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农经稻田养殖泥鳅苗,每日农经杨丽泥鳅养殖视频
稻田养泥鳅亩产多少
套养泥鳅大概亩产3000多斤吧!我们是中原两季稻田!
水稻田养殖泥鳅
这个其实没有定数的。你可以这样计算。如果有技术亩产能达到3000斤,出塘的时候差不多是40尾一斤。那么就要有12万尾的存活数目。 根据你自己的技术放养合适的鱼苗,管理。
苗种建议大家选择寸苗,一亩稻田可以投放苗种5万尾巴左右,寸苗的价格在1毛一尾左右,需要的苗种成本大约是5000元,后期饲喂不用怎么花钱,还可以购买一些小麦粉、玉米粉等做喂养饲料,养殖4个月左右就可出售,这期间成本为4000元左右,整体算下来苗种及饲养成本在9000元。
泥鳅稻田养殖
1、养殖田螺
农村田螺养殖,主要可以养石螺和田螺,石螺可以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套养,在水稻作业的时候不容易被压碎损失,而田螺则需要在水稻收割之前进行收获。田螺目前市场批发价在8元左右,零售价10元左右,经济效益还是比较可观的。
2、养殖泥鳅
水田里饲养泥鳅,可以搭配稻田进行种养,通过稻鳅共作,全程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泥鳅通过吃稻田里的水草以及浮游生物,这样可以降低虫害、改良土壤,而且泥鳅和水稻都是纯正的有机无公害健康绿色食品,没有施加任何化肥和农药,市场价格也很好。
3、养殖青蛙
很多地区都有稻田养殖青蛙,而且模式是以养蛙为主,种稻子为辅,青蛙专门吃稻子里的虫子,稻子要利用青蛙的粪便,这样养殖既无公害又不需要化肥,同时也节约养殖种地的成本,经济效益可观。
一亩田能产多少泥鳅
一亩泥鳅一年可以赚两到三万块,泥鳅的价格比较昂贵,现在市面上达到三四十块钱一斤,是每个人餐桌上的必备,每亩农田可以养殖几千斤,除去小泥鳅的成本,再加上词料的成本,养殖泥鳅是一种经济作物最高的方式,很多人现在通过这种办法发家致富
稻田养泥鳅亩产多少公斤
答:稻田养殖泥鳅,对泥鳅田里种植水稻,都是有好处的,稻田养了泥鳅使田种泥土更透氧性更好,泥鳅能打洞,使水稻根易吸氧,泥鳅吃食后,能稻田更加肥了,也使水稻长得更好。稻田有了泥鳅,就不能打农药了,只能物理除虫,水稻就没有了化学污染。
水稻更值钱,这样稻田收入两项,收效更好,更有前景!
稻田泥鳅养殖一亩多少产量
1、一般一亩地能产出75-175kg的螃蟹,具体的产量与养殖密度、养殖模式以及养殖管理技术有关。
2、如果是稻田螃蟹共养模式,一般每亩的产量为130-150kg;如果是稻田-虾-螃蟹共养模式,一般每亩的量为75-110kg;如果是稻田-泥鳅-螃蟹共养模式,一般每亩的产量为100-130kg;如果是稻田-黄鳝-螃蟹共养模式,一般每亩的产量为90-125kg;如果是单田精养,一般每亩的产量为150-190kg;如果是单田粗养,一般每亩的产量为90-115kg。
稻田养泥鳅亩产量
3-5公分的 29元/斤 200-300条/斤 每亩投放400斤 6-7公分的 28元/斤 150-180条/斤 每亩投放450斤 8-10公分的28.5元/斤 130-150条/斤 每亩投放500斤 种鳅 15-25公分 68元/组 15条/组 9母6公 每十平方投放1组
一亩稻田改造费用在500元左右,一亩稻田可养殖600斤(3万条)条泥鳅。泥鳅市场价格10~15左右,按10元/斤计算,约6000元。经过6—8个月的饲养,重量可增加3~5倍,按4倍计算,亩产量可达2400斤左右。饲养成本在7000元(包括药物)。总投资成本:500+6000+7000=13500元。年产值31200元,一亩稻田养殖年纯利润均在15000以上。
稻田养泥鳅亩产多少斤
池塘养殖泥鳅是最常见的养殖模式,可精养,亦可和鲢鱼、鳙鱼、草鱼、鳊鱼等混养,优点是养殖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缺点是对养殖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一亩池塘可放养5~8厘米的泥鳅苗50000尾,养殖6个月每亩产量可达400~700千克。
稻田养殖
稻田养殖泥鳅是值得推广的新型种养模式,利用稻田养殖泥鳅不但能充分利用稻田的水源和稻田中的水生昆虫、杂草等自然资源,还能做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养殖密度一般要小于池塘养殖,一亩可放养5~8厘米的泥鳅苗约10000~20000尾。
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泥鳅是一种集约化养殖模式,用网箱养殖泥鳅具有放养密度大、养殖效益高、管理方便、容易捕捞等优点,缺点是管理成本高、容易受地点制约,具体放养量应根据水体条件来确定,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5~8厘米的泥鳅苗500~1000尾。
水田养泥鳅一亩能养多少
近年来,泥鳅养殖的效益还不错,归根结底就是泥鳅养殖的成本低,且技术也不复杂。很多地区,在泥鳅养殖的发展过程中,也研发出了许多新技术,下面我们要了解的是铜仁市改造稻田高产养殖泥鳅试验。
稻田改造
1.稻田选择
试验点位于江口县闵孝镇。5丘面积较大、集中的稻田,共计面积9亩。地势平坦,土壤为弱碱性黏性土,土壤肥力较高,保水性好。周边交通便利,便于物资和产品运输。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无畜禽养殖场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2. 田埂改造
沿田埂开挖 20 厘米宽的基脚沟,深度视土质软硬程度而定,挖到硬土为止,一般20厘米。以混凝土平整基脚,单排横砌6块390毫米×190毫米×190毫米规格水泥空心砖挡墙。每隔5米在挡墙外部再紧贴砌一空心砖柱,以保证座水后挡墙能够承受住压力。挡墙内部以水泥砂浆粉饰,做好防水措施。在对角线位置分别设置进水管和排水管,进水管高于水面20厘米左右,排水管铺设在池埂底部与排水渠相连,蓄水时用PVC管套住。
3.防逃防害设施
进排水口安装40目双层聚乙烯滤网。稻田上方和侧面均用尼龙防鸟网覆盖,以木柱或水泥柱作为支架固定。防鸟网设置一般高2米,以方便饲养管理和捕捞为宜。
鳅苗放养
1.苗种选择
品种为台湾泥鳅,苗种来源为附近当年人工繁育苗。苗种体长3~4厘米,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游动有力、体表黏液丰富、规格整齐。
2.苗种放养
放苗时间在4月下旬,密度为6万尾/亩。鳅苗种入池前用食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以杀灭携带的致病菌,浸浴消毒时要注意观察泥鳅的反应情况,如有不良剧烈反应时要缩短浸浴时间。鳅苗入池时要放试水鳅20余尾,检测池水是否会引起鳅苗不良反应。
养殖管理
1.水质管理
放苗之前,应先进行培饵。此时水深不宜过深,可先期注水0.4米左右,每亩施腐熟发酵的猪、牛粪等300千克左右或多元复合肥25千克。每间隔2~3天注水10厘米左右直至达到正常深度。这样有利于水温提升,便于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饵料生物的培育。养殖过程中保持水位70厘米以上。定期注换池水,前期可每半月换水1次,中后期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每10天应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控制在15~20厘米。定期巡塘,发现泥鳅浮头时要及时换注新水。可采取施用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泼洒生石灰等方式进行水质调控。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溶解氧在3毫克/升以上,pH 7.5左右,水色为黄绿色。
2.投饲管理
投喂全价膨化配合饲料,投喂量为泥鳅重量的 4%~6%。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泥鳅的活动量和摄食量逐渐增加,应适当增加投喂量,以在一小时内吃完为宜。投喂采取“四定”原则,定时:每天投喂3次,分别是上午8点左右、中午12点和下午6点左右。定量:根据泥鳅的不同生长阶段,在一定时期内投喂量相对稳定。定位:泥鳅的游动能力相对较弱,为减少泥鳅长距离游动摄食,应沿池塘四周均匀投喂。定质:保证投喂的饵料不受潮、不变质等。
3. 病害防治
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注水培饵前要彻底清塘并晒塘,选择苗种要规格统活动力强、体形健壮。定期检查、加固防逃设施和进、排水口。定期驱除和清理蛇、鼠、蛙、鸟等敌害生物。此次养殖过程中泥鳅没有发生大的病害。
收获上市
9月后,泥鳅规格便达到30克/尾以上。此时可视市场情况和气温变化适时捕捞上市。台湾泥鳅具有不钻泥的习性,可用地笼进行捕捞,剩余的将水放干后集中捕捞。此次试验共捕获成品泥鳅9730千克。
效益分析
1.投入成本
共改造稻田9亩。投入包括稻田改造费用 65000 元,铺设防鸟网费用 9500 元,苗种费用43200元,饲料费用93400元,稻田租金6300元,水电、人员工资、病害防治等有关费用合计19700元。试验总投入237100元,平均亩投入26344.4元。
2.销售收入
共起捕成品鳅9730千克,平均亩产1081千克。泥鳅按塘口销售平均价格26元/千克计算,销售收入252980元,平均亩销售收入28108.9元。
3.经济收益
此次效益核算是把稻田改造工程、防鸟网铺设等固定设施投入计算在内,稻田改造一次投入可使用 6~10 年,防鸟网可使用3年,第二年养殖则可节约成本约每亩8278元。
小结与讨论
1.泥鳅是一种大众化的小型经济鱼类,目前市场前景较好。在铜仁地区,泥鳅价格与鲟鱼价格差不多,但养殖泥鳅投入要小得多,技术门槛更低,更能为普通农户所承受。养殖泥鳅应选择台湾泥鳅,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苗种来源有保障。
2.本文介绍的改造稻田养殖泥鳅模式是一种在铜仁山区更容易推广的模式。山区百姓思想更为保守,流转土地时不允许破坏稻田边界、土质和面貌。相较于直接挖田成塘,本文的模式改造成本略高,但当年即可回收成本实现盈利,往后盈利可达每亩万余元,经济效益可观。
3.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防漏、防害和养水,田埂改造时,务必做好防漏措施。稻田的选择要远离大河大沟,防止洪灾损毁。防害设施要配备完全,定期巡塘,定期清除敌害生物。暴雨天气尤其小心,务必经常巡塘。塘中可适当种植水葫芦、水白菜、水花生,为泥鳅生长营造良好的水体环境。
4.苗种投入约占养殖成本的20%。台湾泥鳅繁殖的技术门槛不高,建议大规模养殖时,苗种以自繁为主,降低养殖成本
混合养殖
混合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