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大棚蜜蜂管理技术,草莓大棚的蜜蜂是意蜂还是中蜂
草莓种植中授粉情况直接影响着和草莓种植的经济效益,所以,很多草莓种植户在草莓大棚中采用蜜蜂进行授粉,保障草莓授粉的均匀。
大棚草莓的蜜蜂授粉技术
蜜蜂由于自身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的优势,非常适用于农作物中的授粉工作,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蜜蜂每一次飞出采蜜,其从一朵花到另外一朵花之间所传输的花粉量多达500万粒。草莓温室种植,授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过程。大量的数据表明,采用蜜蜂对草莓进行授粉,草莓的增产效果非常显著,由于温室内湿度高、温度高、且空间较小,非常适合蜜蜂的生存和活动。
1.蜂群的管理
将蜜蜂引入温室的时候,最好选取温度较低的清晨或者傍晚,蜜蜂蜂房的设置要离地面0.5-0.8米的高度。选取温室相对干燥的位置摆放,相对湿度维持在80%左右,非常有利于蜜蜂幼虫的发育和成长,而相对湿度为60-70%的环境则适合蜜蜂成虫的羽化。
一般而言由于温室的密闭性,所以湿度都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当在90%的湿度下,成虫的羽化将会收到影响,并且蜜蜂采取的花粉和花蜜会因为自潮的作用而变得粘稠和稀释,蜜蜂以此作为食物进食,容易得病死亡。蜂巢的位置尽量和温室平行,前高后低。蜂巢的位置不易经常变化,否则不利于蜜蜂认巢。 刚运到的蜂蜜不宜马上放出,应该关闭5-6个小时让其幽闭,然后留出一个小缝隙,让少量蜜蜂飞出以辨认环境,识别巢穴。
将蜂巢放入温室之前的几天内,不要将温室底的草帘打开,这样可以降低蜜蜂撞膜的危险。 在蜜蜂的授粉期间,应该适量添加含有无机盐的清水,一来补充水分,二来补充蜜蜂所需的盐分。这样可以避免蜜蜂采取由水汽所凝聚的露珠作为进食的水分,因为这种水分大部分都含有毒性的物质,摄入这种水分会缩短工蜂的寿命。而幼虫摄入这种水分,会导致发育不良,导致不能正常羽化。
幼蜂进入羽化阶段之后,需要采取花粉为食物,虽然温室内具有草莓花,但是其花粉的数量并不能满足幼蜂成长的需求,因此一旦发现花粉不足,则应该及时往蜂房内补充适量的花粉,以维持蜜蜂群体的正常生长。
如果温室内的温度超过30℃,则会对蜜蜂的正常活动不利,应该及时给予降温,可以打开温室的门让大量的流动空气进入温室降温,同时为了防止蜜蜂的逃逸,可以在门处挂放尼龙纱网。 在蜜蜂的授粉期间,鉴于蜜蜂对农药的敏感性,这段时间不应该使用农药。如果必须使用,应该首先将蜜蜂移走。
大棚草莓的蜜蜂授粉
2.蜂王的管理
因为温室内草莓授粉期比较长,花粉数量不足、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因此很容易造成引入的蜂群数量呈现不断下降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应付:
不要过早将蜜蜂放入,而是在草莓盛花期再将蜜蜂放入,以减少蜂群在温室内的生活周期。
如果农户先提前将蜂群放入温室内,以得到早期的优质草莓以抢占市场,则可以在进入花期但是又未到盛花期间,将蜂王扣下。这样蜂王的产卵和蜂群对于花粉的需求和活动都大为减少,这对于后期工蜂寿命的延长和保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前期少量的工蜂出勤活动,足以满足前期少量的草莓花授粉需求。当进入盛花期,再将蜂王置入蜂巢内,则蜜蜂大量繁殖的周期和草莓盛开的时间高度吻合,以利于工蜂对于草莓的全面授粉。
温室内采用蜜蜂进行漫长的授粉工作之后,蜜蜂的种群数量必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但是依照上述的方法进行操作和运行的话,当花期结束的时候,至少还可以保存一般数量以上的蜜蜂存活。将其进行修养和外放,依然可以让蜂群的数量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正常水平,来年春天依然可以再次采用这样的措施来授粉,采用科学的方式对温室蜂群进行管理,不但提高了草莓授粉的效率,同时还降低了授粉的经济成本,做到了蜂农利益和草莓种植户利益的双丰收。
小小蜜蜂在草莓种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现在草莓大棚中,几乎都是采用蜜蜂进行授粉的,不仅效率高,而且采用蜜蜂授粉的棚内,小果少了、畸形果不见了,草莓的卖像更好了,因此效益更高了,据测算,效益可提高20%以上。
蜜蜂授粉
别看它小,它也有“脾气”,我们一般在开花前3-7天就会开始向大棚中投放蜂箱,刚开始入棚时时,因为不适应新环境很多会撞棚而死,死的也够惨的,很多莓友在后台留言,说这个怎样解决。其实因为作为昆虫的蜜蜂有趋光性,在刚进棚时因为无法快速适应棚内环境,而向着有光的地方飞去,所以造成刚进棚时很多撞棚而亡。二是蜜蜂活动的范围过小造成的。
那么进棚适应期造成撞棚怎样解决,我们有四个方法:
一是适当遮光,可以在正对蜂箱出口的位置从棚上盖上一条黑膜,让光线不正对的出口,使得蜜蜂出棚时向两边飞,这样有一个缓冲的距离,不至于一出棚立即上飞。
二是棚内放蜂的密度要适宜,不能过多, 一亩右右的棚室,一个标准群(3脾蜂),即可满足授粉要求。如大棚较小,应当减少数量。防止蜂群密度过大。
三是花量不足时,要适当投喂,特别在盛水的容器中放入小段树枝或秸秆便于蜜蜂落脚。
投喂
四是适当调整蜂箱放置位置。可将蜂箱放置在大棚的西南角,蜂箱的出入口对着东北角。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蜂箱的出入口不是正对着太阳,蜜蜂受阳光照射时间晚,出来活动时间会推迟,刚好吻合草莓开花时间,提高授粉效果。二是大棚一般是北高南低,蜜蜂出巢时会直立盘旋向上飞,蜂箱放在西南角蜜蜂飞出时有较高和较远的空间,可以有效减少撞棚,减少伤亡。
那怎样让蜜蜂快速进入角色,找到草莓花进行授粉?
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蜜蜂对花蜜是有记忆的,它们通常对第一口吸食的花蜜最钟情,进棚后我们可以采摘几朵草莓花,将花泡在糖水中,再放到蜂箱旁边,让蜜蜂采食,这个过程蜜蜂会对草莓花产生记忆,只要它们第一口偿到了草莓花的味道,后面它们出巢后就会凭着对草莓花的美好记忆,迅速奔向目标。
为了保证蜜蜂的授粉效果,棚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
蜜蜂体温会随着周围的环境温度盖变而改变。蜜蜂出巢活动的最适温度为15-25℃,同草莓花药开裂适温为13-20℃基上同步。因此白天棚内温度不应长时间超过28度,同时也不能低于10度,避免蜜蜂停止出巢活动,影响授粉效果。
设置支架
不要直接放在两垄之间
最后蜂箱最好不要直接放在两垄之间,而应在垄间设置支架,将蜂箱放在支架上,支架高度在30-50公分左右即可,这样可以防止潮湿,影响蜜蜂健康。
1)保留充足的适龄蜂数量。根据授粉面积和用户要求需蜂群和蜂数保证培育出生理旺盛的青年蜂,在当地条件下9月上旬扣王,使一大批幼蜂出房后保持生理旺盛,采集能力好,有利于蜂群有效工作期的延长。
2)早喂。蜂群在大棚内授粉大都是在冬季和早春,棚内面积一般在0.5-1.0亩,这个面积内的花朵分泌的蜜和粉远远满足不了所在蜂群的生活需求,如果在棚内经常饲喂蜂群不仅要损失大量蜜蜂,而蜜蜂的体质也很快衰弱,影响寿命的延长。大量蜂等不到花期结束,就损失掉。饲料不足,温差大,不能使后继蜂继续补充。因此,必须提前喂足饲料。冬季在大棚内尽量不喂。
3)前期扣王,中期放王。在一般情况下,草莓棚扣棚前期花量较少,而栽培草莓的农户大都想早期搬进蜂群,以便得到早期的优质果。根据蜂群的发展规律:蜂王开始产卵后,蜂群开始进入繁殖时期,工蜂采集活跃,出勤率高。这样前期花量少时扣王,限制蜂王产卵,可以有效地制约蜂群的出勤和活动,有利于保持和延长大量工蜂的寿命。少量蜂出勤活动足以使前期有限的花得到充足的授粉。中期以后开花进入盛期,放王产卵,可以调动较多蜜蜂出勤,从而也达到了充分授粉的目的,也使蜂群得以发展。我的做法是一般蜂群入棚前扣王,入棚后一个月左右放王。
4)严格注意棚内施药问题。草莓大棚内施药是直接影响到授粉蜂群安全与否的大问题,严禁使用剧毒农药,不管使用杀虫剂或杀菌剂,必须绝对保证蜂群安全,不能用残效期过长的药,用药后尽快放风,确保安全后再搬入蜂群。
5)尽量做到棚内空气流畅,有利于蜂群的气体交换。
养蜂
养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