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石鸡养殖,石鸡养殖赚
石鸡养殖场
1.营业执照。
2.卫生许可证。
3.经营许可证。
4.税务登记证带上申请书、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经营场地证明、一寸照片等到所在地相关部门办理。5、但由于养的对象特殊,办理特种养殖许可证。特种养殖许可证向工商行政部门申请主册登记。6、还得办理防疫合格证,防疫合格证到当地畜牧局办理。而且养殖场需要征用土地,还得先到国土局办理土地手续、厂地的条件审查。石蛙(Quasipaa spinosa)标准名棘胸蛙,又名石蛤、石鸡、山鸡、石冻、飞鱼、石鳞、石蛤蟆、石虾蟆、石坑蛙、石乱、木槐(川南)等,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一种动物。
石鸡养殖场地建设
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溪的两岸植被丰富。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第二性征向着强烈地拥抱方式发展,雄性体大,前肢极为粗壮,婚刺也极发达,这些特点与繁殖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卵时,雌雄必须将卵产在流水所冲击的溪边,交配时雄性强有力地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棘加强雄性的固着力,使它们不为水流所冲散。石蛙具内声囊,发声低浊而大,雄性叫声为“咕咕咕”雌性以“咔咔咔”声相应。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堆在一起共栖一处,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夜间是活动的盛期。石蛙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
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不同地区的石蛙,由于环境所能提供的饵料不同食性亦有差异。石蛙在自然界中一般吞食量为其体重的9%,有时达到12.8%。
蝌蚪:石蛙蝌蚪有时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它们使用角齿啃食,把柔软的植物组织啃下来食用。蝌蚪所啃食的种类有植物性的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硅藻、甲藻、金鱼藻及植物碎屑;动物性有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等。有人还发现石蛙蝌蚪以刮起水中石块的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叶或溪中的动物尸体为食。有时还啮食死亡的同类。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石蛙成蛙的致死高温在31℃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2 石蛙的饵料
石蛙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蝇蛆等。有关它们的养殖方法在很多书本上都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3 石蛙池的建设
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3.2 蛙池的规格要求
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3.2.1 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3.2.2 孵化池
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2.3 蝌蚪池:面积3~4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3.2.4 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
石鸡的养殖技术
1、选址建舍。石鸡具有喜温暖、干燥、怕怕、忌潮湿、抗寒性差、易受惊等特点。那么养殖场一般会选择地势高燥、整体平坦、背风向阳的、水源充足并且无污染的、排水条件较好的地区。石鸡养殖有两种方法,分别是平养和笼养。平养就需要修建鸡舍、运动场、栖息地、育雏室、沙浴等,并且还需要在附近铺设天网。笼养则之需要根据房屋的大小,合理利用空间,进行分层饲养,并且配置好食槽、水槽以及产蛋箱等。
2、雏鸡养殖。刚购买回来的石鸡幼苗,为了提高育雏的成活率,我们队温度、光照、湿度、通风以及饲养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把控。一日龄到五日龄的雏鸡一般温度要控制在三十六度左右,然后根据雏鸡日龄的增长,慢慢降低温度,一直到雏鸡能适应正常的室内温度。
3、养殖场中七日龄的雏鸡要保持二十四小时光照,半个月到一个月的雏鸡光照时长要控制在十八个小时左右,后期可慢慢恢复正常。室内的湿度要调控在百分之五十五到百分之七十左右。石鸡雏鸡刚开食的时候主要是用熟鸡蛋进行饲喂,一周之后可替换为黄粉虫、等到再大点的时候则可以换成其他的蛋白质饲料,并且适当的喂一些蔬菜即可。
4、育肥管理。石鸡饲养一个月之后就开始进入育肥阶段,我们这时就需要更换石鸡的饲料配置比例,并且进行合理的分群饲养。一般每平方米饲养二十只,再过一个半月之后每平方米则只喂十只。这阶段的饲料主要是以育成鸡饲料为主,并且适当的添加黄粉虫、蔬菜以及保健沙,每日定时、定量投喂三到四次。最后就是还要注意氨基酸、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的补充,并且逐渐增加蛋白饲料的供给,促进石鸡增肥,尽早出栏。
5、成鸡饲养。石鸡成鸡饲养其实也就是产蛋石鸡的饲养,我们一般要选择优质的、健壮的种鸡,这样的种鸡它的受精率会更高,可以提高石鸡的产蛋率。这时养殖场中的温度要控制在五到三十度之间,湿度控制在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之间,每平方米最好是饲喂六到八只,光照时长控制在十六个小时左右。还有我们要控制石鸡的体重,限制饲料喂量,降低蛋白饲料的使用,但也需要保证营养均衡,否则也会影响产蛋率。
石鸡 养殖
石蛙养殖一亩养多一亩田可以养殖石蛙苗1000只左右
1、石蛙颜色一般份为两种,一种是黑色的,一种是偏黄色的。
2、石蛙一般生活山溪的边缘,大多都隐藏在石缝里面,晚上捕捉的时候用电灯就能看到逃逸的现象。所以在农村有很多人晚间捕捉石蛙卖钱。
3、石蛙捕捉最佳季节在6至9月份
石鸡养殖场在哪里
养殖石鸡有笼养和平养两种。
平养种石鸡应设网室;平养育雏,门窗均要加网,防止飞逃。
一般以笼养为主。
笼舍大小一般为2米长×3米宽×2米高。
网眼1.5厘米×1.5厘米,使石鸡可方便地伸出头采食。
每层之间要有粪板,底层稍向外倾斜,便于卵下滑采集。
育雏方式有保温伞育雏、红外灯育雏、暖房育雏等多种。
育雏笼有单层和多层几种,以镀锌铁丝笼为佳,虽然成本高,但使用寿命长,管理方便。
育雏笼的网眼在0.6厘米×1.0厘米,既能漏粪,又不使雏鸟脚下陷。
育雏早期网底加麻袋布以防滑,一周后可取出。
食槽要小浅,饮水器可用养鸡的小号饮水器。
石鸡养殖基地
石鸡没有保护级别。但也是受保护范围,2020年9月30日,国家林草局在其官网发布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于石鸡等45种野生动物,通知明确要求要积极引导有关养殖户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养殖活动,并按有关规定完成处置工作。
确需适量保留种源用于科学研究等非食用性目的的,要充分论证工作方案的可行性,并严格履行相关手续。
大石鸡养殖
1.根据鸡肉的大小判断炒熟时间
对炒肉来说,大小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炒熟因素之一,切得大块熟得就会稍慢,切得小块熟得就会稍快,因此我们在炒鸡肉时可以将它切成细碎的肉丁,这样就可以减少炒菜的时间,一般来说,五分钟左右它就会完全熟透,可以出锅啦但是如果喜欢“大口吃肉”,想要切大块,那么就得增加时间到十分钟左右甚至以上,否则就只能吃到带血丝还夹生的鸡肉了。
没炒熟的鸡肉中含有大量细菌和微生物,其中的蛋白质也无法被很好地吸收,会给肠胃造成相当的负担,所以鸡肉没炒熟会导致拉肚子等不良反应乃至更重。
2.根据鸡肉的种类判断炒熟时间
鸡有许多种,譬如山鸡、乌鸡、红腹锦鸡、红腿斑秧鸡、大石鸡和浦东鸡等等,我们通常在超市购买的鸡肉是最为普通平常的鸡肉,按照一般的炒熟时间来就可以,但是也有人喜欢吃不同的,就像炒乌鸡肉,它需要爆炒两到三分钟炒出油脂即可入味出锅,炒制时间过长就会口感干涩且营养流失。
石鸡人工养殖
石鸡,别名嘎嘎鸡、红腿鸡、朵拉鸡等,美国鹧鸪就是将野生石鸡驯化而成的肉蛋兼用石鸡品种。石鸡肉质细嫩、野味香郁、营养丰富,骨软肉厚,内脏小,屠宰率82%以上,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滋补品和特禽佳品。
步骤/方法
不同时期的石鸡如何饲养管理
石鸡,别名嘎嘎鸡、红腿鸡、朵拉鸡等,美国鹧鸪就是将野生石鸡驯化而成的肉蛋兼用石鸡品种。石鸡肉质细嫩、野味香郁、营养丰富,骨软肉厚,内脏小,屠宰率82%以上,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滋补品和特禽佳品。
生物学特性
我国野生石鸡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及华北到东北的西南部,喜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岩石坡和沙石坡,以及平原、草原、荒漠等地区。食性杂,以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芽、嫩叶、浆果、种子、苔藓、地衣及昆虫为食。喜温暖干燥,忌严寒、酷热、潮湿,反应灵敏,胆小易惊,鸣声高亢,有趋光性。喜群居、沙浴、好斗,平时多地面活动,也能飞翔,有就巢性。繁殖期4月~5月,每期产卵9枚~20枚,蛋重19克~20克,孵化期22天~24天。常营巢于悬岩基部、山坡和沟谷间的灌木丛与草丛中。
选建场舍
选取地势高燥、平坦、背风向阳、通风、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建场。温差小的地区,可用简易鸡舍,甚至露天也可,温差大的地区,宜采用封闭式鸡舍。平养要设鸡舍、运动场和天网,网室内用石、砖或土堆成墙(40厘米~100厘米)供鸡栖息,鸡舍北墙安放产蛋箱(6只鸡约1平方米的产蛋面积),运动场设沙盆或铺沙,供其沙浴用。笼养可根据房舍大小,采用3层~5层笼养,笼高45厘米、宽60厘米,底网前低后高(同蛋鸡笼),每层笼底设自由抽插的盛粪板,笼后设产卵箱。已驯化好的石鸡可不用产卵箱。
雏鸡养育
人工育雏可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立体笼养(底网网眼为0.6厘米×0.6厘米)。7日龄内网上铺垫料,以便雏鸡活动,防止伤脚。1日龄~5日龄温度为36℃~37℃,以后每4天降低1℃,10日龄后每3天降低1℃,21日龄开始每2天降低1℃,28日龄开始每天降低1℃,与环境温度相同时可脱温,阴雨天气温低于18℃时要供暖。1日龄~3日龄相对湿度为65%~70%,4日龄~7日龄60%~65%,以后保持在55%~60%。7日龄雏鸡密度,地面育雏,保温伞下30只/平方米,其他取暖方法40只/平方米,网上、笼、箱育雏,可70只~80只/平方米;14日龄时,
以上各方式育雏密度都要减半。7日龄内光照24小时,14日龄~21日龄16小时~18小时,以后逐步减至自然光照。出壳1天~3天内,饮加入0.02%土霉素和适量多种维生素、与雏鸡体温相近的凉开水,以后保证全天供充足清洁饮水。最初几天用熟蛋黄和黄粉虫饲喂,也可用全价家鸡料加熟鸡蛋(每50只加入1个鸡蛋)混喂。7日龄后按市售小鸡料40%、熟蛋黄20%、黄粉虫20%、青绿饲料10%的比例饲喂。以后随鸡的生长,逐渐将蛋、黄粉虫换为鱼粉、豆粉等蛋白质饲料,适当投喂含粗纤维的蔬菜。3日龄内不断料,14日龄~28日龄日喂5次~6次,28日龄后日喂3次~4次。1日龄~3日龄可加强人为接触和各种声、光、色的刺激,驯化其应激适应性。
育成期饲养管理
育成期即石鸡30日龄脱温至开产前的阶段。前期石鸡尚未发育成熟,可雌雄混养。35日龄~70日龄石鸡每平方米可养20只,满70日龄可减半。此期以市售育成鸡饲料为主,酌量添加黄粉虫、青绿饲料和保健沙。日喂3次~4次,每只喂量:35日龄~70日龄30克~35克,84日龄后55克~60克。种用石鸡应限饲,采取低能量、低蛋白(粗蛋白质14.5%~15%)的限制饲料质量的方法饲喂,自由采食,减少啄癖产生。但氨基酸要保持平衡,且供给充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限饲第1周要逐渐过渡,以免产生应激;肉用石鸡不限饲,增加能量蛋白质饲料,90日龄体重0.5千克以上时可出栏。
成年石鸡的饲养管理
未驯化的石鸡,一般10月龄~11月龄达性成熟。种鸡对温度非常敏感,过高(30℃以上)、过低(5℃以下)都会影响产蛋量和受精率。湿度保持在50%~60%,密度8只/平方米左右,产前1个月光照逐步增到15小时~16小时,产蛋期保持环境安静。日粮中蛋白质要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尤其钙质)要全面。可喂市售蛋鸡料,另加适量熟鸡蛋或碎肉、活虫及青菜等,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
养兔
养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