一次可产卵3-4万粒。
亲鱼产卵后,将卵收集起来,放到孵化箱,或水泥池、水缸、面盆等用具里进行孵化。每平方米水面可容卵2-3万粒,池水要保持深30-40厘米,温度保持在29℃-30℃,不可过高,也不要让强烈阳光照射。若用盆、缸孵化,要注意经常换水。
孵化从受精到出膜只需2小时左右。当仔鱼出膜后,应及时清理鱼巢,注意换水,待50--60小时后,鱼仔能游泳时把鱼放到有饵料的培育池中。
4、环境要求
鱼塘塘基四周必须要牢固,检查堵塞漏洞,进排水口要分设,预防雨季塘水漫顶(过基)使塘虱鱼随水而逃。鱼苗培育最好是用水泥池,便于管理,捕捉容易,还可以防止敌害的威胁。
水泥池可以砌成方形,一般以10-20平方米为宜,池高2米,池边设排灌管和排污管,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水面1500-2000尾为宜。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一般培育15天左右,可达到出售规格。 培育阶段饵料以浮游动物(水蠕)为最好。
水域要经过滤,防止龙虱幼虫、松藻等敌害,也可用蛋黄、奶粉、玉米粉等混合饲料投喂,但要注意池水常换,保持清新,以免污染水质,影响鱼的生长。也可以用池塘育鱼苗。在大批繁殖中,用池塘较好,池塘面积1-2亩,水深1—1.5米为宜。
池塘要求平整,排灌方便,鱼苗下塘前10天,最好亩用茶麸40-50公斤泼塘,杀死塘中杂菌,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洗塘,放回清水后再放鱼苗。每亩可放20万尾,饵料与池养一样。要经常巡塘,注意观察水的变化,把蛙卵和其它杂物捞开,防止蝇粪天敌危害。这样,培育12-15天,鱼苗可达2-3厘米,即可出售。
5、成鱼养殖
塘虱鱼的生长最适宜于20℃-30℃温度,所以每年4-11月是理想的养殖季节,这段时间可养2--3批鱼。目前,常用养殖方式有如下四种。
稻田养殖:稻田要求没有漏洞,排灌方便,田基较高,在进出水口要装上网纱或竹筛,以防鱼逃跑。可在每块田的四角挖一个1-2平方米大的小水池,池深1米左右,池面要用树叶或茅草遮盖,以免强日光曝晒。每亩稻田可放鱼苗1000尾左右,每天可定期投放一定食饵入池。如管理得好,亩产鱼可获75—175公斤。
家庭池养:家庭场院可利用土池、水泥池、天井、水坑,水缸等地方进行养殖。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50尾左右,这种池养鱼饲料要求高,最好用动物性饵料,如蚯蚓、孑孓、小杂鱼等。也可下鱼粉混合花生麸、麦粉、玉米粉等投喂。一般每天投1—2次。同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尽量保持水质清新。
池塘纯养:池塘以0.5-2亩,水深1--2米为宜。未放鱼前要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放时每亩(最好放5厘米规格鱼苗)密度为3000-4000尾,可施放禽畜粪肥,饲料可投花生麸、米糠、蚕蛹等。日常管理要定时、定质、定量、定位投饲料,每天分早晚两次,早上占当天40%,晚上占60%。
每周调整一次投饵量,约增加20%。放鱼后前20天要多下精饲料,用量为鱼体重10%-15%左右,让鱼吃饱生长才快,并要注意水质变化,过肥可冲注新水,过瘦则应施肥。雨天要做好防逃工作,池塘养殖二三个月,一般鱼可达0.4--0.5公斤重。
成鱼混养:埃及塘虱鱼可与四大家鱼混养,既可充分利用水体,又利于四大家鱼的生长:放养时间最好在7一8月份,放养数量要视饵料而定,一般每亩混养鱼塘投放大塘虱鱼苗1000---2000尾。饵料足,管理好。除增加家鱼产量外,每亩可多收埃及塘虱鱼300--1000公斤。
6、日常管理
鱼苗放养后,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塘虱鱼的生长情况。饲料投喂要坚持“四定”,投饲量按鱼体重的8%—10%比例投放,但有些群众是以是否食完进行投饲量增减,尽量做到食完不浪费。在“四防”工作上(即防暴冷暴热、防逃、防敌害、防鱼病)做到有备而战。
利用池塘纯养塘虱鱼时,通过科学管理,成活率可保证在45%—55%以上,经过3—4个月的养殖,每亩可收获商品鱼350—500公斤,在种苗配套供应有保障的时候,一年还可以养殖两造。
乌鱼 养殖
鱼塘条件 专养乌鱼的池塘面积,一般以1~2亩为宜,便于管理,水深1~1.5米,池底部最好为泥质。
水源应充足,池内的通常设备如进水口、排水口之类应当俱全,池水PH值宜中性或微碱性,透明度为50厘米左右。
一般在放养乌鱼种前10~15天应进行清塘消毒。
干法清塘清毒时,一般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带水清塘消毒时,一般水深1米每亩用生石灰125~150千克。
同时在池塘中还应需有1/5左右的水面或池塘四周水面种植80~100厘米宽的水浮莲,以便在夏季水温较高时,以供遮挡阳光,便于乌鱼避暑和躲藏,同时还能净化水质,有利乌鱼的生长。
鱼种放养 一般亩放鱼种6000尾至8000尾。投放的鱼苗种规格整齐一致,还应注意选用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游动活泼正常、没有损伤的鱼种。
此外,在专养乌鱼的池塘中,还可混养少量的鲢、鳙、鲤等鱼,这样能起到控制池塘水质的作用,并能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但混养的家鱼个体应大于乌鱼种的一位以上为宜。 饲料和投饲 1.鲜饵料 乌鱼为肉食性鱼类,目前仍以小杂鱼为主,淡水和海水小杂鱼都可以。
养殖初期,对于规格较大的野杂鱼就经切碎后投喂,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总重量的5%,并视摄食情况予以调整,一般料肉比为1∶4左右。
2.人工配合饲料 目前,正在研制和试喂人工配合饲料,需要经过幼鱼驯养阶段。根据乌鱼的营养需求,其粗蛋白的含量应达到40%以上。
作为乌鱼的人工配合饲料的原料,一般采用鲜鱼肉、鱼粉、豆粕、蚕蛹、玉米粉、米糠、麦麸、骨粉、酵母粉等,另加少量维生素,适量微量元量和抗生素及诱引剂混合成团块或制成颗粒饲料后投喂。
3.投饵要做到“四定” 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每日投喂2~3次,即上午、下午各一次,摄食旺盛时,傍晚可再投喂一次。
投喂时,将小杂鱼投放到吊在池水中的食台上,让鱼取食,以减少饲料的失散,同时也便于观察乌鱼的摄食情况,或采用边吃边投的方法,直到停止摄食为止。日常管理 1.巡池 每天早晚要巡池,细心观察乌鱼摄食和活动情况,注意水质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换水 尤其在夏天温度高时,要注意经常加注些新水,保持水质新清,以促进乌鱼的正常生长。
3.防逃 乌鱼体长超过10厘米时,跳跃能力逐渐增加,尤其是在雷阵雨天气,换水时或清晨,最容易发生逃鱼等情况。
因此,池埂离水面高度一般应大50厘米,以防止乌鱼逃逸。 4.分养 饲养前期的1~2个月,应及时用网将生长特别快、个体大的乌鱼捞起,另池养殖,以免个体大的乌鱼残食小个体的鱼苗,做到使同池塘养殖的规格尽可能相同。
5.防病 乌鱼虽然抗病力较强,但在高密度养殖后,也容易发生疾病。
主要是出血病,其症状是:鱼的吃食量明显减少,鱼体表现出块状或点状出血,如不及时治疗,病鱼可在3~5天内陆续死亡。
治疗以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平时在池塘中应定期用生石灰等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做到以防为主。
养竹鼠
养竹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