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病好以后啄肛脱肛什么原因,蛋鸡为什么啄羽、啄肛?由哪些因素造成
蛋鸡为什么啄羽、啄肛?由哪些因素造成?
肉鸡尤其是三黄鸡啄羽,主要是免疫、高温、公鸡地域意识增强导致的,主要啄尾根部羽毛,解决办法向饲料中添加鱼粉1.5%以上即可,强啄羽立即向饮水中添加食盐0.5%,马上即可停止。蛋鸡啄羽是由于体内缺乏一些营养素造成蛋鸡异嗜,这些营养素当中,最重要的是烟酸、泛酸、叶酸、生物素等,解决的方法是向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这些单项维生素,或者换一种这些成分含量高的多维素产品。蛋鸡啄肛是由于蛋鸡产蛋时间过长,鸡舍光线太亮造成,因为鸡对红色特别敏感,如果其他鸡看到正在产蛋鸡外翻的红色的子宫,就会去啄。如果光线暗到其他鸡不能发现,啄肛的发生率就会减少,但是光线太暗会影响到产蛋率;造成产蛋时间太长的原因有蛋个太大、或者蛋个不大但是鸡的子宫收缩无力,影响子宫收缩的因素有蛋鸡育成时的体重,饲料中的酸碱和离子平衡,饲料中B族维生素含量,尤其是B1、B6等,改善的方法是提高饲料中赖氨酸的含量,增加B族维生素的含量或者换一种质量可靠的维生素,向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改善鸡舍饲养条件和育成期管理。霉菌毒素中毒也会引起平滑肌松弛,产蛋无力,造成产蛋时间延长,发生啄肛。克服蛋鸡啄壳的问题由于饲料中缺乏某种营养素或者搅拌不均匀,造成个别蛋鸡异嗜,而鸡蛋的口感对于这些某种营养缺乏的鸡来说是最好的,一旦这种鸡吃过一次鸡蛋,就会不断去吃,解决的方法是重新计算饲料配方,全面平衡饲料中各项营养指标,采用成分含量确实的原料,调整好鸡笼的坡度。一般爱吃鸡蛋的鸡也啄毛。
蛋鸡产生互啄的原因
蛋鸡产生互啄的原因有多种,养殖户需一一进行剖析,对症下药。
常见的蛋鸡互啄原因如下,养殖户能够提前做了解,以防不时之需。
1、养殖密度过大
养殖密度过大是蛋鸡产生互啄的主原因。养殖密度过大,水槽、料槽缺乏,鸡群争抢水料,使有些鸡只体内养分缺少,易产生啄癖。
2、鸡群规整度差
0-20周龄,鸡群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体重和骨骼快速增长,若养殖办理不当,会形成鸡群的体重、胫长不达标,使鸡群规整度差,这样会形成鸡群产生啄癖。
3、鸡舍环境调控不当
如果鸡舍内的空气浑浊,有害气体超支,鸡群就会烦躁不安,产生啄癖;温度不均衡,忽冷忽热,会给鸡群形成很大的应激,产生啄癖;鸡舍光照时刻过长,强度过大,或光线不均匀,外界光线直接照鸡群,均易产生啄癖。
4、日粮养分不合理
日粮中动物蛋白含量缺乏,或氨基酸不平衡,鸡群不能有效地使用日粮中的蛋白质,可引起啄癖;钙和磷的缺少,维生素B2、B6和B12的缺少均可引起啄癖。
常见类型及诱因
啄肛:
啄食肛门及其以下腹部是最严重的一类啄癖,见于高产笼养鸡群或开产鸡群,诱因是过大的蛋排出时努责时刻长形成脱肛或撕裂,丢失的多是高产母鸡。也常见于产生腹泻的雏鸡,诱因是肛门带有腥臊粪便。
啄羽癖:
个别自食或相互啄食茸毛或脱落的茸毛,啄得皮肉露出出血后,发展为啄肉癖,常见于产蛋高峰期和换羽期,多与含硫氨基酸、硫和B族维生素缺少有关。
啄蛋癖:
母鸡刚产下蛋,鸡群就一拥而去啄食,有时产蛋母鸡也啄食自己生的蛋,首要产生在产蛋鸡群,尤其是高产鸡群,产生的原因多因为饲料缺钙或蛋白质含量缺乏,常伴有薄壳蛋或软壳蛋。
对策
防治本病时,首先应了解产生同类相残的原因此加以扫除,从而根据确诊出的病因,采纳相应的防治措施。
1、及时移走互啄倾向较强的鸡只,单独养殖,阻隔被啄鸡只,在被啄的部位涂擦龙胆紫等苦味强烈的消炎药物,一方面消炎,一方面使鸡知苦而退。
2、在喂食上添加中亚达龙毛血旺,可以使鸡催肥增重,防啄防打架。保肝强肾、提高免疫力,促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平衡肠道菌群,削减肠道疾病产生,补充所需氨基酸、微量元素,改善毛色光泽。明显增强家禽繁殖功能,延长产蛋高峰,提高种公鸡精子质量。连用20天,3天冠红毛亮,7天初步长绒毛,15天明显增重,从小使用毛血旺,可以提前至少15天出栏。
3、断喙尽管不能彻底避免啄癖,但能削减产生率及减轻损害。7-10日龄断喙效果较好,开产前再修喙一次。。
4、光照不可过强,以3瓦/平方米的白炽灯照明亮度为上限。光照时刻严格按养殖办理规程给予,光照过强,鸡啄癖增多。
5、下降密度,为鸡只供给足够的空间,可削减啄癖产生的机会。
6、加强通风换气,最大限度地下降舍内有害气体含量。
7、严格操控温湿度,避免环境不适而引起的拥挤堆叠,烦躁不安、啄癖增强。
200多天的蛋鸡是笼养的,突然停止下蛋,什么原因?
鸡产蛋最适宜的温度是13一20℃.环境温度达25-29℃则产蛋率下降,蛋重小,天壳变薄,呼吸次数开始增加,温度超过29℃时,鸡因过热而体质虚弱.相反,如鸡舍温度低于5℃时,产蛋显著减少,低于零下9℃时,鸡活动迟钝,也不产蛋。
如何规避或解除蛋鸡产蛋瘫痪
方法 1 向母鸡饲喂大颗粒石粉
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的试验分组如下,2个不同品种的蛋鸡(罗曼褐和波温白蛋鸡)从孵化出来地面平养或暖棚饲养开始,分别饲喂不同粒径大小的石粉日粮,分别为小于0.431毫米和大于0.879毫米。从18周龄到54周龄期间饲喂同样的配方日粮。
试验结果显示,18周龄时饲喂粗颗粒石粉的蛋鸡其骨密度更高。与大棚饲喂的蛋鸡相比,笼养蛋鸡的骨密度也更高。白蛋鸡的骨密度高于罗曼褐。在开产前期,饲喂细颗粒石粉的蛋鸡其胸骨弯曲率是饲喂粗颗粒石粉蛋鸡的2.8倍。
产蛋期饲喂粗颗粒石粉的蛋鸡所产鸡蛋蛋壳更厚。54周龄时,饲喂粗石粉的蛋鸡胸骨压痕也更少。总而言之,无论是何品种的蛋鸡,开产前期饲喂粗颗粒石粉均能提高蛋鸡骨密度,减少开产前和产蛋期的胸骨损伤。
方法 2 优化蛋雏鸡配方中的钙磷比
试验将蛋雏鸡生长期和开产前期的配方磷含量分别设置为0.32%:0.25%和0.3%:0.2%,石粉颗粒仍分别为粗颗粒(直径大于0.878毫米)和细颗粒组(直径小于0.431毫米)。所有蛋雏鸡均采用地面平养方式,分3阶段饲养,分别为0~5周龄,生长期为5~14周龄,开产前期为14~18周龄。
蛋雏鸡饲喂粗颗粒石粉可以提高育成期和产蛋期的蛋鸡体重,但是必须使用低磷日粮。此外,低磷日粮组也能提高产蛋后期的蛋壳比重。在非笼养体系下,不同的磷含量以及粗颗粒石粉对蛋鸡的胸骨畸形率没有影响。蛋雏鸡饲喂高磷粗颗粒石粉日粮时,14周龄的蛋雏鸡其骨面积较饲喂细颗粒石粉组蛋鸡更大。在胸骨问题上二者无显著差异。
方法 3提高蛋雏鸡和产蛋鸡配方中的钙含量
试验中蛋雏鸡和产蛋鸡配方所含能量蛋白均相同,分为标准钙磷组和高钙磷组,试验时间为7~52周龄。结果表明,无论何种饲养环境,蛋鸡品种和配方中的钙磷含量均会影响产蛋性能。白蛋鸡一向比罗曼褐蛋鸡产蛋更多。饲喂了高钙磷组的蛋鸡产蛋更多,产蛋高峰期后产蛋率也更高。由于钙磷含量高,产蛋初期的蛋重也有所提高。
饲喂环境和蛋鸡品种对胸骨畸形率有交互作用。罗曼褐蛋鸡在非笼养环境下的胸骨畸形率较平均值高10%,白蛋鸡无论在哪种环境下饲喂其胸骨畸形率都较平均值高4%。而笼养罗曼褐蛋鸡的胸骨畸形率较低。笼养蛋鸡系统中钙磷含量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增加平养蛋鸡的钙磷含量对改善蛋壳强度并无改善。
方法 4 非笼养环境下可在地面增加钙源选择
2015年夏天的一项试验研究了向非笼养蛋鸡提供牡蛎壳对海兰褐蛋鸡的影响。牡蛎壳被放在小型饲槽中,每2周重新补充一次。蛋鸡非常喜欢采食牡蛎壳,尤其是新鲜牡蛎壳,有些甚至在里面洗沙浴。 试验对胸骨畸形率、蛋壳强度、骨密度等指标进行了检测。
研究表明,如果能更多的关注蛋雏鸡的矿物质营养,蛋鸡自身能得到许多益处,因为这种益处可以延续到开产前期和产蛋早期。蛋雏鸡饲喂粗颗粒石粉能提高蛋鸡的整体骨骼健康甚至是蛋壳质量。非笼养饲喂体系让蛋鸡补充额外的钙源成为可能,这种非传统的钙源补充能改善蛋壳质量和骨骼健康。
养鸡
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