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底质,海参养殖底质
养海参需要什么条件
1,北纬39度,黄海冷水边缘
北纬39度是个神秘的地带,在这个地带上有北京、纽约、芝加哥、罗马、爱琴海、地中海等胜景,有著名的葡萄酒产地、人参产地。这个地带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纬度和海珍品原产地。
2,水温11℃,天然低温,自然好参,这个温度是海参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也是优质海参出产的必备条件之一。
3,30米深海自然生长,成就纯天然,獐子岛远离大陆,远离主航道,海域水深平均达35米,属于深水岛类型,是国家级清洁海域、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
4,零污染海水,纯净天然水质
这里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赤潮的海域,这里的海水每年评定都是“清洁”,这里是我国最清洁的海域。
5,31%的盐度含量指数,确保海参全面平衡生长
盐度垂直分布一致,平均31%。营养盐丰富,确保了海参生长所需营养成分。
6,0.75m/ss的海水流速,恒定流速标准
獐子岛距离黄海冷水圈较近,海流湍急,海水交换能力和自净能力都很强。
7,一类大气,全天候鲜氧供应。
海参好养吗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海参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我国周边海域污染严重,而海参对水域环境又要求极高,因此,养殖户只能转向室内养殖,虽然野生海参养殖开始衰退,但是,室内养殖却风起云涌,由于室内养殖的兴起,虽然使我国海参的产量快速提高了,但也因此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现在海参养殖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自然海域投苗养殖,另一种是海参池塘养殖。池塘养殖的海参要求海水温度,盐度,食物等条件非常苛刻。如果用陆地上淡水加海盐法养可以解决海参敌害和大面积病害传染问题,另外还可以解决海水短期污染而无法换水问题。但更换海水成本很高,需备用池,每次换水都要在备用池储水并养水,如果备用池需一个月才养肥水,而养殖池半个月要换水一次,这很难解决,并且设备投资较大。但可考虑海参精细化养殖,例如池塘加大棚(夏季带隔热网冬季棚膜保温)来控制温度。首要风险就需考虑养殖成本,投入与产出能否成正比。
另外这几年海参价格的起伏不定给养殖户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因此深入了解并把握海参的养殖规模与市场需求对养殖户来说尤为重要。
海参必须在海里养吗
野生海参的营养要远远优于养殖海参。海参养殖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虾池或圈海养殖的海参,二是人工育苗,放回大海任其自己长成的海参,即底播海参,从海参成长过程看,可视为野生海参。
下面介绍野生海参和养殖海参的区别:
生长环境的区别
野生海参:生长于深海区域,没有污染,由于天然的环境的因素,海参没有固定的食物,多以海藻及海底微生物为食。野生海参的捕捞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且生长年限不够的海参一般不予捕捞,这也是为什么野生海参肉质肥厚、口感韧度好,营养价值高的原因。
养殖海参:围堰或是虾池水位很浅,光照充足,海参生长很快,池养海参一般两年就可以长成了,有的甚至6个月就已经长成了,营养积累低。尤其注意的是在养殖过程中,一些海参养殖户为防治病虫害,在养殖海参的水池内加入抗生素;为促进海参快速生长,在饲料中添加生长激素等,导致成年海参体内药物残留,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池养的海参一般生活在20摄氏度水温,1.5米的水深环境下,池温极易升高,而且海参是人工投料进食。使得海参的生长速度快速,个头大,但是海参的品质和安全性却令人担忧。
形体特征的区别
海参的形体。野生的海参由于野外生长,海水深,水温低,日照少,没有固定的饵料,生长慢,多生长为三五年,外观颜色呈棕(或黑)褐色,呈棒槌形,4—6排刺,肉质厚实有弹性,筋宽厚饱满,沉积的营养物质丰富,其中胶原蛋白含量高,组织密实;而圈养的海参,需要定时定量的喂养饵料,生长快,大多一两年就可以长成,体形颜色大多鲜艳,呈黄绿色,皮质薄,胶原蛋白含量低,组织稀疏。
海参底足:底播野生海刺参一般生长在水深20米左右的海域,通过底足行动来寻找食物,所以底足长得短而粗壮;而圈养的海参因为长期使用养殖人员投放的饵料不需要移动,且生活在浅水区域,底足的行动作用下降,吸附力差,变得细长。
海参肉质:野生海参因为生长水域深(15到20米),水温低,日照少,生长慢,肉质厚实有弹性,筋宽厚饱满,沉积的营养物质丰富;而圈养的海参生长的快,肉质松软不紧实(这一点很像三个月出栏的生猪)
海参口感:野生刺参非常耐煮,即使煮的时间稍长一点,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煮制后的海参参体有弹性,刺透亮,肉质筋道,有咬头,口感好;圈养刺参不耐煮,煮的时间稍长就发馕,肉质缺乏韧性,口感不好。另外,野生的海参口感劲道,无涩味,切口细腻、整齐、均匀,无异味(药物味道和腥臭味)
海参生长年限:野生海刺参一般生长3年以上才达到捕捞标准,时间越久营养沉积越多,滋补价值越大;而圈养海参温度适宜饵料丰富,生长速度快,一般达到商品规格5-8头就可出售,滋补作用相对差。医学界公认营养价值最高的海参以产自渤海海域的海参品质最佳。
另外,野生的海参口感劲道,无涩味,切口细腻、整齐、均匀。
海水养殖海参需要什么条件
你好,在海参的各个生长阶段对水温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在十几度到二十几度之间,盐度只要是海水盐度不骤然起大的变化是没有关系的,但是盐度高的地方海参长的较慢。
温度通常,刺参的最适生长水温为8℃~15℃,但其可适应的温庋范围较广,它可耐受的水温为-2℃~30℃。如果长期生活在低温(0℃以下)或高温(28℃以上)的条件下,对刺参会造成危害,易发生排脏和溃烂。
养海参注意事项
海参养殖所需的水质条件必须符合国家养殖水环境标准: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PH、COD、重金属离子等指标均应控制在国标以内。
海参对水质要求不高,在有机物质多的水体中海参的生长情况较好。亚硝酸盐浓度越高,海参生长越慢,在亚硝酸盐浓度到达0.1mg/L后便可对海参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水体的盐度同时对海参的生长也很重要,海参对盐度的适应性并不是很强,只能耐受一个很狭窄的范围。而且还有比较特殊的一点就是海参对于光线非常敏感。海参作为一种夜行动物,在太长时间的光照下可能会导致死亡,所以要注意光线的隐蔽。
养海参需要什么手续
正规的:向渔业局申请海域使用证。非正规:向海域拥有者购买或者租赁。
养海参需要养多少个月
野生海参68个头一只大约7.3克,大约4年。如果是养殖类海参的话,生长周期大约在1-2年。如果是北方刺参的话,生长周期在4年左右。如果是野外海参的话,生长周期大约在10-12年左右,超过则有可能“自然死亡”。我国海参分布在温带区和热带区,温带区主要在黄渤海域,主要经济品种是刺参,也是我国最为知名的海参种类。
养海参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养
(一)潮间带沉笼、沉箱养殖
选择风浪小、无淡水注入、潮流畅通、滩面平缓、管理方便的内湾,作为养殖海区。沉箱、沉笼可以是水泥制作,也可以是钢筋网衣编制而成,均须牢固的固定于海底。优点是养殖海参的安全系数较高,便于观察和管理,但需要不断的疏散,否则对生长有一定限制作用。此种方式目前大面积应用的较少,具备此种养殖环境条件的海区,是海参中间培育的理想方式。
(二)室内控温养殖
根据海参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使养殖水温始终保持在适宜生长的范围内,以便加快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黄海水产研究所通过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项目,对“刺参夏眠习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海参的夏眠现象是因水温而致,且海参夏眠的水温随着个体的增长而降低,即个体越大夏眠水温越低。同时显示,经过夏眠的海参体重明显下降,平均失重为原体重的1/3至1/2,这也是自然水域中海参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在高温期间,采用控温可以解除海参的夏眠,使海参始终处于正常的活动、摄食、成长的状态,从而完全可以避免养育海参夏眠对养殖造成的弊端。
养殖设施:养殖池不宜太大,以长条池为好,便于流水。池内设有固定或不固定的、多层或多孔的海参“隐蔽物”,以便于管理和清理;水温:适宜水温最好保持在10-13度;苗种规格和放养密度:3~5cm或更大一些为好,放养量视养殖条件而定,一般50~100头/m2 为宜;投饵:首要的是要保证饵料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投饵量以控温状况而变化,一般在日投饵量为体重的1-8%范围内,投饵量调节的主要依据是视刺参对上一次投饵的摄食情况;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观察,观察包括海参的活动是否有异常、摄食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等等。及时清池、调节水温、防病治病。
(三)围网养殖
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如山东长岛海域,因其自然环境的优势,大小岛屿和明暗礁石较多,可以在这些岛屿和礁石之间,加固围网养殖海参。其优点在于海参仍然像生活在自然海区一样,同时可以减少逃逸便于看管。
(四)多品种混养
试验混养的品种比较多,有参虾、参鱼、参贝(如扇贝、鲍鱼)、参蜇等混养方式。在混养中,应根据实际养殖条件,确定主导的养殖种类,其他的为附属养殖品种。从而决定不同养殖品种的放养数量、规格等,真正达到养殖生物、生态及效益的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在混养中,海参作为附属养殖品种,是非常好的环境清道夫。
养海参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养活
海参喜欢生活在海藻茂密,水流迟钝、没有淡水流入、通明度较大的礁石或泥沙底地带。海参有的裸露在水藻外,有的隐藏在泥沙内,适应水温为0-30度,盐分在26%~32%,繁殖期在7月,繁殖能力强。海参生长本领很强,即便内脏落空后,几个星期即可长出新的内燥。海参遇到敌人时,身体会剧烈收缩,将内燥器官从肛门抛向敌人。海参身体切去一段可以再生,即便被敌人吃掉一大半,几个月后也能长出全新的身体。
由于海参爬行非常缓慢,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所以通过伪装、排挤内脏引诱敌人。
海参的养殖条件
12亩海参池大约放36000头-60000头参苗。
一般一亩3000-5000头。
合理的放苗密度应根据养殖方式、技术水平、换水条件和饵料供应等状况来决定。目前海参池养大多数采取轮捕轮放的方式,为保持池内存养量,每年即需要补放苗种,一般春季放苗池塘,在秋季或翌年春季补苗;秋季放苗池塘,在翌年春季或秋季补苗。
为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一般在低密度2000头以下/亩和高密度20000头以上/亩存养量都是不利的,通常以3000~5000 头/亩为宜。
家里养海参需要什么条件
1)控制保苗密度。保持合理的密度,是提高保苗率的关键措施之一。一般2~4毫米的稚参,每立方米水体保苗密度为⒛万头。随着个体的增大要不断稀疏密度,否则密度过大稚参在附着基上活动空间减少,不能吃到足够的饵料,造成稚参营养不良、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加。疏苗方法是将附苗密度过大的附着基在水中冲刷,一部分稚参冲到空附着基上;或将波纹板或塑料薄膜隔一去一,然后在空当处再插上空波纹板或塑料薄膜,数日后海参苗又可附着均匀。
(2)投喂合适的饵料。保苗初期以投喂新鲜海泥为主,后期可采用新鲜海泥及鼠尾藻磨碎液混合投喂,每天投饵4~6次,日投喂量一股在10~⒛克/米3。到了冬季可以单独投喂鼠尾藻干粉,每天两次,日投喂量在5克/米3左右。水温高于25℃或低于5℃时不必投饵。
(3)水质管理。夏季高温季节日换水2~3个全量,有条件的最好长流水;冬季日换水一个全量。夏季高温季节4~6天倒池一次,冬季1Q天左右倒池一次,倒池后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方可使用。水温是海参保苗期间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必须加强调控。在夏季要盖好草帘,减少棚内光照,降低温度。冬季在阳光充足时要拉开草帘,增加光照,提高棚内温度。另外要有塑料大棚预热池,提前对海水进行预热,避免连续阴雨天水温过低。无海水井的地区,应备有锅炉等加热设备。刺参的池塘养成池塘养殖刺参,一般是利用水源、水质、底质条件好的虾池对其进行改造,或者是新开挖的池塘来进行。池塘养殖刺参具有建池投资少、管理方便、养殖成活率和回捕率高、养殖周期短、收益大、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现在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刺参养殖的主要方式,养殖规模逐年扩大。
养鹅
养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