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蜈蚣养殖周期,蜈蚣蜕皮周期

蜈蚣养殖周期,蜈蚣蜕皮周期蜈蚣养殖周期,蜈蚣蜕皮周期

人工养殖蜈蚣生长周期

蜈蚣是一味传统的重要动物药材,其药性和用途在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等著名医药文献中都有详明记述。药源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主产于湖北、浙江两省,其原动物经鉴定为少棘蜈蚣。据报道,浙江主产于嘉兴地区的海宁、岱山两大产区,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近二十年来,嘉兴地区年捕获量已从二百万条下降为一万余条,为了增殖蜈蚣资源,发展人工养殖,曾进行了小规模室内人工养殖和海岛放养试验。在舟山地区对野外药用蜈蚣的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它的种群结构及其捕获量。

在蜈蚣试养场开展了蜈蚣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对蜈蚣繁殖过程中的产卵量、产卵期、抱卵监护期、食卵和食卵后重新产卵、蜈蚣生长中的脱皮规律、生命周期和繁殖周期、蜈蚣的食性食料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研究,为人工养殖蜈蚣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养殖管理技术上突破了活体雌雄鉴别、提高孵化率等技术难关,并积累了一些克服霉菌病害、干燥、食料等困难的经验。1976、1978年两次对横乐山海岛进行了成体蜈蚣放养,至1980年观察统计发现各代新蜈蚣均能活泼地生长,海岛放养是成功的,选择适宜的岛屿进行蜈蚣放养,也是发展养殖的方向之一。

生活习性

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只有少量分布。每年惊蛰后,气温转暖,蜈蚣冬眠苏醒,开始出土活动,善居于阴湿的杂草丛中或乱石沟里。从芒种到夏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它又渐渐移到阴凉的壕沟、坟地、田埂或土坎的缝隙之中,避过炎热的白天。到了晚秋季节,则又多栖于背风向阳的松土斜坡之下或树洞、树根较暖的地方。总之,蜈蚣畏光羞明,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通风的洞穴中生活。所以人工养殖蜈蚣时,就要据其生活习性,尽力创造它要求的生活条件。如在饲养场内栽树种草,放置砖块瓦片等都是为满足蜈蚣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蜈蚣一般都在夜间出来单独活动。它虽有8只单眼,但视力弱,尤其是白天视力极差。单独活动时至到触角相碰才绕道而行,各自回避。在晴朗无风的夜晚,20~23时是它们活动的高峰期。其活动的特点是夜间活动多,白天活动少;气温高于25℃时活动多,10~150C日活动少;10℃以下活动更少甚至停止活动;天气闷热,雨后的夜晚活动多,气温低的夜晚活动少;无风或微风的夜晚活动较多,大风(风力在六级以上)的夜晚活动少:雨后的夜晚活动多雨天的晚上活动少。由此可见,蜈蚣活动的频率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雨量和光照强弱等气象因子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人工养殖蜈蚣时都要注意以上气象因子对它生活的影响。同时蜈蚣钻缝能力很强,因此蜈蚣能顺利钻过岩石、土坎等的隙穴,并能栖息在这些缝隙中。

在蜈蚣生活密度过大或惊扰较多的情况下,易引起相互残杀而死亡。但在饲养条件下,随着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的改善,如提供足够的新鲜饲料和水源,不加大对它生活的惊扰,即使养殖密度较大,对其生活也无多大影响。尤其是同一母体所产的蜈蚣因自幼在一起生活,长大后就是几十条卷伏在一起,也能和睦共居。所以提供足够新鲜饲料和水源,保持安静的环境,是人工养殖蜈蚣的必备条件。

捕捉方法

一般在清明节前捕捉为好。蜈蚣属卵生昆虫,根据蜈蚣喜阴湿、安静,怕强光等生活习性,选择丛林蔽阳或山坡向阴的地方作捕捉场地。在这些地方放置鸡毛、杂骨或枯草树叶等引诱蜈蚣栖息产卵,于清明节前拣卵。拣卵时连土带树枝杂草一起拿回,放人饲养池或饲养缸内覆盖后进行孵化。孵化期间要经常轻轻翻动覆盖物,防止其他虫害侵入,以保证幼体顺利安全孵出。

饲养管理

1、蜈蚣的饲料

蜈蚣为典型的食肉性昆虫,性较凶猛,凭着它具有能射出毒汁的颚爪,可捕食比它大得多的各类小型动物。蜈蚣食源广泛,从野外观察和试养观察结果,综合各地饲养经验,蜈蚣的饲料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类是各种昆虫,如蟋蟀、蝗虫、菸虫、金龟子、稻苞虫、牛,角虫、蝉、蚱蜢、蜻蜒、蜘蛛、蝇类和蜂类等的成虫、蛹、幼虫和卵。

另一类是蠕虫、蚯蚓、蜗牛、蛤蝓等无脊椎动物及蛙、蛇、蜥蝎、壁虎、麻雀、鼠、蝙蝠等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内脏等。再一类是在以上食源不足时,也食少量幼嫩的青草、枝梢、根尖和西瓜、黄瓜等瓜果以及蛋类、牛奶、面包等熟制品。此外,浙江人工饲养的蜈蚣主食泥鳅、黄鳝、小鱼、小虾和小蟹等。

蜈蚣的食源虽然广杂,但对食物要求新鲜,不吃腐臭之食。所以人工养殖时,必须每隔2~3天就应投一次新鲜饲料。投料前,要彻底清除前次剩余的食料。蜈蚣一次食量大,耐饥力强。饥饿时,一次进食量可达自身体重的1/5~3/5。食饱后,十天半月不给食物也不会饿死。同时,蜈蚣不耐渴,每天需饮水。因此饲养场内必须放置盛水器皿,并要定时换水,以保持饮水的新鲜、清洁。

2、蜈蚣产卵与孵化

每年春末夏初,是蜈蚣的产卵期。每条雌性蜈蚣一般产卵量为20~60粒,大多为40~50粒,少数为10粒以下。产卵前蜈蚣腹部紧贴地面,自行挖掘浅的洞穴。产卵时,蜈蚣身体曲成“S”形,卵从生殖孔一粒一粒成串产在自行挖好的浅穴内。在无外界惊扰的情况下,产卵需2~3小时。产完后,随即侧转身体,用步足把卵托聚成团,抱在“怀中”孵化。蜈蚣产出的卵呈椭圆形,大小不一,一般直径约3~3.5mm,米黄色,半透明,卵膜富有弹性。

蜈蚣孵卵时间较长,一般需43~50天。卵在孵化过程中,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都在随胚胎不断发育逐渐变化。一个月后,卵内初具幼虫形态,体长约1.2cm,可见卵膜内幼虫的蠕功;35~40天后,幼体体长约1.5Cm,已能上下爬行,但尚不能离开母体;43~45天后幼虫体长约2.5cm,能离开母体自行寻食。在整个孵卵期间,母体早已蓄足养料,不必给食,否则反而易造成卵或幼虫被食物污染而被母体食掉,影响孵出率和幼虫成活率。

母体在孵卵期间,一直不离开卵团或幼体,精心孵化和守护。不时用触角左右摆动躯赶近身的其他小虫,并常用食爪拨弄或用口吮舔卵团或者幼体。据观察,这是母体食爪的基节腺或口腔腺分泌的液体在清洗卵团或幼体,以防止卵团或幼体遭细菌和其他污物的沾染。

蜈蚣在产卵或孵卵期间,若受外界惊扰,就会停止产卵,并把已产出的卵或在孵化的卵全部吃掉,这就是所谓蜈蚣的“保护性”反应。蜈蚣食卵后,多能重新产卵和孵卵。但使蜈蚣的产卵期和孵化期大大推迟,且产卵少,孵出率不高,影响蜈蚣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在人工养殖蜈蚣时,在蜈蚣产卵和孵卵期间,应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切忌惊扰,这是养殖管理中必须注意的事项。

3、蜈蚣蜕皮与生长发育

蜈蚣属甲壳类的节肢动物,体表覆盖有几丁质的甲壳,限制了本身的进一步生长发育。为了摆脱甲壳对进一步生长发育的限制,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蜕皮数次。每蜕一次皮,就明显的长大一次。在胚胎发育中要蜕皮三次,成体一般每年蜕一次,个别蜕二次。

蜕皮多在盛夏或产卵后进行。蜕皮前体色改变,行动迟缓,不吃食物,视力和触角能力减弱。蜕皮时,由前向后逐节进行,最后蜕出尾足。蜕下的旧皮呈皱缩状,拉直时是一具完整的蜈蚣躯壳。蜕皮需约2小时左右才能完成。蜕皮时切忌惊扰,否则会延长蜕皮时间。人工养殖的蜈蚣蜕皮时还要防止成群蚂蚁等对它趁机攻击,否则易被蚂蚁等咬死咬伤。

蜈蚣发育的速度较慢,从第一年孵化的幼体到当年冬眠前体长仅约3.3~3.9cm,第二年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体长也只约4.9~6.6cm。所以蜈蚣从产出的幼体发育至成体性成熟一般需3~4年的时间。生长发育的速度与食料是否充足和进食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人工养殖中发现同一年产出的蜈蚣,室内养殖的比自然放养的生长发育得快。所以养殖时供给充足的新鲜饲料是提高其产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4、蜈蚣越冬管理

蜈蚣属变温动物,外界气温升降的变化对其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寒冷的冬季威胁着它的生命。为了逃避寒冷冬季的威胁,它就钻入地下,以冬眠的方式越冬。冬眠期间不食不动,身体呈“S”形或“L”形。冬眠时钻入层的深度与气温、土温的高低直接相关。气温、土温越低,钻入土层则越深;气温、土温较高,则钻入土层较浅。

在一般气温、土温条件下,多在土层15~40cm处冬眠;气温、土温低时,可在土层80~100cm处冬眠。若土温升高,不仅可以推迟冬眠时间,而且可在土层浅处或土表冬眠。由此可见,土温的高低是影响蜈蚣冬眠时间长短、潜伏土层深浅的关键。因此在养殖中,人为的提高冬眠场所的土温,不仅可以缩短它冬眠的时间,使之安全越冬,而且可相对的增加蜈蚣正常的生活期,有利于提高养殖蜈蚣的产量。比如在蜈蚣越冬前夕,在养殖场开挖80~100cm深的坑,把挖出的泥土与收集的垃圾泥灰按2:1的比例拌和均匀,倒入坑内,把坑填平。然后铺上适量的砖瓦碎块放人蜈蚣。再盖一层细土,最后覆盖树枝枯草。这样改善了蜈蚣越冬的环境条件。

越冬环境条件改善前,土温低,早、中、晚土温升降变化大,改善后土温大幅度升高。早、中、晚的温差变化小,能基本保持土温在同一天内无大的变化,有利于蜈蚣安全越冬。蜈蚣越冬环境条件改善后的好处很多,主要有:

①经过深翻,疏松了土壤,土层中空气流通,因土表盖有细土枯草,砖瓦碎块下的土中热量不易散失,增强了保温能力;并且土中热量易在砖瓦碎块间散发,缩小了一天内早、中、晚的温差。

②砖瓦碎块易吸水,造成了蜈蚣要求的阴湿环境,且砖瓦碎块间空隙较大,有利于蜈蚣的出入活动和栖息。

③垃圾泥灰与土壤拌和后,垃圾迅速腐烂、分解,散发出大量热能,使土温升高而较恒定,缩短蜈蚣冬眠的时间。

④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微生物,有利于各种小虫的繁殖,为蜈蚣增加了新鲜的天然食物,起到了为蜈蚣“自然投食”的作用。因此人为改善蜈蚣越冬场所的环境条件,是帮助其安全越冬的有效方法,应予推广。此外,蜈蚣越冬后,恢复了活动能力,要严密封闭饲养场所,防止蜈蚣外逃。

蜈蚣的养殖周期要多久

野外生长的蜈蚣正常周期是2至3年能从幼虫长到成虫(12厘米以上)。

人工室外大棚养殖的蜈蚣,1.5至2年,

人工室内瓦片养殖,1年以上,

人工室内无土立体养殖,8至12个月。

3至5厘米长的种苗,4至6月就可以成商品虫。

蜈蚣有冬眠期和活动期,一般阳历四月清明过后结束冬眠开始生活繁殖,此时到阳历六月也是引种进行养殖的黄金时期。到阳历十一月中旬左右进入冬眠期,冬眠期根据各地的气候差异长短不同,蜈蚣一年繁殖一次,在阳历六月下旬开始产卵,七月上旬最多,产卵后还需孵化45天左右小蜈蚣才会离开母体单独活动,当年小蜈蚣体长可达到5厘米左右。

人工养殖蜈蚣生长周期多久

野外生长的蜈蚣正常周期是2至3年能从幼虫长到成虫(12厘米以上)。萊垍頭條

人工室外大棚养殖的蜈蚣,1.5至2年,萊垍頭條

人工室内瓦片养殖,1年以上,垍頭條萊

人工室内无土立体养殖,8至12个月。萊垍頭條

3至5厘米长的种苗,4至6月就可以成商品虫。萊垍頭條

蜈蚣有冬眠期和活动期,一般阳历四月清明过后结束冬眠开始生活繁殖,此时到阳历六月也是引种进行养殖的黄金时期。到阳历十一月中旬左右进入冬眠期,冬眠期根据各地的气候差异长短不同,蜈蚣一年繁殖一次,在阳历六月下旬开始产卵,七月上旬最多,产卵后还需孵化45天左右小蜈蚣才会离开母体单独活动,当年小蜈蚣体长可达到5厘米左右。萊垍頭條

水蜈蚣繁殖周期

假的!!!

繁殖特点。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的雨后初晴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生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80-150粒。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块。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直到孵化出幼蜈蚣。

蜈蚣养殖多久才有效益

神龙蜈蚣养殖场

神龙蜈蚣养殖场中国最大蜈蚣供应基地,是一家以养殖、培训、销售金头蜈蚣为主的特种养殖场,现已规模养殖,室内面积500多平方米。室外养殖面积达到7亩,投入资金40余万,位于洛阳镇珠宝山村二组。年产值可达100万条以上。在位于随州市经济开发区下农场,成立了合作社及室内蜈蚣养殖示范基地,为蜈蚣养殖销售建立了良好的对外窗口,跟各大药厂、中药材市场等,建立了长期的供货关系,确保了养殖销售一条龙的重要优势。

神龙蜈蚣养殖场为中国培养大量的蜈蚣养殖户,采用一套独创完善的生态高效益养殖法,常年免费培训蜈蚣养殖技术。如今公认的中药材利用广泛,各国都在不断的开发利用。由于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导致野生昆虫的资源逐年消减,为人工饲养价格带来广阔的市场养殖前景。室内外皆可养殖,蜈蚣养殖技术学习方便有利于环境改善,属肉食动物类饲料来源经济广泛,是方便管理无污染的养殖业,好致富项目。养殖场封闭科学管理,分设孵化室、种源室等。

神龙蜈蚣养殖基地位于:

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珠宝山村二组

神龙蜈蚣养殖场-发展宗旨:

神龙蜈蚣养殖场是以技术为主导,崇尚科技,注重创新,通过实践养殖、深入研究、吸收他人经验、总结出一整套的专业养殖蜈蚣、金头蜈蚣养殖蜈蚣养殖技术;一直本着“技术第诚信第服务第”的理念谋求发展。致力于打造中国金头蜈蚣养殖第一品牌!

人工养殖蜈蚣生长周期多长

1可以人工创造环境养殖水蜈蚣。

2它的生长气温:常温下都可以生长。3生长周期一般是三到四个月。4水蜈蚣,又名水夹子,是龙虱的幼虫。是一种水生昆虫,成虫和幼虫都是肉食性的,故对鱼苗危害很大。水蜈蚣,虫体长园柱形,有一对钳形大颚,似蜈蚣毒螯得名,头部略圆,两侧具有黑色单眼6个,有趋光性,触角4节,躯干11节,前三节为胸节,各具足一对,后八节为腹节,最后2节两侧有毛,末端尾毛二条,作呼吸用,倒悬露出水面。成虫产卵于水草上,尤其是杏菜(俗称水荷叶)叶背面。常倒悬于水中,将尾部翘出水面,其实这是在呼吸空气。生活在长江流域一带的水体中,更喜欢生活在鱼塘里。每年的五六月间,是产卵繁殖后代的季节。

人工饲养蜈蚣多久能养大

最好去打听下那些卖鱼的水族馆,龙鱼有很多都爱吃这个,而且价钱也很贵,我去买过小的蜈蚣都要2块一条,大的好像是5块以上~~~而且还经常缺货

你去了解看看~~~~

蜈蚣的人工养殖技术

设置好爬沙虫养殖设施,再购买种苗,放养时注意密度,在生长中加强水质管理以及铒料投喂等工作。

1、养殖设施养殖池养殖池为2米×5米水泥池,池深1米,池底铺河沙和扁形鹅卵石,池底设置一排水管,水深0.5米左右。在养殖池内一角用河沙和鹅卵石堆填成一斜面。坡度为45度。高度为1米,底面积不要超过池底四分之一。

2、遮虫网遮虫网为2米x5米,高度1米。采用钢管骨架固定在水泥池上面,然后将缝制好的虫网套在上面,一般用拉链缝制进出口。

3、增氧机械每个池设一台增氧机,使池水溶氧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进行循环水养殖。齿蛉取食和栖息环境在7~9月爬沙虫化蛹羽化时期,需在养殖池内种植一些花草,小型灌木,为齿蛉提供虫放入泡沫箱中。

4、苗种运输采用泡沫箱充氧运输,可采用飞机空中运输、汽车、火车陆地运输及轮船水上运输等多种运输工具运输,其对苗种伤害轻,运输成活率高。

5、养殖管理苗种的放养茁种运回人池前,要调整水温、盐度,使菌种入池时温差在2℃以内,盐度差在5%以内。将采集到的各龄期爬沙虫放入到养殖池中,须将低龄期的爬沙虫单独集中饲养,以免被高龄期爬沙虫取食。

6、养殖密度爬沙虫与水环境之间关系密切,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对水质、温度、湿度、含氧量、食物和光照等要求严格,苗种的放养密度一般为50~100只/平方米。为促进虫体的生长,养殖过程中要根据虫体的大小及时筛选分养。

7、水质管理爬沙虫的养殖属于平面养殖,水位不需要太高,一般保持40~60厘米水深即可。在人工养殖生产上主要是以河虾,黄粉虫、鱼饵为饵料。投喂的饵料应种类多样,新鲜、无病原生物、无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8、饵料投喂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爬沙虫从黄昏时分开始自行觅食,夜晚自行觅食能力达到最强,因此每次投饵时,需在每天傍晚在养殖池四周均匀投喂黄粉虫.每天投放的的黄粉虫为爬沙虫总量的10%左右。

9、每日饲养要确保做到定时、定点。净化水质,优化养殖环境,增强对爬沙虫抗病能力。每2—3天定期清除黄粉虫残体及其他易腐烂杂质。定期或不定期用生石灰水调节池水。定期更换池水,夏秋季节一般是2~3天清洗一次,冬春季节一般一个星期清洗一次。待投饵后第二天清晨,等耙沙虫将池底剩余的饵料摄食完后,拔掉排水管的堵寒排水,预先用小网目纱网将池中一端的排水管包裹

蜈蚣养殖条件

1、选种

蜈蚣是一种毒性比较强的生物,但是如果要想药效好,那么蜈蚣品种的毒性就越强,尽管如此蜈蚣也有温顺的时候,只要你不要去冒犯它,一切就都相安无事,那么我们要如何选种呢?首先我们需要观察蜈蚣的皮肤是否被损害过,或者是有伤痕,其次就是观察蜈蚣的脚是否完整,还有就是观察蜈蚣的日常活动,最后就是拿工具取试探蜈蚣的凶猛程度。我们要悬着毒性强、活动强、身体健全并且比较温顺的蜈蚣进行养殖,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伤害出现。

2、温度

蜈蚣的生存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都非常的不错,但是如果蜈蚣想要高产,那么就需要有适合它生长的温度,一般情况下是在二十九到三十二度左右,蜈蚣觅食的温度要在二十五到三十度左右,这样蜈蚣才能正常的生长和产卵,饲养的环境温度最低不能低于十度,低于十度会死亡,但是温度也不能高于四十度,在四十度的条件下,无用功会停止生长,所以温度调控也是非常重要的。

3、密度

蜈蚣饲养的密度要合理,如果养殖的密度太密,会发生蜈蚣之间相互攻击,尤其是针对一些比较瘦小的蜈蚣来说这就是灾难,其次就是过于拥挤,那么疾病发生的几率就更大,而且病虫也更多,越不好进行管理。所以我们一般的养殖密度是每平方米养殖六百到把白芷成年的蜈蚣,如果是幼年的蜈蚣那就可以再增加饲养的数量,但是等到长大之后就必须分离出来,保证每平方米的最佳密度。

4、管理

在饲养的时候我们要将周围都贴上一层塑料薄膜,其次就是不知是周围还有底部甚至说上面都要做好防范措施,避免蜈蚣逃跑,如果你的防范每做到位,那么蜈蚣就逃跑了。其次就是在饲养的时候生活的环境要保持干净,不然也容易造成病菌感染,所以我们每个一周左右就需要清理一次,然后就是饲料方面也要非常的注意,尽量选择有助于消化的饲料,虽然蜈蚣本身的毒害就比较大,但是也不能投喂含有农药的食物,还有就是发现有发病的蜈蚣要及时的隔离出来,避免其他的蜈蚣被传染。最后就是在饲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需要在养殖场被好解毒的相关药剂,这样一旦发生意外也可以进行及时的治疗,可以减少一定程度的风险。

蜈蚣生长周期多久

蜈蚣的寿命一般为6年。蜈蚣生长速度不快,从第一年卵孵化成幼虫到当年冬眠之前才长至3-4厘米,第二年出蛰之前,食物充盛,但也不过长到3.5-6厘米左右,第三年才长到10 厘米以上。因此蜈蚣从卵开始到它发育长大为成虫再产卵,需足足3-4年时间。

养龟


蜈蚣养殖周期,蜈蚣蜕皮周期
  • 野蚯蚓养殖,蚯蚓串养殖
  • 野蚯蚓养殖,蚯蚓串养殖 >> 野蚯蚓养殖,蚯蚓串养殖...

    蜈蚣养殖周期,蜈蚣蜕皮周期
  • 芭蕉叶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芭蕉叶养殖
  • 芭蕉叶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芭蕉叶养殖 >> 芭蕉叶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芭蕉叶养殖...

    蜈蚣养殖周期,蜈蚣蜕皮周期
  • 房顶养殖黄鳝泥鳅,房顶养殖黄鳝的方法
  • 房顶养殖黄鳝泥鳅,房顶养殖黄鳝的方法 >> 房顶养殖黄鳝泥鳅,房顶养殖黄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