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小龙虾的病症有哪些,养殖小龙虾的病症有哪些
小龙虾病害有哪些
龙虾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有可能是真菌引起的疾病,又叫白毛病或者是水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若是捞捕,运输的时候让它的皮肤受伤了或者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了,导致菌丝伸入,感染了。发现后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继续蔓延。治疗的时候可用3%食盐水浸泡,每天泡一次,每次5-10分钟。
龙虾的病害与防治
1、 脱壳前加强饵料的投喂
蜕壳前应加强小龙虾饵料的营养,重点是增加动物性饵料,确保小龙虾吃饱吃好,脱壳前,适量投喂可减少小龙虾的互相残杀。
2、 保持小龙虾脱壳时的环境安静
小龙虾脱壳时,要保持环境的安静,如果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小龙虾就不会蜕下来壳,造成死亡。
3、 加强水质的管理
在小龙虾脱壳时,要保持有一个良好的水质,小龙虾才能顺利地蜕壳,保持水质清新,经常换水注水,可促进小龙虾蜕壳。
4、 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在小龙虾脱壳期间,尽量少用药,不要用化学制剂,脱壳期间,在饵料中加入内服药预防疾病,同时加入脱壳素、磷酸二氢钙,增强小龙虾的体质,促进其顺利蜕壳,经常使用生石灰,可改善水质,增加钙质,促进蜕壳。
5、 防敌害生物干扰,减少小龙虾的不必要死亡。
小龙虾病害防治
1.藕田选择 养殖小龙虾的藕田,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上游无工业废水污染,而且要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光照良好、水深适宜、灌排方便、旱不缺水、涝不淹没。
2.开挖围沟、虾坑 选好藕田后,先施足底肥,注意多施有机肥,随后翻耕耙平。待塘泥变硬时,视藕田大小与形状,开挖“田”字形或“目”字形虾沟,沟宽50~60厘米、深30~40厘米。在虾沟交叉处或藕田四周挖几个大一点的虾坑,深80~100厘米,挖出的泥土,用来加高夯实池埂。开挖虾沟、虾坑,目的是在高温、浅灌、追肥、施药时,为龙虾提供躲避、藏身之所。
3.设置防逃设施 养殖小龙虾的藕田田埂内侧要用硬质塑料板或石棉瓦围严,塑料板或石棉瓦的底部要埋入土中20厘米,土面露出50厘米以上,然后用竹竿固定。在藕田的进水口与排水口,要安装竹箔、铁丝网等防逃设施,防止小龙虾逃逸。
4.小龙虾放养与饲喂 在放养虾苗前10~15天,667平方米藕田用10~15千克生石灰化水全田泼洒,重点对藕田虾坑、虾沟消毒。在莲藕长出第一片叶后投放虾苗,一般667平方米投放2厘米左右的虾苗2000尾左右。虾苗放养后第三天开始投饲,投饲量根据藕田中天然饵料的多少与小龙虾的放养密度灵活掌握。最好在水位较浅且靠近虾沟、虾坑的区域,拔掉部分藕叶作为投饲区,定点、定时投喂,根据当地资源情况,可投喂米糠、豆饼、麸皮、配合饲料或绞碎的杂鱼、螺蚌肉、蚯蚓、蚕蛹、屠宰场下脚料等。投饲量应遵守“前少、中多、后少”原则。前期与后期温度较低,虾摄食量小,因此宜少投,一般在日落前后投喂1次,根据摄食情况于次日上午再补喂1次,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1%~3%;中期(6~9月)水温适宜,正是小龙虾摄食与生长旺季,因此宜多投,每天投喂2~3次,一般在上午9~10时和日落前后或夜间投喂,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5%~8%。另外,天气晴好时可多投,高温闷热、持续阴雨天或水质较差时应少投;大批虾蜕壳时要少投,虾蜕壳后应多投。每次投饲后要仔细观察虾吃食情况,并对投饲数量灵活进行调整。
小龙虾
5.水层管理 藕田饲养小龙虾,在初期宜灌浅水,水深10厘米左右。随着藕和虾的生长,将田水逐渐加深至15~20厘米。在莲藕旺盛生长季节,由于水面被藕叶覆盖,水体光照不足,加之藕田追肥后水质变差,容易造成水体缺氧,因此在水层管理上,要定期加水,排出部分老水,每15~2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藕田原水量的1/3。在换水同时,每20天左右泼洒1次生石灰水,667平方米每次用生石灰10千克,一方面改善藕田水质,增加水中溶氧量,一方面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促进小龙虾蜕壳生长。
小龙虾中毒有哪些
小龙虾没毒,小龙虾体内是否重金属超标确实和小龙虾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但是“小龙虾有严重的重金属超标问题,吃多了会中毒”的说法不科学。小龙虾体内所含重金属非常少,可以放心食用。
小龙虾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食用时需要注意肉体松软无弹性极有可能是死虾,买小龙虾最怕遇到死虾,因为小龙虾死后腐坏得很快,会分解产生组胺等有毒物质,滋生有害病菌,食用后容易导致腹泻等胃肠道感染性疾病,危害身体健康。
小龙虾的病虫害防治
在水产生产上防治病害,用药量不能过大,否则可能对养殖对象造成药害。特别是一些药物特别敏感,用药不当极易引起死亡。
龙虾:对杀灭菊酯故严禁使用,对敌百虫、硫酸铜较为敏感,全池泼洒时,敌百虫浓度应控制在0.3毫克/升以下,硫酸铜浓度应控制在0.7毫克/升以下。
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必要元素,人类每天也需要补充大量的维生素。由于人类肠道的构造,消化能力较强,一般的维生素制造为普通的颗粒即可。但是水产动物,如小龙虾、螃蟹和南美白对虾等动物肠道较短、吸收能力较差,因此维生素的颗粒越小越容易吸收。国外最新的技术是将维生素制造为纳米级别的颗粒,这样水产动物的吸收率就大大提高。其次,纳米级的维生素水溶性好,无论是拌料还是泼水使用效果都要好很多。
水产知识
水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