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的应用,水产养殖的应用
轮虫在水产养殖的应用
500ml苦参碱(45%代森胺)用后会缺氧杀一部分藻类、2到4小时轮虫就会抽搐、麻痹、6小时后基本药效就过去一大半10小时后尸体基本腐烂。早上太阳刚出来或者傍晚打效果好、注意增氧指标高的不建议用。量用到位第二天鱼吃料可以第三天水色会变好看。
轮虫养殖技术
懒轮虫: 冬季不易出现 橘色轮虫: 分布广, 浅水湖泊沿岸带 红眼旋轮虫: 池沼或浅水池塘 钳形猪尾轮虫;分布广, 世界性种类, 底栖为主 钩状狭甲轮虫: 分布广, 属世界性种类, 自浅沼泽至深水湖泊沿岸带均有出现 双尖钩状狭甲轮虫: 分布广, 沼泽, 池塘, 浅水湖泊, 等水体中都有出现 盘状鞍甲轮虫: 普通常见种类, 卵形鞍甲轮虫: 分布广, 属常见种类, 沉水植物较多的沼泽, 池塘及浅水湖泊均有 三翼鞍甲轮虫:分布广, 常见种 爱德里亚狭甲轮虫: 分布广, 在淡水, 咸淡水, 海水以及内陆咸水水体均有分布 台杯鬼轮虫: 分布广, 多生栖于沼泽, 池塘, 小型浅水湖泊 方块鬼轮虫: 分布广, 出现于沼泽, 池塘, 浅水湖泊等小型水体 高氏多棘轮虫:分布广, 沉水植物多的沼泽, 池塘及浅水湖泊均有出现, 底栖为主 萼花臂尾轮虫: 各类水体均有出现 剪形臂尾轮虫: 常见种类, 分布广, 自然水体及养殖水体均可出现
轮虫在水产养殖的应用范围
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身体短小(体长0.2~1mm,视具体种类而定),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除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头部有2对明显的触角,第1对触角较小,第2对特别发达,可分为内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胸肢4~6对,摆动时可产生水流,上有长刚毛,可将食物过滤后送入口中。雌雄异体,春夏两季连续多次孤雌生殖,产生大量个体。秋末行有性生殖,以受精卵越冬。绝大多数生活于淡水、池塘、湖泊、江河中,是鱼类的重要食饵,故俗称“鱼虫”。可人工培养,作鱼类的饵料,如蚤状溞。全世界仅有少数种类(约11种)分布于海洋沿岸水域,我国沿岸常见的仅5种。如乌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
枝角类的适应性广,繁殖力强,生长迅速,且营养价值高,干重粗蛋白含量达55%左右,是鲢、鳙、鲤、鲫等常规养殖鱼类鱼苗培育阶段和特种水产养殖幼体阶段的适口、易得的好饵料.
枝角类的食性有两种:淡水枝角类主要滤食水中的细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海洋枝角类则用游泳足捕捉水中的浮游生物。
适合枝角类实行无性生殖的水质条件如下:水温:17-30℃,pH:6.5-8.5,咸度:淡水种可耐咸度2-3ppt,海水种则可耐高咸度。溶氧:1-5ppm,溶氧超过5ppm时,繁殖力会下降。
桡足类 桡足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为小型甲壳动物,体长<3mm,营浮游与寄生生活,分布于海洋、淡水或半咸水中。桡足类活动迅速、世代周期相对较长,在水产养殖上的饵料意义不如轮虫和枝角类。
桡足类基本特征:
1.体纵长且分节,体节数不超过11节,头部1节、胸部5节、腹部5节。
2.头部有一眼点、两对触角、三对口器。
3.胸部具5对胸足,前四对构造相同,双肢型,第五对常退化,两性有异。
4.腹部无附肢,末端具一对尾叉,其后具数根羽状刚毛。雌性腹部常带卵囊。
5.变态发育。即有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
轮虫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水产用阿维菌素溶液是通用名。杀虫精是商品名,是北京中农华正公司出品的一款水产养殖类药物。适用于鱼类单养或者鱼、虾、蟹、蚌混养使用,对水产动物的线虫,吸虫、蠕虫以及体表和鳃丝寄生虫的甲壳类寄生虫有驱杀作用。
主要灭杀中华鳋,锚头鳋,鱼虱,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指环虫,孢子虫等。
也可用于灭杀水体中的替他有害虫类(水蜈蚣,松藻虫,铁甲虫,蚂蝗,红体虫,轮虫,海水养殖的夜光虫)。对于蚌,贝类养殖品无不良影响。
轮虫对鱼类的影响
轮虫具有超强的繁殖速度,在短时间内就会形成优势种群,吃掉大部分藻类,使光合作用降低,产氧能力减弱,同时它也消耗大量氧气,结果极易引起鱼类缺氧,甚至造成鱼类死亡;
其二,由于需要经常杀灭,造成养殖成本上升;
其三,由于在池中不易彻底清除,造成池水经常缺氧,影响鱼类生长;
其四,轮虫死亡后腐烂分解还会败坏水质,影响鱼类生长,甚至引发疾病,造成鱼类死亡。
水产养殖车轮虫的防治
当然有效。代森铵属有机硫制剂。纯品为无色结晶,可溶于水。工业品为淡黄色液体,呈中性或弱碱性,有臭鸡蛋味。化学性质较稳定,但超过40℃的高温以后易分解。代森铵防治病害主要是起保护作用,因药液能渗入植物表皮,又兼有治疗作用。对人畜低毒。主要剂型 45%、50%代森铵水溶液。 在水产中,可杀灭水中的车轮虫,每200~250ml,稀释后,可有效预防1亩/米的水体。
轮虫在水产养殖的应用及意义
小球藻是一种球形单细胞绿藻,直径3~8μm,以光合自生长繁殖,是第一种被人工培养的微藻,富含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多糖、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份,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在水产养殖中,小球藻促进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枝角类和丰年虫的生长于繁殖,还可作为许多鱼、虾、贝类的优质开口饵料,为养殖动物发育初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此外,小球藻在生长过程中能消耗掉水体中部分氮、磷等有机肥,从而达到净化调节水质的目的,在水产养殖应用上是一种重要的微藻资源。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小球藻的规模化培养需求也不断扩大。培养基质和方法影响小球藻的生长效率,而目前的小球藻培养基存在不适应大规模培养、培养效率较低等不足。因此一种能够高效、大规模培养小球藻的培养基成为了一种实际需求。
轮虫和枝角类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是群居动物。叉尾鮰喜欢群居于阴暗的环境条件下,适温范围0-38度,5度开始摄食,适宜生长温度18-30度,p H 6-8.5,溶氧3毫克/升以上。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生长迅速,一般第1年可长至体长14-20厘米,体重30-100克;第二年可长至体长40-55厘米,体重800-1500克。
体长5-6厘米以前是幼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体长10厘米以后至成鱼阶段主要摄食底栖生物、水生昆虫、陆生昆虫、动物性饵料等有机碎屑;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主要摄食配合饲料。
轮虫在水产养殖的应用有哪些
水域杀灭轮虫的常用方法
1.代森铵全塘泼洒法
农用代森铵溶液是含代森铵为45%的淡黄色液体,1994年开始用于治疗生产动物车轮虫病,1996年用于杀灭水体轮虫,起初用量为1米水深150∼250毫升/亩,由于抗药性的产生至2015年用量已增至1米水深400∼800毫升/亩。代森铵优点是杀灭速度快,药性比较温和,同时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缺点是对虫卵不敏感,经常使用,水产动物易产生耐药性,轮虫易产生抗药性,用后水体有时出现混浊现象,鳜鱼、虾蟹专养塘禁用,乌鳢和鲇鱼慎用。
2.菊酯类杀虫剂泼边法
用于杀灭水体轮虫的菊酯类杀虫剂主要有4.5%的氯氰菊酯和2.5%的溴氰菊酯溶液两种,杀灭剂量前者为1米水深50∼70毫升/亩,后者为1米水深40∼50毫升/亩,用法为黎明沿池边水域均匀泼洒杀灭,由于这两种药毒性较大,用药后存有安全隐患,使用时要保证鱼类紧围增氧机,连续开机24小时以上。此方法虾蟹塘禁用,无鳞和特养鱼类慎用,这类药品在酸性或中性水体效果较好,碱性水体可复配0.2克/米3硫酸亚铁增强效果。
3.抗生素类杀虫剂杀灭法
抗生素类杀虫剂常用的是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溶液,有的使用其衍生物(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固体“轮虫净”常为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可湿性粉与代森锰锌可湿粉复配而成,有的再加入适量中药提取物增强效果。
4.其他杀虫法
轮虫比较难杀也易产生抗药性,生产上杀灭轮虫的办法五花八门,各地用法也有区别,最常见的有0.7克/米3硫酸铜杀灭法、30毫升/米3福尔马林泼洒法、80%敌敌畏乳油0.15毫升/米3+硫酸铜0.3克/米3复合杀灭法等,盐度突变对轮虫增殖也有影响,但这些方法有的毒性较大,对水体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用后要注意科学解毒和积极进行水环境的修复。
注意轮虫越杀越泛滥
轮虫越杀越泛滥,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水域泼洒药物毁灭了轮虫的天敌生物。
2.外用药洗杀了轮虫的体表寄生生物。
3.某些药物不杀虫卵并且刺激了轮虫大量产卵。
4.杀灭轮虫后的善后处理常促进了轮虫的增殖。
防治轮虫泛滥与复发的科学方法
1.翻新池底与合理混养
轮虫易泛滥的养殖水体可混养较多的花鲢,也可混养一定数量的乌子头鱼苗;对虾养殖可分批投苗,实施不同规格的混养;另外也可混养一定数量的鲫鱼或“垃圾鱼”等以清除水下有机污染,这在很大程度上可预防轮虫的增殖。
2.减少投喂与局部杀灭
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对轮虫的发展要进行动态跟踪,当其数量到达危害临界值时可采取清晨下风水域局部杀灭(在轮虫数量难以控制到达泛塘的状态下不排除全池杀灭,但全塘杀灭风险很大也容易破坏水环境),消灭轮虫的有生力量,限制其快速增殖。局部杀灭能有效保护轮虫的天敌生物,维护水体的生态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利用轮虫自然消减规律达到控制轮虫的目的,轮虫也就很难重复泛滥。
3.加水引藻与积极肥水
轮虫易泛滥的养殖水体有机污染比较严重,水体肥分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此时应补充水体严重缺乏的营养成分,积极而科学地肥水,常规可补钙、补磷、补钾和补微量元素等,也可施入有机酸复合肥、复合氨基酸肥及藻类激活素等(注意不可施用益生素,如芽孢杆菌、EM菌、酵母菌和光合细菌等),让水体保持肥水状态,就能刺激藻类增殖,有效抑制轮虫密度的增大。
4.轮换用药与防止抗药性
杀灭轮虫不可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养殖户反映再好的药物使用3∼4次,就觉得效果没以前好了,他们常认为药物有假了,其实不然,这主要是轮虫产生了抗药性。为了防止抗药性的产生,我们推广轮换用药法,也就是杀一次后,下次更换另外一种药杀灭,这样不仅能提高杀灭效果,延长药物的使用寿命,还能有效预防轮虫抗药性的产生。另外,在用药后应对应解毒,消除药物在养殖环境中的残留,有效维持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修复养殖动物的体内体外环境,保护最佳生产力。
养鸭
养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