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养殖蚕茧的,自己养的蚕茧在哪里加工
蚕茧怎么养殖
认真消毒,防止蚕病
养蚕前蚕室周围要打扫干净,清除垃圾、杂草。蚕室用清水洗刷,蚕具放到河塘中清洗后,再放日光下曝晒。蚕室要刮去一层土,填上新士。蚕窒四周用石灰浆刷白,蚕具用石灰液浸渍消毒。上簇采茧后还要进行围山消毒,防止病源扩散传播,杜绝病菌蔓延。另外,养蚕过程中要严格淘汰病蚕和发育不良的蚕。
加强桑树管理
桑园要及时松土除草,天旱的时候要灌水,保证桑树生长。要合理采叶,一张东北蚕种需要800-1000斤桑叶,不要采叶过多或“剥光头”。桑叶采、运、贮工作要做好,防止桑叶变质。一般以早晨采叶为主,傍晚采叶为辅,少装快运,贮藏在比较阴凉和湿润的地方,保证桑叶新鲜。
养好小蚕,打好基础
在运蚕种时要做好三防:就是防闷热,防日晒雨淋、防有毒气体。运回的蚕种要放在温度保持25℃,相对湿度80%的房间里,遇到高温要洒井水降温。收蚕要在上午八点收完,当日出,当日收,分批饲养。搞好眠期处理。掌握眠前吃饱,眠中管好,起蚕喂好。推广小蚕共育,小蚕室要离大蚕室远一些,做到专人专具专室饲养。
养好大蚕,保证蚕茧丰收
大蚕食量较大,要让蚕吃饱吃好。东北蚕在气温22℃以上,相对湿度90%时容易发生蚕病。因此,要注意降温防热,通风换气。蚕座放的稀一些,中午高温时可以洒井水,闷热的天气,夜间要把蚕搬到室外“乘凉”。蚕体里的水份主要靠从桑叶中吸取,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添水叶喂蚕,效果较好。
注意防治蚕病
东北蚕常见病有胃肠型脓病,空头性软化病。可以用“防病一号”或新鲜石灰粉进行蚕座消毒。防治僵病,可以用防僵粉。防治蝇蛆病,可以用“灭蚕蝇”药撒桑叶喂蚕或喷在蚕体上。防治细菌性病,可以用氯霉素500倍液喷在桑叶上喂蚕。从四龄开始,每龄添食二次。
蚕茧怎么养殖的
回答:作为一个饲养过数年蚕的人,认为要保持蚕茧洁白不脏,主要是要做好以下一点:
一是必须保持蚕房干净卫生,这也是预防蚕病的重要方面,至少每天都应早、晚各清扫、消毒一次;
二是必须保持蚕簇干燥、卫生,让蚕在清清爽爽的环境下结茧;
三是蚕簇应尽量宽敞、稀疏一点,避免拥挤,相互污染。
蚕茧怎么养殖最好
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代的循环,进入下-代生长过程。先将浮出的小蚕放到干净的箕器中,把桑叶上的水分擦干放入蚕中即可。养蚕有五个过程: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
春蚕饲养的特点是天气温和,叶质好,经过冬天的寒冷天气杀灭了部分病原菌,环境清洁,养蚕容易获得优质高产,但是小蚕期往往气温较低,达不到小蚕饲养要求而需要加温。
养蚕怎么结茧
用牙签搭成三脚架可以给蚕宝宝结茧。
如何养殖桑蚕
通风换气养好蚕。养蚕室一定要加强通风换气,防止蚕儿高温闷热。
大蚕多湿不相宜。大蚕期对高温多湿的抵抗力最弱,相对湿度需保持在75%,蚕座也应保持干燥,这不仅能改善环境卫生,更主要的是能增加健蚕率。
蚕儿忌喂不良桑。蚕的生长发育,主要靠桑叶供给营养,如喂给不良桑叶,会影响到蚕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诱发蚕病。不良叶主要有:未成熟叶、过老叶、旱害叶、蒸热叶、煤烟叶、凋萎叶、农药污染叶等。
叶足桑好促饱食。
如何养殖蚕
收到蚕种后,将蚕种放置在准备好的养蚕盒中,蚕盒一般用普通纸盒即可,但要保证蚕盒干净无异味。
蚕种从出库之日起,在温度为21-29摄氏度的室温环境下,约11天左右(包括寄送时间)自然孵化成蚕蚁。
蚕蚁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将准备好的新鲜的嫩桑叶从冰箱中取出来,等桑叶恢复到常温,用刀切成小块放入蚕盒中,蚕蚁会自动爬到桑叶上进食。
蚕从孵化出壳到上山结茧一般要经过27天左右(分为5龄)。
一至三龄蚕宜选用较嫩的桑叶喂养,四五龄蚕可用普通桑叶。
蚕适合于在温度范围为22-29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其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7摄氏度左右。一条蚕一生所吃的桑叶在25克左右。如喂养40条蚕,只需1千克桑叶。但在实际喂养过程中,会有些桑叶浪费,这样需要的桑叶就会多一些。
蚕经过五龄后就要停止吃桑叶,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吐丝结茧(也叫上山结茧)。
农村一般使用稻草扎成的草山或松树枝条作为蚕山。
作为宠物喂养的蚕,可用一个纸盒子分成许多小格来代替。
自己养的蚕茧怎样加工
可以的,剪开的蚕茧经过加工还能做被子的。
但是剪过的蚕茧丝是断的,缫出来的蚕丝被质量没那么好。现在有生产蚕蛹虫草的单位,就是把蚕茧剪个口子把里面的蚕蛹倒出来,被剪过的蚕茧就是加工成蚕丝被的,所以说剪过的蚕茧是可以拉蚕丝被的。
蚕茧怎么养?
1、晚秋蚕:晚秋蚕饲养的特点是气温明显下降,特别是后期的夜间往往会出现过低的温度;桑叶质量由于中秋的利用而得到改善,饲养量需根据中秋饲养后的余叶情况而定。晚秋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期,由于连续养蚕病菌积暴多,加上气温变化大,往往容易发生蚕病。晚秋采叶后的枝条上至少应留有3或4片桑叶,以防冬芽秋发,影响望年春叶产量。
2、中秋蚕:中秋蚕饲养的特点是自然温度虽然开始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养蚕的适温范围。桑树生长到达顶峰,如遇连续高温干旱的年份,桑叶就会老化;如果不养早秋蚕,下部的叶片就出现黄化;中秋又是桑树病虫害多发的季节,个别年份需要虫口夺叶,所以,是叶质较差的一期。中秋蚕从产茧量上看是仅次于春蚕的一期,但饲养量一般接近或超过春蚕,在布局上要考虑充分利用桑叶,一般以采叶后的枝条梢端留有7或8片叶为度。
3、早秋蚕:早秋蚕饲养的特点是自然环境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易发生干旱,且多变的季节;这一时期其他作物治虫频繁,容易造成农药中毒,是全年蚕作安全性最差和蚕茧质量最差的时期。早秋蚕的用桑主要是用桑枝条的下部分叶,适当的采用一些叶子能促进枝条的持续生长,有利于改善中秋蚕的叶质
4、夏蚕:夏蚕饲养的特点是饲养期间往往是江浙蚕区的梅雨季节,容易形成闷热的养蚕环境。用桑以利用桑树夏伐后重新生长的疏芽叶为主,也利用部分春伐桑或春蚕期余叶,夏叶的利用结合疏芽留条,有利于养好树形。
5、春蚕:春蚕饲养的特点是天气温和,叶质好,经过冬天的寒冷天气杀灭了部分病原菌,环境清洁,养蚕容易获得优质高产,但是小蚕期往往气温较低,达不到小蚕饲养要求而需要加温,6月初出现高温闷热天气的几率较高。
蚕茧养殖技术
东北秋蚕养殖技术
认真消毒,防止蚕病
养蚕前蚕室周围要打扫干净,清除垃圾、杂草。蚕室用清水洗刷,蚕具放到河塘中清洗后,再放日光下曝晒。蚕室要刮去一层土,填上新士。蚕窒四周用石灰浆刷白,蚕具用石灰液浸渍消毒。上簇采茧后还要进行围山消毒,防止病源扩散传播,杜绝病菌蔓延。另外,养蚕过程中要严格淘汰病蚕和发育不良的蚕。
分批、合理地选用良种
秋蚕分早秋、中秋,晚秋三期。总的要求是:多养早秋蚕,养好中秋蚕,看叶养晚秋蚕。有的地方秋蚕饲养六次,批次过多,蚕室蚕具套用,大小蚕混养,就会造成消毒不严,病菌蔓延,结果蚕病暴发,产茧数量很少。因此,养秋蚕批次要合理,前后批次要隔半个月左右。
养好秋蚕要注意选用好养、高产的夏秋品种。这些品种一般生命力较强。另外,也可以把春蚕种留到秋季养,象东肥交华合,合成交754等春蚕品种,都是优良品种。
加强桑树管理
“若要桑树好,桑地不见草”。桑园要及时松土除草,天旱的时候要灌水,保证桑树生长。要合理采叶,一张秋蚕种需要800-1000斤桑叶,不要采叶过多或“剥光头”。桑叶采、运、贮工作要做好,防止桑叶变质。一般以早晨采叶为主,傍晚采叶为辅,少装快运,贮藏在比较阴凉和湿润的地方,保证桑叶新鲜。
养好小蚕,打好基础
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在运蚕种时要做好三防:就是防闷热,防日晒雨淋、防有毒气体。运回的蚕种要放在温度保持25℃,相对湿度80%的房间里,遇到高温要洒井水降温。收蚁要在上午八点收完,当日出,当日收,分批饲养。搞好眠期处理。掌握眠前吃饱,眠中管好,起蚕喂好。推广小蚕共育,小蚕室要离大蚕室远一些,做到专人专具专室饲养。
养好大蚕,保证蚕茧丰收
大蚕食量较大,要让蚕吃饱吃好。秋蚕在气温22℃以上,相对湿度90%时容易发生蚕病。因此,要注意降温防热,通风换气。蚕座放的稀一些,中午高温时可以洒井水,闷热的天气,夜间要把蚕搬到室外“乘凉”。蚕体里的水份主要靠从桑叶中吸取,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添水叶喂蚕,效果较好。
注意防治蚕病
秋蚕常见病有胃肠型脓病,空头性软化病。可以用“防病一号”或新鲜石灰粉进行蚕座消毒。防治僵病,可以用防僵粉。防治蝇蛆病,可以用“灭蚕蝇”药撒桑叶喂蚕或喷在蚕体上。防治细菌性病,可以用氯霉素500倍液喷在桑叶上喂蚕。从四龄开始,每龄添食二次。
蚕茧怎么繁殖
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共五十多天的时间。蚕卵: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粒细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蚁蚕: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黑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象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长约2毫米,体宽约0.5毫米,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后,经过2~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
水产知识
水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