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养殖中裸甲藻的形成,工厂化养殖如何处理裸甲藻

养殖中裸甲藻的形成,工厂化养殖如何处理裸甲藻养殖中裸甲藻的形成,工厂化养殖如何处理裸甲藻

裸甲藻在水产养殖的危害

施生石灰法可以杀死裸甲藻。害藻发生前经常更换新水,调节水质,破坏其衍生环境,发生后,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千克施入水体,即可灭除之。

摆放松枝法。每隔2米摆放棵碗口粗细的松枝尾梢,松针叶散发出的松节油芳香汁液可防止害藻生长,将其遏制消除。

鱼塘裸甲藻的形成及危害

不能,裸甲藻死亡后被鱼苗进食重则导致肝胆中毒,轻则造成急性肠炎。

裸甲藻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主要采取先杀后肥水,重新培养有益藻类,有鱼苗的话就采取生物消杀,减少对鱼苗的伤害。 第一,用50%的过硫酸氢钾进行杀灭

超能菌毒清比例按每瓶3亩调制,加水溶解后晴天上午全塘泼洒。第二,水体变化大,增强抗应激能力

高稳VC应激宝按比例每包1亩调制全塘泼洒

第三,第二天,晴天上午

利藻膏每桶5亩配合氨基酸每桶5亩与活菌一号每桶5亩,调制混合后一起使用。

第四,定期补菌补肥,保持菌藻平衡

藻相单一容易引起裸甲藻、蓝藻、转水等问题的出现

切记按比例调制,放多了会有残留,少了效果达不到

裸甲藻在水产养殖的危害有多大

不会,如果池塘的水色不浓,可以从水体颜色较为浓绿的池塘中,调取部分水,加入池塘中,增加水体中的镁含量,调整池塘中的营养盐浓度,提高水体中的绿藻含量,使其形成优势种类。

如果池塘的水色较浓,第一天的时候,先使用灭藻剂将池塘中繁殖过于迅速的裸甲藻杀死,同时配合使用颗粒氧,避免水体出现缺氧情况,引起鱼类浮头。

裸甲藻在水产养殖的危害有哪些

裸甲藻

鞭毛两条,色素体数多,盘状、狭椭圆状、棒状,周生或辐射状排列,呈黄、褐、绿或蓝色。

细胞长形,背腹显著扁平。上锥部与下锥部等大或比下锥部略大而狭,铃形、钝圆形,下锥部略宽,底部末端平,常具浅的凹入。横沟环状,略左旋,深陷,纵沟宽,向上伸入上锥部,向下达下锥部末端。色素体多数,小盘状,蓝绿色。无眼点。

裸甲藻对虾的危害

1、放苗前不能只用优彩乐不肥水。优彩乐只是假水色,等到随着投料量增多起来的水色藻种太单一,容易倒,不稳定。可以在肥水水色起来之后,再下少量优彩乐,让藻类繁殖不那么快,肥起来的水会维持时间更长。

2.去除土皮。全膜高位池由于前期有机物较少,长时肥不起水的情况下容易长土皮,或底栖藻类,虾摄食易中毒,因此土皮的处理显得重要。因此当前期土皮长起来后,可下优彩乐50克/亩,两天后等土皮脱落后,下净水剂和氧化剂各20克/亩,可视透明度适当追施氨基酸肥做水色。頭條萊垍

3.稳定水质。在养殖过程中藻类过浓后难免遇到转藻或倒藻情况,在刚开始败藻阶段,如绿色水系轻微变黄时下优彩乐30~50克/亩,延长败藻时间,换水20公分左右,适当补充速补100,两三天后如发现氧机打起的泡沫还带有颜色,此措施再做一次,一般一两次处理后,水色恢复正常。條萊垍頭

4.处理浑浊水(白浊,黄浊)。当水中藻类浓度不够时,遇到环境突变如换水量过大、阴雨天气、风向突变等,导致水色变清,水体自净能力变差,大量有机杂质悬浮于水中,水体混浊,水色难于起来。此时可下优彩乐50克/亩,如测水体氨氮含量不低,可下少量磷肥,如没有氨氮可下氨基酸,让水色重新起来,如能从隔壁塘接种新鲜藻种,水色起来会更快。頭條萊垍

5.治疗不良藻相。养殖中后期由于水中有机污染加大,容易导致有害藻类如甲藻蓝藻大量繁殖。先换水把透明度提高到50公分,然后在隔天中午下优彩乐(2亩/小包),傍晚下有机酸解毒,晚上再换30公分水,并下氧化性产品,预防底部缺氧,第三天看如果水色无明显变化,可将前面的措施再做一次,大量换水前记得下抗应激产品。因为优彩乐对甲藻的抑制作用很强,此方案的大量换水措施,是为了降低藻类浓度,减少甲藻大量死亡产生的毒素对虾的影响,所以切忌不要在甲藻水过浓的情况下直接下优彩乐,很容易死虾的。頭條萊垍

水产裸藻处理

池塘水发红是由于池塘营养失衡,氮和有机物的富营养造成水中多甲藻、裸甲藻、血红裸藻、囊裸藻等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这些藻类富含叶绿素a、叶绿素b、p一胡萝卜素、多甲藻素和硅甲藻黄素等色素,对红光吸收效果差,其反射而使水体呈现红色。

多甲藻科、薄甲藻科以及角藻科,如飞燕角藻、真蓝裸甲藻等。这些藻类如果在池塘中过度繁殖能够引起养殖池塘水体发红。

甲藻门的许多种类能够分泌毒素并释放到水体中,引起鱼虾类中毒。到目前为止,总共鉴定出产毒藻类有70多种。这些毒素主要分为四类:麻痹性贝毒、短裸甲藻毒素、溶血性毒素、细胞性毒素以及分子氨等。

危害:此类红水对环境敏感,天气突变易倒藻;对池塘营养消耗快,营养耗尽倒藻,死藻后部分藻类释放藻毒素,造成缺氧和中毒引发泛塘,所以出现水体发红现象应及早处理。

处理方法:用活力多1包+玉米粉10斤+乳酸菌菌10斤拌200斤水,可泼洒20亩。一天一次,傍晚泼洒

裸甲藻对鱼有什么影响

下雨应该是不可以杀死甲藻的!比如连续下雨,水温下降,有益藻类生长较为缓慢甚至是大量死亡!甲藻类,在水的温度较高,水碱性较浓时繁衍快,多甲藻和裸甲藻的大量繁殖,使池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反映出红棕色,群众称为“红水”。藻体细胞中部有一条环绕体周的横沟,沟中有鞭毛。

裸藻对养殖水体的危害

地球元老——原生裸藻

说起地球上最早期的生物,我们能想到什么?恐龙,三叶虫?它们出现的时期的确比较早,但要说到“长寿”,有一种生物则更胜一筹——裸藻。

裸藻在地球上目前已经拥有5亿年繁衍历史,是地球上最长寿的物种,兼具动植物细胞的双重特性。最重要的是,它没有细胞壁,最大限度地保证自身的营养成分能够被人体所吸收。

除了易于吸收这一特点外,裸藻作为食物链的低端,几乎不受“生物富集”的影响,其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不会通过摄食把其它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在体内累积,可谓真正的绿色食材。

易于吸收、营养丰富、材质洁净……众多优点,让原生裸藻成为理想中的保.健食品原材料。虽然在国内原生裸藻相关产品并不丰富,但是在注重养生的日本和发达的欧美国家,原生裸藻是各类食品保健品中的常见原材料。也正是因为发现原生裸藻的这些优点,一品绿洲迅速抓住机遇,通过不断的研究尝试,终于打造出方便易食、营养丰富的原生裸藻果冻。

原生裸藻有什么好处?

裸藻光合作用强,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维生素、矿物营养物、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叶绿素、黄体素、玉米黄质、GABA等59种人体每天必需的营养元素,均是维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其中最重要的裸藻多糖成分可是裸藻的特有成分。裸藻多糖不能被人体吸收,由于内部多孔结构,可以吸附人体中的多余物质如胆固醇、中性脂肪、重金属、酒精等排出体外,因此具有强效抗氧化、抗病毒、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裸藻多糖还同时促进体内有益酶的活性,调整肠胃、保护肝脏、净化血液。裸藻的另一个类似食物纤维的的被称为β葡聚糖的多糖所构成的副淀粉成分可以对心理产生效果,缓解慢性疲劳,改善睡眠。

由于其特殊的动植物共性形态,以及丰富的营养,原生裸藻又有着“水中冬虫夏草”之称,其功效可见一斑。

养生果冻,时尚潮流

果冻因其外观晶莹、色泽鲜艳、口感软滑、清甜滋润而深受喜爱,许多人却视其为垃圾食品,不敢多吃,生怕会有什么危害。一品绿洲打破了传统的果冻概念,地将原生裸藻与多种养生食材以果冻的形式呈现给大众,打造出领先国际的一品绿洲原生裸藻果冻。满足味蕾的同时,也不用担心健康,简直是吃货们的福音!

裸藻对水产的危害

偏磷酸

偏磷酸化学式HPO3,分子量80,无色玻璃状体,易潮解,密度2.2~2.5g/cm3,易溶于水并生成正磷酸(H3PO4)。常见的偏磷酸是三聚偏磷酸(HPO3)3和四聚偏磷酸(HPO3)4,其化学式均写简为HPO3。偏磷酸有剧毒。用作化学试剂、脱水剂、催化剂。由磷酸高温脱水或由五氧化二磷跟适量冷水反应制得。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偏磷酸

EINECS号 253-433-4

化学式 (HPO3)n

分子量

80

熔点

73.6℃

沸点

200℃(分解)

水溶性

易溶于水并生成正磷酸

CAS号

10343-62-1

外文名

metaphosphoric acid

密度

2.2~2.5g/cm3

外观

无色玻璃状体

应用

用作化学试剂、脱水剂、催化剂

危险性符号

20(酸性腐蚀品)

危险性描述

有强腐蚀性,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危险运输编号

UN 3260 8/PG 3

相对密度

(水=1)1.65

简述

偏磷酸化学式HPO,分子量80,无色玻璃状体,易潮解,密度2.2~2.5g/cm,易溶于水并生成正磷酸(HPO)。常见的偏磷酸是三聚偏磷酸(HPO)和四聚偏磷酸(HPO),其化学式均写简为HPO。偏磷酸有剧毒。用作化学试剂、脱水剂、催化剂。由磷酸高温脱水或由五氧化二磷跟适量冷水反应制得。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有蒜味,易潮解;沸点 200℃(分解);熔点 73.6℃;易溶于水、醇;相对密度(水=1)1.65;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20(酸性腐蚀品);

偏磷酸结构式图

主要用途:作为制造塑料稳定剂的原料,也用于合成纤维和亚磷酸盐制造。

为了防止污染呼吸道,一定要用水去吸收酸性的五氧化二磷。化学性质制取的方式PO+HO════2HPO

偏磷酸的化学式常简单写成HPO,但是实际上没有这样的分子的,实际存在的是多聚偏磷酸,常见的有三偏磷酸和四偏磷酸。

一般是硬而透明的玻璃状物质,易溶于水,较快转变成磷酸HPO,所以酸性就没有办法确定了。但理论上偏磷酸属于强酸。

其盐中,钾、钠的盐是可溶的,多聚偏磷酸根离子也可以与Ca、Mg离子形成配合物,也是可溶的,但是Ag的盐是白色沉淀。1、我国渔肥的发展历程

我国渔肥的发展有主要渔肥厂家都集中在江西、湖南、湖北地区,这与其当地的养殖模式——肥水养鱼有关。渔肥的发展基本上是沿着农业肥的发展路线一路走下来的,即先有农家肥发展到化肥,再到复合肥,然后又发展到生物肥和现在的配方肥。

2、水体施肥的目的是什么?

水体施肥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改变水环境,通过施肥来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增加溶解氧,而氧是所有生态因子的原动力,可以改变水体肥瘦、氨氮和 亚硝酸盐超标等不良水体状况。二是为了培育优质、适口、水产动物易消化吸收的天然饵料(浮游生物)或二级饵料(有机碎屑),通过人工促进饵料生物增长从而 提高水产品产量,从而降低饵料系数,减少养殖成本。

3、我国养殖水体分哪几类?

我国的养殖水体根据其养分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新水体也叫缺养水体,主要指新开挖的池塘水体及水库等大水面;二是富养化水体,指那些局部养分高、营养不平衡的水体;三是老化水体,是那些营养固着的水体。所以我们要判断准确后再针对不同水体情况来施肥。

4、如何判断水体的肥瘦程度?

水体的肥瘦程度,主要指水中作为鱼类饵料的浮游生物的含量。

浮游生物本身带有色彩,可以使水体呈现各种颜色,生产应用中常通过观察各种优势藻类形成的水华颜色来判断水质肥度,同时,浮游生物在水体中数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透明度,因此,透明度大小反映浮游生物量的多寡。

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测定透明度和观察水色二项指标来判断水体肥度。

5、怎样简单测定透明度?

透明度即阳光在水中的穿透程度。其大小由水中浮游生物、有机碎屑、泥沙及其他悬浮微细颗粒的含量所决定。

一般而言,夏、秋季浮游生物繁殖快,透明度低;冬、春季浮游生物生长受到抑制或死亡,透明度高。刮风、下雨时有波浪,水中泥沙泛起,透明度低;无风、晴天时,透明度高。因此,正常情况下,透明度的大小直接反映水体的肥瘦。

测定透明度的标准方法是用透明度盘。无透明度盘时,可将手臂伸直,掌心对着脸,使掌心与胳膊成直角,慢慢将手由水垂直伸入水中,直到恰好看不见掌心(来回测试),测定水到手臂的长度即透明度。

6、如何根据水色判断水质类型?

水色是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天空和池底色彩的综合反映。因此,可以根据水色的不同,将养殖水体划分为瘦水与不好的水、肥水、恶水、工业污染水等几大类。

(1)瘦水与不好的水 瘦水——清淡,呈淡绿色或淡青色,透明度达60cm~70cm或以上,浮游生物少,丝状藻类(水绵、刚毛藻等)和水草较多。不好的水——以下几种水色的浮游植物数量虽多,但其表面具胶质或纤维质,不能或难于被鱼类消化利用,对养鱼不利。

①暗绿色:天热时水面常有暗绿色或黄绿色油膜,以裸藻、团藻为主;②灰蓝色:透明度低,浑浊度大,以颤藻为主或蓝藻较多;③蓝绿色:透明度低,浑浊度大,天热时水面有灰黄绿色浮膜,以微囊藻、绿球藻为主。这几种水体需要投饲、施肥,改变浮游植物种群组成。

(2)肥水 呈黄褐色或油绿色,混浊度较小,透明度适中,一般在20cm~40cm,以鱼类易消化的硅藻、隐藻、金藻、轮虫为主,也有部分枝角类、挠足类,适合养鲢、 鳙等滤食性鱼类。水色有以下2类。①褐色水:包括黄褐色、褐带绿色等,以硅藻为主,也有一些隐藻、绿球藻和栅藻。②绿色水:包括油绿色、黄绿色、绿带褐色 等,以硅藻为主,也有一些隐藻、绿球藻和栅藻;

(3)转水 水质随天气变化而发生改变的水体,也称水华水、乌云水,通常出现在春末或夏秋季节晨雾浓、气压低的天气,浮游生物数量多,水色呈蓝绿色、带状或云状绿色,浮游植物以裸甲藻、隐藻为主。

(4)恶水 呈红褐色、棕色,以含有毒素的红甲藻为主,鱼类摄食后消化不良甚至引起死亡。未经处理不能用于养殖。

(5)工业污染水 水色混乱,有红色、褐色、乳白色等,水中含过量的硫化物、氰化物,以及汞、铬、铅、锌、砷、镍等重金属,对鱼类的生存、生长和发育极为不利。未经净化处理不能用于养殖。

7、“肥、活、嫩、爽”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肥:浮游生物多且鱼类易消化种类的数量多,透明度在30cm左右;

活:水色和透明度常在变化,不滞死,是浮游植物处于繁殖旺盛期的表现;

嫩: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蓝藻等难消化种类大量繁殖,水色灰蓝或蓝绿,或者浮游植物细胞衰老,均会减低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

爽:水质清爽,水面无浮膜,混浊度较小,透明度一般大于20cm~25cm,水中溶氧量较高。

要保持“肥、活、嫩、爽”的水质,就要“定时、定量、定质”向池塘输送物质(饲料、肥料),经常更新池水,改善溶氧状况,注意水色变化。

8、如何通过“四看”来判断水质?

四看主要是通过看水色、水色的变化、下风油膜、水华等对水质进行判断。

(1)看水色 由于各种肥料所含养分不同,培育出的浮游生物种群和数量有差别,水体会呈现不同的水色。水色呈褐色和绿色,均是典型的肥水,含有大量鱼类易消化的浮游生物。

(2)看水色的变化 鱼类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白天随着光照增强,藻类逐渐趋向上层,下午14时左右藻类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夜间由于光照的减弱,藻类的分布较均匀。水体形成上午透明度大、水色清淡。下午透明度小、水色浓厚的日变化特点。

此外,水色间隔10天~15天会出现浓淡交替变化,这是由于藻类的一个优势种群被另一个优势种群替代的结果。鱼类易消化藻类种类的不断更新,是“活水”的最好表现,也是稳定高产的前提,另一方面,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也随之出现明显的日或月的周期性变化。

(3)看下风油膜 根据池塘下风处油膜的颜色、面积、厚薄来判断水质好坏。

肥水:一般下风油膜多、较厚、性粘、发泡并伴有明显的日变化,即上午呈褐色或烟灰色,下午多呈绿色。油膜中除有机碎屑外,还含有大量藻类。

坏水:下风油膜面积过多、过厚且伴着阵阵恶心味,甚至发黑变臭。应立即进行换、冲水,同时根据天气情况,严格控制施肥量或停止投饵或放肥。

(4)看水华 水华能直观地反映水的理化性质、生物特点,以及对鱼类的影响与危害,是判断水质的理想指标。水华带状或云块状,是过肥状态,继续发展对鱼类有明显危害,应加以控制。

9、为什么要在水体中施肥?

各种水产养殖对象都是异养生物,其生长的物质、能量需要完全依赖于外源性饵料。除工业化、高密度养殖生产主要依靠人工配合饲料外,天然饵料是水 产养殖生产中主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基本食物。在苗种培育、大水面天然增殖,以滤食性水产动物(鱼、虾、蟹、蚌、贝等)为主要养殖对象的水体,若能及时地供 给天然饵料,满足水产动物的物质、能量需求,优质高产就有了物质保证。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盐类在自然阳光照射下,能很好地促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大量繁殖浮游植物,提供天然饵料。水产动物通过摄食水体 中的天然饵料生物而生长,因而水产动物的生长与水体中的无机盐类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人们每年从水体中捕捞出大量的水产品,相应带走了水体中的无机盐类, 如果不及时向水体中补充这些物质,就会发生入不敷出的情况,而使养殖水体的物质循环和饵料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施肥来增加营养元素(主要 是氮、磷)的含量,加速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浮游动物的生长发育,保证水体最大限度的生产力。

10、施肥的具体作用有哪些?

施肥的目的是培育优质、适口、水产动物易消化吸收的天然饵料(浮游生物)或二级饵料(有机碎屑),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施肥的具体作用主要是使浮游植物得到必要的营养元素而大量繁殖;促进以浮游植物为饵料的浮游动物、有益菌的增殖,为鲢、鳙、鲤、鲫、鲂、虾、蟹、蚌、贝等提供各种适口饵料;增加水体中的有机碎屑,直接为水产动物所利用。

11、施肥对水中细菌有都些影响?

细菌是促进水体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可缺少的分解者,也是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的食物。因此,水中细菌的数量多少对提高养殖产量有很重要的意义。施肥可以提高养殖水体细菌的数量。施用不同肥料,对细菌繁殖的效用也不同。

在生产中可以看到,施肥区及施肥区附近的细菌大量聚集,同时施肥水域有大量的吞食细菌的浮游动物。由于浮游动物的吞食及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施肥区细菌的数量也开始减少。为保证细菌的繁衍增长,必须投入新的肥料。

12、施肥对浮游生物有哪些影响?

(l)浮游生物种群和数量与施肥的性质有密切关系。施有机肥时以隐藻、尾毛虫、周毛虫等为优势种群,4天~7天达到数量高峰,施无机肥时以放射硅藻、栅藻、榴弹虫、弹跳虫等为优势种群,2天达到数量高峰,施氮肥时,绿球藻形成优势种群,施磷肥时固氮藻类形成优势种群。

(2)浮游生物种群和数量与施肥量也有密切关系。施肥量较大、水温较高,以绿藻和蓝藻为优势种群;施肥量较小、水温较低,以小型硅藻(如纺锤硅藻、圆盘硅藻)或金藻等为优势种群。

(3)施肥对浮游植物的控制作用主要在初期,以后随着浮游植物种类的增多、密度的增大以及生态环境的复杂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转为营养需求复杂、增长率较低但竞争力强的大型种类(例如鞭毛藻类、蓝藻)。

(4)施传统肥料后,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鲢鱼易消化的浮游植物一般在4天~5天达到数量高峰,鳙鱼易消化的浮游动物在5天~7天达到高峰。

(5)底栖藻类与浮游植物之间在养分和光照上存在着尖锐竞争。如果水绵等大型丝状藻类先增长起来,则养分被吸收,浮游植物就难以增长;反之浮游 植物若大量繁殖,由于透明度降低,底栖藻类也难以滋生。这种情况在早春清塘、施肥后可能出现。早春的水温低,必须选择晴朗、温暖天气,施足基肥或追肥,使 浮游植物抢先繁殖起来。

(6)施肥后浮游动物出现顺序为: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挠足类。因此,在施肥时应掌握好各类浮游动物的数量达到高峰期所需时间,以保证培育的浮游动物在个体大小和数量上及时满足水产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13、水温对施肥有何影响?

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程度,从而影响它们对肥料的吸收利用。水温较高,水生生物的活力强,新陈代谢旺,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也强,反之亦然。

施肥后,浮游生物达到高峰期的时间也随水温和天气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水温在22℃左右,天气晴朗,适量施肥后2天~3天水色可达到肥水标 准;若施肥后遇到阴雨天气,由于温度降底,光照不足,有机成分的分解和浮游生物的繁殖较慢,有时5天~6天后,水质也不转肥,此时不要轻率地肯定是施肥量 不足而大量施加追肥,待天气晴l天~2天后视水色情况再决定是否施追肥。

14、酸碱度(pH)对施肥有何影响?

在中性和弱碱性水体施肥,能产生最大效果,此时浮游生物繁殖最快且数量最多。

若水体中淤泥过多,水质极度污染,土壤和水呈酸性反应,微生物的生命环境恶化,有机物无机化的进程大大减慢,这样的水体施肥效果不好。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通过施用石灰水调节水体的pH至碱性,等毒性消失后再施肥。

15、溶氧对施肥有哪些影响?

施常用肥和溶氧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施肥不足,水质较瘦,虽然含氧量较高,但是水产动物的天然饵料不足;施肥过量则易污染水质,造成水中溶氧缺乏。因此,必须掌握适当的施肥量,既要使水质较肥,天然饵料过多,又要使水中溶氧量不致过低而影响水产动物的生存和生长。

施有机肥,特别是未经腐熟发酵,使之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后再施,可减少施肥后的耗氧,而且其肥效也比较稳定,这是施腐熟有机肥的优点。施无机肥,由于不经过有机物分解过程,且施肥后浮游植物迅速繁殖,其光合作用能吸收CO2:并释放出02, 从而增加水体的溶氧,这是无机肥的一个优点。但是,施无机肥的水体,经过较长时间后,其水质容易变“老”,对水产动物及其饵料生物极为不利。此外,溶氧充 足,为固氮细菌、纤维索分解细菌和硝化细菌等有益的好气性细菌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提高肥效。而且溶氧高,水产动物摄食、代谢旺盛,生长较快,能获取高 产。

若溶氧不足,水中有害的厌气性细菌大量产生,有机物在厌氧细菌的分解作用下,产生各种有机酸及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同时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而失去营养作用,导致水休的生产力降低。

16、土壤和底质对施肥有什么影响?

不同土壤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酸碱反应以及对肥料的吸收能力均有差异,在决定施肥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首先,土壤必须有很好的保水性,才能保证水体的水位和肥度。砂质土壤由于颗粒大,对肥料的吸收很弱,而且极易渗漏,这种土壤的水体要加速淤泥的形成,以保证水的肥度。

其次,土壤中含有各种无机物,对施肥也有很大影响,如土壤中含有的氮、磷、钾等有效无机盐类,溶解于水后,增加了水的肥度。

再次,土壤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变成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而释放至水中,同样有利于水质变肥。

此外,土壤中含有特殊的有机质,它不但向水中提供营养物质,而且与土壤中的无机矿物胶体一起,对水中的无机物特别是一些营养盐类产生吸附作用,这一点对大水面施肥有很重要的作用

裸藻甲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危害及处理方案

不会,会增加。

阴雨天会造成甲藻、裸藻等有害藻类大量繁殖,因为阴雨天让有益藻类不宜繁殖生长,所以有害藻类在恶化环境中爆发增长。

裸甲藻也是一种常见的藻类,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具有尾巴和坚硬的外壳,通常在春季和秋季的鱼塘以及虾和蟹塘中发现。

对于许多其他有益藻类,池塘中裸子藻的数量非常少,例如,裸子藻对水质的要求较低,并且与有益藻类相比,其自身的活力更强。通常天气和水质会的生变化对裸甲藻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当环境变得合适时,裸甲藻大量扩散,就很可能逐渐形成优势物种。

裸甲藻爆发的三大条件:

1. 藻种。人工换水可能会将一些鞭毛虫从外界水带入池塘,或者它们可能已经存在于池塘中。当环境不稳定和有益的主要藻类死亡时,藻类就容易大量繁殖。

2. 水温适宜:比如连续下雨,水温下降,有益藻类生长较为缓慢甚至是大量死亡,20度左右的水温特别适合裸甲藻容易生长,而且有两条尾巴,具有较强的游泳能力,可以抢夺其他藻类的营养和光照,生长繁殖速度比其他藻类快得多。

3.藻类竞争少。天气不稳定,雨水多,有益藻类、菌类容易大量死亡,如果不及时补肥把有益藻菌培起来,裸甲藻拥有更多的营养、空间,最终导致裸甲藻成为优势群体,补肥供给裸甲藻吸收,繁殖更多,这时候补再多的肥只会让红色更严重。

养竹鼠


养殖中裸甲藻的形成,工厂化养殖如何处理裸甲藻
  • 绿萝养殖需要什么肥料,绿箩养殖用什么肥料
  • 绿萝养殖需要什么肥料,绿箩养殖用什么肥料 >> 绿萝养殖需要什么肥料,绿箩养殖用什么肥料...

    养殖中裸甲藻的形成,工厂化养殖如何处理裸甲藻
  • 猪养殖厂设计图
  • 猪养殖厂设计图 >> 猪养殖厂设计图...

    养殖中裸甲藻的形成,工厂化养殖如何处理裸甲藻
  • 金钱海棠养殖方法
  • 金钱海棠养殖方法 >> 金钱海棠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