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小尾寒羊养殖技术,标准小尾寒羊养殖技术
小尾寒羊的饲养技术
非常感谢悟空邀请!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小尾寒羊不适合山区,不适合放养,不适合南方养,不适合大规养,规模化必须要和别的肉羊品种杂交!
小尾寒羊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肉裘兼用型绵羊品种,具有早熟、多胎、多羔、生长快、体格大、产肉多、裘皮好、遗传性稳定和适应性强等优点。4月龄即可育肥出栏,年出栏率400%以上;6月龄即可配种受胎,年产2胎,胎产2~6只,有时高达8只;平均产羔率每胎达266%以上,每年达500%以上;体重6月龄可达50千克,周岁时可达100 千克,成年羊可达130~190千克。在世界羊业品种中小尾寒羊产量高、个头大、效益佳,被国家定为名畜良种,被人们誉为中国"国宝"、世界"超级羊"及"高腿羊"品种。它吃的是青草和秸秆,献给人类的是"美味"和"美丽",送给养殖户的是"金子"和"银子"。它既是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佳项目之一,又是政府扶贫工作的最稳妥工程,也是国家封山退耕、种草养羊、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
养殖禁忌
夏季青草茂盛,是小尾寒羊吃草上膘、增强体质的大好时机,放牧成为饲养小尾寒羊的最佳选择。但夏季天气炎热,雨水多,空气湿度大,又对小尾寒羊生长十分不利。根据小尾寒羊的生活习性,夏季放牧应做到六忌。
忌长时间远距离放牧
夏季青草茂密,早晨及傍晚放牧一个小时,羊就可以吃饱。中午在家舍饲,不需要全天放牧。俗话说:“羊跑一趟,一天白忙”,由于小尾寒羊游走能力差,更要缩短放牧距离,以一天不超过五华里为宜。
忌出牧过早
早晨露水比较多,小尾寒羊应忌食露水草,不宜过早出牧,一般在7-9时出牧最佳。下午天气炎热,5点钟以后再放牧运动。因为早上高草露水少,下午低草水气老,所以在牧草地选择上要坚持“早放高、晚放低”的原则。
忌通风不良、低洼潮湿
如果放牧的环境闷热又不通风,小尾寒羊散发出的味儿比较大,易招引鼻蝇。天气热,羊还要躲避鼻蝇,很难吃好。此外在低洼潮湿的环境里放牧,还容易患寄生虫病和腐蹄病。
忌雨后放牧
雨后草水气较大,羊吃了容易引发拉稀、臌胀等疾病,所以雨后不要马上放牧。
忌在公路旁放牧
公路旁放羊容易引发羊痘等传染病。
忌空腹吃蓖麻叶和蓖麻花
要先在其它牧草地上放牧,然后再在豆科牧草地上放牧。因为饿着肚吃蓖麻叶或蓖麻花易中毒,如果羊吃了其它饲料以后再食,一方面羊吃不多,即使吃多中了毒,胃中也有其它草料伴着可以稀释,并且容易吐出来。豆科牧草蛋白质含量比较高,单独在豆科牧草地上放牧,容易引起瘤胃臌胀,最好的办法是在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的草地上放牧。
夏天放牧的时间不要过长。因为夏天青草比较茂盛,小尾寒羊一般早晨放养一个小时就能吃饱,然后中午就在圈里喂养最好,因为夏天比较热,如果中午也放养的话,小尾寒羊容易丢失大量能量。最后傍晚再放养一个小时就可以了。一个小时足以吃饱。不要觉得放养的时间越长,对其越好。
不要在雨后放养。天气刚下过雨,切记不要马上去放养小尾寒羊,因为下雨后,雨水还都停留在青草上,这个时候如果小尾寒羊吃了青草的话,容易引起拉稀,肚子膨胀等疾病,这种疾病一得,羊就会不爱吃草,成长速度就会过慢。所以大家一定要谨记。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得不偿失。
小尾寒羊产地
小尾寒羊产于河北南部、河南东部和东北部、山东南部及皖北、苏北一带。小尾寒羊主要分布于山东省的菏泽济宁两地区、梁山为主产区。产区属黄淮冲积平原,地势较低,土质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3~15℃,1月份为-14~0℃,7月份为24~29℃,年降水量为500~900毫米,无霜期为160~240天。产区是我国小麦、杂粮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之一。农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农副产品丰富,为养羊提供大量的饲草饲料。
增产技术
若周密地安排繁殖计划,合理确定配种时间,小尾寒羊可1年产2胎或2年产3胎。
配种期
小尾寒羊怀胎天数平均为148.33天,产后40多天多数母羊可发情配种。小尾寒羊春秋两季发情较集中,所以1年2胎可在3月-4月配种,8月-9月份产羔,或9月-10月配种,2月-3月可产第二胎。2月-3月产的羔羊断奶后,正处在青草旺季,是培育后备羊的良好季节;8月-9月产的羔羊断奶后,经过育肥,正是冬季向市场供应羔羊肉的大好时机,2年3胎的羊可在8月-9月产羔,10月-11月配种,3月-4月又产羔。若辅以同期发情技术,效果更好。
同期发情
同期发情就是对母羊发情进行周期化处理。
1.同期发情的常用药物。一般为两类:一类是抑制发情的制剂,属孕激素类物质,如孕酮、甲孕酮、炔诺酮、氯地孕酮、氟孕酮、18甲基炔诺酮等,它们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水平,能抑制卵泡的生长发育。另一类是在应用上述药物基础上配合使用的促性腺激素,如促卵泡素、促黄体素、PMSG和HCC,以及具有促进内源促性腺激素释放作用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使用这些激素是为了促进卵泡的生长、成熟和排卵,使发情排卵的同期化达到较高程度,提高受胎率。
2.同期发情的处理方法。最常用的是阴道栓塞法:取一块消过毒的泡沫塑料,直径和厚度要根据羊的大小而定,一般为2厘米-3厘米,太小易滑脱,太大易引起母羊努责,并会被挤出。在泡沫塑料上挂上消过毒的细线,线的另一端引到阴道口外,便于处理结束时拉出。将泡沫塑料浸以孕激素制剂溶液,用消过毒的长柄钳塞至子宫颈外口处。放置14天-16天取出,并肌注PMSG400国际单位-700国际单位,2天-3天后被处理的母羊多数表现发情,可在发情当天和次日各授精1次。
药物种类及参考用量一般为:甲孕酮40毫克-60毫克,甲地孕酮40毫克-50毫克,18甲基炔诺酮30毫克-40毫克,氯地孕酮20毫克-30毫克,氯孕酮30毫克-60毫克,孕酮150毫克-300毫克。
妊娠及其护理
母羊配种后经18天-20天不再表现发情,则可初步判断为已妊娠。母羊妊娠3个月时,胎儿已经形成,用手触摸腹下,乳房前有硬块。4个月-5个月时胎儿生长发育迅速,母羊体内物质代谢和总能量代谢急剧增强。此阶段母羊腹部增大,肷窝下塌,乳房增大,行动小心缓慢,性情温驯。这段时间最需要加强饲养管理,若营养不足,特别是缺乏蛋白质、钙、磷等,容易造成母羊流产或早产。
应采取的保胎措施有:
1.分群饲养。怀胎母羊不可与其他羊混群饲养,要单独组群舍饲;
2.保证营养。母羊在怀孕期应喂给较好的饲料,特别是怀孕中后期,胎儿发育很快,要对母羊加强营养,供给丰富而全价的营养物质,如豆科牧草、多汁饲料和矿物质饲料(骨粉),适当增加精料供给;
3.羔羊提早断奶。如果母羊1年产2胎,那么羔羊应在3月龄时断奶,这样既能使母羊尽早恢复体质,又不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
4.预防疾病。怀孕母羊患病易引起流产,所以在母羊整个怀孕期要注意圈舍卫生,做好防寒或防暑工作,避免吃霉烂变质和有毒的饲料,以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
快速育肥法
育肥方法
放牧育肥法 放牧肥育的关键是水、草、盐,缺一不可。放牧前半期可用差一些的草场、草坡,后半期尽量选择好的草场放牧,最后阶段,在优质草场如苜蓿草场或秋茬子地放牧。
舍饲育肥法 日粮组成应含有 65%~705%粗饲料,秸秆 12%~202%和 25%~45 %精饲料,让羊自由采食。
混合育肥法 主要是放牧加补饲的育肥方法。一般每日放牧 8 小时左右,同时分早、晚两次补喂饲料,精料喂量为每日每只 250 克 ~ 500 克 。粗料不限量。
移地育肥法 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山区繁殖,平原育肥;二是牧区繁殖,农区育肥。把这两个地区繁殖的羔羊,转移到精料、环境条件较好的平原或农区,可有效地提高育肥效果。
注意问题
同期发情处理 利用激素使母羊同期发情,可使配种时间集中,有利于羊群抓膘,节约劳动力,这对于肥羔专业化、工厂化整批生产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最重要的是发挥人工授精的优点,扩大优秀种公羊的利用,使羔羊年龄整齐,便于管理。
广泛开展经济杂交 我国先后引进的肉用性能良好的肉用羊品种如无角陶赛特、夏洛莱及萨福克等,均可以作为父本,将小尾寒羊作为母本进行经济杂交,以增加肥羔产量。
及时去势 育肥羔羊在 1 周 ~3 周内去势,有利于提高肉的品质,使肉质细嫩,少膻味,羊性情温和,便于育肥和管理。
早期断乳 可在 2 月龄断奶育肥,不影响羔羊生长发育,有利于母羊提前配种,达到 1 年 2 胎或 2 年 3 胎,多胎多产的目的,从而提高繁殖率、出栏率和产肉量。
及时驱虫 育肥羊断奶后和入秋时分别驱虫 1 次。
加强饲养 变传统粗放为舍饲精心突击育肥,合理搭配饲料,使羔羊在半年左右出栏。推荐配方:青干草40 %、玉米秸粉 37 %、豆饼5 %、棉饼 4 %、玉米 14 %。用此配合饲料饲养, 5 个月 ~6 个月,体重可达 40 公斤 左右。
羊舍的建筑
羊舍建筑的基本要求
1、地面
要求干燥、平整,便于清洁。一般都采用粘土地面,易于去表换新,但易潮湿,不易消毒;室内地面要求比室外地面稍高,以防雨水倒灌。
2、墙壁
砖石墙壁或土墙均可,可根据当地情况和经济条件决定,高度一般为2-3米,寒冷地区低些,气温高的地区可高些。
3、门窗
一般门宽1.5米左右、高1.8米左右,窗户的面积一般较大(产羔室可小些),以便于通风。具体面积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窗台离地面1-1.2米。羊舍要避风向阳,靠近水源。
运动场
羊舍外面要设运动场。围墙的高度为1.2-1.5米,面积为羊舍的2-2.5倍,地势应向南稍倾斜,在面以易于排水的砂质土壤为宜。
羊舍的面积
可根据羊只的多少而定。如过于拥挤,则室内潮湿、空气污浊,有障羊只健康。因此,羊舍应有足够的面积,使羊只能自由活动,一般每只羊的占地面积不应低于以下面积:产羔母羊1.1-2.0平方米,种公羊4-6平方米,小公羊0.7-0.9平方米,一岁育成母羊0.7-0.8平方米,3-6月龄的羔羊0.4-0.6平方米。
效益分析
小尾寒羊优点很多,成熟早,幼母6个月开始配种;生长发育快,平均月增重7.5公斤-10公斤,母羔4月龄体重30-35公斤,公羔4月龄体重35-50公斤;产羔率高,每年2窝,每窝3-5羔;体型大,成年公羊身高1米,体重100公斤以上,最重达180公斤;屠宰率高,屠宰率52%,净肉率40%;且性情温顺,耐粗饲,适应性强,各地均可饲养,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其经济效益如下: 若按一只经产母羊年产6只羔计算,一年纯收入1500元.1、据调查,市场活羊价格为7.6-8.4元/公斤,我们按7.6元/公斤计算,一般羔羊出生35-45天断奶育肥,育肥 80-90天,体重平均50公斤。 7.6元×50公斤=380元2、一只肥羔日成本在0.6元以内每天平均干草1-1.25公斤,每公斤平均0.2元 0.2元×1.25公斤=0.25元精料:配比按玉米面49%,麦麸18%,豆饼15%,杂粮13%,食盐2%,鱼粉1%,骨粉1%,维生素、微量元素1%,每公斤1.2-1.4元,每天需0.25公斤精料,则0.35元。一只羔羊每天需饲料投入(干草+精料): ①+②=0.25元+0.35元=0.6元3、一只羔羊出栏利润为308元一只育肥羔从出生到出栏成本为:0.6元×120天=72元 ②一只羔羊的利润为:380元-一只羔羊的利润为:380元-72元=308元4、一只母羊产羔的年利润为1548元一只母羊每天平均1.5-1.75公斤干草,0.25公斤精料,约为0.6-0.7元一只母羊年成本为0.7元×365天=255.5元一只母羊每年(包括防疫费)总成本不超过300元利润为308元×6只-300元=1848元-300元=1548元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小尾寒羊的养殖技术
小尾寒羊本身就是产崽数量比较大的品种,一般的每次产羔都在三只,最多的一胎可以产六只羔羊,你是养殖小尾寒羊的吧,如果是你的羊产羔不理想,只能说是你母羊或者种公羊的质量不行,我就是养殖小尾寒羊的,平均每只至少能产羔3只,真诚结交爱好养殖的朋友交流养殖经验和管理技术。
小尾寒羊养殖宝典
小尾寒羊的生长周期是2年,一般小尾寒羊从出生到出栏6-7个月,体重达到100斤以上养殖多久出栏首先要看你买的几个月的还要看你喂养的什么饲料要看看你的管理还要看你打算养到多大出售,有的养到100斤,有的140斤,肯定时间不同
小尾寒羊放养技术
小尾寒羊可以圈养。在东北吉林的老家有很多养羊的。由于草原退化羊就不能散养了。圈养的羊体质也非常的建壮,每天把羊群赶到草场上运动运动,虽然在草场上吃不多少草,但是羊可以得到锻炼,这样它们的体质就不会差的。回到圈里可以多吃草料。
小尾寒羊的饲养技术视频
靠谱。
认养一只羊这个项目就是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商业模式。
客户在线上认养1只小尾寒羊的孕母羊,然后他们公司配合在线下完成实际生养过程。公司把这些羊托管到石拐区的农户那里进行标准化养殖,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养殖、统一上保险,客户还可以在线上通过视频看到羊的生产繁育情况。等到三年后,可以领回10只小羊羔,或者他们公司以每只羊羔800元的价格回购。
小尾寒羊饲养方法
饲养标准是对不同类型、性别、年龄、体重、生产目的和生产水平的羊每只每天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规定,这种规定是以一定条件下的营养试验的结果为依据,结合生产实践而总结出来的。
我国对绵羊、山羊的营养研究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缺乏应有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在养羊生产中,大多参照和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小尾寒羊的饲养技术书籍
1.种羊质量
小尾寒羊种羊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养殖后期的产量和质量,会给养殖户带来一定上的经济效益。在选择种羊要选个体大、产仔多、肉质好的,在引进种羊时要去正规的厂家以及有种苗经营资源的单位购买,不宜贪小便宜去购买质量无法保证的种羊。
2.防疫灭虫
在购买好小尾寒羊种羊后要及时打疫苗,进行驱虫,如果不进行兴这些操作,可能会到种羊患上疾病,导致种羊消瘦、易生病,甚至死亡。所以养殖户要每年各养殖打2次的羊四联苗来进行疫病预防,一般时间是3月份和9月份,在每年春秋季给羊进行驱虫工作,确保羊只健康生长,提高质量,提高收益。
3.注重消毒
羊舍环境卫生一定要注重,除了日常对于养殖场进行消毒外,还要重视对圈舍、场地、饲槽、饮水用具、地面等地方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对于羊群的排泄物和垫草要定期清理,以免细菌滋生,导致羊群患病。
4.喂食添加剂
很多农户在养殖小尾寒羊时不喂食添加剂,也不知道如何喂食添加剂,只知道喂食草料和饲养,这样导致种羊生长缓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饲料成本,所以在喂食要学会喂食添加剂,有助于生长。
5.适时出栏
小尾寒羊商品羊一般需要育肥4个月,带去体重达到50公斤时即可出栏,这是因为小尾寒羊生长到50公斤后就会生长缓慢,增重率降低,如果继续喂食饲料,效果不佳,还会增加饲料成本,降低经济收益。
管理要点
主要使用放牧耕作法。放牧期间,羊群可以吃新鲜的草。放牧结束后,饲养员还将添加一些饲料以满足营养需求。
饲喂方法
饲料主要包括藤蔓,农作物秸秆,青贮饲料,干草和其他农业副产品。饲喂这些饲料可以满足绵羊生长的需要,合理利用资源并减少资源浪费。因此,该方法非常有效且环境友好。同时,应使用一些混合浓缩物。通常,每只小尾巴绵羊每天需要1.5至2.5千克饲料,所需的混合精矿为0.1至0.2千克。在繁殖季节,繁殖公羊和母羊所需的精矿量将增加,重量在0.3至0.5千克之间。
一般饲草要放置在草架上,这样能够避免接触到地面,避免受到污染,同时,饲料也要放置在比较干净的位置,保持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饲料变质腐败。对于比较坚硬的秕壳类和秸秆类饲料,要先进行粉碎,再喂食羊群,防止饲料伤害到羊的口腔和消化道,其中,秕壳类的饲料主要包括花生壳、豆 秸、干玉米秸等。在喂食哺乳期的母羊时,可以在其中添加一些精料,满足其对英语的需求。还要注重水分的补充,一般每只小尾寒羊所需的水量在 2~3kg 之间,每天的饮水次数为 2~3 次,要在饲喂结束后供水,对哺乳期的母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保证母乳的充足。
繁殖管理技术
1.合理选择种羊
为了提高繁殖的效率和成功率,需要事先选择品质优良的种羊,种羊的选择范围是一胎多羊的公羊和母羊,同时要避免近亲交配,保证优良的基因得到传承。种公羊的体重不能太瘦和太胖,要尽量保持中等的膘情,在饲料中要适当食盐,提高繁殖细胞的数量和质量。
2.适时进行配种
配种时间的掌握也会影响到最终的繁殖效果,为此,需要合理掌握配种时间,要注意小尾寒羊的发情时间比较早,但是其生殖能力还存在不足,要避免其过早发生配种行为,尽早进行分群饲养,当羊只达到 7 月龄时,才可以进行第一次交配。在一个发情期内,最好进行 2~4 次配种,以提高配种的成功率。
保胎管理技术
母羊怀孕后,应与其他绵羊分开存放。这将确保母羊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它们可以避免受到外界的影响,并使胎儿正常发育。对于怀孕的母羊,应选择高质量的饲料。对于某些营养不良的母羊,应单独饲喂某些浓缩液以增强其体质。对于怀孕后期的母羊,应在浓缩物中添加磷,钙,维生素,矿物质等。同时,有必要加强放牧运动。如果母羊长时间不运动,将导致其体质恶化,甚至生产困难。由于小尾寒羊的生产能力较强,因此繁殖周期相对较短。为了恢复其生产速度,必须尽快给羔羊断奶。由于母羊容易流产,因此有必要在母羊怀孕过程中加强对疾病的预防。
饲养员应及时对母羊进行驱虫和接种疫苗,以确保羊舍的清洁,确保母羊的保暖和防寒,防止饲料或草料变质,并防止母羊变质。从母羊开始到母羊交接的整个过程就是妊娠期。由于小尾寒羊的营养状况或年龄,其妊娠期略有差异,通常为146?152d。在生产母羊之前,有必要进行准备,并为母羊配备专门的交付室,以确保交付室中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光照条件,并确保交付室的地板干。分娩前,必须对分娩室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在冬季,在羊舍里放些草,以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并减少疾病的发生。
疫病防治要点
在饲养小尾寒羊过程中,要加强对各种常见疾病的预防,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并实时监测小尾寒羊。如发现小尾寒羊有病,应及时隔离处理,以防小尾巴。冷羊羔有效果。目前,小尾寒羊繁殖过程中最常用的免疫方法是结合抗生素和消炎药。同时,它也可以与抗炎药,敏感的抗生素,维生素,免疫增强药等结合使用。这种免疫疗法可以改善疾病。治疗的水平以及对症状和根本原因的治疗效果,缩短了疾病的治疗时间,并且不容易重复。在小尾寒羊繁殖过程中,应及时进行疾病预防。通常,驱虫是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进行的。在夏季,应在剪切后进行药浴,以防止剪切过程中产生的伤口引起其他疾病。同时,有必要做好水产养殖管理工作。在饲养过程中,尽量避免在早晨潮湿和低洼的地方放牧,可以有效地预防寄生虫感染。
小尾寒羊科学饲养技术
小尾寒羊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肉裘兼用型绵羊品种,具有长发育快、早熟、繁殖力强、性能遗传稳定、适应性强,被国家定为名畜良种,被人们誉为中国“国宝”、世界“超级羊”及“高腿羊”。并被列入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它既是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佳项目之一,又是政府扶贫工作的最稳妥工程,也是国家封山退耕、种草养羊、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
品种形态特征
小尾寒羊体形结构匀称,侧视略成正方形;鼻梁隆起,耳大下垂;短脂尾呈圆形,尾尖上翻,尾长不超过飞节;胸部宽深、肋骨开张,背腰平直。体躯长呈圆筒状;四肢高,健壮端正。公羊头大颈粗,有发达的螺旋形大角,角根粗硬;前躯发达,四肢粗壮,有悍威、善抵斗。母羊头小颈长,大都有角,形状不一,有镰刀状、鹿角状、姜芽状等,极少数无角。全身被毛白色、异质、有少量干死毛,少数个体头部有色斑。按照被毛类型可分为裘毛型、细毛型和粗毛型三类,裘毛型毛股清晰、花弯适中美观。
1.体躯及体重小尾寒羊四肢较高,前躯、后躯均发达,腰背平直,头颈较长。体躯匀称、呈圆筒形,头大小适中,头颈结合良好。眼大有神,嘴头齐,鼻大且鼻梁隆起,耳中等大小,下垂。头部有黑色或褐色斑。
2.尾部小尾寒羊尾较小,尾脂短,公羊尾形呈圆扇形,尾尖上翻内扣,尾长不超过飞节。尾外中间有一浅沟,尾尖向上反转,贴干尾沟,一般长宽各18厘米;母羊尾形很不一致,多为长圆形,尾长14厘米,最长不过23厘米,宽11.6厘米,有的尾根较宽而向下逐渐变窄,呈三角形,也有的尾尖向上翻。
3.头部小尾寒羊头长鼻梁稍隆起,耳朵转动灵活,一般向下垂。公羊均有螺旋形大角,其角质坚实,角尖稍向外偏,也有的向内偏,称之为“扎腮角”。角呈三棱形;母羊头小颈长,无角或有小角。母羊有角者约占半数,但多数仅有角根,为镰刀状角、鹿角及短角。
4.毛色小尾寒羊以自色毛为最多,占总数的70%以上,头部及四肢有黑斑或褐色斑点者次之,头部黑色或褐色多集中于眼的周围、耳尖、两颊或嘴上。小尾寒羊被毛密度小,腹部无绒毛,四肢上端毛也较少,油汗比细毛羊少。 被毛可分为裘皮型、细毛型和粗毛型三类,裘皮型毛股清晰、弯曲明显;细毛型毛细密,弯曲小;粗毛型毛粗,弯曲大。
5:公羊睾丸大小适中,发育良好,附睾明显。母羊乳房发育良好,皮薄毛稀,弹性适中,乳头分布均匀,大小适中,泌乳力好。
生活习性
1早熟、多胎、多羔
小尾寒羊6月龄即可配种受胎,年产2胎,胎产2~6只,有时高达8只;平均产羔率每胎达266 %以上,每年产羔率达500 %以上。
2生长快、体格大肉多、肉质好
小尾寒羊4月龄即可育肥出栏,年出栏率400 %以上;体重6月龄可达50千克,周岁时可达100千克,成年羊可达130~190千克。周岁育肥羊屠宰率55.6 %,净肉率45.89 %。小尾寒羊肉质细嫩,肌间脂肪呈大理石纹状,肥瘦适度,鲜美多汁,肥而不腻,鲜而不膻。而且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富含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
3适应性强
小尾寒羊虽是蒙古羊系,但由于千百年来在鲁西南地区已养成“舍饲圈养”的习惯,因此日晒、雨淋、严寒等自然条件均可由圈舍调节,很少受地区气候因素的影响。小尾寒羊在全国各地都能饲养,北至黑龙江及内蒙古,南至贵州和云南,均能正常生长、发育、繁衍。凡是不违背小尾寒特殊的生活习性的地区,饲养均获得成功。
4遗传性稳定
小尾寒羊遗传性能稳定,高产后代能够很好的继承亲本的生产潜力,品种特征保持明显,尤其是小尾寒羊的多羔、多产特性能够稳定遗传。
5裘皮质量好
小尾寒羊4~6月龄羔皮,制革价值高,加工熟制后,板质薄,重量轻,质地坚韧,毛色洁白如玉,光泽柔和,花弯扭结紧密,花案清晰美观。其制裘价值堪与中国著名的滩羊二毛皮相媲美,而皮张面积却比滩羊二毛皮大得多。小尾寒羊1~6月龄羔皮,毛股花弯多,花穗美观,是冬季御寒的佳品。成年羊皮面积大,质地坚韧,适于制革,一张成年公羊皮面积可达12 240~13 493平方厘米,相当于国家标准的2.48张特级皮面积。因此,制革价值很高,加工鞣制后,是制做各式皮衣、皮包等革制品及工业用皮的优质原料。
种群分布
小尾寒羊产于河北南部、河南东部和东北部、山东南部及皖北、苏北一带。小尾寒羊主要分布于山东省的曹县、汶上、梁山等县及苏北、皖北、河南的部分地区。产区属黄淮冲积平原,地势较低,土质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3℃—15℃ ,1月份为14℃’-0℃,7月月份为24℃C-29℃,年降水量为500-900毫米,无霜期为160-240天。产区是我国小麦、杂粮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之一,农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农副产品丰富,为养羊提供大量的饲草饲料。
小尾寒羊饲养管理技术大全
仅供参考: 炭疽病 临床症状:羊发生该病多为最急性或急性经过,表现为突然倒地,全身抽搐、颤抖、磨牙,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到40℃~42℃,结膜发绀;从眼、鼻、口腔、肛门等天然孔流出带气泡的暗红色或黑色血液,且不易凝固,数分钟即可死亡。羊病情缓和时,表现为兴奋不安,行走摇摆,呼吸加快,心跳加速,黏膜发绀,后期全身痉挛,天然孔出血,数小时内即可死亡。 防治措施:在发病率高的地区,每年应坚持给肉羊注射Ⅱ号炭疽芽孢苗,每只皮下注射1毫升。对疑似炭疽病的羊,要严禁剖检、剥皮和食用,病羊尸体应深埋,病羊离群后,全群用抗菌药3天,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对污染垫草、粪便等要烧毁;对污染的羊舍、用具及地面要彻底消毒,可用10%热碱水或0.1%升汞溶液或20%~30%漂白粉等连续消毒三次,每次间隔1小时。 应在严格隔离条件下进行治疗。病初,可皮下或静脉注射炭疽血清50毫升,4小时后若体温不退,可再注射30毫升。对亚急性病羊,可用青霉素治疗,按每千克体重1.5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每8小时一次,连用三天。最急性或急性时,常来不及治疗。 羊快疫 临床症状:病羊往往来不及表现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慢者,不愿行走,运动失调,腹疼腹泻,磨牙抽搐,最后衰弱,体温升高到41℃,口腔、鼻孔流出红色带泡沫的液体,病程极短,多于数分钟至几小时内死亡。死尸迅速腐败膨胀,可视黏膜充血呈暗紫色。 防治措施:常发区(多为潮湿、低洼及沼泽地带)定期注射羊厌气菌病三联苗或五联苗或羊快疫单苗,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严防寒冷袭击或吃霜冻饲料。 病程稍长的羊只,可选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次80万~160万国际单位,每天两次;或内服磺胺嘧啶,每次5克~6克,连服3次~4次;或内服10%~20%石灰乳,每次50毫升~100毫升,连服两次;也可将10%安钠咖10毫升与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5000毫升混合,羊静脉注射。 肠毒血症 临床症状:多呈急性病例。病羊突然不安,迅速倒地,昏迷、呼吸困难,继而窒息死亡。病程慢的,表现为初期兴奋不安,空嚼咬牙,转圈或撞击障碍物,随后倒地死亡。病羊濒死前,可出现腹泻,粪便混有黏液和灰白色假膜,有恶臭气味。鼻流白沫,口色苍白,在昏迷中死亡。本病一般体温不高,病程为1小时~4小时(长者不超过24小时)。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做到精、青、粗和多汁饲料均匀搭配,防止羊食入过多的精料或采食过多的多汁嫩草。在本病流行季节前,给羊注射一次羊快疫。猝殂、肠毒血症三联菌苗。当年出生的羔羊,宜在哺乳期和断奶后各注射一次三联苗,间隔40天~50天。 本病死亡快,多数羊来不及治疗。病程稍长时,可采取下列治疗方法:用氯霉素肌肉注射,每次0.5克~0.7克,每天三次;将青霉素80万国际单位与链霉素500毫克混合,做一次肌肉注射,每隔1小时再注射一次,连注3次~4次;在严重脱水时,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500毫升,加10%安钠咖5毫升,每隔3小时~5小时注射一次。 羊猝殂 临床症状:病程短促,常未见到症状即突然死亡;有时发现病羊掉群、卧地,表现不安,衰弱或痉挛,于数小时内死亡。剖检发现,十二脂肠和空肠黏膜严重充血糜烂,体腔积液;死后8小时,骨骼肌肌间积聚血样液体,肌肉出血,有气性裂孔。 防治措施参见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症。 羊黑疫 临床症状:与羊肠毒血症、羊快疫等极为相似,病程短促,突然死亡。少数病例可拖至1天~2天。患羊常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精神不振,呼吸急促,体温41.5℃左右,昏睡俯卧而死。剖检发现,皮下静脉显著淤血,使羊呈暗黑色外观(故名黑疫);真胃幽门部和小肠充血、出血。 防治措施:控制肝片吸虫感染。定期注射羊厌气菌病五联苗。发病时,搬圈至高燥处,可用抗诺维氏梭菌血清早期预防,皮下或肌肉注射10毫升~15毫升。对病程缓慢的病羊,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160万国际单位,每天两次;或静脉或肌肉注射抗诺维氏梭菌血清,每次50毫升~80毫升,连用两次。 羔羊副伤寒 临床症状:羔羊体温升高可达40℃~41℃,食欲减退,腹泻,排黏性带血稀粪,有恶臭;精神委顿,虚弱,低头,拱背,继而倒地,经1天~5天死亡,发病率约30%,病死率约25%。经剖检,病羔尸体消瘦,真胃与小肠黏膜、脾脏均充血,肠道内容物稀薄如水。 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羔羊出生应及早吃初乳,注意羔羊保暖。及时隔离病羊,对污染栏圈要彻底消毒,对发病羊群进行药物预防。
小尾寒羊的饲养技术pdf
正常来说一天喂两次就可以,平均粗料在3斤-4斤之间,精饲料平均在0.8-1.0斤之间, 羊的精料要与秸秆粉混合均匀一起来喂养,一只种羊精饲料一天不能少于0.8斤。
养鸭
养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