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边万年青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金边万年青耐阴吗家中客厅好养吗
金边万年青会开花吗
万年青的花语是健康长寿。万年青的花语和它的名字一样,寓意健康长寿,万年青是一种四季常绿植物,可以用来形容老人万古长青、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美好的含义。
如果家里有老人的话,可以送上一盆万年青,不仅寓意很好,而且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寓意永葆青春、永远健康。
另外还可以在看望病人的时候拿上一盆,寓意尽快康复,健健康康的。
还可以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寓意两个人之间的友情能够长长久久。
金边万年青盆景
两种,常见变种有:
1、金边万年青(rginata)。
2、银边万年青(riegata)。 其他尚有大叶、细叶、矮生,及具有黄白色斑纹等变种,日本及台湾较多。繁栽要点分株及播繁殖。春秋两季均可分株。播种宜于4月除去果肉播种,宜保持30摄氏度的高温,否则发芽不整齐。栽培管理简易,冬季保持0摄氏度的以上的室温。春、夏、秋三季注意庇荫
金边万年青什么时候开花
金边兰的花期时间在每年的6-10月份,它会在这段时间开放,它会分为两次开花,前后一般会相隔一个月左右,第一次开花的时间会短一些,第二次开花一般在8月份左右,此时是它的盛花期。
金边兰开花的时候会消耗大量的养分,所以在它花期时间要勤施薄肥,这样才能满足它生长所需,它开花的这段时间天气比较炎热,所以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措施,在它长出花蕊后就需要及时用药物来喷洒预防。
金边万年青植物图片
万年青的栽培土可用腐殖土、腐叶土、砂土、炉碴,肥合在一起。五种土料都要提前准备好,用强阳光曝晒后,整细过筛可以备用了。
万年青叶片厚,而且翠绿,每15天须施一次,春季在外面培养正常后,每7天左右追肥一次。开花前停止追肥,结果后要给以大量的肥料,隔三擦五追肥使果实长得饱满些。
万年青喜欢湿润又怕积水,因此浇水不能多了,否则容易烂根。2—3天浇一次水。万年青的花盆最好在下面垫一水盘,使水分可以从小孔渗透土壤,可使盆土常常湿润。
万年青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南北各地都能生存。20—30℃的温度为好,冬季一定要在7℃左右就可以保证它的安全。
万年青喜欢在湿润的土壤,也喜欢在光照不强的环境里成长。,夏季要放在木有阳光的地方。家庭作为观赏花卉,可以放在阳台下面,避免强阳光照射。
万年青适当施肥,生长季节应每半个月左右施1次肥或复合肥液;冬天不要施肥,室内栽培时将其放光线好的地方。
万年要及时进行修剪,在立夏前完成。修剪时,前后检查一下,对老化、虫伤、缺裂的叶子剪除掉。万年青在春季应剪去没用老去的叶子,可以集中养分,使植株萌发新芽,花芽分化。育苗修剪,是一项重要工作,否则难于开花。
养殖万年青的注意事项
1、栽植和翻盆换土
万年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怕积水,地栽或盆栽时忌硬的黏土和碱土。盆栽一般采用腐叶土加沙的混合土上盆,南方可盆栽或露地栽培,北方需温室栽培。每年换1次土,2年换盆1次,并补充新的肥土。
2、光照与温度
万年青喜半阴环境,怕夏季太阳直晒。温室栽培,春、夏、秋三季应遮荫60%以上,冬季遮荫40%。光线太强易受日灼伤,光线太弱不易开花结果。适宜生长温度l5 - 18℃。冬季休眠入温室,放在向阳的地方,温度保持在10℃以上,最低温度不能低于5℃。长江流域可露地越冬,叶子虽然有冻害,但翌年仍可重新萌发新叶。
3、浇水与施肥
生长季节每隔10-15天追施1次液肥。夏季要加强通风,防暑降温,并充分供水,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和周围环境的空气湿度。夏季每天要浇水1-2次。冬季减少浇水,停止施肥。
4、整形修剪
为保持植株的良好造型,提高观赏价值,随着植株的生长,株下部的黄叶、残叶、部分老叶要及时修剪。家庭盆养时可用软布蘸啤酒擦拭叶片,既可去掉尘土,又给叶片增加了营养,使叶片亮绿、干净。
5、万年青冬季护理
冬季,万年青需移入室内过冬,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温度保持在6-18℃,如室温过高,易引起叶片徒长,消耗大量养分,以致翌年生长衰弱,影响正常的开花结果。万年青若冬季出现叶尖黄焦,甚至整株枯萎的现象,主要是根须吸收不到水分,影响生长而导致的。所以冬季也要保持空气湿润和盆土略潮润,一般每周浇1-2次水为宜。此外,每周还需用温水喷洗叶片一次,防止叶片受烟尘污染,以保持茎叶色调鲜绿,四季青翠。
银边万年青会开花吗
万年青
万年青又名开喉剑、冬不凋草等,为百合科多年生宿根常绿草本,根茎粗短,节处有须根,叶基部丛生,宽倒披针形,质硬而有光泽。4-5月份开花,穗状花序顶生,花小而密集,花色白而带绿,浆果球形,由绿转红,经冬不落。因万年青叶片宽大苍绿,浆果殷红圆润,故非常美丽,历来是一种观叶、观果兼用的花卉。常见的重要观赏品种有:金边万年青(叶片为黄色边缘);银边万年青(叶片为白色边缘)。此外,还有花叶、大叶、细叶、矮生等变种。
金边万年青叶子发黄什么原因
万年青又名冬不凋等。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基生,多为倒披针形,革质。浆果球形,成熟时橘红色。变种有金边万年青、银边万年青等。性喜温暖湿润及半阴环境,怕强光直射,要求富含腐殖质、微酸性沙质壤土。
万年青
金边万年青怎么养
万年青的栽培基质可用腐殖土2份、森林腐叶土2份、砂质菜园土2份、炉碴灰2份和腐熟的厩肥2份配成。上述五种基质,最好提前准备,在夏季用强阳光进行曝晒,最后整细过筛便可上盆备用。栽培时,盆底还要放一层基肥,如发酵腐熟的、用少量培养土拌和的禽类干粪。
万年青叶片肥厚,常年翠绿,需肥量大,在生季节每半月必须施一次腐熟的菜子饼、肉骨头等沤制的有机液体肥料,每年春季出室莳养正常以后,可用1:6,1:8的比例,每7—10天追施一次。花芽分化前在追肥中适当加入O.5%的硫酸铵或过磷酸钙,这对孕蕾开花有利。开花前停止施肥,挂果以后需要大量的养分,要薄肥勤施,使之果色鲜艳,果实饱满。
金边万年青开花结果图片
万年青又名开喉剑、冬不凋草等,为百合科多年生宿根常绿草本,根茎粗短,节处有须根,叶基部丛生,宽倒披针形,质硬而有光泽。4-5月份开花,穗状花序顶生,花小而密集,花色白而带绿,浆果球形,由绿转红,经冬不落。因万年青叶片宽大苍绿,浆果殷红圆润,故非常美丽,历来是一种观叶、观果兼用的花卉。常见的重要观赏品种有:金边万年青(叶片为黄色边缘);银边万年青(叶片为白色边缘)。此外,还有花叶、大叶、细叶、矮生等变种。
万年青刚长大的样子:
金边万年青能放室内吗
万年青的耐寒能力不好,它的过冬温度最好保持在7℃以上,当冬天的温度低于0摄氏度的时候,它有可能会被冻伤。
冬季万年青是不能在室外过冬的,在室外过冬它会受到冻害,因此在冬季来临之前要把万年青搬到室内来养护,还要给它做一定的保温防寒措施。
万年青怕热
万年青在夏天是不太怕热的,但是它的叶片如果长时间在阳光的暴晒下是会被灼伤的,在夏天要给万年青做一些防晒措施,尽量把它放到半阴凉处养护,还要给它充足的水分才能让他更好的生长。
金边万年麻会开花吗
有一本名为《世界十大考古发现》的书,其中以200万字2000幅图片展现了十大考古发现,即:玛雅文明、摩亨佐·达罗、克诺索斯王宫、图坦卡蒙陵墓、特洛伊古城、庞贝古城、西潘王陵与莫切文明、复活节岛、吴哥古迹和马丘比丘,虽然以上考古发现的确震惊世人,但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却无一上榜,的确令人很不爽。因此,我们抛开国外,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的十大考古发现。
殷墟:三千年前的帝都
早在清朝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随着金石学家王懿荣在购药时无意中发现甲骨文,就此引发轰动,一时间刻有文字的“龙骨”身价暴涨,并发现出土地点在河南安阳小屯。到1908年(另说1910年),金石学家、考古学家罗振玉经过考证,小屯就是商代帝都殷墟所在。
从1928年至1937年春,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先后对殷墟进行了15次大规模发掘,后因抗战爆发被迫中止。后从1950年起,新中国考古人员继续发掘,并于1959年设立安阳殷墟考古工作站。经过70多年的发觉,占地30多平方公里的殷墟除出土了约15万片甲骨外,还出土了大量珍贵墓葬、祭祀坑、车马坑等,殷墟中心甚至还保留了宫殿宗庙的遗址。
殷墟遗址和出土文物一方面反映了30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工艺水平,例如著名的司母戊大鼎。
敦煌:历经千年的艺术宝藏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一个逃荒到敦煌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在监督雇工清理第七佛殿下第16号石窟甬道中的积沙时,突然间山峰裂开,藏经洞就此被发现。这一重大发现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希伯来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
同时,敦煌石窟还保存着数量极为惊人的雕塑和壁画。然而,由于王道士的无知和当地官员的腐败,这批宝物先后遭到俄、英、法、日等国的探险家的数次豪夺,损失极为惨重。
北京猿人:五十万年前的人类祖先
1929年12月2日,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山洞中,发掘出了一个完整的头盖骨花式,他兴奋的断定,这便是远古人类的遗骨。而他的这一发现,则为世界人类史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
此后,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又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物品,共十万件以上。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这一发现震撼了世界科学界,沉睡了50万年的北京人化石终于被发现了。
但令人极为痛心的是,所有三十年代发现的化石都于1941年太平洋战争中失踪,至今不知去向,成为不解之谜。化石的失踪和化石的发现一样,再次震撼了全世界。
明定陵:震惊世界的皇陵
早在民国时期,明定陵遭到焚毁,陵园中只有宝城、明楼、重门和陵垣未遭到严重破坏。1956年,明定陵的发掘工作正式开始,由于缺乏帝陵发掘经验,因而工作开展的极为缓慢,直到1957年5月,考古工作者才真正进入了地下宫殿。
定陵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除万历帝及其两个皇后的三具尸骨外,还有衮服、金冠、凤冠等稀世之宝。然而,由于当时并不具备处理条件,再加上工作中的失误,导致很多文武遭遇到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而在随后爆发的十年事件中,同样有大量珍贵文物被付之一炬,其中便包括明神宗朱翊钧和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尸骨。
定陵地下宫殿曾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多件,其中有金器、银器、玉器、珠宝、金冠、凤冠、兖服、冕旒、百子衣等。明定陵的发现,为明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地宫结构堪称明代皇陵规制的代表。而明定陵发掘的消息一经公布,更是直接引发了海内外无数艳羡的目光和赞叹之声。
满城汉墓:震惊世界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
1968年5月,施工官兵发现山坡上被炸出了一个大洞,后经层层上报经周总理批示,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指派考古所专家和河北文物工作队赶赴现场,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中山王刘胜的墓穴就此被发现,金缕玉衣、长信宫灯和错金博山炉等罕见珍品也就此得以重见天日。
刘胜墓发掘完成后,郭沫若又根据西汉墓葬方式认定,在刘胜墓北侧不远处还应有一座其妻的陵墓。果然,就在他所指的地方,考古人员准确地找到了刘胜之妻窦绾的墓地。两座规模巨大、保存完整、年代明确,先后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震惊世界。
而更令人振奋的是,在随葬品中还有几样稀世奇珍。两件首次发现的最完整的金缕玉衣共用去玉片4600余片,金丝1800克。闻名遐迩的长信宫灯,其宫女双手执灯的造型优美别致,设计也极为精巧。此外还有一只华丽精美的错金博山炉,显示出西汉时期手工业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高度发展水平。
马王堆汉墓:两千年前的古尸
1971年冬,湖南军区下属医院在修建地下战备医院时出现塌方,后湖南省博物馆配合施工方进行挖掘,自此拉开了马王堆的发掘序幕。
马王堆汉墓先后土丝织品、帛书、帛画、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还有方剂书籍帛书《五十二病方》,而长达160厘米、仅重48克的素纱褝衣更堪称绝世珍品。
当然,最受世人瞩目的还是那具千年不坏的古尸。这具女尸出土时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皮下脂肪丰富。注射防腐剂后软组织尚有弹性,且四肢关节略可转动。其胃部还残留着138粒半的甜瓜籽。这是一具不同于木乃伊、干尸和鞣尸的湿尸,保存完好得近乎新鲜尸体,这在世界古尸记录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马王堆汉墓的珍贵程度不言而喻,在2016年6月,马王堆汉墓便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河姆渡:七千年前的鱼米之乡
1973年6月,余姚县罗江公社为使境内地势低洼的稻田增产,决定在河姆渡村的北隅建造一个翻水站。当开掘水闸基坑的工程进行到地下3米时,出现了一批罕见的黑色陶片、建筑木构件以及大量古动物骨骼。出于高度的文物保护意识,人们立即汇报了有关部门。
在考古工作者试掘三个探方,认定这是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文化层之后,对遗址的抢救性发掘正式开始了。经测算发现,这部分遗址的范围达4万多平方米。经过两期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后认定,遗址由4个不同时期的史前文化堆积而成,最早的一层达7000年之久。
在这片遗址上,出土了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艺术品,以及大片密集的、保存较好的木构建筑遗迹和一座形制奇特的木构水井。而总量达到120吨以上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更是轰动了世界学术界。此外,河姆渡遗址中还有大量的全国之最和世界之最,比如最早驯养家猪和水牛、最早使用天然涂料――漆等等。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无可争辩地证明,7000年前的长江流域已有高度发达的文化,它为中国文明的起源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秦始皇兵马俑:揭开两千多年前的军队面纱
1974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大小相仿的陶制人头、人身和手,后经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和中科院考古所有关专家的视察和批准之后,陕西省组织考古队开始了发掘。而随着发掘的进行,深埋地下的古代大军震动了全世界,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到1975年上半年,清理1号兵马俑坑的工作基本结束。1976年4月,1号坑东北侧出现了2号坑。5月,又出现3号坑和一个未完成的兵马俑坑。至今,发掘兵马俑的工作尚未结束。秦兵马俑以大、多、真着称,它们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造型更是栩栩如生。
三个丛葬坑的兵马俑以多兵种混合编组,组成了肃穆的大型军阵。据发掘的结果和钻探测知,坑内约有8000位武士,600匹战马,125辆木质战车,及各种青铜兵器39000余件。在秦陵墓冢西侧的一个陪葬坑内,还有2乘铜车马。专家们指出,陶俑、陶马原本都是彩俑。1999年,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考古工作者终于得以保住兵马俑上的色彩,让其以原本绚丽多彩的面目出现在世界面前。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曾侯乙墓:两千年前的礼乐文化
1977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空军后勤某部的一个雷达修理厂在这里为扩建营地厂房而平整山地,施工时在地下发现了膏泥和石板。次年三月,省地县联合勘查古墓小组认定,这是一座特大古墓,而这便是2400多年前的曾侯乙墓。
该墓面积达220平方米,木椁规模达190多平方米,这是我国境内首次发现如此大规模的木椁墓,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了整整5倍。该墓先后出土文物达7000余件,包括珍贵的青铜礼器用具、罕见的古代兵器和车马器、精美的金器玉器,以及大量的漆木器和竹简。
在出土文物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124件精美乐器。它们包括编钟、编磬、鼓、瑟、琴、笙、排箫和竹笛8种,可谓管乐器、弦乐器和敲击乐器俱全。其中最为壮观的就是计65件、重达2500多公斤的青铜编钟。它规模巨大、保存完好,且音色优美。经试奏证明,其和音、复调和转调手法的运用已相当成熟。这就推翻了中国的七声音节从欧洲传来的传统说法。
编钟出土时,依大小和音高的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钟架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历经2400多年至今仍负重矗立,极为坚固。整套编钟工艺高超,堪称中国音乐史上的旷世奇观。
法门寺:佛指舍利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大量稀世珍宝,其中四枚佛指舍利及捧真身菩萨等文物举世无双,这一佛教考古的重大发现轰动全国。
在此过程中发现了法门寺地宫,并发现了大批稀世的宝物。地宫位于塔基正中,略呈长甲字形。总长21.12米,高1.87米。地宫的出土文物可分为两类,一类就是那四枚佛家至宝――佛指舍利;另一类则是170余件为供奉舍利而奉献的物品(纺织品不算在内)。
这批物品数量大、等级高,集中了一批代表当时最高工艺水的物品。其中可谓举世无双的宝物就是捧真身菩萨。这尊通高38.5厘米,重1926克的菩萨像是唐代最后一次迎佛骨的见证,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有皇帝名号的文物。
此外,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十几件被标明秘色瓷的瓷器揭示了多年未解的秘色瓷之谜。还有大量精美绝伦的纺织品也反映出了唐代纺织工艺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水平。
养鹅
养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