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镇的历史沿革,永清县永清镇面积
永清镇的历史沿革
1958年建城关红旗公社,1961年改城关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改镇,1987年更名永清镇。
1996年北辛溜乡、养马庄乡、大辛阁乡、刘其营乡并入。
1997年,面积215.9平方千米,人口9.8万人,辖南关一村、南关二村、南关三村、南关四村、南关五村、北关、东关、西关、一堡、二堡、三堡、四堡、朱家坟、东塔巷、西塔巷、南关厢、北园子、右奕营、小西关、大辛阁、西下北岔口、苏家务、西太平庄、中和顺营、赵各庄、雷家营、陈家场、大焦垡、陈家营、东下鲁家窑、中岔口、南岔口、老君堂、东和顺营、西和顺营、小辛阁、大营、西郝家场、小曹营、草厂、张四营、华圈、后李迁务、前李迁务、姜家屯、辛立庄、樊庄、白庙、刘其营、尚庄子、曹庄、台子庄、东壮、菜园、李黄庄、胡家庄、大麻子庄、双营、东麻、东碱厂、张迁务、大仲和、小仲和、小董家务、贾家务、韩庄、王佃庄、西新民庄、东新民庄、北麻、西麻、小麻子庄、西碱厂、西养马庄、石家营、北台子、小强村、相亭、大子营、龙凤庄、蔡家营、汪家营、白垡、大强村、南台子、司小营、南八里庄、王庄、国太营、徐官营、小方庄、韩城、杨官营、寇家垡、乔家营、东关八庄、北辛溜、佃庄、鲁村、吴楼、西营村、小南置、安仁庄、东镇、东辛溜、边辛溜、南辛溜、起村、塔儿营、粉王庄、太平庄、辛立村、东黄村、西镇、姚官营、李庄子、戴小营、高圈、西场121个行政村。
2002年辖5个社区(东北区、西北区、东城区、西城区、永南区)、121个行政村。
临沂有哪些文化历史古迹
凤凰岭遗址
凤凰岭高出地面10-20米,海拔60-70米,巅峰75米,由五个馒头形大土丘组成,南北长1公里,东西宽300余米。其五个土丘已有三个被整平为农田,后存两个。1982年5月,铁十四局在此处购土,修筑兖(州)石(臼)铁路沂河东段路基,挖土时发现墓葬。临沂地、县文物管理部门及时组织人员对其进行发掘清理。是年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又冒着严寒,打破只在春、秋季考古发掘的常规,抢救发掘凤凰岭遗存。通过大面积科学挖掘,先后清理战国至汉代墓葬88座,出土文物有鼎、盒、罐、盆、壶、钵、铜镜、五铢钱等。另有8个乐舞、杂技俑,塑雕精致 ,栩栩如生。在这些墓葬中,一座最大的墓葬系东周墓。墓呈方形,面积近100平方米,由三部分组成,有车马坑、器物坑和墓室。墓早年又有11具无棺的骨架,乃系奴隶殉葬墓。主墓北25米有一个器物坑,出土器物有编钟一套计9件,鼎7件,矛14把,弓4张,簇镞1宗,舟、献各1件。最大鼎重35公斤,最长的一把矛达3.09米。在凤凰岭遗址中同时还出土地许多细石器,并发现了多处用火遗迹,这些细石器包括石核石器和石片石器两大类,器形繁多。大多数以传统的间接打法制成,具有典型的细石器特点。细石器在山东省乃首次发现,代表一个历史时期的单独文化,存在于距今约有1至2万年前的中石器时期。这一发现,填补了鲁南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原始农业的空白。
泉上屯遗址
泉上屯遗址位于河东区汤头泉上屯村东,西南距临沂城30余公里。村西有汤河流过,西北倚汤山,是片依山傍水的河旁台地。遗址东西宽750米,南北长约1500米,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呈梭形土状堆积。其东约1500米处有一南北向蜿蜒起伏的低山,群众称长虹岭,属沂、沭断裂带小构造形成和丘陵,以侏罗纪、白垩纪的紫红色砂岩为主,而遗址座落在沂、沭两河之间的分水岭上,由冲积形成。
就泉上屯遗址在中国考古学的地位看,应属华北中石器时代细石器文化系统,与黄河中、上游地区大荔沙苑、沁水下川、许昌灵井及河北黄骅等地的细石器文化处在大致同一发展水平上。就山东地区而言,泉上屯是中石器时代屈指可数的重要遗址。它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地区史前考古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考古空白,衔接了新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缺环,从而使山东史前序列的建立变为现实,解决了建国以来,30多年间山东史前考古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课题,让考古工作者们初步认识了这种新的遗存面貌与形成。
泉上屯遗址在当时是山东省各地除临沂以外均未发现的文化遗存。1992年6月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政府树立的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现屹立在泉上屯村东。
青峰岭遗址
青峰岭遗址是一处以中石器时代细石器文化为主的史前居址。它的发现引起了中外考石学界的瞩目,对研究人类历史发展及鲁南古代发展史有重大贡献。
遗址位于河东重沟镇王、郑田庄村北,东南靠刘田庄,北为养马庄,向东700多米有一条沭河支流自西北向东南流过。遗址为红砂土冲积而成的梭形高地,北端偏西,南端偏东。南北长1150米,东西宽500米,总面积约57.5万平方米。遗址于1982年12月发现,1992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峰岭遗址是山东地区继凤凰岭遗址发现之后的第二处大型中石器时代遗址,也是迄今发现文化遗迹、遗物较多,且保存较好的一处遗址。就其遗址保护意义来讲,有助于中石器时代社会形态的研究、 人类进化史的部究、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古气候与植被环境变迁的研究。
青峰岭与凤凰岭等遗址的发现,因其所处的考古学年代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行将结束、新石器时代期文化即将萌出的过渡阶段时间,称为中石器时代。按照考古学的命名原则,青峰岭遗址应归属于此前发现的凤凰岭文化。这一次的发现,填补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山东地区中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
大范庄遗址
大范庄遗址位于临沂市河东区相公镇大范庄西0.5公里处,岚济公路侧。遗址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40米,总面积为3万平方米,高出地面6-8米,呈馒头状土丘。土丘上层多周、汉时代遗存,已数遭破坏流失。1965年,村民在此取土填汪,发现器物,报告上级部门,随后原临沂县文物部门组织人员到此发掘,因文化大革命开始,发掘工作被迫暂停,共清理新石器时代墓葬26座,出土文物768件。其中石器20件,主要有铲、镯、镞、石佩等;骨器23件,主要有骨镞、獐牙、兽牙等。最多的器物为陶器,计725件,主要有夹砂陶、泥质黑陶、夹砂白陶、夹砂红陶。器形大多数为平底器皿,三足器鼎和圈足器有豆和柄镂孔杯。高柄镂孔杯有30件,胎壁极薄,近似蛋壳,故称为蛋壳陶,它是龙山文化黑陶中的精品,器型规整,器物光亮漆黑,造型多样,是古陶中的瑰宝。
历史文化
临沂市古称琅琊郡、沂州府,其历史可上溯至2500多年前,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临沂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化资源。汉晋文化、红色文化与当代文化共存互依,书法文化、兵学文化、孝文化、商文化根深叶茂。
临沂市是一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几十万年前的沂河两岸就活动着人类祖先的足迹,临沂古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就出土在这里,拥有精美的汉画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汉墓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沂市博物馆存有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300余件。临沂还是一代名相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算圣刘洪,以及曾子、匡衡、王祥等的故乡。他们灿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着沂蒙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光辉。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孙膑兵法竹简是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属全国少有。市内著名文化旅游景点有:王羲之故居,诸葛亮文化旅游区,荀子墓,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北寨汉画像石墓等。依托灿烂历史文化,临沂已成功举办了书圣文化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化活动。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山东解放区的首府。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山东省政府、八路军115师、新四军军部、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等党政军机关驻地,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 古老的沂蒙山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有的饮食文化,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来一展才华,吟诗作赋。在孔子“登东山(蒙山)而小鲁”之后,李白、杜甫携手翩然而来,写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千古诗句,李白更是为兰陵美酒佳肴而吸引,乐不思蜀,以至醉卧兰陵“不知何处是他乡”,醉出一段极致。历史上,诸葛亮、王羲之等名人都出生在这里,他们为沂蒙饮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羲之故居
养马
养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