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山鸡饲养技术
野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实施变温育雏。
野鸡雏与家鸡雏一样,对环境温度要求比较高。控制好温度是育好雏的关键。育雏要给温,并随雏鸡日龄增长,温度逐渐降低。雏鸡对温度的要求在 l-3日龄时为35-34°C,4-5日龄为34—33°C,6—8日龄为33—32°C,9一10日龄为32—31°C,l—14日龄为31—28°C,15—25日龄为28°C—常温。20日龄以后,室温在26—28°C时,白天可以停止给温,而晚上继续加温。25日龄以后,则可停止加温。
野鸡雏要喂混合饲料。
日粮粗蛋白应含13—20%以上,,其中动物性饲料占50一55%(按蛋白质计算)。这样的日粮才能代替昆虫、幼虫育雏,满足其对蛋白质的需要。
同时,在日粮中拌入15—20%左右的青绿蔬菜。青菜要剁碎。
青年野鸡的饲养管理野
鸡从两月龄至翌年4月份称为青年鸡。此阶段野鸡生长发良最快,2—4月龄的青年鸡是绝对生长最快时期,日增重10一15克。公野鸡90日龄时体重可达成年鸡的73%,母野鸡达75%左右,120日龄接近成年鸡的大小。
青年野鸡在室外网室中饲养。网室的建造以座北朝南为好。砌一高2米的北墙,由北墙顶部向南搭一个2米长的斜坡式房盖,房盖最低处用木桩支撑,网室的东、南、西三面用木柱和网眼大小2厘米左右的铁网或尼龙网搭成。在网舍南侧留出高1.7米、宽0.6米的工作门。网室里面放饮水器(槽)、调料榴、栖架。栖架可在网室内用高l尺、长与网相适应的木条建成。
青年野鸡适宜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3只。公母野鸡分开饲养。60—90日龄每日喂三次,90日龄以后喂2次。留作种用的野鸡,饲料不要喂得过多,特别是2—4月龄,避免喂得过肥。青年鸡养得过肥易出现难产,成年鸡则推迟产蛋期,降低产蛋量。
养殖5000只野鸡用多少面积
这要看你想使用什么方法来养殖了,如果是立体笼养,做好通风措施,5000只大概300平方米就够了。如果是平面网养,则需要运动场,面积约3000~3500平米。如果是放养的,那就是越大越好了。
海拨1000米左右可以养跑山鸡吗?50亩山坡适合养多少跑山鸡?
可以的,根据跑山鸡的种群密度可以算出来,大概就是5000只左右吧!
通常放养的山鸡密度要在每平米1只,看看山坡的树木种植怎么样密的话,可以加大密度。不如果是坡地的话 最好选用立体种养结合的。会有更多的经济效益。推荐你借鉴招宝生态农庄的种养模式,我觉得 很好,试用经济。有空你可以自己去了解下
雏鸡养殖密度为最好
1、网上育雏。是将雏鸡饲养在距离地面50 -60 Cm 高的铁丝网、塑料网、木板条或竹竿上,但以铁丝网最好。网的结构分网片和框架两部分。网孔的大小应适宜饲养育成鸡,不能太小,否则,粪便下漏不畅。育雏时,在网面上铺一层小孔塑料网,待雏鸡日益长大时,撤掉塑料网。其优点是鸡与粪便不直接接触,减少疾病发生,提高成活率。
2、立体育雏。将雏鸡饲养在分层的育雏笼内,育雏笼一般分为3 一4 层,采用层叠式。鸡笼采用毛竹、木条或铁丝等制作,底网大多采用铁丝网或塑料网。鸡粪从网眼漏到承粪板上,承粪板可以定期清洗。笼育的房舍利用率和劳动效率高,还可以节省热源,又不用垫料,利于防病,管理方便。但笼具投资大,且上下层温差大,鸡群发育不整齐;同时对饲料的全价性和通风的要求较高。
3、地面育雏。要求舍内用水泥地面,便于冲洗消毒。育雏前彻底消毒,再铺以20 - 25 cm 厚的垫料。垫料可以是锯末、麦草、谷壳、稻草等,应因地制宜,但要求干燥、卫生、柔软、无霉变。地面育雏成本较低;但房舍利用率低,雏鸡与粪便接触,易发生疾病流行,如鸡球虫、鸡白痢等。
每平方米20只,大鸡五六只就够了。
用阶段饲养的方法,1-42天每平方米10-12只.若用原舍饲养方法(从育雏到产蛋在同一鸡舍),要以产蛋前鸡数计算,一般每米方米3.8-4只。
以上是蛋鸡的饲养方法,如果是商品鸡,冬季每平米10只左右就行。夏季7只左右就行。
鸡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
原鸡是鸡形目雉科原鸡属的1种。又名茶花鸡。为家鸡的始祖,现产于中国的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海南省。东南亚、印度、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等也有分布。原鸡体型近似家鸡。头具肉冠,喉侧有一对肉垂,是本属独具的特征。雌雄异色。雄性羽色很像家养的公鸡,最显着的差别是头和颈的羽毛狭长而尖,前面的为深红色,向后转为金黄色。这些狭尖的长羽,从颈向后延伸,覆于背的前部,比家鸡更为华丽。尾羽和尾上覆羽均黑,并具金属绿色反光,羽基白色,飞时特别明显。雌性与家养的母鸡相似,体形较雄性小,尾亦较短。头和颈项黑褐缀红;颈羽亦特长,轴部黑褐而具金黄色羽缘。栖于热带和亚热带山区的密林中,常至林缘的田野间觅食植物种子、嫩芽、谷物等,兼吃虫类及其他小形动物。巢营于地面稍凹隐处,铺以落叶和杂草等。在云南南部2月开始产卵,3~5月为高潮期,有的持续到10月。
雉鸡是鸡形目雉科雉属的1种。又名野鸡,山鸡,雉,环颈雉,项圈野鸡。在中国,除青藏高原的大部分以外,分布遍于全国。体长90~100厘米米。雄鸟羽色华丽。在华东所见的雉鸡,头顶黄铜色,两侧有白色眉纹。颏、喉、后颈均黑,有金属反光。颈下有一显着的白圈,所以通称为环颈雉。背部前为金黄色,向后转栗红,再后为橄榄绿,均具斑杂。尾羽甚长,主为黄褐色,而横贯以一系列的黑斑。胸呈金属带紫的铜红色,羽端具锚状黑斑;下体余部亦多斑杂。平时栖息于有草丛和树木的丘陵,严冬迁至田野间,觅食昆虫、植物种子、浆果和谷物。脚强善走,翅短,不能高飞和久飞。叫声单调而低沉。繁殖时期,在丘陵的草丛间随地营巢,把枯草、落叶等铺在地面凹处。每窝产卵6~14枚,通常1年孵2窝。雉鸡在中国有19个亚种。
虫子鸡
所谓的虫子鸡.是在生态环境下,采用蛆虫饲养而得名,这些鸡或在杂草丛生,或在依山傍水,或在绿树成荫的生态环境下享受着天然生态大自然赐予的虫子美食,自然生长.虫子鸡食用的蝇蛆等昆虫活性蛋白被誉为21世纪人类全营养食品.蝇蛆蛋白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着特殊作用的几丁质,抗菌肽还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和蛋白质.据介绍:虫子鸡终生以高蛋白蝇蛆为主食,富集了昆虫的能量,成为昆虫蛋白最理想的载体.所以这种鸡肉鲜味美,口感好,营养丰富.具有天然的清香,有补气益血,善补虚弱,滋肾益脾的作用( 摘选)
养鸡
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