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水体常见问题,藻类净化水产养殖水体
水产养殖水体常见问题及解决
你好,我是晴格格,养殖水体的质量是影响养殖产量的重要因素,下面就让我来帮回答一下吧这个问题吧!
在水产养殖中,需要我们费心费力的事情非常多,也相比一般的养殖业更辛苦一些,水中藻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离不开磷元素,但是水体中磷含量非常之低。水中的磷通常都是+5价的,可成溶解或者悬浮的正磷酸盐形式存在,也可成溶解或者悬浮不溶解的有机磷化合物形式存在。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磷与氮一样,是生物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磷需要量比氮少,水体中缺磷现象往往比缺氮现象更为普遍。一方面,因为自然界中存在的含磷化合物溶解性和迁移能力比含氮化合物低得多,补给量及补给速率也比较小;另一方面,养殖水体要求呈微碱性,而在微碱性条件下通常是向水体中泼洒生石灰来实现。水体中泼洒生石灰后,水中的有效磷就会与生石灰中的钙离子结合,生成磷酸钙沉淀,使原有的磷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从而产生缺磷现象。
在食用饲养中,配合人工投饲适当进行施肥,也能大大提高池塘鱼产量。氮、磷是鱼塘中的主要营养元素。养殖水体中的氮、磷主要是通过施入无机肥和发酵的有机肥来补充的。六到九月鱼虾塘中的氮素成分是不易缺乏的。夏季水温较高,鱼虾摄食活跃,饲料中过多的蛋白质通过鱼体的代谢转化为氮,通过粪便排于水体中,此时水体中的氮是充足甚至是过量的。
由于早期饲料投喂少,水中氮、磷元素缺乏,水体一般偏瘦,必须施基肥,如用化肥碳铵和过磷酸钙。养殖多年的池塘,淤泥较多,池塘较肥,这样的池塘可以少施基肥。可以给水体施氨基酸肥如黄金液,以及含大量磷元素的肥,比如活肥。早施肥,使藻类繁殖起来,促进花白鲢早开口,促进生长。殖后期水体中有机质较多,水体一般较浓,会造成一种假肥的现象。这个时期应该补充水中的氮、磷元素,同时加菌种,如芽孢杆菌,进行调水、稳水。
磷元素在6-9月却很容易缺乏。有效磷在弱酸性条件下活跃较高,而养殖水体常要求呈弱碱性,且主要通过泼酒生石灰来实现。水体中的有效磷会和生石灰中的钙离子结合,生成磷酸钙沉淀,使原有的磷发挥不了作用,导致水体缺磷,因此,鱼虾池施用磷肥前5-7天不得施用生石灰。
以上就是养殖水体中缺乏有效磷的的原因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吧!祝大家养殖的水体都能够营养充足!
水产养殖水体污染
养虾对环保有影响。在养殖虾时投喂的饲料、肥料(尿素、磷酸钙、化学肥料等)都会对水质造成影响,还会促进水体中浮游动植物等虾类的“天然饵料”的生长,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病害,造成水质降低,这些水如果直接排到土壤或者水系中,都会造成污染。
水产养殖出现的问题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1.为了使养殖生物安全过冬,室外池塘应适当加深水位,温室养殖要做好加温和调节水质工作;同时提前加固,备好应急材料,防止雪灾对温室的损害;网箱养殖应减少操作、防止擦伤。
2.及时起捕水产品。养殖水产品都已进入捕捞期,养殖户要及时起捕,且随着春节的来临,进入成鱼上市旺季,拉网、运输会较频繁,养殖户要注意捕捞操作,防止鱼体受伤。
3.做好清整消毒工作。对已经全部起捕的养殖塘,要做好塘埂、堤坝、沟渠的清整修理;抓住晴好天气进行干塘清淤和曝晒,最大限度杀灭病原生物,为新的养殖打好基础。对于清塘之前不能排水的池塘,可以进行带水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25千克~150千克溶化后立即趁热全池均匀遍洒。
4.抓好常规鱼种放养。常规鱼种放养应选择健康鱼种,放养前做好消毒工作,有条件的还可做好免疫工作,放养过程要小心操作,避免机械损伤。
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海鲜消费国之一,随着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消费者对于海鲜需求也趋于多样化,选择面也越来越广,包括北极虾、三文鱼、银鳕鱼、帝王蟹、阿根廷红虾、格陵兰比目鱼等中高端进口海产品需求的增长日趋显著。
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
(一)创新性养殖模式。低密度、高效益。目前来说,养殖的高密度、低收益往往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在高密度的养殖作业中,鱼病虫害的发病率往往较高,收获的鱼类身体内往往残留有大量的农药等化学残留物,水质也会因此恶化。在今后的水产养殖中,必然会在低密度的养殖环境中进行自然养殖,尽量避免农药的使用及污染。
(二)创新性养殖方法。立体型、复合型养殖模式。水产养殖的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性养殖,会慢慢趋向于复合型和立体型养殖模式。
(三)创新性思想。改变养殖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改变营销策略。从业人员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性、单纯性的养殖作业,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养殖人员的养殖方向将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做到将生产重心转变到水产营销上来。
(四)创新养殖资本。养殖业的发展是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的。在国内水产养殖渐成规模的今日,应当紧抓机遇,创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走健康、环保的水产养殖路线,例如号召水产养殖低脂肪、高蛋白、高营养等特色养殖,真正做到特色养殖,提高养殖资本。
(五)创新性养殖品种。养殖业逐渐发展的今日,多品种的区域养殖将逐渐偏向于独一品种的特色化养殖,单一的养殖品种更加有利于形成强势品种,加强养殖业的地域独特性,拉大与周边养殖业的差异,在激烈的养殖产业竞争中加大自己的养殖优势和竞争力。
水产养殖的保护者
二氧化氯水产养殖药剂可用于治疗鱼、虾、蟹、甲鱼、蛙类等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对鲤、草、鳗、罗非鱼等的赤皮、烂腮、出血性败血病、肠炎、烂尾、水霉病等;虾类病毒病、黑鳃、白毛病、打印病等;蟹类烂腮、 水肿、肠炎、上岸症、颤抖等;甲鱼腐皮病、红、白底板病、出血病、穿孔病等;蛙类的皮肤病、眼病等病害具有独特功效,并能去除水中异味,改善水质,增加水体含氧量。
水产养殖水体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水产养殖当中,假如水质有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确实水产养殖很多地方水质都会有问题,他们面对这个水质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怎么去处理这个水质不行的问题?
分清楚具体问题。
作为水产养殖的我们,那么面对水质的问题应该如何去解决,首先我们要分清楚这个水质到底是什么问题。
是整体的水质有问题,还是我们在养殖过程当中水质出现问题呢?
这个是必须得分清楚的,假如我们分不清楚,那么就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针对于这个情况来看我们个人觉得,如果说面对于这一个问题来看,分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然后我们在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下一步的行动,讲解和处理的问题。
因为比如说我们整体水质不行,还是我们在养殖过程当中养殖使用了水质之后,才会产生不灵的影响,那么这种情况又需要有不同的情况去做。
总体的水质有问题。
比如说我们总体的水质出现问题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就非常麻烦。
比如说我们引用的水,使用的水在水质方面都是有问题的,有影响的,那么这个时候其实养殖是不太合适的,所以面对于这个问题来看,我们觉得。
假如我们当地的水质不适合养殖,那么这种情况怎么办?那只能够是停止养殖或者说不去,不在这里养殖,选择其他地方进行养殖。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水产养殖当中水质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也是要求非常高的一个问题。
一旦水质有问题,他就会影响到我们所养殖的产品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养殖多数都失败的问题。
养殖过程出现问题。
比如说养殖过程这个水质出现问题,那么这种情况我们要该怎么办呢?
这种情况就还好吧,比如说我们可以更换水体,把池塘里面的水放出去,然后再引进新的水体。
那这种情况就能够解除水质恶化的问题。基本上我们会定时的排放,引进这些水体,这样呢,能够保持水质的平衡。更加适合我们养殖的产品养殖和生长。
假如有的时候,放水的条件没有那么理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药物进行对这个水体的恶化进行降解。
使用药物来解除水体恶化的问题,当然这个使用药物的问题呢,是不可以长久的使用,因为水体水质一旦出现衰退的问题,那么这个情况就会导致于我们,即使是投入药物进行降解也很难降解这个水质恶化的问题。
所以使用药物来处理这个水体恶化,那么只能够使用一次两次,一直使用那肯定是不行的,这些税水质始终会失去平衡。
所以以上这两个大方面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就是我们养殖当中需要掌握的问题。
水产养殖水体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红水是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有害水质之一,它对水产养殖动物危害很大,如果不及时处理非常容易引起泛塘。引起水质变红的原因有很多。水中溶氧低,有机质含量高,轮虫过多,水质偏酸等等因素都能引起水色变红。在精养鱼池的养殖过程中,平时日常管理相当重要,合理的施肥,精心的管理,可以避免有害水质的产生。防止水色变红,应注意如下几点:
1.常巡池,多关注水色经常加注新水,当池塘水质过差时可适量换水。如水源条件不好,建议经常调节水质,平时多观察水色变化。正常水体一般早中晚有三种变化,早上水质比较淡,阳光出来后水体经过光和作用会越来越浓。如果一天中水色没有变化,长期看着是一种颜色,应进行水质改良。阳光好的天气可以使用“活力菌素”,阴天可用“藻力”进行快速改善水质。根据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产品进行水质的改良。
2.合理施肥施肥量的多少要根据水色和季节来决定,遵循少施多次的原则。一开始不知道投入多少量的时候,可少施肥,看水质多少天变淡,少加多减。高温季节调节到3~5天施一次肥为宜。
3.控制浮游动物的过量繁殖池边轮虫过多不可任其繁殖。浮游动物的天敌是花鲢,一旦花鲢吃不完就会大量繁殖,从而大量消耗池塘的藻类。当轮虫达到一定数量时,施肥所培养的藻类已经不够轮虫消耗,于是藻类越来越少。养殖的水体中70%的氧气来之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一旦藻类过少就会引起养殖水体缺氧,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死亡。
4.适量投喂,减少池中的有机质的含量过量的投食不断造成饵料的浪费,还很容易败坏水质,高温季节尤为明显。处理红水的方法有很多,通常是开增氧机,泼洒增氧、解毒的药物。常用的产品有百汇的“亚硝净”+“水质解毒保护剂”、“培水解毒降氨宁”等。
水产养殖水处理方法
汛期要做好防治工作就要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然后要做好水质处理的工作,要检测好水质的变化,做好杀菌消毒的工作,如果是有台风情况做的事就很多,毕竟这个很难预测,加紧养殖场的稳固,防止外界的污水流入雨水过后接下来就是检测水质的变化,处理好水质问题,使用冠菌龙生物反应器做水质处理还能向养殖塘释放益生菌。
水产养殖水源不足怎么办
这是由于总管的水压不够,不足以把大量的水送到每一个用水口。
造成这个现像的原因有几个,一个是用水太过集中。例如做饭的时间段。大家同时都用水,就出现了供不应求。
另一个可能就是整个管网的压力不够,水源紧张或者是有的部位出现了故障,破损。造成大量的水流失。
水产养殖水体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也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PH值是衡量水质的指标之一,通常来说,PH值在7.5-8.5之间是正常的。当然PH值一天当中也是有变化的,太阳出来之前,PH最低,下午3-4点PH值最高,波动0.5-1之间。
根据你的问题来看,你这边主要是想解决PH过高的问题,那么我先来了解一下PH过高会有什么危害:
1,过高的pH会腐蚀鱼类的鳃,造成鱼类呼吸障碍,长期易导致鳃发生组织病变。
2,水体pH过高,水体中氨氮以分子氨的形态存在的比例大幅增加,当pH超过9.0,分子氨的含量大于35%(水温大于25度时),极大地增加了氨氮的毒性,最终影响养殖动物生长。
既然PH过高有这么严重的危害,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呢?解决办法如下:
1,换水,对水源充足,水质条件好的池塘,可以通过换水的方式来降低养殖水体的pH。
2,控制藻类活动,可以选择硫酸铜等杀藻药物杀灭部分藻类或者使用聚合氯化铝等絮凝剂沉淀藻类,通过降低池塘藻类的丰度来降低光合作用对CO2的消耗,从而控制pH的升高。
3,使用微生物制剂,加速有机物的分解,通过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的CO2,提供更多的CO2来源,缓解CO2平衡体系的正向移动,减少OH-的产生,同时利用某些益生菌种类和藻类在营养上面的竞争关系,来抑制藻类活动,减少对CO2的消耗,降低pH。实际操作中可使用EM菌和红糖等营养物质一起使用,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来加速水体有机物的分解。
4,使用化学方法中和水体中的OH-,主要有醋酸(醋精)及柠檬酸,溶解后泼洒到养殖水体,利用酸直接中和水体中的OH-来降低水体的pH,这种方法多用于水体pH过高,急需处理的情况。
水产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
暴雨天气对水产养殖的危害与管理措施
暴雨,多发生在高温持续中突遇气候变化,常伴随大风和雷电,容易产生洪水、垮塌等自然灾害。对于水产养殖行业,在天气突变特别是暴雨降落的时候,水中溶解氧急速降低,鱼虾会出现缺氧浮头的现象。
暴雨极端天气容易造成昼夜和水体上下层温差大,水质变化快,水产养殖动物受环境变化影响应激反应加剧,免疫力下降,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这对水产养殖业危害特别大。
水中氧气的来源与消耗
天气突变造成水体溶解氧的变化,可从水中氧气的来源与消耗来分析:
水体溶解氧的来源:
水中溶解氧主要来源是依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1.空气的溶解;
2.水生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水体溶解氧的消耗:
1.养殖生物呼吸作用;
2.微生物耗养;
3.水中化学耗养;
4.水中氧气的逸出。
在精养池中,晴天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达到精养池的一昼夜溶解氧总吸入的90.3%,扩散溶入水中的仅占9.5%。
池水中消耗溶解氧最多的为晚上的浮游生物、细菌的呼吸作用和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可占到72.19%,鱼类耗氧占16.1%,上层过饱和逸出的约占10.4%,底泥耗氧约0.6%。
影响溶解氧变化的因素
养殖水体溶解氧的变化,主要受光线强度和气压两个方面的影响。
1.水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水生物的光合转换作用,其次才是对空气的溶氧。
天气突变常导致气温、光照、气压的突变。水温相对气温的恒定性较好,因此气温的突变并不是水中溶氧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光照的突变将严重影响水生物的光合转换过程,导致产氧量下降。
2.气压的降低,造成水体对氧的溶解度降低,导致水体缺氧。
3.在气压低的情况下,常可见水体底部污染物泛起,这就是所谓“泛塘现象。
“泛塘”现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气压对水体的影响力,“泛塘”的结果造成水底因缺氧而抑制的好氧菌重新得到获取氧气的机会,由此急剧消耗水体溶氧。
4.环境气压低对养殖动物体内的溶氧能力同样产生了负面作用,导致血液携氧量的降低,因此动物需要通过更多的呼吸来增加氧的摄入。
5.一般在气压低的时候比如下雨之前,尤其是夏季暴雨来临之前溶解氧非常低,还有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夜里要进行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也容易造成溶解氧偏低。
因此,天气突变时水体缺氧并且养殖动物很容易浮头和生病,其原因主要是光照和气压影响的结果,而这个影响主要通过降低产氧、降低溶氧、增加耗氧综合形成的。
水体富营养化或偏肥的影响
现在水产养殖的水体大多富营养化或偏肥,甚者还施用一定的肥料来促使水体生产力提高,如果过量施肥,任何季节任何时候都会造成一定的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导致溶解氧降低。
解决的方法是:水体容易富营养化的池塘应该多投放一些鲢鳙鱼等依靠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如果遭遇雷电大风暴雨天气,应尽量开启增氧机加氧。
暴雨前后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暴雨前,气压低、天气闷热,池塘溶解氧快速下降,容易导致养殖动物处于不适状态。
暴雨时,水温急剧下降,光照减弱,微生物出现大量死亡,藻菌相易转换,池塘的微生态结构发生急剧变化,从而养殖动物容易发生“应激”反应。
暴雨后,天气晴热,多数池塘蓝藻大量繁殖,加上死亡的微生物腐败,导致池塘水质变差,底层缺氧,养殖动物容易患病。
空气压强与气候温度的关系
压强与温度是成正比关系的,降雨时空气中气温下降,但水温下降的比较慢,此时空气中压强小于水中溶解氧的减少,阴雨天气影响日光的穿透,从而很难维持稳定的水温,同时连续阴天数日还会影响藻类繁衍,导致氧的损耗。
暴雨期间水产养殖的管理措施
1、暴雨前,应该加强巡塘,加固塘基及防逃设施,检查养殖器械和用电设施的安全等。
2、暴雨前中后都要开启增氧机,尽可能增加池塘溶解氧,减缓池塘微生物死亡,稳定水相,防止疫病大规模发生。可使用帮邦魔盒在线水质检测仪在手机软件上设置溶氧上下限,当停电,溶氧不正常时可以电话报警,让养殖户加快反应速度,减少损失。
3、暴雨期间,少投或不投饲料,以免增加池塘有机物耗氧量,同时增加鱼虾活动量,以摄食池塘微生物,从而减少池塘生物总耗氧量。
4、暴雨成灾的,在暴雨过后应及时做好灾后处理工作。如死鱼、病鱼,受暴风卷起的水草要立即捞出,并作无害化处理,防止腐烂污染水质,并估算死亡养殖动物的数量、重量,以供补放苗种参考。
5、灾害发生后,抓紧修复被洪水冲毁的塘坎和各种养殖设施,加固坝坎,及时清除池塘里过多的淤泥,迅速恢复生产能力。如对水浸泡的养殖设施如增氧机、水泵、投饵机等,应抓紧拆卸、烘干、冲洗并进行检修和维护,以便尽快恢复生产。
6、加强消毒工作。对有鱼虾池塘应尽量采用低刺激消毒剂,如使用活性碘、水产用二溴海因等泼洒消毒,可有效防止鱼体因擦伤所引起的体表溃疡、烂皮烂尾等继发性疾病。对无鱼虾池塘,将水尽快抽干,曝晒、清池,用生石灰150千克/亩,对池塘和周边进行消毒。
7、暴雨后,要调控好水质。有条件的可将浑水及时抽出,换注新水;对pH值在8.5以内的池塘,可泼洒生石灰调节养殖水体的pH值,改善水质。平均水深在1.5~2.0米的池塘,可每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10千克,化浆水后全池泼洒一次;对水质变清的池塘,可投放生物菌肥、复合肥料等,以保持池塘有足够的肥量让藻相和菌相平衡;对水质过浓,池底有机质含量过多的池塘,建议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比如酵之源,菌多多,弧克。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同时,必须开动增氧机,避免缺氧。
8、灾后及时补放苗种。对池塘逃鱼、应激死亡的鱼虾等情况进行观察、判断,以摸清存塘生物量,确定补放品种及数量。鱼种入池前应用2~3%的食盐水浸泡3~5分钟,以防病菌的传播。
9、加强灾后饲养管理工作,重点是投足饲料、施足肥料。饲料中要适当添加VC、免疫多糖、保肝健、免疫多肽进行投喂,提高鱼虾蟹抗应激能力;如果已经发生细菌性病害,则还需另外添加鱼用抗菌药物。
10、养殖池塘是养殖鱼类的生存环境,如何让经受洪涝灾害后的养殖池塘环境尽快稳定下来,为养殖鱼类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是水产养殖业者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对在洪涝灾害中受损的池埂,进行修复和加固;对损坏的进、排水系统要及时恢复其功能。彻底清除沉积在池塘中的淤泥、杂物和垃圾等,为养殖鱼类重建良好的生存空间。对养殖池塘的供水系统与供电设施进行检修,发现问题要立即修复;同时,对养殖用设备,如增氧机、抽水机、渔船和网具等要仔细地检修,对于已经损坏的养殖用设备要及时修理和重新配置。
鱼急性烂鳃病、鳃霉病、出血病等爆发性疾病预防:
11、连日下雨及阴天,水温又再次回落到28℃以下,正是“ 急性烂鳃病”的爆发条件之一,同时连续阴天,水体藻类死亡老化,消毒不及时,底质有机质过多时,又是鳃霉病和出血病的爆发高峰。尤其是草鱼、鲤鱼、观赏鱼感染鳃霉较为严重,爆发性死亡率高;而花白鲢、草鱼、鮰鱼等出血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因此,在此天气条件下,加强此类疾病的预防。主要是,在做好消毒、调水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鱼体体制的增强。增强鱼体免疫力及抵抗力在这时候显得尤为重要,龙昌杜仲叶提取物属于中草药绿色饲料添加剂,对于提高免疫力,尤其是强对流天气后的抵抗力,作用于鱼体虾蟹本身效果更为直接。
水产养殖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据农业部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906万吨,同比增长5.4%。其中,水产养殖产量4305万吨,增长7%。
近10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水产养殖大幅增长,养、捕比例由2002年的63:37提高到2011年的72:28。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和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比重均达到70%,已成为水产品养殖第一大国。进入2013年,随着国内市场消费趋于理性,高端水产消费走弱,以及资源环境的约束,水产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越来越迫切。
专家建议,在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良好态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突破强化水产品质量和减少污染排两个瓶颈。“可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不再盲目追求产量,而是寻找产量与质量的结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示范处处长高勇说。在近期举行的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2012年度试验项目总结会上,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和水产养殖工作者都非常关注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排放的问题来应对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提高产品质量,要从养殖方式和养殖技术的改进入手。”高勇说。为此,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正在推广合理放养、微孔增氧以及膨化饲料高效利用。他举例说,如果淡水水产养殖利用微孔增氧技术,相比传统的增氧技术,同等情况下可节约电费30%左右,如果采取微孔增氧、微生态制剂再加上膨化饲料几项技术综合起来,可以达到降低80%以上的排放量。此外,美国大豆出口协会联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与国内企业合作进行利用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源的养殖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从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缓解鱼粉供应紧张的状况来看,利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是未来养殖业的趋势。”高勇说。
我国是开展水产养殖最早的国家,目前技术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我国水产养殖科技支撑能力还较弱,不能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孙有恒说,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挖掘渔业生产潜力,提高渔业生产能力,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适应人们对优质水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是渔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水产养殖领域,特别要在遗传育种和饲料技术两个领域加强研发和技术推广及应用。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以散户养殖居多,水产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走规模化、现代化的道路。“中国水产养殖面临的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也是全世界水产养殖业面临的问题。从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趋紧的资源约束来看,规模化、效益化和标准化将是的水产养殖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全球水产项目负责人迈克尔·克里默认为,水产业要走规模化、现代化的道路,养殖户要更重视饲料、苗种的统一供应,统一防疫,而且市场将更重视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品牌。使用高品质的饲料将大大降低水产养殖的污染。他建议中国的水产养殖户在市场、水质、饲料、鱼种和渔场管理五方面入手,提高质量和效益。
水产养殖企业人士认为,在我国真正实现水产养殖的规模化、现代化,还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加大政策的扶持。据了解,目前我国农业促进规模化的政策还没有完全覆盖到水产养殖行业。业内人士建议,促进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应将良种补贴扩大到水产养殖领域,同时扩大农机具补贴在水产养殖中的补贴范围
养殖项目
养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