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养殖实用技术,中蜂养殖实用技术书
初学养中蜂技术
上节说到了蜂场的选址问题,这节我们来看看选蜂群和蜂箱的摆放!
初学养蜂者小量试验性购进
首先同时购进两个小群为宜。就气候来讲最好选在春季和秋季,并且气温在20—30之间的时候,此时外界气候温和,蜂群活动能力较强,丰富的蜜源植物开花,此时购买蜂群繁殖较快。初学养蜂者,由此开始边学边实践,使知识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巩固,使蜂群在繁殖中逐步增加,为日后扩大养蜂打下坚定的基础。(需要说明的是,养中蜂也好,意蜂也好,但不要两种蜂放在一个场地养,意蜂喜欢欺负中蜂最好养单种蜂)。
蜂群的选购
选购蜂群时,首先要作蜂箱外部观察,如工蜂出入勤快,带花粉回巢的工蜂比例大,一般是好的;开箱察看时,如蜜蜂安静,不扑人,表示蜂群性情温顺,便于管理;工蜂体色新艳,封盖子脾整齐,连成大片,表示蜂群健康;蜂王体壮,行动稳健,产卵整齐,动作迅速,全身密布绒毛,颜色鲜艳,说明蜂王年轻,体质好。此外,还要观察老蜂与幼蜂,糖脾与子脾的比例,体色鲜艳,幼蜂与子蜂比例大的为好蜂群。此外刚开始学养蜂者,买蜂时最好要求带一部分空的旧巢脾。
上节说了场地的选择及注意事项,很多人认为要先购置蜂群在选址,我认为先选址在购进蜂群,购蜂群后直接就可以安放到选好的场地,下面来看看蜂箱的摆放和摆列!
蜂箱的排列
蜂场决定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蜂群排列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其排列的方法与场地的大小和环境有关,原则上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在蜂群没有运到以前就应将位置预先定好,如果蜂群运到后放箱的位置还有没有决定时,绝不可开箱门,因为蜜蜂一出来,就开始认识它周围的环境和蜂箱位置,以后箱位变动,会造成部分出去的蜜蜂不能顺利回箱。
意蜂可以如图这样样摆放
如果场地宽敞,各箱的距离可以稍为疏散,使蜜蜂易于辨认:如果场地有限,也可较密排列,但各箱必须间隔一定距离,并留出行人道方便管理,也使蜜蜂不致无法辨认自己巢箱而引起混乱。
中蜂最好如图这样放,也就是零散错开,我家是屋前屋后各放个十多二十箱,周围朋友家也放个几十箱,完全分散了的,这样能更好的利用花期!
各箱所处位置要明显,如有分蜂、盗窃、逃亡等事发生,一望而知,便于管理。
箱门以朝南、向阳为好,其次是朝东南,再次是朝东,西北风侵入则不宜。
箱底用砖、木架或石块垫起,以离地4--8寸为宜。
箱底左右保持水平,箱内巢脾平行垂直;但前后要稍微倾斜,即后面比前面高0.5--1寸,使雨水不致从箱门口流入,同时蜜蜂易于把箱内的赃物搬出,保持箱内清洁。
初学养中蜂技术视频播放
养中蜂要防哪些病?
中蜂最主要的疾病,就是带有传染性的病毒性与细菌性烂子病。
最常见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就是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就是广义上的中蜂烂子病。
这种病,主要体现在幼虫在未封盖期之前,患病的幼虫以四到六日龄最多,虫体顶端呈尖尖状,虫身体液渗透,像一个水袋,颜色由白转灰,转到褐色,再到完全死亡的黑色。
然后,最常见的中蜂疾病就是细菌性感染的欧洲幼虫腐臭病与美洲幼虫腐臭病。这两种原本是意蜂的专属疾病,但是现在也在中蜂之间传播。
欧幼,主要体现在未封盖前的幼虫,患病幼虫腐烂,并有酸臭刺激性气味。美幼,主要体现在蛹期,也是有刺激性的气味,成蛹腐烂。
其它的比如白垩病,孢子病,爬蜂病等,在中蜂养殖过程中,时有时无,并不常见。
养蜂趣事与技术分享,蜂学常识探讨学习。欢迎新手与老铁朋友们,了解关注!
更多养殖中蜂解释,尽在短视频中。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中蜂养殖技术小技巧
1、生长环境
蜂室花喜光,要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种植,它能耐寒,但是不耐热,适宜生长温度在二十度左右,适合在秋季播种。另外,蜂室花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播种前要精整土地,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2、播种
将种植地整理好后就可以进行播种了,蜂室花种子可以采用直接撒播的方式播种,将种子均匀的撒在土壤中,覆盖一层薄土就行。注意播种后要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这样种子才能更快发芽。
3、水肥
蜂室花喜湿,不过在幼苗生长期间浇水不宜太多,否则很容易把幼苗淹死。在花卉逐渐成熟后,浇水量就要加大,在夏秋两季每天早晚都要浇水一次,尤其是夏季高温天气需水量更多,春天和冬天则只需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蜂室花对于肥料有一定的需求,后期要进行施肥,但是要注意控制适量,如果过多容易导致植株徒长,过少也会让枝叶营养不良。在春夏两季需要多施肥,秋天可以少施,冬季就不用施肥了。
4、修剪
蜂室花的长势非常好,并且耐修剪,在花期时,要将一些枯萎的花朵及时修剪掉,并且对于生长不良或者有病害的枝条也要剪掉,这样能让它生长的更好,还可以延长花期。
初级中蜂养殖技术
蜂种论述
1、意蜂:意蜂是我国引进的高产蜜型蜂种,优点是群势强大、分蜂性弱、不易逃群、产蜜量高,缺点是对我国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偏弱且易受到蜂螨和胡蜂的侵害。
2、中蜂: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优良蜂种,优点是对我国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极强且善于利用零星蜜源,缺点是群势小、产蜜量低、易分蜂、易迁飞、易受巢虫侵害。
养蜂
养蜂工具
1、蜂箱:蜂箱是养蜂最基础的工具,主要作用是为蜜蜂提供繁衍和生息的处所,因设计思路不同有传统蜂箱和活框蜂箱两种,又因适宜蜂种不同有中蜂蜂箱和意蜂蜂箱等几种。
2、蜂帽:蜂帽是养蜜蜂的专用工具,主要作用是防止在管理蜂群时被蜜蜂蛰伤,从款式上看养蜂帽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那种款式的养蜂帽都要以轻便耐用且视野清晰为原则。
3、其他:养蜂还需要很多配套工具,主要包括摇蜜机、蜂扫、起刮刀、囚王笼、隔王板、防逃片、饲喂器、喷烟器、介王器等等,若人工培育蜂王还需要准备育王棒和移虫针。
养蜂
养蜂场地
1、环境:养蜂场地周围必须要能保持安静,例如人烟稀少的田野或果园适合养蜂,公路、铁路、工厂、学校等附近则不适合养蜂,另外烟雾、声响、震动等比较频繁的地方也不适合养蜂。
2、气候:养蜂场地的小气候必须要适宜,对蜜蜂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和风力,其中温度上要求冬春要向阳以防寒潮、夏秋要遮阴以暑热,而风力则要求不能在山顶或常有强风的山谷中养蜂。
3、蜜源:养蜂场地附近必须有丰富的蜜源,由于蜜蜂的有效采集半径只有三公里,因此养蜂场半径三公里范围内必须要有丰富的蜜源,最理想的蜜源条件是大蜜源之间夹杂着数个小蜜源。
4、敌害:养蜂场地附近敌害必须尽量少,例如胡蜂、蛙类等都会侵袭蜂群,尤以胡蜂对蜜蜂的危害最明显,因此养蜂场要建在附近胡蜂较少的地方,若附近有人养胡蜂则不适合再养蜜蜂。
养蜂
蜂群饲喂
1、补助饲喂:补助饲喂是给蜂群补足生存所必须的食物,例如越冬期到来前养蜂人要为蜂群补足整个越冬期所需的饲料,蜜源匮乏且蜂巢中储蜜不足时养蜂人也要对蜂群进行补助饲喂。
2、奖励饲喂:奖励饲喂能刺激蜂王产卵并能激励工蜂育虫,例如春繁期和秋繁期都需要奖励饲喂,原因是蜂群繁殖速度会受到蜜源的调控,通过奖励饲喂可给蜂群造成蜜源丰富的错觉。
3、安抚饲喂:安抚饲喂能促使混乱的蜂群快速稳定下来,例如蜂群过箱后及时饲喂能促使蜂群快速在蜂箱中泌蜡造脾,合并蜂群或介入新王后及时饲喂也有助于蜂群秩序快速恢复正常。
养蜂
四季管理
1、春季:蜜蜂春季管理的重点是春繁,目的是促使越冬蜂群快速恢复群势,否则可能无法利用春季的蜜源,开繁时间是当地第一个大流蜜期前推60天,方法是每天傍晚对蜂群奖励饲喂一次。
2、夏季:蜜蜂夏季管理的重点是防暑,事实上高温也是制约蜂群夏季发展最主要的因素,解决办法是将蜂箱搬到阴凉处或在蜂箱上搭凉棚来防晒,必要时可洒凉水或在蜂箱内放冰袋来降温。
3、秋季:蜜蜂秋季管理的重点是秋繁,目的是促使蜂群快速培育适龄越冬蜂,否则蜂群可能无法顺利越冬,开繁时间是当地最后一个流蜜期前推60天,方法是每天傍晚对蜂群奖励饲喂一次。
4、冬季:蜜蜂冬季管理的重点是保温,例如可用作物秸秆等保温物将蜂箱包裹起来,必要时箱内也可填充保温物,但一定要“宁寒勿热”,原因是越冬期温度过高对蜂群的危害远大于低温。
养蜂
病害防治
1、胡蜂:胡蜂在山区、丘陵等地区危害尤为严重,可用苍蝇拍扑打,也可把巢脾下沿的雄蜂子脾割下拌上杀虫剂防止蜂箱周围,等胡蜂采食后带回蜂巢中便可毒杀整个胡蜂群。
2、巢虫:巢虫(蜡螟的幼虫)主要危害中蜂,尤其是群势偏弱的蜂群更易受到巢虫危害,轻者将影响蜂群的正常发展和蜂蜜产量,严重时蜂群甚至因无法抵抗而不得不弃巢而逃。
3、中蜂囊状幼虫病: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中蜂危害最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对于这种蜂病一定要以预防为主,另外盐酸金刚烷胺等抗病毒药物可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4、蜂螨:蜂螨是意蜂最主要的寄生虫,受危严重的蜂群群势会迅速削弱,采集力严重下降,甚至会造成全群死亡,最佳办法是在无封盖子时用高效杀螨药物灭杀蜂箱中的蜂螨。
中蜂养殖技术要点
1、养蜂准备
先准备好蜂箱(强烈建议用活框蜂箱养殖),养蜂场地要规划好,若只是小规模养殖房前屋后都可以,另外要仔细了解一下蜜蜂的生活习性,这对之后的收蜂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好处。
2、收捕蜂群
农村养蜂,蜂种一般是野外获取,因此要寻找野生蜂群,可以通过观察蜜蜂的采蜜、采水、排泄等等,找到蜂群后将其一股脑的装回家即可,要注意看有没有蜂王,若能弄到巢脾的也尽量将巢脾取回来,另外也可在蜜蜂出没频繁的地方用诱蜂箱来诱捕蜜蜂。
3、蜂群过箱
蜂群到手后要及时转移到蜂箱中(过箱),强烈建议采用活框蜂箱养殖,先将取回来的巢脾固定在巢框(活框蜂箱的配套蜂具)上,然后再将巢框放到蜂箱中,巢框放好后便可将收捕回来的蜂群转移到蜂箱中,最后盖上蜂箱盖子并在巢门口安装上防逃片即可,注意此时不要去找蜂王,在过箱时操作尽量要快一些。
4、稳定蜂群
蜂群过箱后要立即饲喂一次,饲料可用蜂蜜水也可用白糖制成的糖浆,等蜂群基本稳定后再检查一下蜂王的情况,若有蜂王且蜂王无异常时一般问题不大,没有蜂王时则要及时介入新蜂王或王台,但如果蜂群中有卵虫脾也可让蜂群自行急造王台,在过箱后的几天都要在傍晚时奖励饲喂一次,另外也不要过于紧张而频繁开箱检查,其实工蜂的出勤情况也能说明蜂群的情况。
5、日常管理
蜂群稳定后便可进入日常管理阶段了,虽然蜂群的日常管理工作非常繁琐,但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发现病虫害要及时处理,同时注意蜂王的状态,有老弱病残情况时要及时替换掉,另外若外界蜜源匮乏而蜂群中储蜜又不足时要及时进行补助饲喂,这一点在越冬期之前尤为重要。
6、获取蜂蜜
养蜂的主要目的是获取蜂蜜,但中蜂的产量相对较低,因此一般一年只取1~2次蜜,第一次在春末夏初,第二次大多在秋季,取蜜时先将巢脾提出来(中蜂有在同一张巢脾上育虫和储蜜的习性,简单来说一张巢脾上既有蜂蜜也有幼虫),用刀将有蜜的地方割下来后再将巢脾放回蜂群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取蜜时不要一扫而空,一定要给蜂群留足口粮,否则可能出现逃群的情况。
蜜蜂养殖技术不是简单的文字就能说得非常清楚的,但是新手养殖的话,对这些基本的操作还是要了解清楚的。
初学养中蜂技术视频
1、先将花粉加入少量清水(有的朋友使用浓糖水,这样也是可以的)中浸泡半小时左右。
2、然后在蒸锅中加入水,待水开以后,将花粉放入蒸锅蒸。
3、蒸煮半小时后取出,待花粉凉了搓成团。
4、将制作好的花粉团揉成条状直接放在蜂群中大幼虫脾的框梁上。
5、然后在花粉团上放一张塑料薄膜来进行保湿,每次放的花粉团每个蜂群在200克到300克之间,以蜜蜂一周内吃完为宜,直到外界蜜源充足了再停止喂养。
初学养中蜂技术教程
养土蜂,增德行,有蜂产,益环境。
大成业,小怡情,活方便,土轻松。
养之先,探蜜源,粉蜜足,始得行。
选蜂种,两途径,挖野蜂,诱也成。
过箱桶,训野性,有粉进,业始成。
买蜂种,要记清,无病群,新王蜂。
入门客,多半瓶,先试养,一两桶。
细观察,少枉动,蜂自管,更可行。
饥时补,余则取,送亲友,扬名声。
赶蟾蜍,捉胡蜂,扫箱底,灭巢虫。
及手熟,群慢增,加减脾,调蜂情。
春缩脾,饲糖饼,促春繁,替老蜂。
蜂群起,流蜜涌,蜂量足,蜜自丰。
取蜜喜,下手轻,留蜂食,不减蜂。
重品质,树德行,纯熟蜜,生意兴。
家业大,巢无容,王台起,防分蜂。
及台熟,人先动,老桶挪,置新桶。
回蜂聚,处王生,合一处,新家成。
活框养,好分蜂,平地挪,一尺行。
设新箱,移蜂台,调远近,分均衡。
看交尾,有卵成,远搬离,防回蜂。
若无卵,防工产,介产王,新蜂生。
再不行,莫迟延,喷酒水,两箱并。
夏将至,防晒桶,荫蔽处,凉自生。
开巢布,空气通,缩巢脾,病害轻。
度夏难,赖环境,细心管,箱不轻。
时光急,秋风生,抓秋繁,任务重。
换新王,卵虫盛,秋蜂足,好越冬。
蜜源过,花零星,喂足蜜,保冬蜂。
先减脾,后冻蜂,蜂团稳,热自生。
少惊扰,箱外行,地封冻,巢布增。
缩巢口,掏死蜂,梦百日,春又生。
冬不闲,理箱桶,新蜂出,一年成。
新手养中蜂要掌握哪些技术?
蜜蜂有数千年的养殖历史,饲养目的是获取蜂蜜、蜂胶、蜂蜡及蜂花粉等,目前已成为许多专业养蜂场的重要经济来源,但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养好蜜蜂的,尤其是没有任何准备的新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新手养蜂要掌握哪些技术吧!
收蜂技术
收蜂是养蜂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在养蜂生产中经常需要用到,尤其是发展中蜂养殖时更为重要,事实上很多人饲养中蜂都是从收捕野生中蜂群开始的,而大多数野生中蜂群都筑巢在树洞、石洞等隐蔽的地方,这就需要养蜂人能将其收捕回来,同时在蜂群自然分蜂时也要求养蜂人能将分出去的蜂群收回来。
分蜂技术
分蜂是蜜蜂扩大种群数量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小规模中蜂养殖一般是让蜂群自然分蜂,意蜂养殖和大规模中蜂养殖多采用人工分蜂,采用自然分蜂时养蜂人要知晓分蜂的大致时间也便及时收捕分蜂群,而人工分蜂则需要养蜂人具备一定的分蜂技术,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分蜂失败。
并群技术
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并成一群,在养蜂生产中很多情况都需要用到并群技术,比如当某群蜂过于弱小时通过并群可以将其合并到其他相对弱小的蜂群中从而可以得到一个较强的蜂群,又如在组建双王群时也可以通过并群来实现,再如当某群蜂失王后又暂时没有新蜂王或王台时也可以将其并入到有王群中。
介王技术
介王是指为无王群介绍一只新王,蜂王是蜂群的主要繁殖者,对蜂群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在养蜂生产中蜂王常常受到养蜂人的重点保护,但仍难免会出现意外失王的情况,此时便需要用到介王技术为失王的蜂群重新介绍一只新蜂王,同时养蜂场在引入其他蜂王时也需要用到介王技术将其介绍到蜂群中。
育王技术
育王指养蜂生产中人工培育新王,蜂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蜂群的发展,因此有一定规模的养蜂场一般会定期更换蜂王,此时便需要通过人工育王技术来培育大量的蜂王,同时在养蜂生产中也可以通过人工育王来进行定向选择,保留哪些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蜂种,淘汰哪些有着这样那样缺陷的蜂种。
防病技术
蜜蜂的疾病虽然相对来说比较少,但一旦发病处理起来则极为麻烦,稍不留神便可能导致全群覆灭甚至波及全场,很多养蜂新手对蜂病防治不注意导致蜜蜂整箱整箱的死亡,从而造成极大的损失,同时蜜蜂在自然界的天敌也非常多,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胡蜂(马蜂),几只金环胡蜂便能够毁灭一个蜂群。
总结:养蜂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新手建议前期以不超过10群为宜,同时要一步一步的摸索学习,多和专业的养蜂人交流学习,等具备一定的养蜂技术后再进行大规模养殖,切勿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养中蜂知识技术
收捕蜂群
中华蜜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尤其在南方山区有着极为丰富的野生资源,若能将其收捕并人工养殖无疑是最好的蜂种来源,目前收捕野生中华蜜蜂的方式主要有诱蜂和收蜂两种,其中诱蜂是利用诱蜂箱引诱分蜂群或迁飞蜂群,而收蜂则是找到野生中华蜜蜂的蜂巢后将其收捕回来。
蜂群过箱
中华蜜蜂在我国的养殖方式主要传统土养和活框蜂箱养殖两种,为了便于今后管理蜂群建议大家尽量选用活框蜂箱养殖,但不管是新收蜂群还是土养改活框都需要用到过箱技术,在过箱时是主要利用中华蜜蜂有恋脾的习性来进行的,简而言之是要先在蜂箱中安放些巢脾后再进行过箱操作。
人工饲喂
中华蜜蜂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人工进行饲喂,但在春繁和秋繁时需要“奖励饲喂”来刺激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育虫,另外在冬季或早春也需要“补助饲喂”来为蜂群提供必需的食物,饲料方面可以是蜂蜜水也可以是糖浆或花粉,其中养蜂人用得最普遍的是白糖加适量开水融化后制成的糖浆。
分蜂处理
中华蜜蜂最大的缺点是分蜂性较强,在分蜂处理上主要有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这两种方式,其中自然分蜂是等蜂群分蜂后再将分蜂群收捕回来,而人工分蜂则是在王台发育成熟时人为将蜂群拆分成两群,一群中有老蜂王和老工蜂,另一群中则有王台和新工蜂(未进行过认巢和试飞的工蜂)。
介入蜂王
中华蜜蜂相对而言较容易失王,因此养蜂人必须掌握一定的介王技术,在介王时根据操作不同有直接介王和间接介王两种,其中直接介王是将蜂王喷上蜂蜜水后放入蜂群中,而间接介王则是用介王器介王,值得注意的是发生围王时不要用手去拨蜂团,要采用喷烟或洒水等方法来解救蜂王。
春繁管理
春繁是中华蜜蜂养殖的重点工作,做好春繁能显著提高全年的养蜂效益,但中华蜜蜂在春繁时注意下面四个点,其一是要根据当地气候来确定春繁时间,其二是春繁期一定要做到“蜂多于脾”,其三是春繁期要连续“奖励饲喂”以促进蜂群快速繁蜂,其四是春繁期要做好蜂群的保温工作。
秋繁管理
秋繁的目的是让蜂群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简单来说越冬前蜂群中适龄越冬蜂越多越冬就越安全,在具体管理上和春繁差不多,其一是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来确定秋繁时间,其二是秋繁期要连续“奖励饲喂”以促进蜂群快速繁蜂,其三是秋繁后期要及时“关王”以保存蜂群的越冬实力。
蜂群越冬
越冬期是中华蜜蜂养殖成败的关键点,此时管理重点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越冬前要为蜂群补充足够的食物,因为越冬期工蜂结团并靠吃蜜产热,食物不足蜂群会被饿死或冷死,其二是蜂箱要做好的保温工作,但保温的原则是“宁寒勿暖”,原因是保温过度会促使蜂群散团而导致越冬失败。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是中华蜜蜂养殖的重头戏,事实上也是大多数人养蜂失败的罪魁祸首,因此在病害上一定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对中蜂威胁最大的中蜂囊状幼虫病和巢虫,一但爆发起来对整个养蜂场可说是毁灭性的,另外在敌害(主要是胡蜂)危害严重时还要协助蜂群对抗天敌。
养驴
养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