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鸭养殖网床模式,蛋鸭立体养殖网
蛋鸭养殖大棚图片
现在人们为了环保和为了效益,已经将很多的养殖方式和艺术进行了改良,养鸭行业也不例外,以前鸭子是离不开水,但是现在的大棚养鸭、旱地养鸭、笼养鸭、发酵床养鸭,方式层出不穷,对于,大棚养鸭这个模式,大家熟悉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大棚养鸭技术:
鸭舍的选址与建造
鸭舍宜选择在地势高爽处,地面平坦而坚实,阳光充足,靠近水源(水深1-2米),坐北朝南,远离村舍。鸭棚结构为人字形顶,顶高4-5米,四周檐高1.8米,靠水一侧开具二扇1.5米宽的门,要有运动场。建筑材料可用毛竹搭架,上盖油毛毡或稻草。运动场四周设60厘米高的竹棚栏,运动场内按每100只鸭设置一个食槽和一个水槽。鸭舍面积按每平方米饲养6-8只鸭,一般一个棚以饲养1000只左右为宜,舍内一头留饲料仓库和饲养员居室。
选好蛋鸭品种
要选择生产性能好、性情温顺、体形较小、成熟早、生长发育快、耗料少、产蛋多、饲料利用率高、适应性好、抗病性强的品种。
摘好蛋鸭的饲养管理 蛋鸭在饲养过程中,应根据苗鸭、育成鸭和产蛋鸭的不同生长习性分类管理。
1.苗鸭在饲养管理时主要抓好五个环节。
①饮水:在小鸭出壳12-24小时后进行,水温以20-25℃为宜,水中可适量添加多种维生素及氟哌酸等药物,以增强雏鸭体质及预防鸭细菌性肠炎。②开食:开食可用经水漂洗过的碎米饲喂六成饱,后逐渐添加小鸭料,每天喂6-8次,喂至1月龄。
③保温:第一周保持舍内环境温度在27-30℃,以后每周下降3℃,直到3周后保持温度在20℃左右。
④放水:1周内放水每天2次,每次半个小时,水温不低于15℃,以后逐渐延长。
⑤加强管理:勤扫鸭舍,勤换垫草,淘汰病雏、弱雏,保持通风干爽,注意消毒、饮水卫生及防鼠害。
2.育成鸭的饲养管理
一般在1月龄后饲喂中鸭饲料,饲料配制按谷物饲料(以玉米或稻谷为主)占50%-60%,饼类饲料(以豆粕、菜子饼为主)占10%-20%,蛋白质饲料(以鱼粉和豆粕为主)占10%-15%。此外,还要添加食盐0.2%-0.4%,多种维生素0.2%等。可让鸭自由采食,每天放水2次,搞好鸭舍卫生,至70日龄。
3.产蛋鸭的饲养管理重点是抓好“五关”
①把好饲喂关:绍鸭一般在80天左右开产,有条件的地方可饲喂蛋鸭全价料,也可自行配料,但在产蛋率达到70%左右时,日粮中的粗蛋白应保持在18%左右,一般日喂4次(早上7:00,中午12:00,下午17:00,晚上22:00)或自由采食。每隔半月供一次砂砾,每只每次约10克。
②把好放水关:可在每天上午9:30-10:30,下午3:30-4:30各放水1次,每次半个小时至1个小时,夏天可延长,冬天可稍短。
③把好光照关:夜里补充光照,开始光照每昼夜应不少于14小时,以后逐渐增加到16小时。同时根据自然光照长短,应用夏季弱光(15-25w的电灯泡照光),秋季常光(25-40w),冬春季节增光(40-60w),变动光照要逐步进行,使鸭有一个适应过程。
④加强管理:每天早上按时捡蛋,每晚添加少量垫草。夏季鸭舍注意通风,防暑降温,及时清粪,冬季鸭舍注意保温,清粪间隔时间可稍长。
⑤把好淘汰关:高产蛋鸭生产性能一般每只每年可产蛋280-300个,开产后一般利用一年后淘汰。
搞好鸭病的防治
鸭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要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并举”的方针。
如何看待“春季养鸭赚钱,夏季养鸭还本”?我们都知道,鸭的育雏按季节分为头水鸭、夏水鸭和秋水鸭三种。一般来说,以饲养头水鸭为好,夏水鸭次之,秋水鸭较差。有养鸭经验的人常说:“春季养鸭赚钱,夏季养鸭还本”。春季育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气温不稳,寒潮频繁,雨水过多,雏鸭比较难养。不过,实践证明,春季孵育出的雏鸭只要注意保暖防湿,加强饲养管理,饲养问题并不太大。
由于大棚养鸭的方式决定了养鸭的场地和管理方式,所以在平时的饲养中要注意天气。
蛋鸭养殖大棚图片大全
现在肉鸭养殖主要是公司加养殖户合作的方式进行养殖管理,养的好效益也是不错的,管理不好赔本的大有人在。
在我们当地有很多家养殖肉鸭的,简单说一下养殖的方式,就是养殖户和养殖公司签订合同,缴纳一定的押金,由六合公司负责人提供鸭苗,饲料,防疫药物,养殖户负责场地,鸭棚,管理,到肉鸭38-40天出栏的时候,由公司进行回收,最后按照出栏的肉鸭总重量,根据当时的市场行情,计算出毛利润,再减去鸭苗和饲料,药物费用,剩余的就是养殖户的毛利,养殖户呢!扣除水电,人工,烧煤等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最后就是净利润,一般情况下每只肉鸭的净利润约为1-2.5元左右。
想要养殖肉鸭需要建造养殖大棚,一万只肉鸭需要场地面积为900多平方,建造一个一万只肉鸭简易的大棚加上食槽,水槽,上料机,水电造价,粪池约为10万~15万左右,这是必要的成本开支。
肉鸭生长比较快,一般从进苗到出栏需要38-40天,由于生长速度比较快,消毒,防疫,药物一定要到做到位,冬天注意通风保暖,夏天注意通风降温,春秋季节注意昼夜温差变化,浆膜炎,感冒,大肠杆菌等疾病需要重点防治,鸭苗一定要保持好温度,喂养期间,勤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用药,避免大规模的爆发病情,重点避开传染病爆发期,很多肉鸭不赚钱就是疾病没有控制做到位,鸭子死亡率太高,导致最后料肉比太高,到最后甚至赔钱。
养殖过程中,只要鸭子不出现大的问题,肉鸭中后期死亡率控制在97%以上,基本上都能赚钱的,养殖一批鸭子需要40天左右,一万只肉鸭净利润约为1万-2万元,一年能养6-8批,理想的情况下能赚6-10万左右。
养殖有风险,且行且珍惜!
大型蛋鸭养殖场
养殖场的老蛋鸭可以吃吗?啊,可以是因为那个鸭子的下蛋呢,是有年份的,他三年的鸭子下蛋的最多,等到四年,五年的逐渐下的就少了,那就渐渐的被淘汰了,所以说那是下单的鸭子呢,贝贝淘汰下来的亚子是可以吃的对,是这样的,被淘汰下来的下蛋鸭子是可以吃的
新式养鸭大棚图片
可以,得经过全面消毒清理方可使用
蛋鸭养殖大棚标准
只要把温度调节适中就可以了。实际上鸡鸭鹅是可以混养的。
蛋鸭鸭棚搭建图片
鸭子取暖方法:
1、要严控室温。
越冬蛋鸭群防寒保暖至关重要,棚内温度必须保持在5℃以上,才能确保高产。这就要求每晚喂鸭后,必须将鸭棚围严、围实,棚外四周可用稻草或麦秸编成的草毡围实,外围再围上一层塑料薄膜,特别是棚顶的盖草不能低于5厘米厚。
2、要厚垫草。
在鸭舍的四周产蛋区内,垫30厘米厚的干净、柔软稻草、麦秸等草料,早晨捡蛋后,可将窝内旧草撒铺在鸭舍内,每天晚上鸭群入舍前,再添加新草作产蛋窝,这样垫草逐渐积累,数日出一次,既保暖又可节省人力。
3、要补光照。
冬季自然光照少,鸭脑垂体内分泌腺活动减少而导致产蛋率大幅下降,这就必须进行人工补充光照。一般要求每天的光照时间不能少于16小时。可在鸭棚内每30平方米面积安一盏60瓦灯泡,灯泡离鸭背2米高,并装上顶罩,
蛋鸭棚内部建设图片
养一千只鸭子,大约需要150-200平方的鸭棚。如果每平方米鸭群密度过大,将造成拥挤、堆压、积温闷圈。
饲养方法:
1. 可以在日照、排水、通风都良好的地方,做一个2平方米左右的鸭棚来养鸭子。应在鸭棚周围,围上高约50厘米的金属网。 鸭子属于水禽,鸭棚里常常湿漉漉的、到处是粪尿。
2.让鸭棚保持干燥的方法是除掉粪尿、通风日晒并撒上干燥的沙子,或者事先在地面铺上用竹篾、木板做的留有小空隙的地板。
3.要对鸭子进行放养,在放养的过程中,鸭子会自行觅食。鸭子行动笨,不能上树啄食,为果园低栏放牧提供了保证。凡是土壤和水源条件较好,主干较高或老龄的苹果、梨、杏、山楂、柿树、核桃等园地均可放养。
4. 为补充放养时期饲料的不足,对放养鸭要适时补饲。雏鸭放养从4周龄开始,前期为育雏期,可圈养和笼养。雏鸭在早晚各补饲1次,以补充能量的不足。随着雏鸭的生长,可根据放养鸭啄食杂草、野菜、昆虫决定放养鸭的补饲。以放养为主时期,晚上回舍棚后进行补饲,并备足饮用水,满足饮用。
5.鸭子不能随便抚摸,因为鸭子的警戒心比较强。我们要先轻轻地抚摸它的身体,再用双手托住它的腹部,抱起来。触摸鸭子之后,为了防止传染上鸭子带有的病菌、防止沙门氏菌等霉菌感染的发生,应该用药性肥皂或酒精等洗涤消毒。
6.锻炼鸭子下水的方法是需要根据天气和气温情况而定,晴暖时坚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气温低时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后,要让鸭子在无风、温暖的地方将羽毛梳理晾干再赶回鸭舍。
注意事项:
1、降低饲养密度:每平方米鸭群密度过大,将造成拥挤、堆压、积温闷圈,所以应减少圈内鸭数,增设水盆食槽。
2、调整饲料配方:不同生育阶段的仔鸭饲料配方各不相同,夏季的饲料配方应满足所有必需氨基酸的前提下,使蛋白质水平可能处于最低限,以减少饲料消化散热。
3、改变饲养方式:网养可减少仔鸭与粪便的接触,减少疫病传播机会,降低发病率,同时网养可以减少鸭群的营养消耗及产热量,有利于健康生长,故宜采取网养。采取地面养鸭,最好不用厚垫料,尤其不宜垫草。
4、减少阳光照射:建造高而宽敞的鸭舍是减少阳光照射的有效方法。高温期间可在屋顶淋水或喷雾化水,也可在屋内顶刷上白灰换气。
5、优化喂料时间:尽量在清晨和夜间8-10时,比较凉爽的时间喂料,白天让鸭多休息。
6、搞好日常消毒:做好消毒工作,防止苍蝇、蚊子滋生,使鸭群免受虫害骚扰。
7、供给新鲜饲料:在高温、高湿期间,饲料放置过久或料槽中的饲料停滞过久会引起发酵变质,因而应保证供给新鲜饲料。
8、保持环境安静:鸭瘟防治方法目前,药物治疗对鸭瘟尚无效果。
鸭子养殖大棚
养鸭后大棚内温度比棚外气温高5-13℃,但塑料大棚若不采取保温措施,室内昼夜温差为10-15℃,这种昼夜温差太大对肉鸭饲养是有害的。因此,必须合理设置保温装置,提高室内温度,缩小昼夜温差。从某种意义上说温度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肉鸭饲养的成败,因此正确选用合理的塑料大棚结构的同时,要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要通过通风口大小的调节及盖、卷保温帘来调节室温,要给棚温室配备“被”和草帘。夜晚要把纸“被”盖在塑料膜的表面;当室外气温很低时,还要在纸“被”外加盖草帘,必要时可关闭背面通风窗。白天当室外气温升高时,需将草帘和纸“被”卷起来,固定在大棚顶部,中午12:00至下午14:00可打开通风窗通风降温。 不同日龄育雏温度 日龄(天) 温度(℃) 日龄(天) 温度(℃) 1-3 28-30 11-24 22-24 4-6 26-28 15-20 20-22 7-10 24-26 21天后 不低于20
..
蛋鸭的大棚养殖技术
笼养蛋鸭和平养蛋鸭没有那个更好的区分,两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必须根据自己的地区和养殖需求来选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蛋鸭笼养与平养方式的比较分析吧。
地面平养的优势
目前我国在蛋鸭养殖方式上,以鸭舍、运动场、水面这种传统的地面平养方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南方养殖环境资源丰富地区,地面平养成为首选的蛋鸭养殖方式。但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污染严重、畜牧用地紧张、疫病难以控制等问题日益突出,逐步成为蛋鸭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探索一种新的饲养方法,在饲养模式上进行研究和突破,我们于 2005 ~ 2006 年开展蛋鸭笼养技术研究,在笼养设施、饲养管理、疫病综合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在生产上的初步应用已体现出诸多优势。下面就蛋鸭笼养和平养养殖方式的优缺点作比较分析,供养殖场户和同仁参考。
成本低,投资省
地面平养的养殖方式在环境气候条件适宜地区均可应用,具有投资省、成本低的优势。经测算,以毛竹、稻草、油毛毡、薄膜等为材料搭建的简易鸭舍,每平方米鸭舍的造价成本仅为 30~40 元,这种鸭舍的利用年限一般为 3~4 年,且在实际使用中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建造年存栏 3 000 只(约 500 平方米)规模的鸭舍仅需成本 1.5 万 ~2 万元左右。养殖户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劳力,结合当地养殖资源,从事与经济实力、劳力、资源相适应的蛋鸭养殖生产,增加经济收入。
充分利用养殖环境资源,开展立体养殖
一些养殖户充分利用当地的养殖环境资源,开展鸭鱼联养、鸭珠联养、稻鸭联养立体养殖,合理利用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共生共育关系,实现了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节省了养殖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技术成熟
地面平养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蛋鸭养殖的主导模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经过逐步的改进与完善,已形成了包括品种、营养需要、饲养管理、疫病综合防治等环节的成熟技术,这些技术已为广大养殖户所熟悉和掌握,在当前蛋鸭养殖业生产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地面平养存在的问题
环境污染
养殖户一般会选择在具有良好水资源条件的地方发展蛋鸭生产,这样既可利用良好的水域资源,方便管理,又可节省投资成本。而在具备良好养殖环境资源的地方,往往会成为蛋鸭养殖业集中的地方,由于缺乏社会行为的约束和严格的管理,密集的零星散养加上养殖户缺乏相应废弃物处理能力,导致单位面积承载蛋鸭数量过多,代谢排泄产物超过环境吸纳消化能力,环境中有机质富集,含量增加,导致环境污染,尤其河流等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养殖环境资源依赖性强,占有量大
平养需占地面积大,而地面平养多采用垫料加铺方式, 1 个产蛋期需消耗较大数量的垫草和垫料,尤其在垫料资源紧缺地区,除增加垫草资源消耗外,还增加了生产成本。据调查,养殖 2 000 只规模的鸭群饲养期间需消耗垫料 1.0 万 ~1.5 万千克左右,增加生产成本 3 000~4 000 元。
增加养殖风险
地面平养大多为开放或半开放,加上区域高密度饲养,沿河流饲养,极有利于疫病的传播和扩散,对蛋鸭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大大增加了养殖风险。为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发展而应用抗生素则增加了药物在产品中的残留机会,不利于产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
鸭蛋污染
在地面平养方式下,产下的鸭蛋由于没有及时与污染源(垫草、鸭子)进行隔离,鸭蛋表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了鸭蛋的外观和卫生,缩短了鲜蛋的保鲜期,还增加了蛋制品加工的洗蛋工序。
笼养方式的优势
提高单位面积鸭舍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笼养不需要运动场和水面,采用双列式 3~4 层笼养方式,每平方米鸭舍的饲养量较地面平养有所增加,占地面积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由于简化了饲养管理操作程序,降低了劳动强度,劳动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每个饲养员管理鸭子的数量由平养模式的 2 000 只左右至少提高到 4 000 只左右,劳动生产效率至少提高 1 倍以上。
有利于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首先笼养蛋鸭的生产过程在鸭舍内进行,鸭子隔绝了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有效降低了生产期间与外界环境病原微生物接触感染机会,尤其是对以某些飞禽候鸟为传染源进行传播的疫病(如禽流感);其次笼养鸭由于活动空间有限,防疫所需时间短,可避免惊群漏防现象发生,减少免疫应激;再次笼养蛋鸭可避免饮水器、食槽被粪便污染,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即使个别发病的蛋鸭也能够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或淘汰,可有效降低大群感染疫病的风险。
提高饲养效益
首先笼养蛋鸭由于不易发生抢食现象而采食均匀,使鸭群体重均匀、开产整齐,又因活动范围小,减少运动量和体力消耗,而降低了饲料消耗。其次鸭群里总会有些是低产的,这些鸭只吃料不产蛋,或很少产蛋,笼养鸭个体健康和生产性能状况信息能得到及时反馈,有利于淘汰不良个体,使鸭群产蛋率大幅度提高。
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
由于鸭子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养殖过程中的污染源仅局限于养殖场地,所产生的代谢排泄物便于采集,经适当处理可合理利用或达标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危害,有利于实现清洁生产。
鸭蛋干净,延长保鲜时间
笼养蛋鸭刚产下的鸭蛋,由于斜坡和重力作用滚到集蛋框中,脱离了与鸭子的直接接触,且笼子底部与鸭蛋直接接触面比较干净,降低了鸭蛋污染程度,较完整地保存蛋壳外膜,有利于延长鸭蛋的保鲜和保质期,改善鸭蛋外观,减少蛋制品加工过程的洗蛋工艺,增强鸭蛋的市场竞争力。
节省垫料,降低废弃物产量
经初步测定, 1 只日采食量为 150 克干饲料的蛋鸭,日产湿粪 100 克左右,年产湿粪约 36 千克,而采用平养垫料饲养的,年产混合粪(包括垫料)约 100~150 千克,既增加了垫料成本,又增加了废弃物处理量。
解决气候寒冷地区养鸭难问题
笼养蛋鸭由于处于相对稳定的小气候环境,可有效克服外界不良环境气候条件(如严寒)的影响,笼养蛋鸭的开产日龄、到达产蛋高峰日龄比较集中整齐,产蛋量受外界气候影响少,据试验测定(南方地区)冬季笼养效益优势比较明显,笼养方式可解决气候寒冷地区养鸭难问题。
笼养方式存在的问题
应激反应现象
在夏天高温季节,如没配备降温设施,热应激反应严重,中暑时常发生。另外笼养蛋鸭的饲养管理操作都是在与鸭子距离较近的情况下进行的,难免会对鸭子产生不良影响。
容易导致软脚病
笼养鸭因长期在鸭笼中饲养,活动空间受到限制,鸭子大部分时间伏着休息,活动少,易导致软脚病等脚部问题。
鸭羽毛零乱,外观差
鸭子上笼以后,由于断绝与水的直接接触或受到活动空间的限制,梳理羽毛的行为大大减少,加上鸭子与笼壁及鸭与鸭之间接触摩擦机会大大增加,影响了羽毛色泽和鸭子的外观。
发生卡头、卡脖子、卡翅现象
由于必要的饲喂、捡蛋等饲养管理工作由饲养员来操作,饲养员在操作时与鸭子的近距离接触会使鸭子产生躲避反应,笼具设计不良时常会发生卡头、卡脖子、卡翅现象,对鸭子造成直接伤害,增加鸭子的淘汰数量。
增加养殖成本
笼养时需要特制鸭笼等设施,使养鸭的成本(笼和槽)一次性投资增加,如仅饲养 1 年,经济效益不如平养可观,若多年利用的话,成本会大大降低。
笼养蛋鸭的技术
1、 鸭笼构造
鸭笼由直径4cm以上的木杆做支架,用竹片或铁丝网构建,通常制成梯架式双层重叠鸭笼。笼高60cm、长165cm、宽70cm。笼底面离地45~50cm,坡度4.2°,底板片顺势向外延伸20cm,档板竹竿镶裹稻草。每笼饲养成鸭12~14只。鸭笼放在通风向阳的舍内。
2、 品种选择
笼养蛋鸭要选择体型小、成熟早、耗料少、产蛋多、适应性强的品种,如康贝尔鸭、樱桃谷鸭、绍鸭、金宝鸭、荆江鸭、宜春鸭和中山鸭等。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要选择健壮、无病、大小整齐的青年鸭进行笼养。这样,鸭上笼后,经半个多月的适应期即可陆续产蛋,每年春秋两季为高产期。成年母鸭第1年产蛋率最高,第2年留优去劣,淘汰更新50%,第3年全部更新。
3 、饲料配制
日粮配制为谷物饲料(以玉米或稻谷为主)占50%~60%、饼类饲料(以豆饼、菜籽饼为主)占10%~20%、蛋白质饲料(以鱼粉和黄豆为主)占10%~15%,还要添加贝壳粉1%、食盐0.3%和多种维生素0.2%。每只鸭每天喂料125~150g。鸭群产蛋率在70%左右时,日粮中的粗蛋白应保持在18%左右,饲料代谢能为2800~2900千卡。
4、 喂养方法
饲料粉碎后加水拌匀,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度。每日饲喂4~5次(从天亮到晚上9~10时),夜间最后一次喂的量稍多,以吃饱不剩为准。休产期的蛋鸭群日喂2次,水槽盛水深度7~10cm,与料槽平行挂在鸭胸部高的水平位置上。每隔半月喂1次砂砾,每只每次饲喂10g。
5 、促使发情
蛋鸭的性欲越强,产蛋越多。因此,在母鸭中除留足种鸭外,应再多留2%~3%的公鸭。通过对母鸭的性刺激作用,使卵泡发育更快,加速排卵,达到多产蛋的目的。
6、 适时调温
根据季节变化要适时调节笼温。即春保温—日通风、夜保温;夏降温—昼夜通风,炎热天气还应在舍内洒水降温;秋防暑—增喂青料,降低体温;冬防风—修好鸭舍,防风保温。
7、 补充光照
夜晚补充光照,可有效防止鸭的性早熟,延长产蛋期。开始光照时每昼夜不少于14小时,以后逐渐增加至16小时。同时,根据自然光照的长短,按夏弱光(15~25w的电灯泡照光)、秋常光(25~40w)、春冬增光(40~60w)的原则调节。值得注意的是,变动光照时要逐渐进行,使鸭有一个适应过程。
8、 强制换羽
入秋以后,为了提高产蛋率,缩短鸭的休产期,降低饲养成本,可进行人工强制换羽。具体做法是:第1天停水停食,第2天和第3天停食供水,第4天停水供食,并拔除鸭的双翅尾部的全部羽毛,第5天恢复正常饲养管理。强制换羽的鸭经15~20天饲养即又开始产蛋。
9 、定期驱虫
蛋鸭上笼20天驱1次蛔虫,停产换羽期间驱蛔虫、鸭虱各1次,入冬以后再驱1次蛔虫。
10 、鸭病防治
鸭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所以要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并举”的方针。预防鸭瘟主要是在搞好卫生(每隔10天左右清理1次粪便)的同时,每年春、秋两季及时注射鸭瘟疫苗(在休产前注射最好),每只注射2.5~3ml;鸭霍乱可注射藏氏疫苗,预防量每只注射3ml,治疗量每只5ml。笼养要注意鸭软脚病的防治,一旦发现症状不要让病鸭多睡,适当驱赶其走动,并用缝衣针扎鸭脚上的小红盘(不能扎粗筋)即可治愈。平时用磺胺二甲嘧啶或磺胺噻唑按0.5%~1%的比例拌入饲料中连喂3~5天,停10天后再喂,可有效防治鸭痢病。
通过以上分析,相信你对笼养蛋鸭与平养有了深层的了解,一定会给你怎么选择养蛋鸭的方式带来帮助。养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养殖方式,争取以最少的投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空间。
养殖项目
养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