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对虾的成本和利润是多少,养殖对虾利润高还是基围虾高
养殖虾好还是海虾好
1.外壳
用手轻轻地捏一捏虾的外壳,由于海虾是生活在沙泥地区,所以外壳就会比较厚实坚硬,而养殖虾捏起来就比较柔软很多,虾壳也会比较薄一些。
2.颜色
然后再对比一下两种虾的外壳颜色,可以发现海虾的外壳颜色呈现黄亮色,而养殖虾的外壳颜色则为黄黑色,海虾的颜色会比养殖虾的颜色浅很多。
3.虾头
接着再观察一下两种虾的虾头是否有虾膏,把虾头扒开,然后再观察一下有没有黄色的浆。可以发现海虾是具有虾膏的,而养殖虾则大部分都没有虾膏。
4.虾须
然后再对比一下虾须的长短,可以发现野生海虾的虾须比较短,而人工养殖海虾的虾须则相对长很多,因此,也可以通过虾须长度来鉴别是否为野生海虾。
5.尖刺
接着再仔细观察一下虾头的尖刺,养殖海虾的虾头尖刺一般是长不过虾头的,而野生海虾的虾头尖刺则比较长,大部分都比虾头还要长一些。
6.价格
野生海虾的价格会比人工养殖海虾的价格贵得多,因为野生海虾的钙质比较丰富,而且口感也比较好一些,然而遗憾的是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人工养殖的海虾。
海虾和养殖虾哪个好
呵呵,终于看到一个关于海鲜的问题了。
关于海鲜,我想身为一个沿海地区的人和家里做海鲜生意的人,我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了解的。
虾,大部分人都喜欢吃的,营养丰富而且味道好。富含蛋白质,常吃虾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真正的海虾就是天然虾,与养殖的虾不同。
我在广东沿海地区,这里的海域盛产天然白虾和天然九节虾(俗称红枣虾)白虾全身均匀透白,壳相对软,红枣虾皮色分节段,节段分明。壳比白虾稍厚些。
养殖虾一般是在近海地域的鱼塘的生长,或者是在浅海区围一片海区出来成养殖场,大部分是喂养虾料长大,鱼塘生长的虾颜色偏黑偏暗,虾背的肠肚明显,虾壳软。浅海区生长的虾颜色偏黄偏灰,,虾壳稍硬点。
天然虾处于深海区生活,比养殖虾的生长周期要长,食物多样,钙物质高。稍微一捏,壳会厚点而且富有弹性,而养殖出来的壳一般都会薄。
新鲜的天然虾,煮熟了特别容易剥壳,而且肉质紧致弹口,虾味香浓,不似养殖虾一样,壳会连粘,而且还有一种淡淡的土味。
天然虾是深海野生的,个头一般大小不一,而养殖的虾,是同一批虾苗下水养,大小相对较均匀。
虾的做法也多种多样,但像我这种懒人来说,白灼粘辣椒酱是最美味的吃法,海虾味鲜甜,配上微辣的调酱味,简直不要太好吃。而且像我孩子那种挑嘴的人来说,吃虾只吃天然的!
养殖虾是海虾还是河虾
1生长速度不同:野生河虾没有饲喂饲料,生长速度较慢,养殖河虾饲料中添加了少量促长素,生长速度较快。
2虾壳硬度不同:野生河虾需要在在沙泥中保护自己,虾壳比较厚,养殖河虾的钙质没有野生河虾好,虾壳摸上去的感觉会薄一些。
3口感不同:野生河虾口感较好,养殖河虾的口感与野生河虾相比差一些。
海鲜和养殖虾的区别
1虾不完全是海鲜。因为虾的种类有很多,有淡水中生长的虾类,也有在海水中生长的虾类。所以根据虾生长环境的不同,可以把虾分为海鲜和河鲜。例如平时所吃的小龙虾、河虾等一般都是河鲜,而基围虾、北极虾、大龙虾等是海鲜。
2海鲜:
3海鲜又称海产食物,是指利用海洋动物作成的料理,包括了鱼类、虾类、贝类这些海产等。虽然海带这类海洋生物也常是被料理成食物,但是海鲜主要还是针对动物制成的料理为主。狭义上,只有新鲜的海产食物才能称为海鲜,海鲜的分类有:活海鲜、冷冻海鲜。
4海产品虽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不宜多吃。受海洋污染的影响,海产品内往往含有毒素和有害物质,过量食用易导致脾胃受损,引发胃肠道疾病。若食用方法不当,重者还会发生食物中毒。所以,食用海产品要注意适量适度,一般每周一次即可
养殖虾好还是海虾好呢
深海虾有营养。
因为海虾常年生活在海中,所以微量元素的含量会比较高,尤其是镁元素,这种镁元素对于我们人体的心脏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它的调节作用对于心脏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对于上了年纪的人们来说,多吃一些虾能够很好的保护自身的心血管系统,减少血液中那些胆固醇的含量,对于高胆固醇的人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海捕虾与养殖虾谁好
基围虾大养殖平均每亩至少要投入2万元吃掉3~4万元的料,再加上电费等成本,大概需要6万左右。
基围虾对底质无严格的选择,广泛栖息于近岸浅海沙泥底海区。适应的水温为10~37℃,最佳生长温度为17~32℃。当天气寒冷,透明度大时隐藏在底质中,深度可达8~10厘米,适温期白昼也常潜伏于底质中,仅露出两眼和触须。黄昏时进行捕食,夜间活动较多。对盐度适应范围广,能在淡水中生长,也能在盐度为35‰以上的海水中生存。对低溶氧忍受力比较强。能在pH值为7.0~9.0的水中正常生活。
该虾为杂食偏动物食性。成虾阶段捕食以桡足类、多毛类为主,亦摄食人工合成饲料和其它有机碎屑及底栖生物等。养殖周期为100~120天,虾体可达8~10厘米。
基围虾对虾海、淡水均可养殖,适应能力强,尤其是淡水养殖生长快,食性广,病害少,养殖成功率高。
(一)池塘条件
(1)池塘的选择
要求水源充足,水质好,土地坚实,排水方便。虾池面积以0.134~0.67公顷为宜,水深1.2~1.5米,长方形为佳。虾池要有独立的进排水渠,供排灌使用。进排水应设有筛绢过滤,以防敌害生物侵入虾池。池底最好挖环形沟或对角沟,深度、宽度分别为0.5~1米、3~5米,以利于防寒避暑。
(2)池塘清整
对新建的虾池,只要曝晒2~3天即可进水,对老塘则需清淤曝晒一冬,清整塘边杂草,并要严格清塘。方法为:在虾苗放养前20天,每0.067公顷用生石灰100公斤,先将石灰在小水池中化开趁热全池泼洒。或0.067公顷用10~15公斤漂白粉全池泼洒,用漂白粉清塘池底需留20~30厘米水。
(3)培养基础饵料
清塘7~10天后,池内注纳新水50厘米,进水口用80目筛绢过滤进水,然后选择晴天施放肥料,以培养基础生物饵料。施肥每0.067公顷可用经发酵熟化的有机肥(鸡、猪、牛、羊粪等)100~150公斤,均匀撒开,或把有机肥放入编织袋内推入池底;如用无机肥,则每0.067公顷用尿素2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全池泼洒。用无机肥需隔日等量追肥一次。一般7~10天水色转肥呈浅黄绿色,透明度在30~40厘米,表明水中生物饵料较为丰富,再测定水温和pH值,若这些条件均适宜,则可投放虾苗。
(二)苗种放养
(1)苗种淡化
目前养殖用的基围虾对虾苗多为工厂化生产,一般育苗用海水比重为1.015~1.020,要移到淡水中养殖必须先经过驯化即逐步淡化处理。淡化程度必须达到池塘标准,即用水比重为1.003以后才可直接移入淡水中养殖,且整个淡化过程须经两天以上逐步淡化。
(2)放苗量
单养刀额新对虾,体长0.7~1.0厘米的苗种,每0.067公顷放苗2万~5万尾;与淡水鱼混养(只能与草鱼和鳙、鲢混养),则最好放养体长2.5厘米以上的暂养虾苗,放苗数量视具体情况而酌减。
(3)暂养
在虾池的一角挖一个小型的暂养池,面积约占虾塘面积的3%~5%,将虾塘所需虾苗,先经过密集强化培育15~20天,待虾苗体长普遍达1.0~1.5厘米后溢水自然分散至全塘,通过这种方法,可大大增强虾苗对虾塘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饲养管理
(1)水质管理
水质要求pH值为7.0~8.0,溶解氧不低于4毫克/升,水色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在30~40厘米,放养前期每隔5天左右加水10厘米,夏季高温季节加至最高水位。平时要勤巡塘,经常换水以改善水质。有条件的池塘最好配备增氧机,整个养殖期间保证水质清新。
(2)投饲管理
虾苗下塘养殖前1个月主要依靠塘中浮游生物为饵料或辅以少量的细微颗粒饲料,1个月后投喂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辅投淡水贝类、杂鱼。投饵量根据季节、水温和水质等情况灵活掌握。如水温在20~30℃,摄食旺盛时,应多投喂饲料,水温低于15℃时则少投饲料。配合饲料每天分2~5次投喂,由于虾夜晚活动,因此晚上投喂量占日投量的60%,并设置饵料台,以便检查摄食情况,做到不剩残食。
(3)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整个养殖期间,每1个月每0.067公顷用生石灰15公斤泡成乳液全池泼洒,以杀灭病菌和驱除敌害,同时也可补充钙质,对虾脱壳生长亦有利。
(4)坚持早晚巡塘
主要观察白天有无缺氧浮头现象,并注意检查进水口网袋和防逃网是否破损。同时还要检查虾的摄食、脱壳和生长情况。
(四)捕捞收获
虾的收捕时间,主要取决于成虾的生长情况和市场要求。一般在淡水池塘中养殖80~100天,就可达7~10厘米长的商品规格,可采取轮捕方法进行。常用的收捕方法有:(1)陷井(或地笼)网收捕:一般傍晚下网,第二天早晨收网。此种收捕方法可陆续向市场供应活虾。(2)拉网捕虾:借用拉鱼网具,在底质平坦的池塘,一般三网起捕率在70%以上。(3)放水收虾:根据在黄昏或黎明前后活动能力强的习性,在傍晚5~6时或凌晨4~5时开启闸门放水收虾。
养殖方法
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