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殖河蚬,河蚬养殖技术
河蚬养殖技术书
短暂的饲养是可以的,但是建议你给它提供它所需要的生存环境,主要包括:泥沙、流动的水、水中的微生物
河蚬养殖技术书电子版
能,在鱼缸里养河蚌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如果是种养了大量水草的鱼缸因已有栽种水草的底砂层,河蚌可以直接投入养护;裸缸养鱼则要在缸底铺上一层泥沙,供河蚌栖息。
河蚌一般适宜在中性或弱酸、弱碱性水中生活,但不同种类要求也不同。背角无齿蚌和褶纹冠蚌在ph值5~9之间均能生活;而三角帆蚌常需稳定于ph7~8的水中
河蚬养殖技术书图片
花蚬子水温15-18摄氏度。盐度0.3%。
水质也不宜过分肥沃。池的底质以砂土为宜。水深保持1米左右。每亩可放养河蚬种苗60~130千克。河蚬在池塘中不能不断繁殖,因此,第二年投放种苗可适当减少。河蚬种苗的规格为800~4000个/千克。
河蚬的生长率根据饲养条件而定,苗种平均重约0.11克,饲养1个半月可增重4倍,达0.45克;3个月可达0.91克;4~4.5个月可达2.25克;5~6月可达4克,7~7.5个月可达5.4克,体重相当于原苗种的50倍,这时即可采捕。
河蚬养殖基地
人有千面,蚬分三种。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蚬子分为黄蚬子、花蚬子、白蚬子三类,它们各具千秋,各有特色。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黄蚬子
黄蚬子,学名青柳蛤,产于黄海浅海处,外壳呈黄色,其肉也呈黄色,斧型的贝壳,暗黄色的斑纹。黄蚬子以丹东东港产的最富盛名,个头更大肉更肥美,味道也更鲜。
花蚬子
花蚬子是市场上常见的贝壳类海产品,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海区,它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广温、广盐、广分布),离水存活时间长,是一种适合人工高密度养殖的优良贝类,是中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
白蚬子
白蚬子是东港地区黄海滩涂上盛产的贝类,因壳较其它蚬子都白而得名,个头和板栗的大小不相上下,品质和声誉完全可以和黄蚬子、沙蚬子并驾齐驱。白蚬子味道独特,与黄蚬子鲜得浓艳和沙蚬子鲜得强烈相比,白蚬子温和委婉,更适合大众的口味。
水产养殖蚬子怎么养
水温15-18摄氏度。盐度0.3%。蚬子学名青柳蛤,产于黄海浅海处,外壳是黄色,肉也是黄色,斧型贝壳,有暗黄色的斑纹。蚬肉中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硒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含有微量的钴,营养价值极高。丹东东港附近海域养分充足,所以这里盛产蚬子,比其它地方的个头更大、肉更肥,味道更鲜美,营养更丰富。
河蚬人工养殖
又称河蚬、黄蚬、金蚬、扁螺、沙蜊等,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湖泊、江河中,天然资源丰富,它们穴居于水底泥土,以浮游生物为食料,生长快,繁殖能力强,是一种重要的小型淡水经济贝类,在我国的大、中、小湖泊内均有广泛的分布。除了天然的资源外,河蚬也适宜进行人工养殖。河蚬的养殖既适用于湖泊大、中型水面放流增殖,也适用于小型水面或者池塘投饲、投肥养殖,养殖河蚬成本低、产量高、易捕捞,可以当年放养当年收获,经济效益显著。
河蚬 繁殖
包裹在厚厚的壳里,木有脑子,只长着一条孤零零的腿儿(看起来像舌头的可伸缩物体其实是他的腿),蛤蜊给人一种很难有机会进行交配的感觉。然而每年仍有上百万蛤蜊宝宝出生,靠的都是运气。
在蛤蜊的一生里,他们要经历很多次变化才能长成我们熟知的样子。在青少年期,所有的蛤蜊都是少年,因为精子的个头更小而且生产精子比起卵子要节约相当多的资源。年轻的蛤蜊体内即没有储存卵子的空间,也没有制造卵子的资源。只有等他们进入成年,不需要将大部分能量用于成长的时候,变身为雌性蛤蜊才有了可能。
蛤蜊一般在水温较暖和的时候开始繁殖,根据不同的蛤蜊品种和不同的地理位置,繁殖季节通常发生在春、夏或秋季。当时机成熟时,少年蛤蜊会在海洋中释放精子,然后满怀希望的等这些精子遇到由年长的雌性蛤蜊产下的卵子。每个交配季节,海水中都会飘荡着几百万个蛤蜊的精子/卵子。受精卵一旦形成,就会迅速长成桑葚胚(因为外观长得像桑葚)。
一两天后,蛤蜊胚胎上就会长出纤毛,进一步变成可以在水中游动的担轮幼虫。接下来,小蛤蜊又长出了壳和腿儿,变成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面盘幼体。在这期间,蛤蜊的外型愈发接近成年蛤蜊,面盘幼体的一侧是直的,而另一侧则是圆的(配合蛤蜊壳的形状),并且长出两扇壳和一条多功能腿儿。待到壳变得坚硬起来,少年蛤蜊就沉降到海底,开始过上较为安定的生活。从出生到成为少年蛤蜊,大概要花上八天到两周的时间。
少年蛤蜊可以用自己的腿儿在海底的沙子上挖洞,或者进行小幅度的移动,或者作为吸管来进食。大多数蛤蜊都躺在沙底的窝里,只把腿儿伸出来吸水然后滤出浮游生物吃掉。偶尔需要在沙子表面活动时,蛤蜊的感光体可以侦测到捕食者的影子,进而帮助少年蛤蜊躲过灭顶之灾。少年蛤蜊一般会在海底过着平静的生活,直到下一个繁殖季的到来。
虽然每年繁殖季产生的蛤蜊受精卵中,只有约10%能顺利抵达青年期。不过如果一只蛤蜊足够精明(或者只是单纯的运气好)不被捕食者吃掉,也能活到30岁,长到10厘米,变成一只雌性蛤蜊。
河蚬子养殖技术
放养田的选择
养殖田要选择风浪平静、流速较快的内湾或浪小的外湾。海涂要平坦,退潮后露出时间在2-4小时左右,以中低潮区为宜。水深2-3米,海水较清,底质为沙泥混合,以沙为主(占70-95%);而碎壳、石砾、泥较少,底质变化很大的地区,不能作为放养殖田。过冬田的底质含泥量可稍多一些,含细沙多一些亦可。另外,放养田的附近,最好有淡水和下水道注入,但不要正选在河口。
放养田的整理
放养田的整理比较简单,田可大可小。选好田以后,用泥沙垫平洼地,并拣净石块等杂物,这样便完成了平整工作。如底质较硬,应进行翻土、耙松。放养田的周围,可以用芒草做一些田墩,作为标志,以便于管理、播种和采捕。在靠岸的一面,必要时可做堤坝(用芒草做),以免沙蚬子被风浪冲到岸上。
当堤坝附近堆积较多的沙蚬子时,应重移到低潮区放养。靠近港道或低潮区水道旁的放养田,苗种受风浪洪水的威胁较为严重,要在可能受到威胁的地方,筑堤坝加以防护。底质较硬或小潮汛海水涨不到的地区,最好在放养田四周围筑土坝,进行蓄水养殖。坝的规格, 一般下宽8-10尺,上宽4-5尺,高1.5-2尺。
河蚬怎么饲养
日常生活中在饲养观赏鱼过程中,特别是饲养原生缸的时候,很多朋友喜欢在鱼缸里面养上一到两只河蜆。河蜆是一种双壳体的软体动物,通过滤食水体中的有机物和藻类浮游动植物来存活,河蜆能出绿水,因为绿水中的主要成分是小球藻,这也是河蚬的天然食物之一。
沙蚬养殖技术
1、河蚬(沙蚬)在体外受精,卵发育成为面盘幼虫,在完成浮游生活阶段后,开始生长贝壳,并沉到池底,将壳体埋在池底淤泥中,只将吸管伸在水中进行呼吸,摄取饵料。
养河蚬的池塘,不能注入农药和化肥水,这最容易引起河蚬的死亡。
2、水质也不宜过分肥沃。池的底质以砂土为宜。水深保持1米左右。每亩可放养河蚬种苗60~130千克。河蚬在池塘中不能不断繁殖,因此,第二年投放种苗可适当减少。
河蚬种苗的规格为800~4000个/千克。
3、若从外地购买蚬种,可装入麻袋或草包中运输,为减少途中死亡,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也不要堆放得过厚。
在放养前,应先将池水排干,在日光下曝晒2~3周再注水。
在池塘中养殖时,应投喂豆粉、麦麸或米糠,也可施鸡粪或其它农家肥料。
4、河蚬的生长率根据饲养条件而定,苗种平均重约0.11克,饲养1个半月可增重4倍,达0.45克;3个月可达0.91克;4~4.5个月可达2.25克;5~6月可达4克,7~7.5个月可达5.4克,体重相当于原苗种的50倍,这时即可采捕。
5、起捕河蚬时,可采用带网的铁耙,捕起后再用铁筛分出大小,将较小的个体仍放回原池继续饲养。
河蚬也可与鲢、鳙、草鱼混养,但不能与青鱼、鲤鱼混养。
经过粉碎的河蚬是黄鳝的好饵料,小河蚬可直接投喂。扩展资料:经济价值:
1、河蚬养殖既适合于湖泊大、中型水面放流增殖,也适合于小型水面或者池塘投饲、投肥养殖。
养殖河蚬成本低、产量高,易捕捞,可以当年放养当年收获,经济效益显著河蚬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除鲜食外。
2、还可以加工成蚬干、罐头、冻蚬肉或腌制成咸蚬。
这不但在国内受到人们喜爱,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普遍受到人们喜爱。
3、提供出口的商品河规,一般壳长25~36毫米,壳高22~33毫米,壳宽16~28毫米。个体重4~7克,每公斤160~220只。河蚬亦可以作为农田肥料。施用碎蚬肉、碎砚壳,对酸性土壤有改良作用。药用价值:
1、近几年来,随着河蚬出口量的增加,河蚬价格不断提升。
日本,韩国每年向我国进口上万吨的鲜活河蚬,作醒酒,护肝药膳。
河蚬不但可以作为中药的药材,有开胃、通乳、明目、利尿、去湿毒、治肝病、麻疹退热、止咳化痰、解酒等功效,而且还是禽畜类和鱼类的天然饵料。
2、经过粉碎的蚬肉、蚬壳配入混合饲料,饲喂禽畜有促进生长繁殖的作用,可提高禽类产蛋率、畜类产乳率。
河蚬也可作为某些特种水产品的鲜活饵科,近几年来,随着鳖、鲤鱼、黄鳝、蟹养殖的发展,人们也开始重视河蚬的养殖。
河蚬养殖亩产
青厚中文学名:青鱼。
青鱼好养殖!
青鱼作为传统养殖品种,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几年青鱼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养殖青鱼前景较好。现将池塘主养青鱼高产技术介绍如下,应用该技术可以亩产青鱼1000公斤左右。
池塘条件池塘面积8~10亩,水质优良、无污染、注排水方便,池底淤泥20厘米以下。每个塘口配备3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1~2台。放养前干塘曝晒,用生石灰消毒(干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60~75公斤,带水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25~150公斤)。鱼种放养时,水位控制在1~1.2米。
鱼种放养投放无伤、无病、体格健壮、规格整齐的鱼种。每亩放养规格为200~250克的青鱼鱼种900~1100尾,搭配放养规格为200克的白鲢鱼种200尾,规格为250克的鳙鱼鱼种50尾,规格为50克的彭泽鲫鱼种50尾。鱼种放养前用盐水浸洗消毒3分钟。
饲养管理饲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要求适口、新鲜。一般鱼种放养初期投饲率为0.5%~1.5%,6~8月份为3%~6%,8月份以后为2%~3%。青鱼喜欢吃活螺蛳,在7~8月份青鱼摄食量较大的时候,收购一定量的鲜活螺蛳与混合颗粒饲料一起投喂,减少肠炎病发生几率。坚持早、中、晚巡塘,多巡细看,观察鱼摄食、生长情况。每半个月注入新水20厘米左右,掌握增氧机的开关时间,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水,以预防鱼病和调节水质。
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并重。鱼种放养后全池泼洒灭虫药物,以后每隔半个月左右,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0~20克化水全池泼洒,7~8月份预防青鱼肠炎病。
适时捕捞10月份以后,青鱼规格达1公斤以上,白鲢规格达1公斤,鳙鱼规格达1.5公斤,彭泽鲫规格达0.4公斤,可酌量捕捞上市。
青鱼的养殖成本要多少?
一般青鱼的养殖周期比较长,所以回收成本比较慢,因为青鱼苗长到2~3龄,体重才可达3~5公斤,所以整体来说,青鱼从放鱼苗到上市,至少需要2年时间才能卖到差不多的价钱。
据专业的青鱼养殖户介绍,第一年投放的青鱼苗,一年时间重约0.3斤,两年重约4斤,三年重约15斤左右,青鱼的体型越大价格越高。一般来说10斤左右的可以卖到10元/斤,20斤以上的可以卖到15元/斤左右。一般需要4年以上青鱼才有可能长到20斤以上,相比较其他鱼类来说青鱼的养殖周期较长,这样以来成本收回就比较慢,收益回报见效慢。
青鱼养殖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鱼塘建设
青鱼养殖的鱼塘选址是养殖的基础条件,我们不能随意选择养殖地。其实青鱼多鱼塘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饲料资源丰富即可。如果是老塘的话则只需要进行鱼塘清理即可;新塘则是要自行挖掘和修建,一般是根据养殖的规模而定。其次就是我们需要将排水口、注水口都安排好,同时用于养殖的基本生产设备都要配备齐全,还有就是增氧机、投喂饲料机械、药物等。
2、清塘消毒
不管是新塘还是老塘,在养殖前都需要将鱼塘进行清理和消毒。老塘需要将池塘的淤泥清理出来,然后用一百千克左右的生石灰进行消毒,在清塘的时候水深控制在三十厘米左右。新塘则只需要将池塘中的一些杂物清理出来,然后用七十五千克左右的生石灰来进行消毒即可。清塘完之后要将池水排出,然后注入新水,等到放苗的前七到十天,追施适量的有机肥培育肥水。
3、选苗放苗
我们在选择青鱼苗的时候一般会要求选择健壮的、没有病害、没有机械伤害的、抗病性强的优质的鱼苗。其次就是鱼苗的规格要整齐,这样方便养殖和管理。鱼苗在放养时首先要用药物进行浸洗,然后再进行试养,如果试养成功之后再将鱼苗放入池塘中养殖。放养时要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一定不能在阴雨天进行。青鱼养殖的放养密度在有增氧机的情况下,每亩能放养两千到三千尾。
4、投饵喂食
青鱼主要是以食用螺蛳喂主食,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肉食性鱼类。除了螺蛳以外,像蚌、蚬、蛤、虾和昆虫幼虫等都是青鱼的饲料。但在玉鱼苗期间,青鱼主要是以食用水中的浮游动物为食。在给青鱼喂食的时候,我们要根据青鱼的摄食情况、天气变化情况等来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的来喂食。在四到六月份的时候,每天的喂食次数为四次、七到九月每天的喂食次数为三次、十月份之后喂食次数为两次。
5、水质管理
在青鱼每次喂食之后,我们要及时的将剩余的饲料残渣清理出来,否则会污染水质。其次就是在晴天的中午、阴天的早晨以及连续降雨天气的半夜都需要将增氧机打开,否则水中的溶氧量会不足。然后就是我们要适时的进行换水,每次换水只换掉池塘总水量的三分之一。还有就是要合理的施肥,保证养殖池中水体的肥力,施肥主要是有有机肥为主,平时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化肥。最后就是可以使用养鱼专用的微生物调剂来调节水质,减少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养鸡
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