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身上有白色的东西
金鱼身上有蜘蛛网的白色东西是水霉病。
水霉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
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本病主要在水温较低的时候易发病,所以提高水的温度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预防管理:
春季阶陆滑吵段的水温较为适合病原菌繁殖生长,因此,尤其要做好预防工作是冬季清塘时可以除去早侍池底过多的淤泥,用200mg/L的生石灰或20mg/L的漂让宽白粉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抗病力。
尽量避免高密度条件暂养时造成鱼类挤压碰撞掉鳞,或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水温低于 15℃时,尽量减少人为操作,防止出现应激反应,导致擦伤或冻伤。
经长途运输的鱼种放养前和放养后,及时2%~3%食盐水或消毒剂进行消毒。亲鱼人工繁殖受伤后,可在伤口涂抹10%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水霉病
金鱼身上有蜘蛛网的白色东西是水霉病。
水霉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引腔前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
治疗:
1. 福尔马林100~250ppm,流浴1小时。
2. 食盐(最好选用无碘盐,因为过量的碘对水中生物是有害的)
1~1.5%,20~30分钟。精制盐,用粗制盐也可。
3. 孔雀石绿食用鱼禁用。
4. 发生细菌性混合感染时需配合抗生素治疗。
5.亚甲基蓝2ppm次日再一次能取到很好的效果。无需及时换水等药效分解水色自会变淡。3天后可以考虑适当换水。
拓展资料:
金鱼和鲫鱼同属于一个物种,在科学上用同一个学名(Carassius auratus)。
金鱼起源于中国,也称“金源孝鲫鱼”,近似鲤鱼(Cyprinus carpio)但无口须,是由鲫鱼进化而成的观赏鱼类。金鱼的品种很多,颜色有红、橙、紫、蓝、墨、银白、五花等,分为文种、草种、龙种、蛋种四类。在12世纪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引种的。
在人类文明雹圆稿史上,中国金鱼已陪伴着人类生活了十几个世纪,是世界观赏鱼史上最早的品种。金鱼易于饲养,它身姿奇异,色彩绚丽,一般都是金黄色,形态优美。鱼能美化环境,很受人们的喜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观赏鱼。
一
小瓜虫病
又称白点病。
[症状]
观赏鱼因小瓜虫寄生而发病的病例较为普遍。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春雀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二
痘疮病
又名淋巴囊肿病毒症。
[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的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二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目逐渐增多,区域扩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有时厚度可运神达1~5毫米,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表面组织由柔软变成软骨状的结缔纽织。这些“增生物”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脱落,接着又在原位置重新出现新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如果占旁森亏了鱼体表面积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地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若“增生物”不多,对鱼影响不大;一般在春季,水温15℃左右时出现病例。由于此病流行不广,甚少发生,危害不大,故未引起重视。
三
肤霉病
又称水霉病、白毛病,为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
[[症状]
当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
早春金鱼经过一个冬季的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体质下降许多,抵抗力极差,既容易得病,得病后也难以治疗。建议你在5月份左右再买当年鱼较少得病。
如果是近于半透明白色云雾状,是水质不好引起的体表粘膜增生。
如果是白色毛束装,或蠢仿者很厚的白兆绝色云雾状,是水霉病。
若是白色族档姿点状,是小瓜虫病。
那是皮肤病。去卫生室拿点土霉素妍成粉末撒入鱼缸。过段时间就好了,希望采纳
大黄鱼
大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