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养殖技术小技巧,国宝箱中蜂养殖技术
中蜂的养殖方法和技巧
1、添加格子
繁殖期间,如果巢脾即将达到底座圈子上,就把原有的蜂箱搬离底座,先在底座上部添加1个格子箱圈,再将格子蜂群放回新加格子箱圈之上。生产期,大泌蜜期在上添格子箱圈,小泌蜜期在下添加格子箱圈,适时取蜜。
2、检查蜂群
打开底座活动侧板,点燃艾草绳,稍微喷出烟,蜂向上聚集,暴露脾下缘,从下向上观察蜂脾,既能发现有无王台,造脾快慢,卵虫发育等问题,以便采取处理措施。
3、捕捉蜂王
向上撵:第一,准备1个与蜂巢相同的格子箱圈,1片同大的隔王板,先将被抓蜂王蜂巢搬离原址,另置底于原箱位,再取蜂巢上盖盖在底座上,收拢回巢中蜂。第撤下副盖,并在蜂巢上方添加1层箱圈,其上加上隔王板,隔王板上再加2层箱圈,盖上箱盖;第三,轻敲下部箱体,驱蜂往上爬入空格结团,或用烟熏,或用风吹,最后在隔王板下面箱圈中寻找蜂王,并用王笼关闭。
向下赶:箱圈下底座上添加箱圈,关闭巢门,再将底座活动箱版改换纱窗封闭,然后使用风机向下吹蜂离脾,即时在空格和巢箱之间加上隔王板,最后,工蜂上行护脾,在空格箱圈中寻找蜂王。
4、更换蜂王
分蜂季节,清除王台,在蜂巢下方添加隔王板,将上层储蜜箱取下置于隔王板下,底座上,诱入王台,新王交配产卵后,如果不分蜂,按正常加箱格管理,抽出隔王板,老蜂王自然淘汰;如果分蜂,待新王交尾产卵后,就把下面箱体搬到预设位置的底座上,新王,老王各自生活。
5、喂蜂
外界蜜源丰富,无框蜂群繁殖较快,外界粉,蜜稀少,隔天奖励饲喂。越冬前备足封盖蜜,饲喂糖浆需要早喂。蜂蜜或白糖水,前者加水20%,后者加水70%,混合均匀,置于容器中,放上木杆让蜂攀附,最后搁在底座中,边缘与蜂团相接喂蜂,如果容器边缘光滑,就用废脾片裱贴。喂蜂的量,以当晚午夜搬运完毕为准,如果大量饲喂,需全场蜂群同时进行,而且保证周边没有其他蜜蜂关顾。
6、收蜂
准备好蜂箱,树杈下或屋檐下的分蜂团,找一米袋子,反卷一点口,直接套上去,向中间封口,抖蜂进箱内。或置底座中,反卷一点口,中蜂自己上脾,或者先抓王,关进笼子里,置于蜂箱内,箱内涂蜜糖,纸筒舀蜂进箱,枝叶当扫帚,扫蜂进蜂箱,或者蜂团先喷水,将格子箱圈套上去,中蜂会自动爬进去。
另外,将木制梯形或竹制篓形收蜂笼挂在蜂场附近朝阳树枝上面,或置于向阳,显著的巨石旁,引诱分蜂群投靠。
7、补蜂
当小群或交尾群子脾封盖后,将强弱两群互换箱位,利用外勤蜂补弱。先准备香水混合液(1L水+少量香精),第一天傍晚喷雾2群,第二天早上蜂未出勤前重复1次,强群多喷,弱群少喷,工蜂大量出工后互换位置,如果发现有打架现象,则再喷香水。
8、合并蜂群
打开箱盖,揭去副盖,盖上报纸,多打小孔,再添箱圈,将无王蜂抖入,盖上箱盖,3天撤报纸,去箱圈,如果蜂多,从下加箱。
9、迫蜂造脾
如果蜂巢不满箱,剩下空间不造脾,在蜂群发展到3个箱体时,将巢脾高约30cm,蜜,粉,子圈分明时,就在第三箱圈与底座之间添加一块覆布,只挡有脾一侧,无脾一侧空出,中蜂就会将剩余空间做满蜂巢。
10、防止盗蜂
中蜂养殖最拍起盗,根据实践,群众总结出“中盗中一场空,强到弱白忙活”的盗蜂危害性。解决方法:1、加阻蜂器。意蜂盗中蜂,加格栅阻蜂器,格栅间隙4mm。2、强弱互换箱位,把强群搬到弱群处,弱群搬到强群处,各群添加食用香精水(不能用花露水),盗蜂立止。3、做盗群换箱位。4、常年保持食物充足,如果饲料不足,饲喂中蜂需在傍晚进行,午夜搬完,在没有其他蜂场蜜蜂干扰下,可以全场同时大量饲喂。
中蜂的养殖方法和技巧图片
巢础越新鲜越好,且应是纯洁的蜂蜡制成,颜色纯黄,房基明显,巢房深而整齐,厚薄一致。
一般养蜂常年需要巢础,在加入蜂群后注意观察蜂上脾的速度及修脾情况就可以反应出巢础的质量,一般,蜜蜂上脾越快,巢础质量越好,蜜蜂修脾时没有蜡屑或蜡屑越少,巢础越好。这里特别提示,如果新加入的巢础,被蜜蜂修改时,咬掉很多蜡屑,说明此巢础蜡杂质多,质量不好。掉入蜂箱底部的蜡屑应及时清理,否则很快就会出现棉虫。尽量避免购买后者巢础。
中蜂的养殖方法和技巧图解
一是把蜂箱置于立壁之上的土洞内,二是把蜂箱放在地面上四周封土,三是在平地或斜坡上挖坑,把蜂箱埋在土坑里。
中蜂的土藏饲养主要有 3 种方式:一是活框饲养,二是空箱饲养,三是活梁饲养。活梁饲养是介于活框饲养和空箱饲养之间的中间类型。
中蜂土藏饲养法的最大优越性,是在土藏状态下中蜂不会发生活框不适综合症,蚂蚁也不会进入蜂箱祸害蜂群,尽管土藏等于把蜂箱放到了蚂蚁窝上。
中蜂养殖需要注意事项
土蜜蜂圆桶养殖和普通的蜂箱方法是差不多的。诱蜂时要将蜂箱放在密封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方,将巢门打开就行。
捕捉到蜜蜂后注意定期饲喂,饲料用蜂蜜水,白糖水都可以,要定期,定时,定点,定质的喂养。后期管理期间要注意卫生方面,避免感染病虫害,发现问题要尽快处理。
中蜂的饲养原理与方法
在基本弄清中蜂饲养原理,解决了诸如中蜂箱式、饲喂、烂子等中蜂饲养的基础性难题之后,我们又依据其中一些原理,创造出适用于意蜂的一些巧妙方法,居然实现了蜂更好、蜜更优、产量更高的目标。在越冬结束后,经历了2个月春繁,使意蜂单王群由初繁时的6框蜂,发展到21框蜂。
为了方便运用与记忆,我们将这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稍加总结后概括为:意蜂饲养经验三,简称“ 经三” 。一经,用三箱体养意蜂;二经,巢箱布置3框;三经,3天调整1次。现分述如下。
采用标准蜂箱三箱体组合,努力实现意蜂“ 最大” 群势
比较多种箱式之后,我们认为:既符合意蜂生物学习性,又能满足现代养蜂生产需要的蜂箱,当推西蜂标准蜂箱。在具体运用中,我们又将其饲养方法推进了一步:采用该蜂箱的一个巢箱,再组合2个继箱的饲养方式,通过适时定期调控,经历60天繁殖,便实现了单王群21框蜂的强大群势,为夺取高产奠定了较好的蜂群基础。
其实,意蜂单王群的蜂量潜力应远不只这点。依照意蜂王高产时的日产卵量,工蜂寿命若分别取30、35、40天时,其相应的理论蜂量就应分别为:6万、7万、8万只。若以每框上有蜂2300只计算,就相应有26、30、35框。由此可见,实际蜂量还大有潜力可挖。如能进一步提高蜂王日产卵量,保持较高的产卵效率,延长工蜂寿命,相信由其他人重现和突破我们目前的“ 最大” 群势与春蜜产量并不难。难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就我们已有的体验来看,达到上述群势后的意蜂群产蜜状况好! 但西蜂强悍、凶暴的蜂性也暴露无遗。对此,要有充分警惕并做好防备。
怎样才能养好中蜂
既然我们想要饲养强群,蜂王的产卵能力就必须跟上,同时培养双王群,一旦蜂群中出现劣质蜂王,马上更换。关于双王群的饲养对于意蜂来说是常规方法,但是对于中蜂来说不是说不能饲养,只是一旦出现分蜂热,管理起来比较麻烦,所以关于双王群的养殖如果是中蜂,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的花,可以饲养单王群的大群。
第二:蜂螨巢虫的治疗
对于意蜂来说,蜂螨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所以蜂螨是养殖意蜂必须学会处理的一大技能,我们可以通过悬挂螨扑以及喷洒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在一年中一般在如东前和春繁前我们要抓住蜂群的断子期,坚持杀螨,对于意蜂来说,能够治疗螨虫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至于中蜂,当心巢虫,要做到勤换新脾,勤消毒,蜂部落曾说过中蜂的病害最大的是巢虫,很多朋友对此发出了质疑,蜂部落在这里做个解释,中蜂疾病中我们常听见的有:大蜡螟虫、小蜡螟虫、棉虫、巢虫、飞蛾、囊状幼虫、白头蛹;大致就这么多了吧。在这里强调一下,这些病害有的中蜂能够抵抗,其余的都是巢虫的不同时期,所以学会防治巢虫是饲养中蜂的关键,关于巢虫的不同时期的变态发育和对蜂群的影响。
第三:保证足够的饲料
对于蜜蜂来说,只要数量大,幼虫多,消耗的饲料数量自然就会多,所以我们饲养的强群必须给蜜蜂提供充足的饲料。尤其是在我们割蜜的时候和缺蜜期,一定要记住给蜜蜂喂养辅助饲料。这点对于我们意蜂养殖的朋友来说倒是都能注意到,但是对于我们中蜂养殖的朋友们来说能够注意到的就不多了,中蜂不好养殖是一个问题,但是在养殖中的管理疏忽同样是一个问题。
第四:不要让蜜蜂产生分蜂情绪
关于分蜂热在前面的文章中蜂部落已经介绍过很多,一旦蜜蜂出现分蜂热现象,蜂王的产卵力就会下降,同时工蜂的工作能力也会发生懈怠,不管是中蜂还是意蜂,产生分蜂热都应该及早处理,有效的预防分蜂热是我们维持强群的一个关键。
中蜂最佳养殖方法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土生蜜蜂,有其土生土长的优势,在没有人为管理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正常生存。可惜在面对人工照顾的西方蜜蜂时,中蜂却显得措手不及,很不适应强大的竞争对手和这样的竞争方式。所以中蜂逐年减少甚至在某些地区已经灭亡,对此现象及原因应当慎重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中蜂产业进入健康的发展阶段。笔者以《孙子兵法》为研究分析的理论基础,试图找到解决中蜂生存和产业发展的方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人难于知人(事物)更难于知己,但是又只有知己知彼才可能取得事情的成功。做买卖需要市场调查、需要做消费者心理分析、需要做竞争对手分析、需要做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最后找到机会,这是知彼的环节。而找到了机会能不能把握和有效利用,就得了解自己、把握自己、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开自己的劣势,生产出有特色的产品,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是知己的环节,二者的有效配合才能在商场上百战不殆。中蜂的养殖和产业发展是否也应如此呢?回答是如果要取得中蜂养殖的成功和产业的发展与辉煌那就一定得用这套谋略。
〈一〉中蜂特性与中蜂养殖
1.中蜂别名土蜂,意思是土生土长的当地蜂,显然可以推理此蜂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不依赖人工照顾。事实上它的养殖几乎不需要人工喂糖很少发病,生存力特强。一句话养好中蜂就是发展一套自然养殖法。
2.中蜂节约勤劳,嗅觉灵敏,善于利用零散蜜。因此在蜜源不多的时候也可以取蜜在零散蜜丰富和小蜜源的时候就可以大量取蜜。当然因为节约和灵敏所以自控能力非常的强,如果外界蜜不足便减少或者停滞蜂群繁殖,这对群势发展不利但是可以通过少量的人工加蜜(糖))可以弥补。但是又因为节约的特性群势很小哪怕三框也有产量,也就保证了稳定的产量减少了养殖风险。
3.中蜂极少生病,几乎只有中囊病而且可以通过选育抗病品种便可从根本上抑制了此病。这说明养中蜂几乎不需要药物从而从根本上抑制了蜂产品的药物污染保证了蜂产品的绿色性。
4.中蜂怕巢虫,这是中蜂最大的缺点,也是许多蜂农放弃中蜂的重要原因。但是可以通过改进饲养技术和培育抗巢虫品种来弥补。例如在自然潮湿的环境里巢虫非常的少所以模仿自然环境养殖就可以减少巢虫危害。所以把蜂箱加高在箱底通一个一厘米直径的洞,洞下面放一盆水或者做个水池,这样蜜蜂会把巢虫通过箱底的洞清理到水里而且夏天有水可以降温加湿更接近自然状态,蜂的发展也会更加的好。还可以通过养强群强大力量抗拒巢虫,
中蜂养殖技术要点
尽快培育成生产群
对新购蜂群,及时防治蜂螨和其他蜂病,保持蜂多于脾(很关键,初学者爱加脾),群壮无疾患。外界缺乏蜜粉源时,要补足饲料,然后每天或隔日进行奖励饲喂,刺激蜂王多产卵。工蜂体健工作情绪高,能哺育更多的健壮幼蜂。经常进行巢内喂水,既节约“劳力”,又避免低温冻死采水蜂或采来污水使蜂群致病,可尽快将蜂群发展成加继箱的生产群。同时,在不拆破强群的前提下进行育王,组织继箱交尾群,实行生产、育王和交尾三结合。
强群继箱移虫育王
当蜂群发展为继箱群后,常会出现自然王台,此时就顺其自然,将王台口稍微扩大,取出台内幼虫,不搅动王浆,选1日龄的幼虫移入台内,初学者移虫需要多练习几次,保证移虫不伤及幼虫,如果移不了,可以先临时用自然台,以后择优留王。
一张脾上可用多个自然王台(最好是人工移入虫的王台),其他脾上的王台全部毁掉。将育王脾放入继箱,两侧放幼虫脾、蜜粉脾。在巢、继箱之间最好加双层隔王板,两板之间加个纱盖框(无纱网),使两隔王板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以减少老王对继箱的影响。
叠加第三箱体做交尾箱
在新蜂王出台前天,再加一个继箱,开侧门或后门,两继箱之间加隔王板,把有王台的巢脾带蜂提入新的继箱(即第三箱体),再提入2脾蜂置王台所在脾的两边。当幼王出台3天后,把交尾箱与原箱之间的隔王板撤去,换上纱盖并加覆布,把2张无王的脾抖落工蜂,还入原群,交尾箱留1张脾,独立为交尾群。10天后观察新王产卵情况,若正常,则新王交尾成功。
分蜂增加群
分离增殖群有两种方法:
1、把新王群提离原箱,换新址,随即补入一个正在出房的封盖子脾,3天后再补入第二张封盖子脾,尽快补成生产群。
2、将老王带2张封盖子脾提出为新分群,并抖入2脾工蜂,同样补充发展,尽快成为生产群。分出同时,撤除交尾箱与原箱之间的覆布,留纱网,8~12h后全群用白酒糖浆(500g糖浆加入两小杯白酒)喷雾,将带新王的脾放继箱内,再喷洒些白酒糖浆液,撒除交尾箱体,盖好蜂箱。第二天观察蜂王,若正常,巢继箱调换位置(或蜂王进巢箱),增殖蜂群即告成功。
怎样养好中蜂,养好中蜂应注意什么?
1.忌乱分群
对某些养蜂者来说,贪群多,见箱内有4-5脾就分群。似乎箱子越多显示自己事业宏大。但这其实是不利于蜜蜂的生长的。
2.忌白天常开箱
初养蜂者往往喜欢常开箱看看。热天、冷天常开箱都会破坏箱内衡温效果。蜂群乳化在35度左右,热、冷气频频进入均影响繁殖。常开箱且惊扰蜂群,若是惹得盗蜂来,便更难管理。
3.忌双王同群
现实养蜂操作中,除极少数养蜂玩家喜搞“双王同群”外,真正以养蜂为业的从来不搞这无谓游戏的。双王同群并不象某些人悠忽的那样繁殖迅速、维大群,相反弊多利少。
4.忌饲料不消毒
来路不明的饲料一定要经过消毒后才能喂蜂。多数养蜂人将白糖煮溶后倒入花粉里搅拌发酵一夜后就拿来喂蜂。这是不可行的。一是花粉可能含有病菌,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只有煮沸一定时间才能达到杀灭的目的。
5.忌越封闭越好
我认为蜂箱还是通气好。中蜂是动物,是动物就需要清新的空气,窒闷的环境是养不出好群势的。是否需要开气窗,最好由蜜蜂自己决定,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到蜜蜂在巢口扇风就是该开气窗或开箱了。
暴利养殖
暴利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