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养殖最佳温度是什么,育肉鸡小鸡苗最佳温度是多少合适
肉鸡养殖最佳温度是什么?
肉鸡养殖最佳温度是:
雏鸡入舍温度在33-35度,之后平均每天降低2-3度直至脱温。接鸡后看雏施温,达到“不张嘴呼吸,不扎堆”的鸡群状态就是最好的温度。需要注意的是,标准上所写的温度,是温度表于鸡背处高度所测量的温度。如果是地面养殖的话,进雏的时候要注意稻壳温度要达到32度,需要提前预温。
肉鸡饲养的标准温度:
标准温度是随着鸡只体重的增加而逐步降低的温度数据,标准温度的实施要根据鸡只的实际体重、环境相对湿度,风速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讲,一日龄育雏温度
33度即可,随着日龄的增加每天下降0.3度即为最佳温度,但前提是湿度合理、生长速度能达到标准。如果育雏湿度75%,则一日龄温度33度即可,如果湿度70%则温度需要提高到34度,湿度每下降5%温度需增加1度。现在大多育雏温度高于35度,湿度低于60%,鸡苗脱水比较严重。在实际生产中,湿度的大小和鸡只的体重并不是完全按照我们的预计来实现,那么,温度的高低应根据实际情况随之改变。如果坚持实际温度不偏离标准温度1度之外、当日温差不超过1
度、体感温度与温度计显示温度相结合看鸡施温这么三个原则,就基本实现了温度的标准化管理。
幼鸡应该在多少温度下饲养
雏鸡在到达鸡舍时,要先放到缓存室。
1、缓存室的温度要求在27-30℃。
2、雏鸡要求在缓存室滞留15-30分钟。
1-2日龄 33(3日龄32 ℃ )
4-6日龄 31℃
7-11 日龄29℃
11-14日龄 28℃
15-17日龄 26℃
18-21日龄25℃
22-28日龄 22℃
再有鸡只始终处以冷应激状态下。容易诱发各种病毒病,。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卵黄停止吸收甚至死亡。
25°-30°左右
一般都是在35-37度 温度一定要控制好
雏鸡的饲养管理温度
育雏管理不好,哪里来的良好的养殖效益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雏鸡的饲养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雏鸡的饲养技术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多么经典的语句,没有春天的播种,哪里来的秋的收获?早上起来没有一个好的心态,会影响一天的工作状态。养殖业也是如此,育雏管理不好,哪里来的良好的养殖效益呢?
小鸡说:“我的一生在于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会决定我的一生”亲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如果第一周育雏关键期没有管理好的话,养鸡会出现这病那病,很容易赔钱的!反之,亲们,如果你们回忆一下的话,育雏管理很好的话,是不是药费很少、料肉比超低、利润空间很大呢!
小鸡说:“我第一周最需要的是温度,我为什么最需要的是温度呢?”其实,亲们,养鸡和养小孩是一样的,君不见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是多么的娇嫩,他们的体温自我调节系统还不是很完善,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另外,孩子是通过母乳来摄取营养以及免疫能力的,小鸡呢?亲们,小鸡是通过吸收由母体带给它们的卵黄来提供营养、免疫力的,而影响卵黄吸收最大的敌人是谁呢?是温度!亲们,想象一下,如果小鸡吸收卵黄的营养来抵御寒冷的话,那它们能生长的快乐、健康吗?它们能对疾病有很好的抵抗力吗?
温度以适合为准,一般健康雏鸡需要的温度较高,夏季育雏需要33°--35°,冬季一般35--37°为最好,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亲们,要养好鸡不能懒惰的,我们要注意观察,不能光看温度计,那样是养不好鸡滴!小鸡和人一样的,冷了也会缩脖子,热了也会洗澡。亲们,切记!
雏鸡温度控制的重要性及改善温控的措施 1. 雏鸡温度控制的重要性
1日龄的雏鸡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因而需要较高的环境温度,对于1日龄的雏鸡在温度控制上任何的小差错都将对其之后的生产性能造成永久性的影响。刚孵出的雏鸡很怕冷,所以使其处在温暖的环境中非常必要,这对于它们的一生来说是最好的开始。然而研究显示:在雏鸡生命中的最初几天,当环境温度在其舒适温度范围外哪怕最微乎其微的温差都将对其产生长期的影响。在雏鸡生命中最初的48~72 h里饲养管理非常重要,良好的饲养管理可极大地提高雏鸡的抵抗力,从而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长潜力。如果雏鸡处在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中哪怕只是很短的时间,都将使它们的免疫系统、软骨组织和消化系统的发育受到影响,并最终导致其饲料转化效率降低,生长缓慢,患病甚至死亡。
青年鸡饲养者通常会检测鸡舍内的空气温度,通过鸡舍加热系统或是煤气保育器来给雏鸡保温。然而空气温度,甚至地面温度并不是最主要需要测量的温度,雏鸡的体温才是最重要的。雏鸡的理想体温是40.5℃(在刚出壳时的体温为32℃~37℃之间),可以利用现代体温测量仪在雏鸡的直肠或脐部测得。在雏鸡饲养的最初几天里要仔细测量其体温,并根据测量的情况适时对鸡舍加热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给雏鸡提供最适宜的生存环境。
2. 改善雏鸡温度控制的措施
湿度和气流也是很重要的,湿气可以吸纳热量,如果鸡舍湿度过高,鸡只会感觉很热,如果空气干燥,湿度很低,鸡体又会迅速散发身上的热量。鸡舍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5%之间,并控制鸡舍内气流,保证冷风不直接吹过鸡体,使舍内有足够的热量循环。尽量维持舍内较高湿度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在雏鸡进入鸡舍前保持舍内温度在31℃~32℃之间仍是很必要的,因为在雏鸡入舍后的头2 d,鸡舍地面、笼具,墙壁湿度对于保持雏鸡的舒适温度极其重要,随着鸡只的生长,其调节自身体温的能力逐渐增强,维持体温所需要的热量减少。饲养者就可以把鸡舍温度逐日降低约0.5℃,直到大概21日龄时将舍温降到2l℃~23℃。然而,研究结果表明,雏鸡经受仅仅1 h的热应激或冷应激,都会大幅度地降低其生长速度,而且在以后的生长期也都无法弥补。鸡只哪怕在舒适温度范围外轻微的温度变化都会增加其应激反应:使鸡的采食量降低,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出现这种应激状况将导致鸡只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而不是用于生长,从而使前几周生长迅速下降,并且会影响其全期的生长性能。所以,饲养者应该测量鸡只的体温以使它们在整个生长期中有一个最好的开始。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这点:在雏鸡进入鸡舍的前5 d,每天测量2次雏鸡体温,如果直肠温度高于41.1℃,则表明温度太高,雏鸡可表现出若干热应激的症状,如呼吸急促,叫声尖锐,远离热源;而体温低于40。c的雏鸡则表现为鸡爪凉、不爱活动,在热源附近集体扎堆。对于测得体温为400c的虽然没显示出任何应激现象,但由于它们需要努力地维持体温,雏鸡会把用于自身生长和器官发育的能量用来维持体温。因此,体温40℃的鸡群需要更多关注。大多数饲养者都会在意那些有应激反应的鸡,而忽视体温在400c的鸡群,因此,想让它们达到标准体重就变得很难了。
养鸡
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