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河蚌养殖场,河蚌养殖场
河蚌的养殖技术
在大鱼缸里养河蚌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如果是种养了大量水草的鱼缸因已有栽种水草的底砂层,河蚌可以直接投入养护;裸缸养鱼则要在缸底铺上一层泥沙,供河蚌栖息,除此之外都能满足河蚌生活。以下是河蚌的生活习性,供参考:
河蚌的生活习性
河蚌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水体中,通常生活于水底泥沙中。自然状态下,河蚌只有身体的后端从泥沙中露出,进、出水管经常张开,以维持体内水流不息,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河蚌通常成片或成带地群集生活于浅水地带,喜流动、清洁的肥水。
河蚌一般适宜在中性或弱酸、弱碱性水中生活,但不同种类要求也不同。背角无齿蚌和褶纹冠蚌在pH值5~9之间均能生活;而三角帆蚌常需稳定于pH7~8的水中生活。河蚌对溶氧要求不高,低限约为3毫克/升。河蚌的干旱抵抗能力较强,一般埋入土中的河蚌,干旱半月左右不会死亡,但暴露在空气中,尤其夏季烈日曝晒下,几小时即会死亡。
河蚌的运动能力很弱,主要靠斧足在水底泥沙中缓慢犁行。运动时蚌体浅埋于泥沙中,伸出斧足向前插入泥沙,大量充血使斧足膨大并以粘液附于泥沙上,然后肌肉收缩牵引蚌体向前滑行数厘米。河蚌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少见,但阴天也常活动。
河蚌的食性较广,以淡水中浮游植物如硅藻类和裸藻类,浮游动物如轮虫和鞭毛虫为主,其他水生植物和甲壳类动物的腐败碎屑也能为食。
河蚌人工养殖
养殖河蚌时,可以采用吊养或者笼养的方法,其中吊养方法,是将河蚌用绳挂在一起,再将其放入到池水中,而笼养方法,是将河蚌放入到大小适宜的网笼中,并且每只河蚌都要触碰到笼子底部。
河蚌适宜生活在水质优良的环境中,养殖河蚌时,需要将其放入到无污染且富含丰富钙物质的池水中,可以在水中加入有机肥或者化肥,并且要保证池水的流动性,帮助河蚌获取食物,因为河蚌不能主动追逐食物。
河蚌的养殖方法
1、河蚌养殖时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m2以上。如面积太小,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蚌的生长。
2、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于1米或高于5米均不宜养殖。
3、水源充足,且无各种污染,有毒物质含量不得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4、一定速度的流水(每种流速不超过0.1米),对蚌的生长与珍珠的生长有利。生产实践证明,蚌育珠在有流水及其条件好的河、湖中,养殖一年可产珍珠5-8克/只,而静水水域中养殖3年才能产珠5-8克/只。
5、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为育珠蚌及其饵料生物提供能量能源。光照对珍珠的颜色及其光泽也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可增加水中的溶氧,又可促进水体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6、育珠水域土质以粘土最好,河土次之,黄土、砂泥土最差。池底要有适当淤泥。
7、PH值在7-8是最透宜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
8、溶氧一般夏季水体要大于5毫克/升,冬季要大于3毫克/升。
9、蚌水域透明度以30厘米较好。
10、蚌对水温的最适范围为18-28℃。
11、水体中无机盐的含量以钙离子最重要,因为钙是珍珠和珠蚌贝壳的主要成分。通常要求水中含钙量在10毫克/升以上,当水体中含钙量低时,可通过施生石灰来解决。
12、氮是一切藻类生长必须的营养之素。氨氮含量高说明水体比较肥,超过2毫克/升,说明水体污染较严重,对蚌的生长和成活有影响;当氨氮含量低于0.1毫克/升时,说明水质太瘦,不能满足天然饵料增殖的需要。
13、亚硝酸盐含量应在0.01-0.1毫克/升之间。含量超过0.1毫克/升就会出现蚌珠生长缓慢或死蚌现象。
14、养殖水域应无水生维管束植物,以防其与育珠蚌的饵料生物争夺营养。对于一些敌害生物如虾、蟹等也应及时清除。
河蚌的养殖技术视频教程
税法中陆养殖是指在内陆水域进行的各种水生动物的养殖。
包括:内陆水域的鱼、虾、蟹、贝类等水生动物的养殖;水产养殖场对各种内陆水域的水生动物幼苗的繁殖。
补贴标准:
2016年年初,农业部提出了关于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与规模种植一样,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将获大力支持。
多个省区也在8月份左右密集发布出台了各地的《2016年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其中,河北省规模肉羊场每个场补助资金为25万元-50万元,其他地区养殖场也都可申请30万元左右不等的补贴。
河蚌的养殖技术与管理
在大鱼缸里养河蚌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如果是种养了大量水草的鱼缸因已有栽种水草的底砂层,河蚌可以直接投入养护;裸缸养鱼则要在缸底铺上一层泥沙,供河蚌栖息,除此之外都能满足河蚌生活。以下是河蚌的生活习性,供参考:
河蚌的生活习性
河蚌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水体中,通常生活于水底泥沙中。自然状态下,河蚌只有身体的后端从泥沙中露出,进、出水管经常张开,以维持体内水流不息,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河蚌通常成片或成带地群集生活于浅水地带,喜流动、清洁的肥水。
河蚌一般适宜在中性或弱酸、弱碱性水中生活,但不同种类要求也不同。背角无齿蚌和褶纹冠蚌在pH值5~9之间均能生活;而三角帆蚌常需稳定于pH7~8的水中生活。河蚌对溶氧要求不高,低限约为3毫克/升。河蚌的干旱抵抗能力较强,一般埋入土中的河蚌,干旱半月左右不会死亡,但暴露在空气中,尤其夏季烈日曝晒下,几小时即会死亡。
河蚌的运动能力很弱,主要靠斧足在水底泥沙中缓慢犁行。运动时蚌体浅埋于泥沙中,伸出斧足向前插入泥沙,大量充血使斧足膨大并以粘液附于泥沙上,然后肌肉收缩牵引蚌体向前滑行数厘米。河蚌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少见,但阴天也常活动。
河蚌的食性较广,以淡水中浮游植物如硅藻类和裸藻类,浮游动物如轮虫和鞭毛虫为主,其他水生植物和甲壳类动物的腐败碎屑也能为食。
河蚌养殖条件
20~30度
1、河蚌养殖时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m2以上。如面积太小,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蚌的生长。
2、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于1米或高于5米均不宜养殖。
3、水源充足,且无各种污染,有毒物质含量不得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4、一定速度的流水(每种流速不超过0.1米),对蚌的生长与珍珠的生长有利。生产实践证明,蚌育珠在有流水及其条件好的河、湖中,养殖一年可产珍珠5-8克/只,而静水水域中养殖3年才能产珠5-8克/只。
5、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为育珠蚌及其饵料生物提供能量能源。光照对珍珠的颜色及其光泽也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可增加水中的溶氧,又可促进水体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6、育珠水域*质以粘*最好,河*次之,黄*、砂泥*最差。池底要有适当淤泥。
7、PH值在7-8是最透宜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
8、溶氧一般夏季水体要大于5毫克/升,冬季要大于3毫克/升。
9、蚌水域透明度以30厘米较好。
10、蚌对水温的最适范围为18-28℃。
11、水体中无机盐的含量以钙离子最重要,因为钙是珍珠和珠蚌贝壳的主要成分。通常要求水中含钙量在10毫克/升以上,当水体中含钙量低时,可通过施生石灰来解决。
12、氮是一切藻类生长必须的营养之素。氨氮含量高说明水体比较肥,超过2毫克/升,说明水体污染较严重,对蚌的生长和成活有影响;当氨氮含量低于0.1毫克/升时,说明水质太瘦,不能满足天然饵料增殖的需要。
13、亚硝酸盐含量应在0.01-0.1毫克/升之间。含量超过0.1毫克/升就会出现蚌珠生长缓慢或死蚌现象。
14、养殖水域应无水生维管束植物,以防其与育珠蚌的饵料生物争夺营养。对于一些敌害生物如虾、蟹等也应及时清除。
河蚌的养殖技术(河虾如何养)
河蚌在雨天时候上岸。3月的春雨一下,蛰伏泥塘的螺蛳爬了出来,慵懒的河蚌也悄悄挪上岸,一群群的河虾和昂刺鱼在水里穿梭。想捕捉河蚌可以在阴天下雨或者晚去捕捉容易点,但是也要注意安全。
河蚌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水体中,通常生活于水底泥沙中。自然状态下,河蚌只有身体的后端从泥沙中露出,进,出水管经常张开,以维持体内水流不息,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食用河蚌养殖技术
放水里经常换水,顺便给水里放些细砂,水可以随便用,但是烧开放凉的水最好别用!可以和龟养一起,里面就不用放泥,放些细砂就行了!记着隔两三天换一次水。河蚌是软体动物门蚌科(学名:Unionidae)的一类动物统称,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和北非的淡水湖泊、河流、池塘中。肉可食,也适作鱼类、禽类的饵料和家禽、家畜的饲料。有的地区用为淡水育珠蚌,用作育珠的主要为三角帆蚌及褶纹冠蚌。頭條萊垍
在一些地方称为蚌壳,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萊垍頭條
体后端的出入水管外露,水可流入流出外套腔,借以完成摄食、呼吸及排出粪便和代谢产物等机能,滤食水中的微小生物及有机质颗粒等。萊垍頭條
河蚌的养殖技术和方法
1、吊养
河蚌可以吊养。首先在养殖区域确定固定点,并在固定点上捆绑绳子,绳子长度和水深一致即可,然后将河蚌捆绑在绳子上,且每条绳子上的河蚌数量不宜超过八只,以免养殖过密,影响河蚌生长。
2、笼养
河蚌可以笼养。首先在养殖区域的水面上放置漂浮箱筏,然后将笼子和箱筏连接在一起,并投放在水中,再向笼子中放入河蚌,直到笼子底部被完全覆盖,最后让箱筏带动笼子在养殖场所漂动即可。
3、缸养
河蚌可以缸养。准备一个深度在五十厘米的鱼缸,并向底部铺上一层厚度在二十厘米的细沙,然后将河蚌放入其中,使其二分之一埋藏在细沙中即可。养殖过程中,还要为河蚌提供流水的环境,方便其觅食。
养驴
养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