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高密度养殖技术与管理,合理的密度对养殖业很重要-鲶鱼养殖的合理密度是多少
南方鲇是一种大型食肉经济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水系和长江以南的珠江、闽江、瓯江等较大河流。南方鲶鱼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市场前景好的特点。大口鲶鱼养殖成长快,当年鱼苗就可以养殖成商品鱼,于是大口鲶鱼的养殖流传到千家万户。但是,如果没有严格的饲养管理和饲养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措施,很难达到良好的饲养效果。根据多年的南方鲇养殖经验,总结了南方鲇养殖的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南方鲇刚孵出的幼体长4-4.5毫米,群集在孵化池底,怕光,不会游泳。1-2天后,卵黄囊逐渐消失,鱼苗开始自由游动。这时要及时转入繁殖阶段。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南方鲇的鱼苗不能直接在土池中培育。实践证明,只要施用方法得当,土池直接喷苗栽培效果相当好。下面分别介绍水泥池养殖法和土池养殖法。新孵化的鱼苗完全依靠自己的蛋黄进行营养,这就是所谓的内源(或内源性)营养阶段。1-2天后,卵黄囊消失,开始自由游动。同时依靠外界食物进行营养,即进入外源营养阶段。鱼苗培育是指将喷水苗培育成3cm左右的鱼种的过程。苗圃池面积2-50m2,水深0.8-1m,取排水方便。在水泥池中,南方鲇的喷水苗密度可达8000-10000株/m2。
开饵用熟蛋黄过90目网过滤形成蛋黄水,每2万喷苗用一个熟蛋黄。在大口鲶的幼苗阶段,每天从早上7: 00到晚上8: 00和从晚上7: 00到晚上8: 00喂养一次活体浮游动物,例如枝角类、桡足类和轮虫..大口鲶鱼吃的食物很多,所以要保证足够的新鲜饵料,尤其是晚上喂食的时候。由于鲶鱼幼苗畏光、丛生,一些覆盖物(如油毡、芦苇席、纤维瓦等。)可以设置在保育池上方供它们栖息。当鱼苗长到1.5厘米时,可以适当喂水蚯蚓,喂的时候要切碎水蚯蚓。据我们观察,当鲶鱼长到1.5cm时,在饵料不足的情况下有自相残杀的习性,所以活饵的投喂要充足可口,让每一条鱼苗都可以随时吃掉。
生物絮体是指通过调节水体中的营养结构,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的增殖,并通过生物絮凝将水体中的细菌、原生动物、藻类、有机物和无机物结合而形成的颗粒物。在养殖过程中,通过调节水中碳氮比,促使养殖系统中的异养细菌繁殖,进而形成含有各种微生物和小生物的絮体颗粒。水中的氮通过同化作用被吸收,转化为可被养殖动物重复利用的蛋白源,有效降低养殖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有害氮含量,大大提高饲料蛋白利用率,构建良性池塘生态营养循环,促进养殖业高效、经济、环保、健康发展。但由于异养菌在大量繁殖过程中的强呼吸作用,生物絮体技术培养条件下水体的溶解氧消耗明显高于传统培养条件下,因此需要持续保持培养水体的增氧,这也带来了较高的增氧成本消耗,农民应注意。
每亩池塘(水深1.5m)放养10000-15000尾幼苗(体长约为3cm)。饲养:每日的投喂量为鲶鱼总体重的8-10%左右,每天投喂2-3次。
大概一亩是在1.5万尾鱼苗,而且这样的话,鱼苗的存活率也是比较高的,然后这也是纯养的模式。
鲶鱼养殖的合理密度应该是对于1.5米深的池塘来说,一亩池塘可以放养10000到15000尾鱼苗,这样比较合理。
每亩池塘差不多放一万到一万五的鱼苗,这样的密度是非常适合鲶鱼苗的生长的。
鲶鱼
鲶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