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林蛙养殖有诀窍,养殖林蛙-需要什么要求
养殖林蛙,需要什么要求?
近年来养殖业是非常挣钱的,而养殖林蛙对于养殖户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养殖林蛙只要方法对就会产量很多,那你知道养殖林蛙需要什么要求吗?
养殖场要和林蛙的生活习性相符林蛙喜阴、喜湿、喜静,所以养殖场要建在有大树,并且离水源很近的地方。并且因为林蛙喜欢安静,所以养殖场应该建在郊区,这样就会远离车辆。养殖场周围也应该植被丰富,这样养殖场才会冬暖夏凉,也不会太干燥。有水源的地方一般都会比较湿润,养殖场的空气水分子的含量也会比较大,这样也会有利于林蛙的生长。养殖场也要做好水源的排灌,避免在雨天产生内涝。
养殖场周围饵料必须丰富养殖林蛙需要耗费大量的食物,所以养殖户们最好把养殖场建在资源丰富的地方。这样就可以花较少的钱购买饲料,也可以让林蛙吃得饱、吃得好。养殖场周围最好有池塘,这样池塘里可以养殖一些昆虫、螺蛳,小泥鳅等等,这些食物的营养也很丰富,养出的林蛙品相也会非常好。如果养殖场周围有家禽饲养基地,这样就可以让林蛙吃一些动物的粪便,既便宜又营养。
养殖场的配套设施要健全因为林蛙的后肢发达,所以跳跃能力非常强,养殖场周围的围墙或养殖池要修建的比较高,这样可以防止林蛙逃跑。这些围墙也可以防止一些野生的青蛙或者小动物进入养殖场内,避免养殖林蛙和饲料受到伤害。并且养殖场的配套设施一定也要建好,比如说仓房和水电设施。健全这些基础设施,可以使林蛙的运输和销售更加方便,也便于对林蛙进行管理。并且养殖林蛙还要配备一定的证件,具体什么证件可以咨询当地的树木局,因为每个地方可能需要不同的手续。
养殖林蛙,一定要选择森林茂密,水源充足的地方,而且面积最好在100~200hO,同时里面也要有越冬池,排水孔和排水道,里面的水质要干净,同时也要修剪养蛙圈,避免养殖的林蛙逃跑。
需要注意生存的条件,也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应该提供一个比较温和的环境。注意养蛙要封沟。 需要注意地形、地势。注意选择森林地,养殖场要尽量符合林蛙的生活习性 ,应该保证环境的湿润。
首先就是要选择优质的品种,然后一定要选择一片合适的区域,同时也需要提供精致的饲料,然后也需要把这个地方的卫生问题打扫干净,同时也需要做好通风排气的工作。
我想问一下有关苍蝇养殖得具备那些条件
生产蝇蛆和蚯蚓的基本材料有哪些?
猪、鸡、鸭、鹅、牛、马、羊等粪,都可以用来养殖蝇蛆和蚯蚓。各种生活垃圾,各种草类、树叶、锯末、塘泥、烂水果蔬菜,豆腐渣、木薯渣、糖渣、蔗渣、酒糟等等都可以用来养殖蚯蚓,原料之广泛是其它养殖项目难以相比的,这些材料特别廉价,但经过养殖蚯蚓以后都能变废为宝(每吨蚯蚓粪的价格在200―1000元,饲料厂、复合肥厂、花卉场、果园一般都需要)。
蝇蛆是家蝇的幼虫。家蝇(Musca domestica),在我国有2个亚种,其中学名为M.domestica domestica的家蝇是欧洲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学名为M.domestica vicina的家蝇在我国分布广泛,又称饭蝇、舍蝇、南方蝇。适于作为中国林蛙饵料的为后一种。
蝇蛆含蛋白62%左右,同时还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是一种高蛋白全价新型饵料。实验证明,用它完全代替鱼粉喂养中国林蛙,蛙的生长明显加快,增产显著。蝇蛆不仅可以鲜用,也可以干燥粉碎成蛆粉,效果同样好,更易于贮存和运输。蝇蛆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可以从中提取蛋白粉,开发高级营养食品,而在生产过程中还可以得到脂肪、抗生素、凝聚素等。苍蝇抗生素蛋白可以消灭真菌微生物,具有极强的消毒作用。蝇蛆的壳也是提取价格昂贵的几丁质的上等原料。
养殖蝇蛆,周期短,产量高,见效快。苍蝇生长速度惊人、世代短、繁殖快,据测算,一对家蝇一个夏天循环繁育2 000亿个蛆,可累积纯蛋白600多吨;从卵发育到成虫,一般仅需要10~11天。在羽化前即可作为 饵料,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养蛆可在室内进行,不受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若有加温条件,一年四季均可养殖。饲养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麦麸、米糠、酒糟、豆渣等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均能利用。
蝇蛆养殖包括成虫养殖和幼虫养殖两个关键环节,幼虫养殖和成虫养殖,在饵料、场地、养殖方式上相差很大。
(一)种蝇选育
现在很多农业院校及医疗研究单位的实验室都有优良家蝇纯种保存,应选用他们实验用的优良纯种蝇,以保证繁育出优良蝇蛆。母蝇繁殖群应选择个体大而健壮的幼虫专门加强培育,要注意较好的营养卫生条件,不断连续优选,使母蝇群体质量不断提高。
从理论上讲,一对种蝇能持续产卵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但是人工养殖条件下却远远达不到这个程度。刚羽化的种蝇头两天产卵很少,从第三天开始进入产卵高峰期,此期可以持续一个星期,10天后产卵率开始明显下降,15天后,产卵率已降到每天平均不到2个。因此在生产中,每批种蝇养殖两周左右就要淘汰,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蝇卵,提高养殖效益。淘汰的方法是断水断食,一般断水断食2~3天种蝇就会全部死亡。
在生产中刚引进的种蝇个体大,生命力强,产卵率高,但是随着生产的进行,种蝇不断从下一代选取,经过几十代以后,整个种蝇种群的素质开始下降。在生产中,下一代的种蝇一般是直接从大批商品幼虫中提取,而商品幼虫的培育不能达到最佳条件,商品幼虫无法充分发育,这必将影响种蝇的素质,具体表现是种蝇个体小,飞翔能力差,产卵率下降。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保证种群的优势,可采取以下措施∶
生产中,从野外捕获自然种蝇与人工种蝇混养、杂交,将下一代提纯复壮;捕捉自然界的同类种蝇也有几条来源∶
① 最方便的来源是∶蝇蛆繁殖饲养场的周围因平时繁殖的蛆虫逃在外面和喂蛙时钻在土里又羽化成的蝇,比较健壮;届时可在蝇蛆房的门口放上食、水和产卵盆,与繁养蝇蛆一样,收集蝇卵,精心饲养,待变成蛹消毒后,放入蝇房交配。
② 另一种是用捕捉笼到垃圾摊随时捕捉种蝇。捕捉方法有两种∶
a.垃圾摊上的种蝇很多,只要手提捕蝇笼的上部对准蝇群罩下去,苍蝇都会钻进去。
b.在捕蝇笼的下面放上诱饵,也能诱进野生的种蝇(图4-10)。
③ 在养殖过程中,挑选个大体壮蛆虫,单独加强营养、精心照料,给种蝇幼虫提供充分优越的条件,包括食物、水、温度、饲养密度等,这样可以获得比较优质的成熟幼虫,进而得到优质种蝇,从而保证种蝇种群的整体素质。准备作为种蝇的蛆虫,除上述条件外,于幼虫第3-4天,即变蛹前要进行蛆料分离,分离的种蛆要用0.3ppm高锰酸甲溶液浸泡消毒,待变成蛹后再进行同样消毒,即可以放入饲养室、笼进行换代繁殖或放入4℃左右冰箱中冷藏备用;每次蝇房或蝇笼换代前必须打扫干净,用0.3ppm的高锰酸钾或2ppm漂白粉进行消毒;500克鲜蛹约2.3-3万只,每克约50只。
(二)成蝇的饲养
A.食物、水
有如下几种成蝇饲料可供选择:
① 红糖或葡萄糖、奶粉各50%。
② 鱼粉糊50%、白糖30%、糖化发酵麦麸20%。
③ 蛆粉糊50%、酒糟30%、米糠20%。
④ 家蝇幼虫糊70%、麦麸25%、啤酒酵母5%、蛋氨酸90毫克。
⑤ 蚯蚓糊60%、糖化玉米糊40%。
⑥糖化面粉糊80%、家蝇幼虫糊或蚯蚓糊20%。
上述配方中,最佳配方是第一种,但是成本相对较高;第二至六种配方成本较低,生产中可以采用。糖化面粉糊是将面粉加水按1∶7的比例调匀煮成糊状,再按总量加入10%的糖化曲,放在60℃下糖化8小时即成。淀粉糖化酵母糊是用麦粉、玉米粉、薯粉等类淀粉接种糖化菌,降解成糖类,再接种酵母,制成糖和酵母混合物,可满足成蝇对蛋白质的需要。
气温25℃以上,家蝇产卵多,取食旺盛。每天早晚各喂食一次,喂食量以每顿稍有剩余为好。种蝇在产卵前摄食量较大,产卵期相对减少,因此种蝇产卵前应供应充足的食物,以确保其正常产卵。每只成蝇每天平均摄食红糖0.520毫克、奶粉0.688毫克或摄食淀粉糖化酵母糊1.5毫克。
成虫饲料调成糊状直接放入食盘内投喂即可,一般每1000只种蝇要有40平方厘米以上的采食面积。水是种蝇生存的必要条件,一经羽化就要立即喂水。水要保持清洁,特别是盛夏,种蝇饮食污水会大量迅速死亡。如果用水盘喂水每天早、中、晚要各换一次,一般每1000只种蝇要有30平方厘米左右饮水面积。大规模养殖散养最好采用水盘喂水。
B. 温度、湿度
饲养家蝇温度以25~30℃,空气相对湿度以50%~80%为宜,家蝇蛹在此温度下,经3~4天即可羽化。盛夏天气炎热时,可以通风撒水降温,有条件的可以安装控温仪和通风扇并配上湿度计。适宜的光照能刺激成蝇采食、产卵,成蝇的光照以每日10~11小时为宜,晴天可采用自然光照。阴雨天及光线较暗时,用日光灯或白炽灯照明,夜间关灯,让其休息。种蝇室要经常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另外还要随时检查有无敌害,如蚂蚁、蜘蛛、壁虎等。
C. 收集蝇卵
成虫羽化2~3天后,在蝇笼中放进直径12厘米的碟子(大规模的用平底方塑料盘),碟子里放用水拌好的麦麸(以手攥能滴水,放下能松散为宜),堆成馒头状,用手指或筷子在周边捣数只小洞,让成蝇产卵。气温高时要喷水,必须24小时保持产卵料湿度。产卵高峰期平均每立方米要放4~8个产卵碟。种蝇多在上午8时至下午15时产卵,每天可收集卵1-2次,中午12时及下午16时各一次,将产卵碟内诱卵物倒入幼虫培养室培养。成虫产卵期可持续20天,产卵高峰在前15天。
(三)幼虫的饲养
A.饲料
每天早晨将产卵碟中的麦麸倒入幼虫孵化饲养盒,含水量以65%~70%为宜,PH值以6.5~7为好,可用石灰水及稀盐酸调节。每平方米饲养池可放饲料厚度为3~4厘米,料面可高低不同。饲料中可接蝇卵20万~25万粒/立方米,重约20~25克,蝇卵不能暴露在饲料面上。幼虫主要取食饲料发酵后产生的菌丝,包括根霉、毛霉面包霉等。也可将饲料预先发酵,待产生大量菌丝后再喂幼虫更有利于幼虫生长,同时能缩短培育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如果用麸皮喂养幼虫,新麸皮发酵12~18小时后投喂最佳。有条件的可以用人工培育的菌种进行发酵,用人工培育的菌种只要4~5小时即可完成新料发酵,根据饲料消耗情况,不足时可及时补充。饲料变黑并略带有氨味时,说明料已经老化,幼虫不愿再吃,需补换新料。补料前应先剔除一些旧料,然后再将新发酵好的料均拌在池内。
B.温度
如用未经发酵的麸皮者,因麸皮会发酵生热,这时就要随时用手或温度计测量发酵料里的温度,温度高时,堆层要薄,反之,要厚,在孵化、饲养过程中,料内温度要严格控制,由于饲料本身不断发酵放热,因而料内温度也会随之不断升高。如果料铺得厚,时间一长,料内温度很快上升,当温度超过42~45℃时,幼虫便会因温度过高而外逃或在料内被烧死。如果料铺得薄,室内气温又低,则会使料内温度也随之降低,当低于30℃,幼虫生长缓慢,发育时间长,影响生产,因此,控制好料内温度,使其保持在35℃左右为最适宜。当温度高时要及时翻料摊薄降温;当温度低时要及时堆料保温,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养殖室的室温,以确保幼虫正常生长。
C.取食生长规律
为了提高蝇蛆养殖的经济效益,在幼虫养殖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首先要注意蝇卵的孵化,孵化时控制好料内温度至关重要,最佳温度为30℃。其次是幼虫生长的前三天需供足饲料并调控好料温。第一天幼虫刚孵化出来,食量较小,无需供料;第二天、第三天生长最快,一定要供足料,生产中以麸皮和米糠混合喂养效果最好;第四天、第五天幼虫已经基本长成,体重还稍有增加;第五天体重开始下降。一般第四天开始分离、清洗、消毒干净后喂蛙(消毒用高锰酸钾0.3ppm浸泡或用FK微生物治剂)。
D.外逃 在蛆虫饲养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幼虫经常外逃,分析下来,无非是以下几种因素。
① 盒内温度超过极限;
② 饲料干燥,缺少水份;
③ 饲料太湿,水份过多,料内闷而无氧;
④ 幼虫生长期已结束,寻找蛹期场所;
⑤ 饲料已吃完;
⑥ 幼虫孵化、饲养盒,最好每盒做一块60目纱网盖,这样做,第一可防止外逃,第二也不让盒外散飞的种蝇在幼虫盒内产卵,以免大小不齐。
E.收集幼虫
在30~35℃条件下,经4~5个昼夜,幼虫个体体重可达20~25毫克,500克成熟的幼虫约1.7-1.8万条,趋于老熟,停止取食。此时即可进行幼虫分离,目前国内还没有特别理想的分离方法。以下介绍两种分离方法仅供参考。
⑴ 网筛分离法
可利用其趋暗避光性,用分离筛将幼虫从培养料中分离出来。分离时将混有幼虫的饲料放在8目网筛上,网筛放在不透光的盒子上,上面光照强,下面暗,幼虫会不断往下钻,直到大部分幼虫钻下去为止。并不断用刮刀刮去浮在上面的麸料,放在另一筐中,让蛆虫不断暴露在强光下,反复几次。分离出的蛆虫必须按上一章进行清洗、消毒后方可喂蛙。
⑵ 堆积分离法
利用成蛆避光且聚集成堆、成团的习性,将饲有成蛆的育蛆盒(框)全部搬到事先选好的平坦且有阳光充分照射的场地上,先将蛆盒上层的料用平铲铲去,稍待一会,再铲一次,如此2~3次后将底层的成蛆连同废料一起倒在地面上,并堆成厚层,操作人员可不时的将上层的料渣,再用平板木条慢慢抵到场地一侧,如此反复进行几次后,随着渣料的减少,大批的成蛆逐渐暴露在阳光下积聚成堆,这时可用大平铲快速将蛆收集。此法适用于中小规模生产,分离收取老熟蛆较好。
需要一个猪圈样的环境就好了
养蛙
养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