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养殖技术吃什么,青蛙养殖技术食料味养
青蛙室内养殖技术
厂址的选择。牛蛙场的水源以江、河、湖泊或水库的水最为理想。水质标准可参照渔业用水标准,一般水溶氧量应在3.5毫克/升以上,ph值在6.5一8之间,透明度在25一3O公分,盐度不高于O.2%。此外,未受污染的电厂余热水、地下温泉水、深井水等也可用来养殖牛蛙。养殖场应建在暴雨涝不淹、干旱时能及时获得供水的地方。
由于牛蛙喜欢温暖、潮湿、安静的生活环境,牛蛙场最好建在平坦开阔、向东南的斜坡地上,蛙池东西走向,使得秋天、冬天和春天光照时间长,夏天有东南风,环境冬暖夏凉。此外,养殖场应远离公路、工厂、居住区等嘈杂的地区。
水泥池建造方式。根据饵料台的设置,水泥池的建造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水泥池底作饵料台。蛙池四周用砖块或石头砌成,内壁四周涂有水泥。池深8O公分,长4米,宽3米。池底成斜坡型,池底建-高约5公分的梯形饵料台。池底最低处设排水管,饵料台处设入水口。池水高度控制在lO一2O公分。
以木框作边、筛网为底作饵料台。后一种水泥池与前一种在外观及面积上较为相似,但在整体设置上有所不同。其底为平面底,池深度为l2O公分左右,蝌蚪期水深为6O公分,中成蛙期水深为3O公分左右。饵料台用筛网制成,以木框为边。池中通常还设有泡沫等漂浮物供蛙栖息。
注意事项。水泥池养殖模式虽然是目前最为理想的养殖模式,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⑴水泥池的建造成本较高,因此要根据养殖需要控制好建造成本。⑵在高温季节,阳光的直射会造成水温偏高及池壁的温度过高,而影响牛蛙的健康生长,因此要设置遮阳网并且保持少量注排水。⑶蛙池建造好后,要先注水浸泡一定时间才能投放蝌蚪,并且应定期给蛙池及外沿消毒,消毒剂可选用优碘、病毒净等。
青蛙室内养殖技术视频
青蛙视频可以设置边看边下载,看完就直接缓存在手机里了
小青蛙养殖技术
青蛙养殖周期通常是4个月左右,具体要根据品种、养殖方法、养殖技术、上市重量、地区等因素决定。要想顺利上市售卖,必须在喂养上做到营养均衡,不然就会出现延时成熟导致周期变化。
三月份就开始准备了,春季夏季开始养蝌蚪,
青蛙室内养殖技术要点
1、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青蛙养殖培训
青蛙养殖技术培训
2、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料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3、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青蛙养殖技术 青蛙人工养殖技术
1、准备一个合适的水族箱,分为水陆两个区域,其中陆地区域由泥土或石头构成,而水中需要栽种适量的水草(陆地区域也可以栽种适量植物)。
2、水族箱的上方需要准备一个透气的封盖或者网纱,防止青蛙逃跑。
3、饲养青蛙的饵料可以选择蛆虫、蚯蚓以及昆虫(比如蟋蟀、菜青虫等)。
4、水族箱应当摆放在通风条件以及采光条件比较好的地点,但是不能被太阳直射。
5、投喂完饵料之后,及时将水族箱中未吃完的饵料捞出,避免水质污染。
6、定期更换水族箱中的水。
青蛙可以在室内养殖吗
金晨蛙属于水陆两栖动物饲养时建议将安金晨蛙放置在水中进行饲养,饲养时将水深控制在15cm左右即可满足金晨蛙的生长需求。
在水中养殖金晨蛙能使它更好的生长发育,如果在陆地上饲养小金蛙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0~28℃即可满足它的生长需求。
金蛙喜欢吃小鱼,在它幼体时期一周给它喂食1~2条小鱼即可。成蛙时期可加大喂食量,一天可喂食2~3条小鱼即可满足它的生长需求。
人工养殖青蛙技术
1、养殖场所:青蛙处于野生的品种之外,还可以人工养殖,养殖它们时首先要给它们选择合适的场地。若是大面积养殖的话,建议专门建立一个比较大的养殖池,让它们生活在其中。若是在家中养殖的话,则可以用水族箱,布置成水陆两用的格局。可以从蝌蚪开始养殖,在将蝌蚪放入之前,需要先消毒。
2、喂食:给青蛙喂食也是十分重要的。处于蝌蚪阶段的时候,它们主要的食物就是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所以此时可以在养殖池中注意补充一些有机肥,这样池塘之中的浮游生物种类就比较丰富了。发育成青蛙之后,它们可以吃的昆虫就比较多了,比如果蝇、黏虫、玉米螟、蟋蟀等种类,另外给它们适当喂一些小鱼、小虾也是可以的。
3、温度和光照:在养殖青蛙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调控温度和光照。温度不能太低,因为青蛙是变温动物,气温太低会导致它们的体温太低。具体来看,不同品种青蛙的最适宜温度也是不同的,可以具体调节。另外就是光照,不能总是十分阴暗。
4、卫生:养殖青蛙还得注意保持卫生,不能让青蛙周围的环境非常脏、非常乱,这样青蛙容易生病。需要注意清洁周围环境之中的杂物和垃圾。另外还要水源问题,也需要保证青蛙有洁净的水源。
青蛙的养殖技术
,不少养殖者是第一年开展青蛙养殖,需要从别的养殖场引进种苗来开展养殖。这些养殖户就非常有必要在引进卵块前做好蝌蚪培育池的准备和处理 。 放养前的准备 A清野除杂:放苗前20天左右一般用甲氰菊酯或者漂白粉清塘,如果有田螺的蛙池用氯硝柳胺效果更好。 B原池消毒:通威速消带水清塘每亩用1袋,使用时在上风口抓取本品均匀抛洒入水中即可。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消毒人员应戴口罩和穿工作服操作。本品消毒后残留会很快消失,一般3-5天后即可进行蝌蚪养殖。也可使用生石灰,作用和漂白粉相似,但现在生石灰市场上难买到,而且石灰药效残留久,残留体多,所以不建议使用。建议使用量为每亩70-100公斤,应在下卵块或者下苗前10天使用。 C放养前消毒:养殖池或孵化池換入干净的水后,在放养前3天使用通威菌毒宁 50-l00毫升每池消毒,用水稀释300-500倍后全池泼洒或喷雾消毒。 蝌蚪放养 . 采用一体化青蛙养殖池的,一般每口标准池(约200平方米)投放约8-10万尾蛙卵,或者6万蝌蚪。 使用孵化池高密度培育蝌蚪的,孵化时每平方米可放入3-5团蛙卵,培育可以按每平方米水面放养刚孵出的小蝌蚪300-500尾。 同一蝌蚪培养池最好投放孵化时问相近的蝌蚪,以免后期变态-时出现大量先变态的幼蛙将后变态的幼蛙及蝌蚪当做虫子误食或咬伤。 蝌蚪的饲养 蝌蚪孵化破膜后3-4天后开始投食,此时饵料以通威开口乐为最佳,每亩初始投喂量为100g,每日投喂量增加20%左右,喂养5-7天后可直接转粉料。也可使用豆浆或蛋黄开口,喂养4-5天后直接转粉料,当蝌蚪个体大于胡豆大小后,可以使用粉料加1.0颗粒饲料喂养,一般来说粉料投喂15天后可直接转1.0颗粒料喂养,直至变态。蝌蚪孵化l5天左右,可以把水位提升至食台区。 日常管理中应根据温度控制投食量,晴天正常投量,阴雨天适当减少投量,每天投食量按蝌蚪体重的2%-3%,开口期应该做到少量多次,每天投喂2-4次,可以分早、上午、下午、傍晚四次投喂;后期分早、晚两次投喂,早晨8点左右投喂饲料总量的2/5,下午5点左右投喂饲料总量的3/5。 蝌蚪期每7-l0天需消毒一次,一般200平方的蛙池,通威菌毒宁30毫升,通威菌清20毫升,2种药交替使用。 蝌蚪前期约按每亩每天添加多维10-20克,通威鱼安康10-20克饲养,连续10天后,一般7-l0天左右需投喂通威多维20克加三黄散20克,每次连续投喂2-3天。 控制水温、水位 蝌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3-25℃, 当水温超过32℃时蝌蚪活动能力下降, 吃食减少; 当水温高于35℃时,蝌蚪开始死亡。因此,整个养殖周期都应该注意水温的变化,水位做到早春浅(升温快)、中期满(活动范围日大)、后期适中(提供变态上岸区),一般来说,当蝌蚪开始投料之后应适当每天逐渐加深水位。若果遇到阳光猛烈,应在水沟上搭建遮阳网。 变态期管理 蝌蚪在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收缩,呼吸系统的发生改变,由原先的用鳃呼吸变成用肺和皮肤呼吸,此时蝌蚪不能长期淹在水中,因此需要提供青蛙上岸的区域,将水位适当放浅,漏出食台区。此阶段青蛙不再摄食,而是依靠吸收尾部囤积的营养作为能量,此时还有部分变态不同步的青蛙需要摄食,因此需要投喂少量颗粒料。 变态期青蛙皮肤娇嫩,容易被细菌感染引起死亡,因此要注意前期的内服保健后消毒工作,避免关键时期失败。 水质管理 蝌蚪期宜肥水饲养,水质保持在浅绿为佳,当水质深绿色时,可以进行换水。集中孵化的蝌蚪转池前应将养殖池的水质培育好再转入蝌蚪,每亩使用黄/黑金肽1斤加培藻素1斤培水。蝌蚪期由于有饲料的投入,无需再使用肥水产品进行肥水。 突发情况处理 1.如果遇到水源有问题,造成蝌蚪中毒,应立即使用解毒卫士进行解救,每亩使用170毫升,或者每个标准养殖池使用50毫升,并对蓄水池进行解毒。 2.如果由于天气剧烈变化,引起蝌蚪应激反应或死亡,应使用通威应激灵进行泼洒解救。 3.若果遇到蝌蚪缺氧,可使用通威水动力进行解救,每使用一次,在不换水的情况下可保持至少3天不缺氧。 4.如果遇到氧气过于饱和,发生厌氧或者气泡病,可进行换水处理。 疾病爆发处理 气泡病:注入1/2-1/3的清水,使用食盐+应激灵(葡萄糖)进行处理。 肠炎病:定期换水,防止饲料投喂过剩,避免使用过期饲料或霉变、酸变饲料,使用恩诺沙星粉或大蒜素拌饲料投喂,恩诺沙星:每kg粉料使用2-4g,大蒜素:每kg粉料使用3-6g。 出血病:使用菌清全池消毒,每立方水体使用0.2-0.4ml,使用通威止血散拌料投喂,每kg粉料投喂2-4g。
青蛙的养殖技术及场地
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3.2 蛙池的规格要求
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3.2.1 种蛙池
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3.2.2 孵化池
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2.3 蝌蚪池
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3.2.4 幼蛙池
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
种蛙的选择
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3-10月,4—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在种蛙冬眠复苏以
后,配种繁殖之前,做好种蛙的选择、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
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
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雌蛙,体重达150
克以上性已成熟,雄蛙200克以上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
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
;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青蛙养殖技术及场地建造
1、养殖场地
养蛙场应该设立在水源充足、环境清净、交通方便、通风向阳的地方;蛙池的面积不能太大,但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在放蛙之前,需要将水泥池和饲料台冲洗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
2、放养密度
3、饲养管理
(1)需要根据蛙不同的生长期,来投喂饲料,幼蛙每日投喂3-4次,而中蛙、成蛙每日投喂2次,早晚各一次,在下雨天的时候应少投饵。
(2)因为幼蛙之间有互相撕咬的现象,所以需要对幼蛙进行分级饲养。
4、池塘水温
泰蛙适合在水温为25-28℃的环境中生长,在炎热天,需要做遮阳处理,而且每天都需要给池塘换水。
5、防治病害
(1)在饲养泰蛙的时候,需要及时巡查,若发现有病蛙,需要及时隔离。
(2)在高温季节,需要保持良好的水质,并用消毒剂对水池进行消毒,也可以在饵料中添加水产专用VC、蛙健康等药来防治病害。
一般每平方米的蛙池中,可放80-100只幼蛙,在放幼蛙前,需要对幼蛙进行消毒处理。
青蛙室内养殖技术与管理
养殖池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池水中投入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种蛙选择
种蛙选择经过第二次产卵的青蛙,第二次产卵的种蛙受精率较高,第四年的雌蛙产卵数量虽然多,但受精率较差,第一年蛙产卵孵化率也较低,不适作种蛙。为了便于管理,最好在同一批种蛙中选择体形强大、发育正常、行动活跃者为种蛙。
产卵时间
青蛙每年3-7月份都产卵,北方产卵迟些,南方各省3月份就开始产卵,4月份是产卵盛期,但种蛙的抱对、交配、产卵的早晚与气温、饲养池的水温及水的深度有很大关系,当水温15℃以上时雌雄蛙开始拒对,18-28℃是最适的产卵温度。
采卵方法
青蛙产下的卵又小又软,泥黄色、圆形,卵外有胶质膜保护,并互相吸附成片浮于水面,或附着在水草上,如果卵沉入池底,必须设法使之附在水草上。采卵时间在每天早上10点钟左右,捞卵网和盛卵网将蛙卵连同附着的水草捞起,放于桶中,再轻轻地放入孵化池内。放卵时要尽量保持原来的方向,即正面朝上,反面向池底。如果方向搞错,对孵化率有很大的影响。同一批卵要放在同一孵化池,这样孵出来的蝌蚪大小一致,方便管理。如果在一池中放不同期的卵块,孵出来的大小蝌蚪生长速度不一,弱小的就会逐渐衰弱而死亡。
孵化管理
在孵化期,水温必须保持在20-25℃之间。在换水、换盘时,如水温突然升降5℃以上或水温低于4℃,高于28℃或强的惊动均可导致蛙死亡。因此,观察蛙卵孵化时动作要轻,不能随意搅动池水,以免蝌蚪幼体漂离卵膜,影响成活率。经过两天孵化,蛙卵略能摇动,3-4天即成蝌蚪形态,5天左右孵化小蝌蚪。
蝌蚪饲养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幼蛙饲养
1.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2.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3.筛选分级: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成蛙饲养
1.动物饲料:幼蛙转入成蛙池后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2.混合饲料: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配合均匀效果较好。
3.堆养蚯蚓: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
4.调整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养鸡
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