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鲢和白鲢怎么混养,花鲢和白鲢混养会怎么样
花鲢比白鲢贵为什么还要养白鲢?
答:花鲢比白鲢贵还要养白鲢的原因是:花鲢与白鲢的食物链有区别,花鲢喜欢吃蜉蝣动物,白鲢喜欢吃蜉蝣植物,二者的食物链结构不同,从净化水体环境的角度来看,白鲢的贡献很大,如果没有白鲢,水体净化的效果就差很多,实践证明只有花鲢白鲢一起养殖才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花鲢养殖最新模式?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鱼种池的面积要求较大,一般为4-8亩,水要较深,一般 1、5-2米。放养前应施有机肥料以培养,对于花鲢基肥应适量施用,控制车轮虫高峰期下塘。
2.
夏花放养:放养时间一般为5-6月份,放养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一般采用混养,因为这个阶段鱼类的习性逐渐显示不同,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不同,根据各种鱼类的习性和对水质的适应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不但给予各种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和对食料较经济的利用。鱼种池一般是2-3种混养,本实验混养少许白鲢、鲤鱼。
3.
饲养管理:此时花鲢还是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池水要求肥沃,浮游生物量
养殖花白鲢的塘需要放别的鱼吗?
需要
所以如果主养白鲢,花鲢只用少量搭配,比例可在5:1;如果养殖花鲢,白鲢最好不要搭配。
另外白鲢主要滤食鱼塘中的浮游植物,花鲢主要滤食浮游动物,而池塘中的浮游植物比浮游动物多,从这个角度讲,白鲢的比例也要比花鲢多。
当主养其他鱼类品种时,如果搭配鲢鳙鱼,比例可以在3:1。同样的,草鱼的抢食能力比鲂、鳊强,当主养草鱼时,可以搭配少量鲂、鳊,当主养鲂、鳊时,最好不搭配草鱼。
青鱼、鲤鱼都是偏肉食性的杂食鱼类,但青鱼更喜欢吃螺蛳、水生昆虫,鲤鱼食性更广,所以二者互为主养时可以少量搭配养殖。
只喂花鲢不喂白鲢?
白鲢鱼可以吃水中植物。花鲢与白鲢的食物链有区别,花鲢喜欢吃蜉蝣动物,白鲢喜欢吃蜉蝣植物,二者的食物链结构不同,从净化水体环境的角度来看,白鲢的贡献很大,如果没有白鲢,水体净化的效果就差很多,实践证明只有花鲢白鲢一起养殖才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花鲢与白鲢混养比例?
2:8!
水库白鲢与花鲢的投放比例 通常的水库花白鲢比例是2:8, 花白鲢鱼比例多少合适 最好的放养时间什么时候 白鲢鱼多花鲢鱼少吗 如果是春季,一般在每年的2-3月份进行投放。
如果是夏季,一般在每年的6-7月份进行投放。 对的,亲,白鲢鱼多 喂什么料比较好 养殖花鲢喂豆浆、麸皮、豆渣粉、米糠和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花鲢适宜在肥水中养殖,通常喜欢吃水中的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和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等),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
花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其食欲与水温成正比,炎热的夏季食欲最为旺盛,低温季节,食欲减退,但依然摄食,且多集中于河床及湖泊深处越冬。
白鲢和花鲢混养的密度?
传统的花鲢、白鲢搭配比例是3:1,也就是3鲢带1鳙,分别是75%和25%,在这种放养模式下鳙鱼可正常生长,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鲢的价格越来越低,鳙的价格不断提高,这种以鲢为主的放养模式经济效益也越来越低。
因此怎样提高鳙鱼的放养比例和产量就成为养殖生产中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随着生物有机肥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水体藻相应发生了根本变化,鳙鱼能摄食的个体大、营养丰富、易消化的种类,如直链硅藻、甲藻、隐藻,成为优势种群,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也很高,为鳙鱼成为主养鱼类提供了食物基础,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大于80%,鳙鱼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因此,鳙鱼作为主养鱼时,只能少量的搭配或不放养鲢鱼。
草鱼白鲢花鲢最佳混养比例?
搭配比例:草鱼是主养鱼占比60%,搭配鱼占比40%
每亩放养草鱼鱼种1000尾,规格为80-100克/尾,鲫鱼放养500尾,规格是50克/尾。白鲢250-300尾,花鲢50-60尾,规格为80-100克/尾。白鲢和花鲢的比例一般控制在5-6:1,鱼种放养前用食盐水消毒
白鲢和花鲢怎么养?
日常生活中,在户外土塘饲养经济鱼类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水体的利用率,和起到净化水质水体的效果。
常在鱼塘中混合放养白鲢鱼和花鲢鱼,实际上白鲢鱼和花鲢鱼是四大家鱼中的两种。按照一定的比例和个体大小,可以与其他的经济鱼类同时混养在水塘中。
怎么能多钓花鲢少钓白鲢?
鲢鳙也叫白鲢和花鲢,养殖基本都是混养,白鲢多花鲢少,自然水域也一样。平常作钓时,渔获也是白鲢多于花鲢,基本上碰到什么是什么。花鲢不单味美肉细,而且由于其口比白鲢大,作钓难度也相对要容易些。
但众多的白鲢混杂其中,想要多上些花鲢,没有针对性的钓法,几乎不太可能。而针对性钓法首先就要从饵料入手,再结合作钓手法,才能保证上的基本都是花鲢。
花鲢
1: 饵料;
钓鲢鳙的饵料有很多种,其雾化的重要性,不容多说都知道。为什么每次上的都是白鲢多,花鲢少,大都也把它归咎于白鲢的密度上,但都忽略了饵料的重要性。
不是饵料的种类和味型的区别,钓花白鲢饵料味型的区别,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现在的鲢鳙鱼,味型区别并不是很大,什么都吃,最主要的原因而是饵料的“粒径”大小。就是饵料粒径的大小,决定了上的是花鲢还是白鲢。
白鲢
白鲢和花鲢同属滤食性鱼类,都是靠一对鳃耙来过滤食物,但两者的鳃耙粗细却各不相同。白鲢的鳃耙细而密,花鲢却正好相反,要粗而稀。鳃耙的粗细疏密,就注定了两者的滤食天性。
白鲢细密的鳃耙,只适合10-60微米粒径的食物,花鲢则在60微米以上(1微米=0.001毫米)。两者滤食粒径的大小差异,选择粒径合适的饵料,就决定了渔获是花鲢还是白鲢。
所以把饵料“筛”一下,选取粒径大于60微米的饵料,针对性地去钓“花鲢”,就显得格外重要。雾化后大于60微米的饵料,白鲢在滤食时由于鳃耙的限制,会卡在其中,频繁多次的滤动会损伤白鲢的鳃耙,厌食逃离就最正常不过了。而花鲢大于60微米的滤食特性,就正好合口。
雾化的粗细粉粒
由于市面上的商品饵其粒径基本上都是广谱性的,粗细兼备。而混养白鲢密度大于花鲢,不经“筛选”的饵料,上鱼白鲢多于花鲢,就不足为奇了。
说到“筛”选饵料,并不是真得弄个筛子去筛,这样做就太刻板了,而是凭眼看就大致能分辨出它的粒径来。过多低于60微米的饵料组成,可以添加大量高于60微米的饵料,来降低它的比例。
毕竟大颗粒的饵粉,在诱鱼性上要低于细颗粒,诱鱼性也重要,必须两者兼备,只是大于60微米的比例要占绝对的多数。
钓花鲢用粗粉粒
还有一定量的细小颗粒,也会招来白鲢滤食,这个无法避免。想要上的主要是花鲢,诱鱼也重要,可用作钓手法的变化来达到。
2 : 钓法;
钓法上抛竿由于局限性难以避开白鲢,想多上花鲢只有用手竿,本身手竿钓鲢鳙的效率要远高于抛竿。
由于考虑到细小颗料的诱鱼性,在饵料上无法完全避开白鲢,就要在作钓手法上来实现。
手竿钓鲢鳙
并没什么特殊的手法,只需把进窝的白鲢赶走就行。如果窝中白鲢太多,空钩多拉几次,锚到一条白鲢就立马炸窝。
白鲢性格比花鲢要暴躁得多,进窝快锚到了炸窝也快。而花鲢则要温顺得多,受到惊吓不会轻易逃远,总体上要比白鲢沉稳,换句话说就是要蠢得多。
看到这里的钓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没错,就是怎么才能知道白鲢进窝了。这一点也简单,就单从漂相上来观察就八九不离十了。
白鲢的口比花鲢要小上不少,漂相多为半目左右的点动,而且点动间隔的时间短,没有花鲢间隔时间长。
观漂相分辨口
小吸力就小,浮漂受力也小。吸力小了就会加快频率,才能保证吸到更多的食物。混养的花白鲢,白鲢的个体总是要比花鲢大,除去滤食特性外,与白鲢更为迅捷的游速和吸食的频率也有很大的关糸。
还有窝子里白鲢多时,不光点动小而快,漂相还比较杂乱,多是浮躁的白鲢在蹭线或抢食。
漂相小而绵密且杂乱,就是白鲢居多的典型表现,相反比较沉稳无异常的漂相,就是花鲢无疑了。
渔获
不筛选下饵料,单纯的以味型去区分钓花鲢,根本就达不到“花鲢”多“白鲢”少的效果。而分清两者的滤食特性后,有针对性地选择饵料,再结合看似简单,却行之有效的作钓方法,渔获就会花鲢比白鲢多。
而且想不钓花鲢都难……
白鲢
白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