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蝌蚪养殖,蝌蚪养殖记录
蝌蚪养殖密度
生长初期
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 8或低于 6 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 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
生长前期
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的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者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cm,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
生长中期
生长中期(20~50天):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
生长后期
生长后期(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蝌蚪放养密度
根据蝌蚪的日龄,确定合理的放养密 度。-般情况是蝌蚪日龄小,放养密度可大一些,蝌蚪日龄 大,放养密度要小一些。蛙卵孵化时每平方米水面放人3? 5团蛙卵,孵化成蝌蚪后要疏散,15日龄前每平方米水面放 养3 000只,超过此密度会出现水质污染,溶氧不足及争夺 食物现象,中午时有大批蝌料的头顶出水面。15?25日龄 每平方米放养2 000只.25日龄到变态初期每平方米放养 1 500只左右。要经过儿次疏散,疏散蝌蚪时要防止碰伤, 快速放人新水池。
目前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密度过大问题,有 的每平方米水面放人十几团蛙卵,放养5 000多只蝌蚪,死 亡现象较重,一般蝌蚪体形小,变态幼蛙瘦弱,当年成活率 低,大部分二年不能育成商品蛙,生产周期推迟1年。所 以,要想培育健壮的大蝌蚪,必须合理放养密度。
蝌蚪养殖密度多大合适
蟾蜍的养殖方法
1、养殖场地:蟾蜍适合在潮湿的石头下、草丛内或者泥坑中的,而且在白天的时候是不会进行活动的,到了晚上的时候才会出来觅食。在养殖蟾蜍的时候,尽量选择适合蟾蜍生活的地方。还需要在养殖场地的四周搭设围墙或者防逃网,避免蟾蜍出现逃跑的情况。
2、种源:在养殖蟾蜍的时候,可以通过购买蟾蜍或者使用蟾蜍的卵块来进行培育。蟾蜍卵块在培育的时候最好选择在每年的5-8月份进行,卵块放置在20℃左右的水中后,一般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可以孵化了。
3、饲料:蟾蜍一般以蜗牛、甲虫或者蛾类为食。刚孵化出来的蝌蚪会依靠卵内残留的营养物质生活2-3天左右的时间,第三天的时候可以喂食一些熟蛋黄或者水蚤等饲料。幼年蟾蜍可以喂食蚯蚓、黄粉虫等作为食物,成年的蟾蜍食量是比较大的,可以使用豆饼、鱼粉和面粉等进行调配后给其喂食,然后让其自由的捕食昆虫就可以了。
养殖蟾蜍的注意事项
1、在养殖蟾蜍的时候,刚孵化的蝌蚪需要控制好饲养密度,每平方米饲养4000只左右就可以了,蝌蚪孵化半个月之后,每平方米的饲养密度就需要减少到1000只左右。幼蟾蜍每平方米养殖30-40只左右。
2、蟾蜍在冬季的时候会因为环境温度较低而进入休眠期,在养殖它们的时候在冬季可以适当的提高养殖场地的温度来避免蟾蜍进行休眠。
3、在养殖蟾蜍的时候,还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它们患病的几率是比较低的,但是需要特别注意虫害,特别是老鼠或者蛇等。
小蝌蚪饲养的密度
可以。
差不多3-5天换一次水。而换水的时候,只需要倒去2/3的水,再将已曝气过的自来水加到原本的位置。建议准备另一个容器用来装水曝气,每次换完水之后,再将它装满水,供作下一次换水用。在换水时,最好设法将底层的沈淀物吸乾净,才可有效改善水质。
至于蝌蚪的数量(应该说是蝌蚪饲养的密度)最好不要太多,一来粪便会跟著增加,水质很快就变差;二来住得太密集,容易引起疾病,健康状况也不佳。如果是养一些大型蝌蚪的话,就要养的更疏一点,替它们预留长大的空间。
小蝌蚪养殖
首先,不建议养着。
蝌蚪(或者说青蛙)属于野生动物,它们属于大自然,不应该为人类豢养。(好了好了,知道大家不喜欢听我唱高调,下一段说正题。)
蝌蚪/青蛙也不卫生,在水里的动物们中,青蛙是寄生虫的重灾区,比猫猫狗狗什么的厉害多了,鼓捣青蛙会有一定几率感染寄生虫,寄生虫那玩意普遍比较隐蔽,发现了就是晚期。
要是蛤蟆的蝌蚪那就更X蛋了,寄生虫的问题扔在一边,蛤蟆一是不够赏心悦目,二是会分泌一些毒素。
蝌蚪的养殖
蝌蚪个体小,对外界不良环境及敌害的抵抗能力差,在饲养过程中务必保持适宜的环境。
①水温:大蝌蚪能耐受的最高温度是38℃;水温在35℃以上时就会影响其生长发育,体质衰弱,活动能力降低,摄食量减少;40℃时,就会全部死亡。
②水质:饲养池的水质必须良好。影响水质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水中溶氧量减少,在适当时候应及时换新水,最好能保持微流水,防止水质变坏。早期蝌蚪对溶氧要求比较高,水中溶氧需保持在3.5毫克/升以上,但一个月左右的蝌蚪,由于肺逐渐发达,蝌蚪可到水面呼吸空气中的氧,水中溶氧只要保持在1.5毫克/升以上就行了。水中ph值应保持在6.5-7.5之间,盐度应保持在0.2%以内,才适合于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消灭敌害,防病治病。
蝌蚪养殖密度是多少
刚孵化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
适合生长在细水长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之间的水域。蝌蚪不避光,生长在光线暗淡,幽静的地方,如果是人工养殖,应避免阳光直射,要勤换水,实时调整水的深度,控制好水的温度,保持水池的清洁。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质齿刮食藻类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虫等小动物尸体,它们也会成群啃食。有些种类的蝌蚪没有角质齿,例如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则以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食。此外,艾氏树蛙蝌蚪是卵食性,母蛙会定期回来产卵喂食蝌蚪。而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大蝌蚪吃小蝌蚪的自相残杀的现象。如果你是自己喂养,那么就给它们吃面包屑。如果是池塘里自然的,一般都是吃水中的浮游生物。蚊子的幼虫、浮游生物、鱼虫等等。干面条末、肉末、小鱼虫、面包屑、各种昆虫、水草等。蝌蚪应分级饲养,同一日龄蝌蚪按个体大小不同进行分级,每月1次,以利于统一投饲管理。合理掌握饲养密度,在分级过程中进行分群、组合,以同级个体适当的密度,进行分池饲养。饲料要品种多样、优质,正确掌握好合理的投饲量,不可过少过多,每天定点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均衡,随日龄增长而逐渐适当增加。在蝌蚪采食旺季,或变态前后,应更严格做好投喂管理工作,以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或因环境条件的不适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早期孵化的蝌蚪应加强饲养,促其当年变态;晚期孵化的蝌蚪应合理控制饲喂量,不使其当年变态,让蝌蚪越冬,以降低死亡率。蝌蚪生长发育后,变态的时间受繁殖孵化季节和外界气温的影响极大,一般5~7月份产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个月中可以变态,8~9月份以后繁殖孵化的蝌蚪要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才能变态成幼蛙。
蝌蚪养殖技术
1、准备一个合适的容器饲养蝌蚪,它们最好生活在室外,自然提供了清洁的有氧的环境,确保它们生活在遮挡阴暗环境中。頭條萊垍
2、在容器底部铺设沙砾作为基底。添加一块大石头作为居所。放一些干净的草在里面并且要带上根,蝌蚪会趴在上面,也会吃它的根。萊垍頭條
3、设置一个阴影遮挡住容器。蝌蚪需要避免阳光直射。一升水中大约饲养10只左右的蝌蚪,不要太多。頭條萊垍
4、保持水的清洁。瓶装水也是可以的,但是假如这个水是从自来水装来的需要放置24小时以上,雨水是一个最好的方法。萊垍頭條
5、定期为蝌蚪换水,尝试只更换一半的水一次,保持ph值相对稳定。使用一根软管可以减少打扰蝌蚪同时又能吸取容器底部的碎屑。萊垍頭條
6、长叶的莴苣煮15分钟左在,它会变得柔软。沥干水分并且切成小片。每天放一点。蝌蚪也能够吃小片的鱼食,但是并不推荐,吃的太多会导致蝌蚪死亡。
7、它们从卵到蝌蚪需要大约10周左右。记得不要担心当天气变冷,蝌蚪通常长的很慢在冬天。尽量保持温度在24摄氏度左右。
8、等待它们蜕变,当蝌蚪长出腿,你将需要一个有陆地设施的容器用来让它们爬上去休息,否则它们可能会淹死。当蝌蚪长出前腿的时候不要再喂养它们。萊垍頭條
9、当蜕变以后,定期清理它的居住环境。萊垍頭條
蝌蚪养殖密度过大增加水深
蛙是水陆两栖,在水里或者陆地睡觉都可以,但蝌蚪只可以在水里游动,而且体型较小,都是游到浅水潮湿水位睡觉的。对于小蝌蚪来说,生存可概括为两大基本任务:吃、避免被吃。所以它必须在两者之间权衡利弊:吃得越多,就能越快变成青蛙。但它捕食需要游来游去,这同时增加了成为天敌盘中餐的机会。
最近,密歇根大学的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博士生Michael Fraker在孟菲斯召开的美国生态学学会上提出,生物中有一种节律之类的内因会调整弱者的逃生反应。 他是通过对北美绿蛙进行研究得出了此结论。
“像其他水生动物一样,北美绿蛙蝌蚪通过感知天敌释放到水中的化学物质,来间接估算自己受到多大的威胁。”蝌蚪对危险信息的典型反应是游到水底,找个避难所躲起来静止不动。Fraker做了个实验,将蝌蚪放进一个含有蜻蜓幼虫的化学信息的池子里,白天一次,夜晚一次,每次让它在里面呆1小时,然后记录下它在池内和池外的游动和摄食活力。
无论昼夜,蝌蚪对化学信息的反应是相似的,都是迅速下潜,但当夜晚离开池子之后,吃东西的速度却比白天更快了。“我对这种结果的解释是,蝌蚪白天对敌人的化学信息的反应行动变得更为谨慎了,因为高危状态还没有过去,不管怎样都要尽量少做捕食行为。
那意味着,估计有危险接近时,蝌蚪会自觉降低自身的成长速度。 夜晚用来从事大部分捕食活动,它们在这段时期会加快生长速度
蝌蚪种群密度
东北林蛙,纯野生动物,也被称为哈什蚂(哈蟆),在我们这里(吉林省通化县)有很多养殖林蛙的农户,长白山林蛙,是所有林蛙中最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在全国范围内也比较有名气。投入成本不高,管理简单,而且收益还比较可观。原本自己也打算搞林蛙养殖的,后来因为经历有限就没做。
林蛙的生活习性
林蛙的生活周期可分为水生生活期和陆生生活期两个不同的阶段。林蛙以陆栖为主,常在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我们这里都在山上养殖,满足林蛙的生存条件。林蛙以多种昆虫为食,所以可以节省饲养成本。4月中旬至5月初是林蛙繁殖的季节。在繁殖期间,它们会在田野的沟渠、河边、池塘里用8~20天左右孵出小蝌蚪,1个月后就可以完全变成青蛙,体长约19毫米左右 。9月下旬至 10月初从山坡林区迁到河沟附近,陆续进入水底集群冬眠。少数在泥间或树根下越冬,次年清明前后复苏。一年一年,周而复始。
林蛙养殖方法
养殖基地建设:选择森林茂密、水源充足的养殖场地。每10公顷修1一2个越冬池。越冬池的面积不能低于100平方米,水深1. 5米以上。具体大小面积因地而宜。还要在养殖场四周进行有效防护,防止林蛙逃跑。
养殖管理:每年的春季(4月份)投放足够的蛙卵或留够蛙种。孵化池中的蛙卵密度不要过大,每平方米不超过2000尾左右。待蛙卵孵化期间,要注意水质清新,适时换水,喂食科学,及时预防蛙病,及时引入森林中去。冬季林蛙回池越冬时,池水温度保持在4℃以下,水深不得低于1. 5米,防止水面冻干,池水要适时换水,缓慢流水更好。越冬池内投放些秸秆、树枝等遮掩物,以利林蛙冬眠。
在养殖过程中要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大雨天气,林蛙逃跑,造成经济损失。
我是“双韵白山印象”,期待大家的关注。有想做林蛙项目养殖的朋友,咱们可以继续交流。
养鸽
养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