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特点的详细介绍,青蛙的特点有哪些?
青蛙的特点有哪些?
青蛙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还有蹼;青蛙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起的小包,是青蛙的耳膜;背上为绿色,很光滑、很软,还有花纹,腹部为白色;青蛙用舌头捕食,舌头上布满黏液;青蛙是卵生动物,卵孵化成蝌蚪,最后才变成青蛙;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
扩展资料:
青蛙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3部分。青蛙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还有蹼。青蛙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着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过它可以听到声音。
青蛙的背上是绿色的,很光滑、很软,还有花纹,腹部是白色的。可以使它隐藏在草丛中,捉害虫就容易些,也可以保护自己。它的皮肤还可以帮助它呼吸。它的气囊只有雄蛙有。青蛙用舌头捕食,舌头上有黏液。
青蛙的学名是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又叫田鸡,是两栖纲蛙科的著名食用种类。由于人们对高蛋白动物食品的青睐,使青蛙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造成人为地野外滥捕,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黑斑蛙被列为禁捕保护动物。为了保护动物资源、维持生态平衡,提供人民生活所需,进行人工养殖是当务之急。
(一)青蛙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
1.形态特征
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两部,成体无尾。背部有两条纵行的细皮肤褶,中央有一纵行的白色条纹,由于背部具不规则的黑斑,加之后肢有很多横列的黑色斑纹,故名黑斑蛙。背部为褐色或绿色,腹面白色无斑。雄蛙前肢第一指内侧膨大加厚,尤其在繁殖季节更为明显,称为婚垫,借以区别雌雄。
2.生物学习性
黑斑蛙栖息于河流、池塘、稻田的水中及岸边草丛中。蛙的幼体名蝌蚪,完全生活在水中,以矽藻、绿藻等植物性食物为食,变态后的成蛙营水陆两栖生活,主要以昆虫、蠕虫等为食。冬季钻入水边泥土冬眠,次年出蛰后回到水中抱对产卵。一般1~2龄性成熟,华北地区多在5~6月繁殖。水温在25~28℃之间,经3~4天可孵出蝌蚪,再经2~5月变态为幼蛙。
拓展链接
蛙类小百科
蛙类属两栖纲、无尾目,是水陆两栖动物。
蛙的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不仅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美味食品,而且是一种高级滋补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同时,还是著名的食虫动物,对消灭农作物害虫、保护生态环境有显著作用,被人们称为农田和森林的天然“卫士”、“植保员”。近年来,国家虽明令禁止捕食青蛙,但仍存在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乱捕滥捉现象,导致了蛙类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此外,蛙类还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在农作物生物防治中,具有明显的除虫效果,被人们称为农作物的天然“植保员”,在自然界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蛙类资源丰富,目前养殖的主要蛙类品种有虎纹蛙、棘胸蛙、林蛙,以及引进的牛蛙和美国青蛙等。
青蛙的外形特征是什么?
蛙的种类大约有4800种,绝大部分都在水中生活,也有部分生活在雨林潮湿环境的树上的。蛙虽为两栖动物,但不能完全脱离于水,因此繁衍后代还需要产卵于水中经过蝌蚪阶段。当然,也有树蛙是利用树洞中或植物叶根部积累残余的水洼就能使卵经过蝌蚪阶段的。2003年在印度西部新发现一种“紫蛙”,常年生活在地底的洞中,只有季风带来雨水时才出洞生育。而在我国广东广州荔湾区一带也发现一种“波动青蛙”,但它的外形比较像蟾蜍。蛙类和蟾类很难绝对地区分开,有的科如盘舌蟾科就即包括蛙类也有蟾类。但最新品种“波动青蛙”至今尚未有分类。
据蛙类体积来看,最小的只有50毫米,只相当一个人的大拇指长,大的也有300毫米(一尺多长),瞳孔都是横向的,皮肤光滑,舌尖分两叉,舌跟在口的前部,倒着长回口中,能突然翻出捕捉虫子。有三个眼睑,其中一个是透明的,在水中保护眼睛用,另外两个上下眼睑是普通的。头两侧有两个声囊,可以产生共鸣,放大叫声。体形小的品种叫声频率较高。有的蛙类皮肤分泌毒液以防天敌,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雨林中的一种树蛙分泌物被当地印第安人用来制作箭毒,见血封喉。
分布范围
蛙类在全世界都有分布,除了加勒比海岛屿和太平洋岛屿以外。但由于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污染以及外来物种的侵入使蛙的栖息环境逐渐缩小导致蛙的数量在全世界迅速减少。
特征:
青蛙的学名是黑斑蛙,又叫田鸡,是两栖纲蛙科的著名食用种类。
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两部,成体无尾。背部有两条纵行的细皮肤褶,中央有一纵行的白色条纹,由于背部具不规则的黑斑,加之后肢有很多横列的黑色斑纹,故名黑斑蛙。
背部为褐色或绿色,腹面白色无斑。雄蛙前肢第一指内侧膨大加厚,尤其在繁殖季节更为明显,称为婚垫,借以区别雌雄。
青蛙大约有几种?
中国130种左右;全球6000多种
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青蛙在动物学上特指的是黑斑侧褶蛙,但其实青蛙种类繁多,在中国有130种左右,全球有6000多种。其中分布广、数量较多的是黑斑蛙,其次是泽蛙、金钱蛙、虎蚊蛙。一般养殖的大都是黑斑蛙和虎玟蛙。
节蛙科,73种,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小型至中型的陆栖性蛙类,直接发育。
苇蛙科,225种,分布於非洲,小型至中型树栖性种类,蝌蚪水栖性。
狭口蛙科,又称为姬蛙科,体型一般都比较小。广泛分布在各洲的温带及热带地区,除了南极及澳洲的大部分地区。共计有61属280余种,台湾有一属四种。狭口蛙科的蝌蚪出水孔单一位於腹部下方中央,没有喙也没有角质齿,和其他蛙类不同,是一种特化的型式。
赤蛙科,除了澳洲及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全世界各地都有赤蛙科的踪迹。约有47属677种,但属的分类仍有许多歧见,有些学者将其中的赤蛙属Rana再细分出许多属,在此暂不采用,因此台湾有一属十四种,其中牛蛙是最近才引进的外来种。
树蛙科,主要分布於非洲及亚洲热带地区,故又称为旧大陆树蛙。共有10属190多种 ,台湾有四属十种。树蛙科是树栖性种类,指(趾)端扩大成吸盘,吸盘内有Y字形软骨,最末两节间并有间介软骨以利在树上攀爬。
其中分布广、数量较多的是黑斑蛙,其次是泽蛙、金钱蛙、虎蚊蛙。
黑斑蛙:体长约70-80毫米,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眼间距很窄。前肢短,批端钝尖,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皮肤光滑,背面有一对背侧褶,两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背面为黄绿或深绿或带灰棕色,上面有不规则的数量不等的黑斑,四肢背面有黑色横斑,腹面皮肤光滑呈鱼白色。雄性有一对颈侧外声囊,第一指基部粗肥,上有细小的白疣,有雄性腺。
金线蛙:体长50毫米(雄体略小),头略扁,吻钝圆,吻棱不显,鼓膜大而明显。指端尖圆,后肢粗短,趾端尖圆,趾间全蹼。背面及体侧的皮肤有分散的疣,背侧有一对背侧褶。腹面光滑,肛部及股后端有疣。生活时背面绿色或橄榄绿色,后肢背面棕色横纹不显,腹面黄白色。雄性有一对咽侧声囊,第一指有婚垫,有雄性腺。
泽蛙:体长40-50毫米左右(雄蛙略小),吻尖圆,吻棱圆,眼间距窄。指端钝尖,后肢较短,趾端钝尖。趾间的蹼约达趾长的2/3。背部皮肤有许多不规则、分散排列的长短不一的纵肤褶,褶间散有小疣粒,无背侧褶,头前端及腹面的皮肤光滑。生活时颜色变异颇大,背面灰橄榄色或空灰色,雄性咽部深色,其余为白色。雄性第一指上浅色婚垫发达,有单咽下外声囊,咽部黑色,有雄性腺。
虎纹蛙:体大而粗壮,雌性超过120毫米,吻端尖圆而长,吻棱钝,鼓膜大,前肢短,指短,指端尖圆,趾末端头圆,趾间全蹼,皮肤极粗糙,无背侧褶,背部有长短有分布不十分规则的肤棱,纵行排列,头侧口缘及腹面的皮肤光滑。生活时背面黄绿略带棕色,头侧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 的纹斑,腹面白色。雄性略小,有一对咽下侧外声囊,前肢粗壮,第一指上灰色婚垫发达,有雄性腺。
爪蟾 学名:Xenopus laevis ,“金蛙”实际上是它白化变色的商品名称。由于没有舌头只能利用其前肢搅食水中的无脊椎动物。 分布由南非的热带草原起,北至肯尼亚,乌干达西至喀麦隆。 体长100mm。雄性会比雌性小一截,后肢具有3对角质脚爪。 为完全水生种,广栖于淡水水域中,尤其喜好静止水域的环境。白天多潜藏于水底深处,夜晚则会爬至浅滩。初春至晚夏间为繁殖期,雌蛙每胎可产下2000颗以上的卵。
非洲巨蛙可能是蛙类家族中个头最大的,一只成年雄蛙体重足有3公斤,身长约30厘米,若是将它的两腿拉开,身长可达1米多。据说,只有苏里南的“比法马里尼”蟾蜍可与之相比。然而,这种罕见的蛙类正面临灭绝的危险,它的名字已经上了华盛顿条约规定禁止国际交易的濒危物种的红色名单。
养蛙
养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