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牛合作养殖,云南云岭牛养殖资料
云岭牛饲养管理
1. 云豹
数量稀少。属濒危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列入CITES附录I物种。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林或针阔混交林带,是豹类中最典型的林栖动物。树栖性较强,善攀爬。常营巢于树的上部。独居,夜行。主要以草食性兽类为食,兼食鼠类和小鸟。云南西部、中部和南部有分布。
2. 花面狸
由于森林的砍伐,栖息地缩小,野生数量明显下降。列入CITES附录Ⅲ物种。栖息于季雨林、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稀树灌丛等。善攀援,在树枝间攀跳自如。夜晚活动觅食,食性杂,主要食浆果、榕果,偶食小鸟和鸟卵。云南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3. 独龙牛
也称大额牛,为半野生牛类。数量稀少。主要栖息在林缘灌丛和草坡地带,很少进入浓密大林区。以青鲜嫩植物枝叶和细竹叶为食。国内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主产于贡山县独龙江一带
4.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物种。仅分布在中国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喜马拉雅山南缘横断山系的云岭山脉当中,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一个狭小地域 。
5.亚洲象
野生象现已很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驯养的家象、役象很多。我国的野生象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境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猎杀,破坏十分严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6.藏猕猴
是猕猴的西藏亚种。栖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群居。成十余只乃至数百只大群。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也吃小鸟、鸟蛋、各种昆虫,捕食其它小动物。相互之间联系时会发出各种声音或手势,互相之间梳毛也是一项重要社交活动。乱捕滥猎是猕猴致危的主要因素。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中国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
7.戴帽乌叶猴
脸部为黑色,身体除了四肢的末端和尾巴为黑色外,其余是银灰色或黄色,顶毛蓬松,无旋毛,冠顶色深,如在头上戴了一顶“小帽”,与浅色的络腮胡须成鲜明对比。戴帽乌叶猴野生量很少。为昼行性群居动物,每群2-15只不等,树栖,以各种鲜嫩树叶、枝芽、花朵、水果为食。分布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缅甸北部,在中国仅见于云南西北部贡山独龙江河谷地区
8.蜂猴
蜂猴栖于热带雨林及亚热带季雨林中,完全在树上生活,极少下地,喜独自活动。行动特别缓慢,只有在受到攻击时,才有所加快,故又名“懒猴”。白天蜷成球状隐蔽在大树洞中或在枝桠上歇息,夜晚出来觅食,以植物的果实为食,也捕食昆虫、小鸟及鸟卵。分布于云南和广西南部,多分布于东南亚。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9.犀鸟
一种奇特而珍贵的大型鸟类,佛法僧目犀鸟科,为本科动物的统称。犀鸟以某些种类上嘴基部的骨质盔突而著名。嘴就占了身长的1/3到一半,宽扁的脚趾非常适合在树上的攀爬活动,一双大眼睛上长有粗长的眼睫毛。最古怪的是在它的头上。长有一个铜盔状的突起,叫做盔突,就好像犀牛的角一样,故而得名犀鸟。
犀鸟主要分布于非洲及亚洲南部,大部分犀鸟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热带雨林地区。我国仅云南西部以及南部西双版纳和广西南部有此鸟,为留鸟。
10.白掌长臂猿
灵长目长臂猿科动物。体长为50-76厘米,体重4.2-6.8千克。手、足白色或淡白色,故称白掌长臂猿。背毛长11-15厘米。两性均有暗、淡两种色型。不同亚种之间色泽有所变化。此外自眉的边缘经面颊到下颌有一圈白毛形成的圆环,把脸部勾勒得十分醒目。
云岭牛养殖
说起云南省的家禽与家畜品种,那么就不得不提云南省农业厅组织评选的“六大名猪、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鸡、六大名鱼”。
云南六大名猪:滇撒猪、大河乌猪、保山猪、滇南小耳猪、滇陆猪、撒坝猪。
云南六大素有“彩云之南”美誉的云南,不仅风景秀丽,这里也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畜、禽、鱼等特产不胜枚举。那么,云南省家畜与家禽地方品种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下吧。
云南省家畜与家禽地方品种
说起云南省的家禽与家畜品种,那么就不得不提云南省农业厅组织评选的“六大名猪、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鸡、六大名鱼”。
云南六大名猪:滇撒猪、大河乌猪、保山猪、滇南小耳猪、滇陆猪、撒坝猪。
云南六大名牛:独龙牛、槟榔江水牛、德宏水牛、文山黄牛、中甸牦牛、邓川牛。
云南六大名羊:圭山山羊、龙陵黄山羊、云南半细毛羊、云岭山羊、宁蒗黑绵羊、罗平黄山羊。
云南六大名鸡:武定鸡、茶花鸡、无量山乌骨鸡、瓢鸡、盐津乌骨鸡、大围山微型鸡。
云南六大名鱼:丝尾鳠、滇池高背鲫、大头鲤、滇池金线鲃、鱇鱼良白鱼、裂腹鱼。
下面简单盘点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些地方性品种,来云南旅游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这些当地的原生态美味。
1、滇撒猪
在云南楚雄,有80%的农家,都饲养着一种名叫滇撒猪的猪,当地人用“长肉像洋猪,吃草像土猪”的顺口溜,来形容这种猪的优良性能。据悉,滇撒猪饲养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具有野性强、抗病性强、肉味好等特点。
2、独龙牛
独龙牛中心产区为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具有野牛体形和彪悍的外貌特征和习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耐粗饲,产肉性能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另外,独龙牛早在2006年就已被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也是黄牛属中一个独立的牛种,是当之无愧的名地方品种。
3、圭山山羊
奎山山羊主要产区以云南省路南县为中心,自陆良、师宗边界沿普拉河谷伸长至弥勒县中部绵延两百多里的圭山山脉一带。圭山山羊头小而干燥,额宽,鼻直,眼大有神,颈扁浅,既产乳、又产肉,体质十分结实。
4、武定鸡
武定鸡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地方良种肉用鸡,素以体大著称,以肉质肥嫩鲜美闻名。该鸡有大小型之分,前者多分布在山区,后者多分布在坝区,而以大型的占多数。禄丰、双柏、富民、安宁县及昆明市郊也有分布。据1981年云南省畜牧局调查统计,主产区武定鸡的饲养量达90万只,该州收购家禽数居全省首位,主要运销昆明市
云岭牛饲养管理技术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是国家级畜牧大县、牛羊重点基地县,天然草原面积达287.8万亩,人工草场18.8万亩。预计到2020年,全县构树种植面积将突破1万亩,每年可提供优质饲料3万吨以上。经过多年发展,全县已建成肉牛冻精改良点32个,实现所有乡镇(街道)肉牛良种全覆盖,云岭牛、独龙牛、短角牛得到广泛推广,为生产高档“雪花牛肉”提供了支撑。2018年,全县推广云岭牛冻精约1万剂,云岭牛群体进一步扩大。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多形式的产销衔接和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听牧公司已经形成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了从“田园”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
同时,寻甸县大力实施畜牧产业科技扶贫保障体系建设,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畜牧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在全省首创实施肉牛等收益保险政策,降低了产业发展风险。同时,沿嵩待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牛肉精深加工园区,引导全县肉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肉牛产业综合效益。
如今,肉牛产业已发展成为寻甸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全县肉牛存出栏数跻身全省前列,2018年末存栏肉牛14.8万头,出栏8.3万头,肉牛产业产值达7.5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
谷多牧业位于那朵草场的核心繁育场占地10600亩,建有文山牛纯种繁育8个家系群,在莲城、珠琳建有2个文山牛肉肥场,合作养殖社126户,并组建成立了高峰牛养殖协会。同时,在八宝、南屏、黑支果、旧莫等乡镇,建设有8个文山牛保种区,为文山牛的保种、选育、提纯复壮等,提供了优良种质资源。
云南云岭牛养殖基地在哪里
、白喉噪鹛.栖息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疏林和竹林中,也常见于林缘疏林、灌丛以及村寨和农田附近的灌丛和疏林中,结小群在树冠或浓密的灌丛中活动,多在林下地面或灌丛中觅食,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取食植物的果实、种子等。繁殖期5-7月,在林下灌木或距地不高的小树枝杈上营巢。分布于云南大部分地区,为留鸟。
黑尾蜡嘴雀.栖息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也见于村寨、道路、耕地、果园和庭院附近的疏林、竹林和高树上。常单个、成对或结数十只的群体活动。以植物的果实、种子等为食, 也取食部分昆虫。云南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为旅鸟、冬候鸟。
黄胸织布鸟.栖息于热带地区的农田、草丛等地。喜结群活动,嗜吃谷物与其它植物种子,也兼食部分昆虫。繁殖期3-8月,巢常筑于乔木或竹林的枝条上,一棵树上可悬吊十余个巢,巢呈葫芦状,用草丝编织而成。窝卵数2-4枚,卵呈白色。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为留鸟。
蓝喉太阳鸟.栖息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稀树灌丛中,也常见于河边和公路边的乔木树丛和竹丛中,多单个或成对活动觅食,常在开花的树丛或森林中层以上的寄生植物花丛中活动,以花蜜、花蕊和昆虫等为食。云南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为留鸟。
画眉.雄鸟鸣叫声委婉动听而响亮,是我国传统的观赏鸟。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林缘、灌丛、草丛、竹林中。多单个或成对活动。杂食性,但在繁殖期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繁殖期一般在4-7月。在草丛、灌丛或矮树上营巢,每窝产卵3-5枚。分布于云南的大部分地区,为留鸟。
楔尾绿鸠.栖息于山区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常单独、成对或成结小群活动。以植物种子和浆果为主食。繁殖期4-8月,在乔木上营巢,每年繁殖两窝,每窝产卵2枚。广泛分布于云南大部分地区,为留鸟。
凤头潜鸭.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宽阔的水域,常结成数百只的大群在水面上随波漂游,有时也与其它鸭类混群活动。善于游泳和潜水,可潜入水下数米深处的水底捕食虾、蟹、小鱼、蝌蚪以及田螺、幼蛙等动物,也吃水生植物。夜宿于水域附近的滩地或离岸不远的水面。繁殖期5-6月,筑巢于湖中芦苇或水草丛间漂浮的芦苇堆上。每窝产卵7-12枚。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部及滇中高原等地,为冬候鸟。
花脸鸭.栖息于湖泊、水库和沼泽等湿地中,越冬期间单独或结成小群活动,也见与绿头鸭、斑嘴鸭等野鸭混群在水边浅水处觅食。食物以各类水生植物的芽、嫩叶、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吃螺、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在云南仅零星记录于昆明滇池、蒙自、丽江拉市海,为罕见冬候鸟。
灰鼠蛇.又称过树龙。生活在海拔500-1600m的山区,常见于农耕区和居民住宅附近,以及灌丛或树上。主食鼠类以及蜥蜴等。国内主要分布于南方省区。云南中部、西部、南部、东南部等地均有分布。
十.紫沙蛇.一般栖息于海拔1620m以下的低山林荫下水草丰茂处,农耕区与森林交界的多灌丛、草丛,且落叶多的环境中,行动迟缓。国内分布较广,在云南分布于滇西、滇南和滇中等地。
十王锦蛇.分布在海拔2400m以下的山区。常在山区灌丛丛生的环境中捕食蛙类、蜥蜴类、蛇类、鸟类和鼠类等。卵生,8月产卵。国内分布广泛,云南各地均有分布。
十银环蛇.银环蛇是一种有剧毒的蛇类。生活于海拔1300m以下的平原或山地。银环蛇在夜间活动,多栖息水边,以鱼、蛙、蛇、鼠为食物。卵生,繁殖期在8-9月。云南分布于滇中、滇南、滇东南等地区。
十山溪鲵.山溪鲵为小鲵科山溪鲵属的动物,俗名雪鱼、羌活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生存于海拔 1700-4000米的高山山溪及池沼中,常栖息于山溪及池沼中石块下、树根下、苔藓中或泉水的石穴里。云南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地区。
十独龙牛.独龙牛是印度阿萨姆、缅甸北部和云南西北部特有的物种,为半野生牛类。数量稀少。主要栖息在林缘灌丛和草坡地带,很少进入浓密大林区。以青鲜嫩植物枝叶和细竹叶为食。国内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
十云南兔.栖息于农田附近的山麓、丘陵灌丛或草丛中。巢穴呈盘状,位于地面稍凹陷处。成对活动。主要在夜晚外出觅食,食物以嫩草、小灌木的嫩枝叶为主,也会盗食农作物如麦苗、玉米苗和大豆等。夏秋繁殖,每年2-3胎,每胎1-4仔。云南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十花面狸.由于森林的砍伐,栖息地缩小,野生数量明显下降。列入CITES附录Ⅲ物种。栖息于季雨林、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稀树灌丛等。善攀援,在树枝间攀跳自如。夜晚活动觅食,食性杂,主要食浆果、榕果,偶食小鸟和鸟卵。云南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十云豹.数量稀少。属濒危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林或针阔混交林带,是豹类中最典型的林栖动物。树栖性较强,善攀爬。常营巢于树的上部。独居,夜行。主要以草食性兽类为食,兼食鼠类和小鸟。云南西部、中部和南部有分布。
十滇金丝猴.滇金丝猴又名黑金丝猴、黑仰鼻猴、雪猴、大青猴、白猴、花猴、飞猴,藏语中称其为“知解”,傈僳族语称为“扎密普扎”,白语称为“摆药”。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物种。仅分布在中国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喜马拉雅山南缘横断山系的云岭山脉当中,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一个狭小地域 。在云南分布于云南德钦县、维西县、丽江、剑川县、兰坪、云龙县等。
摄影师用6年时间记录到16种猫头鹰,哪种是你的最爱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凤头雨燕
最全大兴安岭的鸟
森林里的铁嘴长舌——认识一下29种啄木鸟
首页万象文化人生、白喉噪鹛.栖息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疏林和竹林中,也常见于林缘疏林、灌丛以及村寨和农田附近的灌丛和疏林中,结小群在树冠或浓密的灌丛中活动,多在林下地面或灌丛中觅食,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取食植物的果实、种子等。繁殖期5-7月,在林下灌木或距地不高的小树枝杈上营巢。分布于云南大部分地区,为留鸟。
黑尾蜡嘴雀.栖息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也见于村寨、道路、耕地、果园和庭院附近的疏林、竹林和高树上。常单个、成对或结数十只的群体活动。以植物的果实、种子等为食, 也取食部分昆虫。云南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为旅鸟、冬候鸟。
黄胸织布鸟.栖息于热带地区的农田、草丛等地。喜结群活动,嗜吃谷物与其它植物种子,也兼食部分昆虫。繁殖期3-8月,巢常筑于乔木或竹林的枝条上,一棵树上可悬吊十余个巢,巢呈葫芦状,用草丝编织而成。窝卵数2-4枚,卵呈白色。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为留鸟。
蓝喉太阳鸟.栖息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稀树灌丛中,也常见于河边和公路边的乔木树丛和竹丛中,多单个或成对活动觅食,常在开花的树丛或森林中层以上的寄生植物花丛中活动,以花蜜、花蕊和昆虫等为食。云南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为留鸟。
画眉.雄鸟鸣叫声委婉动听而响亮,是我国传统的观赏鸟。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林缘、灌丛、草丛、竹林中。多单个或成对活动。杂食性,但在繁殖期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繁殖期一般在4-7月。在草丛、灌丛或矮树上营巢,每窝产卵3-5枚。分布于云南的大部分地区,为留鸟。
楔尾绿鸠.栖息于山区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常单独、成对或成结小群活动。以植物种子和浆果为主食。繁殖期4-8月,在乔木上营巢,每年繁殖两窝,每窝产卵2枚。广泛分布于云南大部分地区,为留鸟。
凤头潜鸭.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宽阔的水域,常结成数百只的大群在水面上随波漂游,有时也与其它鸭类混群活动。善于游泳和潜水,可潜入水下数米深处的水底捕食虾、蟹、小鱼、蝌蚪以及田螺、幼蛙等动物,也吃水生植物。夜宿于水域附近的滩地或离岸不远的水面。繁殖期5-6月,筑巢于湖中芦苇或水草丛间漂浮的芦苇堆上。每窝产卵7-12枚。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部及滇中高原等地,为冬候鸟。
花脸鸭.栖息于湖泊、水库和沼泽等湿地中,越冬期间单独或结成小群活动,也见与绿头鸭、斑嘴鸭等野鸭混群在水边浅水处觅食。食物以各类水生植物的芽、嫩叶、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吃螺、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在云南仅零星记录于昆明滇池、蒙自、丽江拉市海,为罕见冬候鸟。
灰鼠蛇.又称过树龙。生活在海拔500-1600m的山区,常见于农耕区和居民住宅附近,以及灌丛或树上。主食鼠类以及蜥蜴等。国内主要分布于南方省区。云南中部、西部、南部、东南部等地均有分布。
十.紫沙蛇.一般栖息于海拔1620m以下的低山林荫下水草丰茂处,农耕区与森林交界的多灌丛、草丛,且落叶多的环境中,行动迟缓。国内分布较广,在云南分布于滇西、滇南和滇中等地。
十王锦蛇.分布在海拔2400m以下的山区。常在山区灌丛丛生的环境中捕食蛙类、蜥蜴类、蛇类、鸟类和鼠类等。卵生,8月产卵。国内分布广泛,云南各地均有分布。
十银环蛇.银环蛇是一种有剧毒的蛇类。生活于海拔1300m以下的平原或山地。银环蛇在夜间活动,多栖息水边,以鱼、蛙、蛇、鼠为食物。卵生,繁殖期在8-9月。云南分布于滇中、滇南、滇东南等地区。
十山溪鲵.山溪鲵为小鲵科山溪鲵属的动物,俗名雪鱼、羌活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生存于海拔 1700-4000米的高山山溪及池沼中,常栖息于山溪及池沼中石块下、树根下、苔藓中或泉水的石穴里。云南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地区。
十独龙牛.独龙牛是印度阿萨姆、缅甸北部和云南西北部特有的物种,为半野生牛类。数量稀少。主要栖息在林缘灌丛和草坡地带,很少进入浓密大林区。以青鲜嫩植物枝叶和细竹叶为食。国内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
十云南兔.栖息于农田附近的山麓、丘陵灌丛或草丛中。巢穴呈盘状,位于地面稍凹陷处。成对活动。主要在夜晚外出觅食,食物以嫩草、小灌木的嫩枝叶为主,也会盗食农作物如麦苗、玉米苗和大豆等。夏秋繁殖,每年2-3胎,每胎1-4仔。云南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十花面狸.由于森林的砍伐,栖息地缩小,野生数量明显下降。列入CITES附录Ⅲ物种。栖息于季雨林、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稀树灌丛等。善攀援,在树枝间攀跳自如。夜晚活动觅食,食性杂,主要食浆果、榕果,偶食小鸟和鸟卵。云南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十云豹.数量稀少。属濒危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林或针阔混交林带,是豹类中最典型的林栖动物。树栖性较强,善攀爬。常营巢于树的上部。独居,夜行。主要以草食性兽类为食,兼食鼠类和小鸟。云南西部、中部和南部有分布。
十滇金丝猴.滇金丝猴又名黑金丝猴、黑仰鼻猴、雪猴、大青猴、白猴、花猴、飞猴,藏语中称其为“知解”,傈僳族语称为“扎密普扎”,白语称为“摆药”。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物种。仅分布在中国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喜马拉雅山南缘横断山系的云岭山脉当中,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一个狭小地域 。在云南分布于云南德钦县、维西县、丽江、剑川县、兰坪、云
赞了!湘西这个地方尽是“珍宝”!
摄影师用6年时间记录到16种猫头鹰,哪种是你的最爱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凤头雨燕
最全大兴安岭的鸟,值得收藏!
森林里的铁嘴长舌——认识一下生活健康
云南省大型养牛基地云岭牛
云南省种羊场位于滇东北寻甸县城之西,距县城7km,东经103°11′24〃,北纬25°40′44〃。土地总面积2.4万亩,其中高产优质放牧人工草地1.2万亩。在职职工196人,科技人员40人,高级畜牧师1人,高级兽医师1人,中级职称11人。饲养的主要优良家畜品种有短角肉牛、奴比山羊、波尔山羊、云岭黑山羊、罗姆尼半细毛羊、考摩型细毛羊、安哥拉长毛兔、齐卡肉兔及獭兔等,总饲养量1000头
云岭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 云豹
数量稀少。属濒危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列入CITES附录I物种。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林或针阔混交林带,是豹类中最典型的林栖动物。树栖性较强,善攀爬。常营巢于树的上部。独居,夜行。主要以草食性兽类为食,兼食鼠类和小鸟。云南西部、中部和南部有分布。
2. 花面狸
由于森林的砍伐,栖息地缩小,野生数量明显下降。列入CITES附录Ⅲ物种。栖息于季雨林、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稀树灌丛等。善攀援,在树枝间攀跳自如。夜晚活动觅食,食性杂,主要食浆果、榕果,偶食小鸟和鸟卵。云南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3. 独龙牛
也称大额牛,为半野生牛类。数量稀少。主要栖息在林缘灌丛和草坡地带,很少进入浓密大林区。以青鲜嫩植物枝叶和细竹叶为食。国内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主产于贡山县独龙江一带。
4.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物种。仅分布在中国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喜马拉雅山南缘横断山系的云岭山脉当中,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一个狭小地域 。
5.亚洲象
野生象现已很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驯养的家象、役象很多。我国的野生象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境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猎杀,破坏十分严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云岭牛适合在北方养吗
二七邂逅打一生肖是牛。数字是2。
云岭牛:是建国以来,我国科学家培育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个肉牛新品种,也是我国第一个采用三元杂交方式培育成的肉用牛品种,第一个适应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肉牛新品种。云岭牛具有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耐粗饲,繁殖性能优良且能生产出优质高档雪花肉等显著特点。
景谷云岭牛养殖场
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传说瑶族为盘瓠和帝喾之女三公主的后裔 。
瑶族广泛分布在亚、欧、美、澳等各大洲,民族主体在中国,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五省(区)的130多个县里,其中以广西为最多,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瑶族人口数为2796003人。
傣族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家。2000年,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15.9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其余的散居在景东、景谷、普洱、澜沧、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个县。边疆傣族地区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
云岭牛的培育过程
云南的代表动物有以下5种,分别是:云豹,花面狸,独龙牛,滇金丝猴,亚洲象。
1、云豹:
数量稀少。属濒危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树栖性较强,善攀爬。常营巢于树的上部。独居,夜行。
2、花面狸:
由于森林的砍伐,栖息地缩小,野生数量明显下降。栖息于季雨林、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稀树灌丛等。善攀援,在树枝间攀跳自如。
3、独龙牛:
也称大额牛,为半野生牛类。数量稀少。主要栖息在林缘灌丛和草坡地带,很少进入浓密大林区。以青鲜嫩植物枝叶和细竹叶为食
4、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物种。仅分布在中国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喜马拉雅山南缘横断山系的云岭山脉当中,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一个狭小地域 。
5、亚洲象:
野生象现已很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驯养的家象、役象很多。
养猪
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