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蝗虫养殖,我国蝗虫养殖
我国蝗虫养殖产业前景
1、大麦虫养殖成本:每生产1公斤大麦虫所需成本为8.1元,数据仅供参考
经济效益:大麦虫幼虫每公斤约700—800条,雌雄比例6:4,可产卵雌虫有400条左右,每个雌虫产卵以最少300粒计算,经4个月饲养可产幼虫12万条,折合170公斤;考虑到养殖中的死亡和其他因素影响,以保守的方法计算也可得100—120公斤。
税利按目前市场行情估算:
(1)按国内每公斤最低价80元算,1500公斤×80元-生产成本12150元即年可获利107850元。(注:国内市场目前还达不到这个价格,以上所说最低价其实只能说是参考。)
(2)国外大麦虫每条市价为15美分,按每公斤700条计算,价格为840元×1500公斤=1260000元,除以生产成本1500公斤×8.1元=12150元,即一个15平方米的饲养房,年可获利1247850元(此测算依据来自网络报道,只能作为参考。)
综合效益:大麦虫可开发的系列产品有:新型特种高蛋白饲料、虫油、食品、甲壳素、绿色保鲜剂、微生态制剂和高档有机肥(用下脚料)等,并可带动或促进其他特种养殖业的发展。
2、按目前市价计算,每生产1公斤大麦虫所需成本如下:
(1)青菜下脚料:5公斤×0.2=1元;
(2)精粗干饲料:3公斤×1.6=4.8元;
(3)水电等其他费用:0.1元。以上4项费用合计:9.1元,即成本价为9100元/吨,扣除虫粪收入1000元/吨,实际成本价为8100元/吨,即每公斤为8.1元。
(4)人工费:按一个辅助劳力年产1500公斤、月薪按400元算,为3.2元。
大麦虫养殖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新型养殖业,具有节地、节水、节能源、节空间、节人力的“五节”特点。应用前景很好。大麦虫的种源来自于东南亚,属国外昆虫品种。在我过及少有野生的大麦虫。大麦虫在我国特种养殖业中属刚刚起步阶段,市场上很少见批量销售的个体或企业。目前大麦虫的养殖技术在我国还没有普及开来,市场上的高蛋白活体饲料均以黄粉虫、蚯蚓、蝗虫、蝇蛆为主。大麦虫的养殖推广有望在两年左右的时间进入高蛋白活体饲料的市场,并以它养殖成本低,养殖技术简单而迅速在昆虫养殖业独占熬头。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质动物蛋白质的需求量愈来愈大,畜禽生产亦必须相应迅速发展。但由于蛋白质资源相当缺乏,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因此,目前许多国家将人工饲养昆虫作为解决蛋白质饲料来源的主攻方向。大麦虫的开发即是突出代表之一:一方面可以直接为人类提供蛋白,一方面作为蛋白饲利用。
大麦虫和蝗粉虫那养殖效益高
大麦虫比黄粉虫的体积大3-4倍,产量是黄粉虫的5倍,营养价值更是远远超出黄粉虫。大麦虫目前的饲养成本基本与黄粉虫相当,但是大麦虫的市场售价要比黄粉虫高出将近四倍。
蝗虫养殖技术
丁蜢就是蚂蚱,养殖如下:
1、场地选地:蚂蚱对于农业种植来说是一种害虫,所以养殖地应选在远离农作物以及水果种植的地段,并且阳光要比较充足、排水系统较好的沙壤,最后就是养殖场地应该要很安静,因为,蚂蚱很怕人和声音,如果比较闹它们就会逃跑甚至绝食。选好常地之后就要建立好养殖棚,棚高两米左右,并且将养殖棚进行消毒杀菌。
2、孵化管理:蚂蚱的孵化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温度的调控,首先我们要将刚采购进来的蚂蚱卵轻轻的放入养殖棚中,然后选择一处阳光最充足的地方将土整平,再将蚂蚱卵均匀的撒在上面,用细土掩盖,将棚内的温度控制在二十五到三十度左右,同时需要利用日光灯进行照明,因为每天至少要保证十二个小时的光照时长,一般十到十五天左右即可孵化成功。
3、幼虫管理:刚孵化出的幼虫是很脆弱的,而且适量也很小,我们可以在棚内放置一些新鲜的玉米、小麦以及嫩菜叶等,一般可以持续到它们第一次蜕皮。
养殖蝗虫赚钱吗
1、种苗费用:一亩田可养殖2万只左右蚂蚱,每只蚂蚱成本0.1元,总费用2000元左右。
2、建造费用:为防止蚂蚱逃跑,还需搭建大棚,搭建费用大概在300元左右。
3、人工费用:在前期养殖需投入较高养殖成本,大约在500元左右。
4、其余费用:饲料费用300元左右,水电、天敌防治费用500元左右,总成本3600元左右。
养蝗虫效益好吗
做什么都有风险,没有零风险的投资,蝗虫养殖是属于特色养殖,现在国内有规模养殖基地还不多。相对其他养殖来说,成本比较低,见效比较快。
如果是小规模的养殖,300个平米,首期投资3000--5000就差不多了,一年三茬,现在已经出现一年四茬甚至五茬的养殖户了,技术性要求比较低,只要把握好温度,湿度,最重要的是防蚂蚁之类的虫害和保证食料。可以说风险还是比较低的至于效益好不好,就要看你怎么具体做的怎么样了。
如果孵化的好,食料供应及时,没有虫灾之类的影响,第一年基本能收回成本吧,最主要的还是事在人为。
蝗虫人工养殖
40天左右,
蚂蚱养殖周期一般在40天左右,一年可以养4批。另外,蚂蚱的适宜发育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为85%-92%,土壤含水量15%-18%。低于14℃或高于40℃时,蚂蚱会逐渐停食死亡。
种卵孵化最低温度为17摄氏度,发育适宜温度介于26-32摄氏度之间,土壤含水量以 18-22%, 孵化率最高,整个卵块自开始孵化至孵化完成一般经过 50-60分钟,上午八时到下午一时孵化最多。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
蝗虫经济价值
1、蚂蚱在梦里通常表示内心深处任性、乖张的性情。
2、梦见蚂蚱,还和心不在焉、欠缺考虑、疏忽大意和逢迎讨好等含义相关。
3、梦见蚂蚱,也有可能在警告你不要冒险投机。如果做梦的人是医生,则尤其要小心居住地暴发传染病。
4、梦见大群的蚂蚱,不吉,预示你可能会得传染病,饮食生活要多加小心。
5、梦见大群蚂蚱飞过的地方很快看不见绿色,预示传染病会迅速蔓延,要小心做好预防措施。
6、梦见你杀死了蚂蚱,预示你不会被传染,自己能很好地预防疾病。
7、梦见捉蚂蚱,则表示你购买运好,近期也许能买到打折的物品。
8、梦见乌鸦吃蚂蚱,表示做梦人事业上会得到朋友帮助,或是会得到外部帮助消灭传染病。
9、梦见消灭了蚂蚱,传染病将被有效控制,生命财产无恙。
10、女人梦见蚂蚱,预示她将爱上心胸狭窄的人。
我国蝗虫养殖产业前景如何
金蝉,有很多俗名,我们这边称为,爬蚱,还有叫知了猴的,不管叫什么名字,大家明白是什么就可以(下面内容还是说金蝉,大家都能看得懂),近些年,经常听到大家说,金蝉数量少了,感觉没有以前多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的,而现在去夜市点个金蝉,一份要好几十块,而且还没有多少个,经济效益很大,所以有人提出了,人工养殖金蝉怎么样?关于此,给大家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首先说说金蝉为什么感觉变少了,主要有以下3点原因:
1、过度捕捉
以我们个人层面来说,还记得小时候捉金蝉是为了卖钱,记得当时是1毛钱2个,一晚上也能挣个十几块,到了第二天买零食吃,而现在大部分捉金蝉,不卖钱了,随着生活质量提高,大家也不缺这些小零花钱,怎么办?捉了自己吃,是一个美味。同时,由于金蝉具有高蛋白、高营养的性质,所以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食用金蝉(这要是放在以前,都不敢吃),一些餐厅到了夏天,主打金蝉这个菜,既然有了市场,那就好办了,去农村收购金蝉价格开始大幅度上涨,很多朋友到了夏天,全家出动捉金蝉,一晚上挣几十上百是正常的,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收益还不错,然后开始大量捕捉,另外现在捕捉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可气的是在树上绑胶带,一个也爬不上去,造成了严重的过度捕捉,数量自然的就越来越少了。
2、生存环境破坏
大家想一下,什么地方的金蝉比较多?是不是那种荒地、不经常走人、并且树多的地方金蝉比较多,这也许是他们比较好的生存环境,但是近些年来,农村的一些荒地,是不是逐渐被房子所代替,既然要住人,树木就被砍伐,金蝉的生存环境得到破坏,自然的数量就少了。举个例子,以前我经常去的几个捉金蝉的地方,很多那种上十年的树,很粗很高,不过都是别人的宅基地,这几年来,这些宅基地都被别人盖上了房子,以前捉金蝉的地方,我前几天看了下,已经很少了,只要有零星的几棵树在那,就会有好几个捉金蝉的邻居去,一些还没等爬到树上的金蝉,刚钻出洞口,就被捉走了。生产环境少了,自然的大家感觉到数量少了很多。
3、假象
假象是什么意思?其实金蝉还是有很多,只不过我们没有时间去捉了而已,举个简单的例子:小时候是没有电视、手机的,大家吃了晚饭,不可能去看电视、玩手机,大家吃了饭就一起去捉金蝉,能跑半个村子,所以感觉数量很多,而现在,当初的小伙伴们都已成家立业,有些在外面工作,没有时间再去捉金蝉了,条件不允许,所以感觉金蝉变少了,其实数量还是有很多,只不过,没有捉的人罢了。
以上3种原因,是个人的观点,另外,下面说说人工养殖是否可行:
人工养殖目前来看,建议要慎重,记得以前看过养殖金蝉的书籍,一般情况下,养殖金蝉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能成虫,而且一亩地的话,成虫量大概在150斤左右(不知道过了这几年,养殖技术有没有提高,产量有没有增加),假如有些朋友是种植树木的,可以考虑试试,如果说专门租一些地,来搞养殖金蝉,建议还是三思而后行,不是说养金蝉不行,只是觉得可能在技术上不是很完善吧,不过这只是个人观点,大家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具体的,还要大家各方面去考量。
关于金蝉数量减少以及人工养殖金蝉的事情,小帮手就先说这么多,如果你觉得哪些观点不对或者说有其他更好的看法,可以在下面评论中留言,大家一起来探讨
我国蝗虫养殖产业前景怎么样
蚂蚁有药用价值,不错的致富道路。
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