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生态养殖,水产生态养殖可行性报告
水产生态养殖新模式
优质大规格商品蟹精养模式。采取种草投螺、改善生态环境、投放优质蟹种、投喂天然优质饵料、健康养殖等技术环节,主攻蟹的规格(只重200克左右)和品质。亩产量30公斤左右。 优质青虾主(混)养模式。由混养向单养转变;由投放抱卵亲虾向投放虾苗转变;由单茬养殖向双茬养殖、与罗氏沼虾或南美白对虾轮养转变;由集中上市向常年销售和反季节上市转变。亩产50公斤以上,其中8—l0厘米大规格虾占50%。
80:20池塘主养异育银鲫模式。所谓80:20池溏养鱼是指投喂全价颗粒饲料,让鱼类直接摄食以提高池塘产量,其收获时的产量80%来自于摄食颗粒饲料的高价值吃食性鱼,而其余20%左右的产量来自于滤食性鱼类或肉食性鱼类,该模式有500公斤、750公斤、1000公斤等产量等级。
热带虾与青虾轮养模式。利用罗氏沼虾或南美白对虾生长快的优势,池塘或稻田先养一茬热带虾,起捕上市后养一茬青虾。一般亩产热带虾200公斤—400/公斤,青虾25公斤—30公斤。
克氏蟹虾主(混)养模式。养殖克氏螯虾对水面要求不高,管理粗放,生产投入较低。专养一般亩产可达500公斤。
大水面鱼、虾、蟹混养模式。一般亩产商品鱼120—200公斤,成蟹25—50公斤,青虾10公斤左右。要在提高规格、质量上加以改进,在品种结构上进行改良,同时还可采取鱼、畜、禽、林、果、草等复合生态循环种养殖,以提高综合养殖经济效益。
河沟生态养殖模式。利用河道资源,以野生的鱼、虾、蟹为主要品种,以天然饵为主、人工饲料为辅的养殖方式,生产符合无公害标准的高档水产品:
稻田养殖特种水产品生产模式。利用稻田或水生植物、水生蔬菜田块的优势,实行稻/鱼/蟹、稻/鱼/虾、稻/鳝、稻/鳅、稻/鱼/虾/蟹苗种等多种形式的种养格局,提高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
池塘或大水面套养“小品种”生产模式,在池塘或大水面的养殖塘口,在不影响主养品种的前提下,套养或设置网箱养殖泥鳅、黄鳝、鳙鱼、塘鳢等地方“小品种”,尤其是塘中设置网箱养殖效果较佳。
草食性和滤食性鱼类“双当家”混养模式。利用天然河道多、水草丰富、畜禽养殖量大、有机肥料多的优势,发展草食性的草鱼、鳙鱼养殖。这种养殖模式以利用劳动力捞
水产养殖生态系统
有影响,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养殖品种众多,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70%左右。但在现有的养殖环境下,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围绕围网养殖、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外来物种入侵等4 个方面的水产养殖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产养殖的三大技术模式
山区小(一)、小(二)型水库面积都在几十亩左右,最大面积不超过二百亩,其在以山区水田灌溉为主要功能的前提条件下,开展水库内小型网箱养殖很难保证养殖生产正常进行。
如何提高山区小型水库的养殖效益成为很多养殖生产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基层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提高山区小型水库养殖效益的模式,以供参考。增养鳜鱼山区小型水库往往水体深、水面小,积水面积广,水体交换量大,库区淤泥厚,难以彻底清溏消毒,有的水库由于水质偏瘦,水温偏低,养殖个体生产速度缓慢,需两年甚至两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到起捕规格,这样必然会造成水库野杂鱼数量的急剧上升。由于野杂鱼占据养殖水体的空间,消耗水中溶解氧,并与养殖鱼类争食,同时还会传播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养殖鱼类的摄食生长。而一些常规的除野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目的,通过增养鳜鱼、加州鲈、大口鲶等肉食性鱼类来控制野杂鱼的种群数量效果最佳。起捕时这些高品质的养殖成品可以给养殖者带来额外的经济收入。在实际操作中肉食性鱼类的放养密度视水库内的野杂鱼的种群数量而定,以鳜鱼为例,一般每亩水面增放规格总量为不5-超6㎝过的主翘养嘴鱼鳜的鱼5%苗。10-15尾,使
水产生态养殖新模式是什么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海鲜消费国之一,随着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消费者对于海鲜需求也趋于多样化,选择面也越来越广,包括北极虾、三文鱼、银鳕鱼、帝王蟹、阿根廷红虾、格陵兰比目鱼等中高端进口海产品需求的增长日趋显著。
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
(一)创新性养殖模式。低密度、高效益。目前来说,养殖的高密度、低收益往往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在高密度的养殖作业中,鱼病虫害的发病率往往较高,收获的鱼类身体内往往残留有大量的农药等化学残留物,水质也会因此恶化。在今后的水产养殖中,必然会在低密度的养殖环境中进行自然养殖,尽量避免农药的使用及污染。
(二)创新性养殖方法。立体型、复合型养殖模式。水产养殖的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性养殖,会慢慢趋向于复合型和立体型养殖模式。
(三)创新性思想。改变养殖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改变营销策略。从业人员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性、单纯性的养殖作业,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养殖人员的养殖方向将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做到将生产重心转变到水产营销上来。
(四)创新养殖资本。养殖业的发展是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的。在国内水产养殖渐成规模的今日,应当紧抓机遇,创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走健康、环保的水产养殖路线,例如号召水产养殖低脂肪、高蛋白、高营养等特色养殖,真正做到特色养殖,提高养殖资本。
(五)创新性养殖品种。养殖业逐渐发展的今日,多品种的区域养殖将逐渐偏向于独一品种的特色化养殖,单一的养殖品种更加有利于形成强势品种,加强养殖业的地域独特性,拉大与周边养殖业的差异,在激烈的养殖产业竞争中加大自己的养殖优势和竞争力。
水产养殖的保护者
二氧化氯水产养殖药剂可用于治疗鱼、虾、蟹、甲鱼、蛙类等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对鲤、草、鳗、罗非鱼等的赤皮、烂腮、出血性败血病、肠炎、烂尾、水霉病等;虾类病毒病、黑鳃、白毛病、打印病等;蟹类烂腮、 水肿、肠炎、上岸症、颤抖等;甲鱼腐皮病、红、白底板病、出血病、穿孔病等;蛙类的皮肤病、眼病等病害具有独特功效,并能去除水中异味,改善水质,增加水体含氧量。
家庭水产养殖新模式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及环保的意识增强,鱼菜共生系统正好迎合了现代人们的需求,特别是阳台微型鱼菜共生系统的出现,与家人一起享受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还能实现绿色有机生活方式,让人们吃上干净、健康、放心的蔬菜。很多人可能都希望阳台有个小气候,绿植茂密。可是,有心无力,往往养着养着,绿植就变黄、枯萎,更不要说种菜养鱼了。
鱼菜共生系统很适合在阳台打造,有三大优势,一是立体绿化,不占空间;二是无土栽培;三是鱼缸不用换水。但也不是任何植物都能在阳台养好。“因为阳台光照时间有限,所以选择对光照需求较少的阴性植物为佳;其次,阳台干燥、风大,容易断杆断枝的植物也不宜。
打造自己的阳台,可选择坚韧、攀爬的植物,如黄瓜、丝瓜等,除让阳台变绿,视线舒服更有凉意;其次,这些蔬菜也容易挂果。鱼缸养鱼,最好选择鲫鱼,“草鱼虽然也长得好,但长到两三斤才好吃,长大了尾巴扫起排泄物,也不利于欣赏。鱼缸不用洗,如果夏天蒸发比较快,可隔天适当往里加水,这也是鱼菜共生唯一需要手动做的力气活,其余的都无需亲自动手,它们自然而然就能很好的生长。
鱼菜共生是指养鱼与种植蔬菜及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相互利用相互依赖,鱼的排泄物直接种菜作为植物的生长养分,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后净化水质提供养鱼的清洁水源。如此循环最终实现养鱼不换水且水质好,种菜不施肥且菜不缺肥,人为模拟出鱼与植物和微生物三者间自然生态平衡。
在阳台养鱼,而且跟蔬菜一起来,这就是现在悄然兴起的鱼菜共生。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两种不同的农耕,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而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耕栽培系统,由微生物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碱,进而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
鱼菜共生因为涉及两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难度要求要高一点,目前家庭鱼菜共生系统成熟的商业产品价格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动手DIY。
水产立体生态养殖模式
1、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稻田养鱼应以草鱼为主,因地制宜搭配一些鲤和尼罗罗非鱼等。
好处:稻田养鱼可以促进水稻增产,同时可为社会增加水产品供应,丰富人们的"菜篮子",不仅让人们的稻田少施化肥,节约开支,还能既卖稻子钱又收养鱼钱。
2、立体养鱼
立体养殖的鱼可以养多种多样的鱼,按照上中下层来养殖草鱼、鲢鱼、鳙鱼、鲮鱼等等
好处:在上层养殖的草鱼的排泄物和剩余的饲料成为水塘中层鲢鱼、鳙鱼的主要食物来源。而鲢鱼、鳙鱼的粪和吃剩的鱼食也成为水底生活的鲤鱼、鲫鱼、鲮鱼的饲料,形成了科学的食物链,对多种鱼类生长都有利。
3、种藕养鱼
藕塘里是鱼类养殖的一个天然的环境,将藕、鱼、泥鳅混养在一起
好处:在藕塘里养殖,藕叶会为鱼和泥鳅提供遮蔽处,泥鳅可以疏松土壤,帮助莲藕生长。而且藕叶可以当做鱼的饲料,鱼的排泄物野味莲藕提供了天然的肥料,莲藕和鱼的味道都非常好。一般每亩的莲藕能产900多斤,鱼能产1000多斤,泥鳅能产2000多斤。
4、分级养殖模式
这种分级养殖模式是要把养殖的过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用一级的鱼苗养至二级鱼苗,再养殖到三级的成鱼。
好处:这种养殖模式可以把控鱼生长的全过程,及时做好防治工作,还能全年不间断地提供鱼。靠这种养殖模式的广州一家大型养殖场,一年产的草鱼达1.5万吨,年产值1.6亿元
5、网箱养鱼
网箱养鱼是用网片制成的箱笼放到一定深度的水域,靠着天然的海水、湖水养殖鱼的一种模式,比较适合养殖鲤、非鲫、虹鳟、团头鲂一些鱼类
好处:网箱养殖又很多方法,如浮动式、下沉式,网箱养殖可以让鱼不与泥土接触,更能提高鱼的加工性 能和品质,提高鱼价,而且从山林、农田、村庄流入的腐植质和肥水较多,食料生物丰富,有利鱼类的生长
6、猪—沼—草—鱼养殖
这是生态综合的养殖模式,猪粪进沼气池发酵,产生的废渣、废水一部分做肥料种草喂猪,一部分进鱼塘养鱼。
好处:农民不仅可以从养猪获取经济利益,还能把 猪粪、猪尿排入沼气池发酵除臭,产生的沼气用来烧火取暖,废渣废水大部分变成有机肥,用来种植一种叫甜象草的植物。剩下的则流入一口大鱼塘,被鱼塘中的各类微生物所分解和吸收,微生物又最终成为罗非鱼、大头
水产养殖生态效益
稻田养鱼的除草保肥作用
杂草是水稻的“劲敌”.它与水稻争肥料。
而且还是水稻病虫害的中间宿主,据估测稻田里的杂草每年要夺去稻谷产量的10%。
未养鱼的稻田中,杂草与水稻竞争,每亩稻田中的杂草从稻田中吸取0.62千克的氮素,相当于1.3keg的尿素或3.1 kg的硫酸铵,占稻田植物吸收总氮量的8 34%。
如果稻田中养草食性鱼类,由于草食性鱼类的除草作用,直接保住了肥料。
被截留下来的肥料供水稻吸收生长,同时也避免了杂草与水稻竞争地面、空间和日光能。
2.稻田养鱼的除草造肥作用
鱼类尤其是草鱼类在稻田中不断吃草,随着体重增加,吃食量和排粪量也相应增加。
据测定每尾长6.5-13cm的草鱼种,日食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52%,由于消化不完全,排粪量占日食量的72%。
若以每亩生产草鱼种500尾计算,粪便中氨的含量相当于2.5 kg硫酸铵。含磷量相当于5 kg过磷酸钙。每亩养鱼稻田还可以提供2 500-5 000kg鱼沟肥泥,可为下一茬作物提供一季基肥,相当于10-20 kg标准化肥的肥效。
养鱼稻田与不养鱼稻田相比,有机质可增加0.4倍,全氮增加0.5倍,速效钾增加0.6倍,速效磷增加1.3倍。
3.稻田养鱼的松土作用
鱼在田间觅食,不停地活动,翻动稻田表土,疏松土质,搅动水面,增加了水中的溶氧;氧气深入土层,也就加速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打破了水稻根部周围的板结层,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植株健壮。
而不养鱼的稻田的土地表层为胶泥层所覆盖,不利于水稻根系的呼吸及土壤有毒成分的分解和释放。
养鱼的稻田,鱼类能起到经常性的松土作用。
4.稻田养鱼的除虫作用
稻田养鱼后,水稻害虫成了鱼的饵料,起到了生物防治作用。
鱼类吞食落人稻田水面上的稻飞虱、叶蝉、稻螟蛉、卷叶螟、食根金花虫、纹枯病菌核等,有时还能跳起扑食稻茎上的害虫,鲤鱼、鲫鱼、罗非鱼的食虫效果更为明显。
养鱼稻田中,药物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次数可以明显减少。
5.稻田养鱼可以改善水稻的通气和光照条件
鱼类在稻田中能吃掉杂草和水稻脚叶,改善了稻田的通气和光照条件,同时鱼类呼吸所排出的二氧化碳也有利于水稻的光合作用,鱼类的活动搅动水面,增加了水中的溶氧量。
稻田养鱼增产、增收、增效
1.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由于鱼类改善了水稻的生态条件,就能促进有效穗的增加和结实率的提高,从而使稻谷增产,一般可增产一成左右。
2.能获得一定的鱼产量
即使不投喂,培育夏花鱼种每亩可生产1龄鱼种15 kg左右;采用垄稻沟鱼式或沟池结合式等新技术,加上适当投喂,每亩可生产食用鱼150 kg左右。
3.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稻田养鱼减少了治虫用药和肥料等成本支出,节省了除草用工或化学除草剂的费用,水稻和鱼类增产,收人增加。
稻田养鱼的社会效益
1.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稻田养鱼是一种集约经营的好形式,符合我国田少人多的实际情况这种方式能立体利用农田,以尽可能少的物质和能量投人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利鱼产品,创造优质高产、低耗高效和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这也是现代化农业的目标之一。
2.打破单一粮食生产的经营形式
稻田养鱼改善了稻区农村经济结构,是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3.减少病害、节省农药、提高健康
有益健康鱼类在稻田里吃掉了孑孓(jiéjué)等有害生物,减少了疟疾和丝虫病的发生和流行大鱼类吃掉害虫 ,不仅减少了病害的发生,而且还因以鱼治虫,少用了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改善了农村卫生状况。
此外,也减少了农药从稻谷直接或间接给人类的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的蓄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简称: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什么是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如何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也许从2020年4月1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实施2020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的通知》就可见端倪。
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指的是: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稳步推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持续促进水产养殖用药减量,积极探索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因地制宜试验推广水产新品种。
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目标是:示范推广一批符合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发展要求的技术模式,建立各类示范推广主体,达到加快转变水产养殖方式、持续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全力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建立“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推广基地”200个以上,推广技术模式9个以上,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样板,辐射带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特色水产生态养殖
申请流程如下:
1、首先备好申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原件。
2、去到当地水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咨询,领取水产养殖登记表。
3、填写好个人信息或集体负责人信息。
4、将表格送至镇一级水产畜牧兽医站审批,同时呈送场地照片和个人与场地合影的照片,也一起将身份证复印件和营业执照复印件交给畜牧兽医站。
5、审核通过后,再拿表格去县级水产畜牧兽医局审批,同时将个人身份证复印件或集体负责人身份证爱印件呈送,再将场地照片和营业执照也一起呈送。
6、等待县级水产畜牧兽医局通知领取水产养殖许可证和繁育证。
场地方面应注意:不污染水源,不对农作物有损坏,同时提供场地的租借合同书复印件,排水要良好,防洪要良好。
水产生态养殖新模式论文
海南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被批准为第一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是不错的专业
海南大学水产养殖学科是海南省首批批准设立的省级重点学科,有热带水产养殖生物生殖调控与繁育、热带水产养殖生物遗传育种、热带水产养殖生物病害与控制、热带水产养殖生物开发利用生物技术等四个重点研究方向,设有水产养殖学硕士点和农业(渔业领域)推广硕士点。学科建设目标主要是从分子生物学科技水平上研究具有鲜明热带特色的海南优势水产养殖产品为主的重要经济海洋生物的种质资源、遗传种质改良和苗种繁育技术、增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海洋生物生理活性物质开发等,为热带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创新性应用性的高新科技成果,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水产养殖产业化和现代化。
本学科集中了海南省全部在职的水产养殖专业正高职称技术人员,已形成一支梯队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较高、年轻化的科研教学力量。本学科现有专业教师28名,其中有正、副高职称教师各11名,占教师总数的78%;有博士学位者12名,占43%;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2人、国家跨世纪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专家5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和海南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教学十佳”1人。此外,本学科还有双聘院士1名,兼职教授6名。学科队伍年富力强,团结奋进,是全国总工会命名的“全国先进班组”,荣获“五一劳动奖状”。
通过近年的校、省两级重点学科建设,海洋实验大楼、校生物技术实验中心、理化测试中心和教育部热带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分子生物学方向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室设施条件已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本学科还设有“教育部热带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热带水生生物技术研究室”、“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海南-东盟热带海洋生物科技合作基地”,大大增强了水产养殖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
2002-2007年学科建设五年来,水产养殖学科共承担国家和部、省级重大科研项目77项,经费2747万元,其中国家和部级重大科技项目42项,经费2095万元。其中承担和完成国家“863”和“科技支撑”高技术项目《名贵海水鱼类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等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对海南岛东部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等16项(其中国际合作3项)、部级重大科技项目《海水养殖鱼虾病害的免疫防治研究》等27 项(其中国际合作10项)。科研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类科技进步奖14项,专利11项,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验收的科技成果32项。主编出版专著17部,发表学术论文共280多篇。本学科十分注重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建设,设有“产学研”基地4处,实现了成果的产业化生产。马氏珠母贝海大“海优1号”育苗和养殖技术已在广东、广西和海南大面积推广应用;《点带石斑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累计亲鱼产卵5317.5千克,育苗761.1万尾,实现了点带石斑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碎屑食物链”为基础的点带石斑鱼工厂化育苗技术属于国内外首创。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视察学科的产业化基地。学科建设大大推进了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为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高,优良率达80%;四年级学生论文在国家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率达32.8%,多名学生的论文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中获奖。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90%以上,硕士研究生考取博士生录取率和就业率高,已成为海南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科技支撑力量。
2005年海南省教育厅主持组织省内外专家对学科的建设进行现场评审验收认为,“该学科通过五年的努力,已超额完成重点学科目标建设计划任务书中的各项指标,达到了国内热带水产养殖学科的领先水平。该学科的建设还带动了海洋药物工程专业和海洋学院的发展。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建议考核结果为优秀。”
本学科的责任教授(学科带头人)是张本,国务院1979年、1995年先后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是人事部1990年选拔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等16项省部级以上的科技奖励。
养鸽
养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