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鱼类氨中毒症,鱼类氨中毒症怎么治疗
怎样解决鱼类氨中毒症?
【原因】(1)池塘老化,底质有机物过多。有机物分解,产生大量的氨,造成鱼群浮头。
(2)投饵过多,残余饵料分解产生氨,使水体中的氨浓度过高,导致鱼群浮头。
(3)池水过瘦,水中浮游植物量较少,由于溶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浮游植物少,则溶氧低,氨氮就不能通过氧化作用变成无毒的亚硝酸氮,从而在水中积累造成氨中毒,而且浮游植物吸收氮作为合成营养物质而生长,浮游植物量少,氨氮不能被有效吸收,造成氨氮累积。从而产生氨中毒。【症状】氨中毒鱼群表现为集体浮头。由于鱼类氨中毒过程是先兴奋后抑制的过程,急性中毒可见鳃和体表黏液分泌增多,体表及鳃盖出血,继而出现尾部颤抖,进而转入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和衰竭而死亡。亚急性中毒鳃丝肿胀、相互粘连,由于鱼类与亚致死浓度甚至较低浓度氨长时间接触,红细胞溶血,血液载氧能力降低,血中CO2增加,呼吸机能下降,导致酸血症。
鱼儿氨氮中毒,怎样处理?急?
晚上泼双氧水,因为水中甲藻或裸藻占优,不但氨氮高,很可能亚硝酸盐也偏高,在现是雾雨天的晚上,溶氧首先偏低,双氧水可以增加溶氧,快速净化水质并杀灭有害藻类,对病菌也有抑制防冶作用,含量是27%的每亩用3-5斤,可以上半夜和下半夜连用两次。
有机酸大家都知能够解毒开胃,沸石粉吸氨,补充微量元素,两者协调容易转换绿水,水温高的情况,下些菌肥效果更好。[]
鱼缸氨氮中毒的表现和症状?
那么在养鱼水体中氨氮的含量,对于观赏鱼的生长、发育都会有极大的影响,这个也得视观赏鱼的品种而定,有的观赏鱼对于氨氮还可以忍受,而有的观赏鱼只要水中稍微存有一点氨氮,立马就会挂掉。
一般的来讲饲养观赏鱼的鱼缸中,氨氮浓度应小于每升0.2毫克,如果超标过量鱼儿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症状或者氨氮中毒现象,甚至会引发观赏鱼的很多疾病而我们还不知自知,那么我们具体有哪些方法可以快速的去判断,水中的氨氮是否超标了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看水色
关于这一点养鱼老道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曾多次提到过,正常的水色就应该是通透清亮的,略微有点发黄或者发绿并不碍事,但是如果出现白浊、黑污或者是黑褐色水质,那就肯定是有问题了,这个是很好判断的,我们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看水面的粘稠度
说白了就是要看水面是否有过多的油膜,或者是不是由于水质过脏、温度过高,而导致水质发酵,无论是我们供氧还是鱼缸上滤的下水,它们所带来的水面泡沫,一般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破碎,基本上就是几秒钟的问题,如果这些泡沫在很长时间之内不破碎,反而越积越多,这就证明了水质过老或者有机物过多。
看缸底杂物
这个也是很简单的问题,缸底杂物和鱼儿粪便堆积过多,就会形成一层厚厚的粘稠物,这个可不是什么菌膜或者是青苔,就是大量垃圾的堆积物而已,我们应该去及时的清除的。
看物理过滤
包括了过滤棉脏不脏,是否溢流,是否应该清洗和更换,如果滤棉过脏,下面有生化棉的也要查看一下,这个细节我们不能忽略,特别是饲养的鱼儿过多,投喂量有相当的大。
腥臭味
鱼缸有出现刺鼻的腥臭味,这当然就表明水体的杂质太多,老化严重,氨氮含量已经是相当高了。
对虾氨氮中毒后如何采取解救措施?
根据您所述情况,我判断为对虾氨氮中毒: 氨氮中毒症状: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虾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无力,体暗、鳃发黑、黏液增多,最后丧失活力,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 氨氮中毒的解救措施如下:
1、及时加注新水稀释池水以降低池水氨氮浓度,防止中毒加深;
2、开增氧机,投颗粒氧。改善水中溶氧状况,可以促进氨的硝化,使氨转化为硝酸态氮和亚硝酸态氮;
3、对于淡水养殖的对虾,可以按照水深1米,每亩全池泼洒食盐17公斤,阻止氨氮及硝酸态氮继续侵入对虾血液,加深其中毒现象;
4、撒沸石粉,用沸石粉吸附池底部分有害气体、有害物;
5、中毒缓解后,应对水体加施消毒剂进行杀菌,以防止病菌感染;
6、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对水体中氨氮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如果有其它问题,可及时向我沟通根据您所述情况,我判断为对虾氨氮中毒: 氨氮中毒症状: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虾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无力,体暗、鳃发黑、黏液增多,最后丧失活力,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 氨氮中毒的解救措施如下: 1、及时加注新水稀释池水以降低池水氨氮浓度,防止中毒加深; 2、开增氧机,投颗粒氧。改善水中溶氧状况,可以促进氨的硝化,使氨转化为硝酸态氮和亚硝酸态氮; 3、对于淡水养殖的对虾,可以按照水深1米,每亩全池泼洒食盐17公斤,阻止氨氮及硝酸态氮继续侵入对虾血液,加深其中毒现象; 4、撒沸石粉,用沸石粉吸附池底部分有害气体、有害物; 5、中毒缓解后,应对水体加施消毒剂进行杀菌,以防止病菌感染; 6、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对水体中氨氮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如果有其它问题,可及时向我沟通
观赏鱼氨氮中毒了怎么解毒?
排毒救星急救包。它的主要成分是抗紧迫因子和氨氮吸附剂,可以提高机体解毒、排毒功能,保护细胞和肝脏,增强鱼儿的免疫能力。
重点是可以吸附氨氮以及鱼缸里的药物残留。去除水中的毒素,还能够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并去除水中的余氯。脱掉水中的杂质,让水质清洁。缓解因杨色过度造成的鱼儿肝脏代谢异常成长,还可以调理肠道促进鱼儿开口吃食,加快鱼儿新陈代谢,促进显色。
可以在水质恶化导致的鱼儿应激反应的时候使用,可快速的排毒以及吸附氨氮。
也可以在日常换水的时候按照正常比例添加,改善水质,调理鱼儿的肠道,保护鱼儿的肝脏以及增强免疫力。
养鱼池塘的氨氮中毒原因有哪些?
氨氮是鱼池中的排泄物没有及时清理,时间长导致鱼池中氨氮超标,所以一定要加强过滤系统,可以使西普的鱼池过滤,能清除鱼池中的排泄物,让鱼池水质清澈。
氨氮与氮的区别?
氨氮是氮的一种,氮还包括有机氮,硝态氮等
氨氮的测定?
氧化镁蒸馏法,将样品调至中性,加入氧化镁是为了创造弱碱性的环境,这样子铵态氮才能被蒸馏出来。在pH值大于11的环境下,铵根离子向氨转变,氨通过氨敏电极的疏水膜转移,造成氨敏电极的电动势的变化,仪器根据电动势的变化测量出氨氮的浓度。
10%硫酸锌溶液:称取10g硫酸锌溶于水,稀释100ml,贮于玻璃试剂瓶中。
25%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5g氢氧化钠溶于水,稀释至100ml,贮于聚乙烯瓶中。
氨氮的意义?
对人的危害:水中的氨氮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亚硝酸盐,如果长期饮用,水中的亚硝酸盐将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长期饮用硝态氮(NO3--N)含量超过10mg/L的水,会发生高铁血红蛋白症,当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达到70mg/L,即发生窒息。水中的亚硝态氮(NO2--N)和胺作用会生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三致”物质。铵态氮(NH4+-N)和氯反应会生成氯胺,氯胺的消毒作用比自由氯小,因此当有铵态氮存在时,水处理厂将需要更大的加氯量,从而增加处理成本。
近年来,含氨氮废水随意排放造成的人畜饮水困难甚至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我国长江、淮河、钱塘江、四川沱江等流域都有过相关报道,相应地区曾出现过诸如蓝藻污染导致数百万居民生活饮水困难,以及相关水域受到了“牵连”等重大事件,因此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已成为环境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氨氮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由于NH4+-N的氧化,会造成水体中溶解氧浓度降低,导致水体发黑发臭,水质下降,对水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影响。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废水中所含的有机氮将会转化成NH4+-N,NH4+-N是还原力最强的无机氮形态,会进一步转化成NO2--N和NO3--N。根据生化反应计量关系,1gNH4+-N氧化成NO2--N消耗氧气3.43 g,氧化成NO3--N耗氧4.57g.
同时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由于氮的存在,致使光合微生物(大多数为藻类)的数量增加,即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结果造成:堵塞滤池,造成滤池运转周期缩短,从而增加了水处理的费用;妨碍水上运动;藻类代谢的最终产物可产生引起有色度和味道的化合物;由于蓝-绿藻类产生的毒素,家畜损伤,鱼类死亡;由于藻类的腐烂,使水体中出现氧亏现象。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游离氨(NH3)和铵盐(NH4+)组成比决定于水的PH值和温度,当PH值与温度偏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则铵盐的比例较高。
对水生物的危害:氨氮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氨氮过高会损坏鱼、蚌的鳃,高于0.5mg/L时会引起无法进食和呼吸,直至死亡。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为保护淡水水生物,水中非离子氨的浓度应低于0.02mg/L。
氨氮占总氮的比例?
如果是生活污水,一般氨氮会占总氮的80%以上,如果是工业废水,则需要看是什么行业的废水,各行业指标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