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带菜怎么养殖,裙带菜怎么养殖
裙带菜怎么养殖的
口感不太一样。
裙带菜
裙带菜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海藻。它与海带的不同之处在于带片深裂呈裙带状,故得名裙带菜。
裙带菜与海带一样,也是一种大型的褐藻。裙带菜的藻体呈褐色,长约2 m。裙带菜的幼体与海带的幼体很相似,但长大以后的外形则与海带具有明显的区别。
裙带菜的外形像一把大的破葵扇,也很像裙带,所以把它叫做裙带菜。裙带菜的藻体可以分为叶状体、柄以及根状物三部分。裙带菜的柄呈扁圆柱状,两侧相对生长出形状像木耳的东西。这是裙带菜的孢子叶,是专门产生孢子囊的地方,孢子囊内生有孢子。
裙带菜的叶状体有明显的中肋,边缘呈羽状分裂。裙带菜能够忍受较高的水温,因而在有暖流的海水中生长得很好。
通常认为比较厚实,颜色比较暗的是海带,比较薄,颜色比较绿,不是很平整,有点乱乱的感觉是裙带哈哈,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还是认不错的,海带,裙带菜的泡水后的颜色、形态不一样的。
海带
海带也是我国人民喜爱的食用海藻。海带为带状体,分为固着器、柄和带片三部分。固着器呈分枝的根状,它在大海中起固着植物体的作用。柄没有分枝,圆柱形或扁平,起连接固着器和带片的作用。带片生长于柄的顶端,不分裂,没有中脉,呈扁平带状,通常是我们经常食用的海带。
昆布
分叶片、柄部、固着器、固着器假根状。假根两叉式分支,柄部圆柱状,近叶片部渐扁平,叶片两侧羽状或复羽状分支,中部稍厚,居间生长,长1-12cm,粗3-7mm,粗锯齿叶缘。游动孢子生于叶片两面。有明显的不等世代交替。生长于温带海洋中。中国浙江、福建沿海有分布。供食用和药用。
裙带菜有人工养殖的吗
裙带菜褐藻门,褐子纲、海带目、翅藻科、裙带菜属。属海藻类的植物,叶绿呈羽状裂片,叶片较海带薄,外形像大破葵扇,也像裙带,故取其名。裙带菜在我国宋代的《本草》上称菜莙荙,音变成裙带菜。分淡干、咸干两种。裙带菜是褐藻植物海带科的海草,誉为海中蔬菜。除自然繁殖,已开始人工养殖。旅顺自然生长的裙带菜,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品质最佳,精选的裙带菜其营养可以和螺旋藻媲美,被日本称其为“天然螺旋藻”。
裙带菜长什么样
裙带菜(Undariapinnatifida)亦称“海芥菜”、“裙带”。褐藻纲,翅藻科。藻体褐绿色,叶高1-2m,宽50-100cm。分叶片、柄部、固着器。叶似芭蕉,中肋明显,边缘羽状分裂。柄扁圆柱形,成熟时柄边缘形成许多木耳状重叠皱折的孢子叶,上生孢子囊。有粘液腺。假根叉状分支。有明显的不等世代交替。生于温暖海洋中。中国北方沿海及浙江嵊泗均有分布。北方沿海已大规模栽培。供食用及作为工业原料。
裙带菜的孢子体黄褐色,外形很像破的芭蕉叶扇,高1—2m,宽50-100mm,明显地分化为固着器、柄及叶片三部分。固着器为叉状分枝的假根组成,假根的末端略粗大,以固着在岩礁上,柄稍长,扁圆形,中间略隆起,叶片的中部有柄部伸长而来的中肋,两侧形成羽状裂片。叶面上有许多黑色小斑点,为粘液腺细胞向表层处的开口。
内部构造与海带很相似,在成长的孢子体柄部两侧,形成木耳状重叠褶皱的孢子叶,成熟时,在孢子叶上形成孢子囊。裙带菜的生活史与海带很相似,也是世代交替的,但孢子体生长的时间较海带短,接近一年(海带生长接近二年),而配子体的生长时间较海带为长,约1个月(海带配子体生长一般只有两个星期)。
裙带菜 养殖
买来的裙带菜不需要开水里泡泡,裙带菜是一种多年生大型褐藻,颜色为褐色,长度在两米左右,外形与芭蕉叶较为相似,常生长在低潮线以下三米左右的岩石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山东、福建、辽宁等地,养殖裙带菜时,要将其捆绑在苗绳上,然后将苗绳放在海水中即可。
裙带菜养殖基地在哪里
分区域,我们沿海很多卖的。一般大型超市基本都有卖裙带菜的。裙带菜为温带性海藻,它能耐受较高的水温,自然生长的裙带菜主要分布在浙江省的舟山群岛与嵊泗岛,而现在青岛和大连地区也有裙带菜的分布。萊垍頭條
裙带菜生长于低潮线以下1-4米深处的岩石上,分布于山东、福建浙江、辽宁等沿海地区。食药两用,以食为主。夏、秋季皆可采食鲜品或晒干备用。除了自然繁殖,也已经开始人工养殖。旅顺自然生长的裙带菜,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品质最佳,精选的裙带菜其营养可以和螺旋藻媲美,被日本称为“天然螺旋藻”。萊垍頭條
裙带菜养殖和野生的区别
品种不一样还有口感也是很不一样的。
龙须菜是一种野生的名菜,很多人都喜欢吃,它是百合科、天门冬属的植物,是一种多年生的藤状攀援植物。它的名字很多,除了叫做龙须菜之外,还叫做线菜、发菜、海菜、瓜苗、江离等,不同的地区叫法不同。龙须菜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嫩茎的样子很像是龙须一样。它高可达1米左右,根部比较的细长,叶子形状为窄条形,花朵颜色为黄绿色。 它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可以食用,最平常的吃法是凉拌龙须菜,口感非常好。
”海带的口感一般比较爽脆,有韧劲,嚼碎后软糯口感,需要烹制的时间长,所以常用来炖菜或烧汤吃。而裙带菜会比海带好吃许多,入口则绵密细腻,口感上比海带要更柔嫩一些,会带有一些鲜甜味,所以常用沸水焯烫后做凉拌菜吃。
裙带菜怎么养殖的好
牡蛎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主要饵料,裙带菜生长以光、肥、水流为基本条件。牡蛎的排泄物为裙带菜提供相当数量的氮肥,促进了裙带菜的生长。同时,牡蛎对水中的颗粒物质有滤除作用,可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裙带菜的光合作用和生长。裙带菜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牡蛎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这样的生理机能,使二者在同一环境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生长。两种养殖品种间的生态功能互补,不仅有利于提高养殖品种的产量,更有助于养护、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域生态平衡,达到养殖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同时,贝藻的生态间养也有助于提升水产品质量,满足人们对食物质量安全的需要。
养殖海区选择
应选择水域开阔、潮流通畅、风浪较小、饵料丰富的海区,水深为10m~30m,流速在0.17m/s~1m/s之间,盐度应保持在25~32,底质以平坦的泥质或泥沙质为佳。养殖区周边没有工业废水、农业或生活污水的排放,水质符合NY5362-2010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
养殖模式及主要技术
结合乳山市海域情况和养殖实际操作,养殖区面积按照3.5:3:3.5(牡蛎:裙带菜:牡蛎)的比例划分,以此开展浅海大规模生态区间养殖。
(一)养殖设施结构和设置
牡蛎和裙带菜均采用筏式挂养,筏架的结构基本相似,主体部分有浮绠、浮漂、橛缆、木橛、浮球绑绳、吊绳,牡蛎养殖还需要有网笼,裙带菜养殖还需要有苗绳和坠石。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的材料。
每个生产作业区一般不超过2000亩,作业区之间应保留大于60m的航道。牡蛎养殖筏架的设置要求筏向与流向垂直,每台筏架有效长度以100m以下为宜,筏间距≥12m,网笼间距1m~1.5m。裙带菜养殖筏架的设置根据海流速度及方向确定,若海流流速快,则横流设筏,若流速较慢,则顺流设筏,每台筏架有效长度小于100m,筏间距6m~8m,苗绳间距0.6m~1m。
筏架的固定需要在其两端打橛,打入土层约3m~4m深,橛绳绑在橛下端二分之一处。筏架的设置应在高潮时也能够保持较为松弛的状态为好,且能够随风浪有一定的浮动幅度。绑缚浮球的绳扣要结紧结死,绳索与筏绠的衔接处要绑紧。吊绳绑缚到筏绠上要绑紧,不能使其左右滑动,防止牡蛎养殖笼或裙带菜苗绳相互绞缠磨损。
(二)养成技术及管理
1.牡蛎养成技术及管理
牡蛎采用筏式笼养(育肥)的方式,将牡蛎苗装入网笼里,挂于筏架垂于水中养殖,养殖周期为每年9月中下旬至次年5月。
(1)放苗方法
选 择 个 体 大 小 接 近 商 品 规 格(5cm~7cm),但由于饵料不足等原因,肥满度较低的牡蛎作为秋蛎苗种。9月中下旬,在沿岸开阔处将牡蛎苗分装至网笼内,每个网笼7层~10层,根据规格大小每层放置20个~30个左右个体为宜,还应结合养殖海区的饵料丰度以及筏架的支持量而定。苗种分装完毕后将网笼装船,挂于海区的筏架上,每台筏架可吊挂70个~100个网笼,网笼间距为1m~1.5m,养殖水层为1m左右。
(2)日常管理
每隔3天~5天到海上巡查,检查浮筏、浮子、吊绳和网笼的牢固程度,确保每台筏架松紧一致,保证生产安全,各个养殖笼保持在同一水层。随着笼内牡蛎的生长及时补加浮子,避免网笼过重造成设施下沉。注意观察天气变化,强风来临前,应注意筏子的浮力不要过大,可采取减漂、压石等办法对筏架进行防护;强风过后,要及时检查,修整受损的设施。在高温期及附着生物大量附着的季节,应适当调至深水层。笼养时间超过4个月,网笼附着的杂藻、淤泥等影响到笼内水交换或牡蛎个体增大后生长空间受限时,如不能及时出售,应进行分笼操作,不同规格的牡蛎装笼挂于对应的海区继续养殖,同时在分笼过程中注意清除各种附着生物以及肉食性腹足类、甲壳类等敌害生物。
(3)收获
待牡蛎出肉率≥15%时即可收获。收获可从12月持续至次年5月,可结合当地市场实际情况,均衡上市,增加收入。
2.裙带菜养成技术及管理
裙带菜采用养殖绳水平挂养方式,将苗绳连接于相邻的两台筏架之间,使苗绳平挂于水中进行养殖,养殖周期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
(1)挂苗方法
在10月份购买规格约为1cm附着在细苗绳上的苗种,将细苗绳剪成2cm左右的小段,然后用订书机每隔0.4m将苗种订在粗苗绳上。订苗时要防止阳光曝晒,以防藻体脱水。把订好苗种的粗苗绳和浮绠上的吊绳连结好,苗绳吊挂间距为0.6m~1m,平挂水层为1.2m左右。
(2)日常管理
每隔3天~5天到海上巡查,检查筏架和苗绳的牢固程度,确保每台筏架松紧一致,保证生产安全,藻体受光均匀。及时清除藻体表面的藤壶、杂藻等敌害生物以及筏架、苗绳等上面的杂藻,以免影响裙带菜的生长。由于养殖海区风浪冲击或者夹苗不牢等原因,不时有裙带菜脱落,故在挂苗后需经常检查,适时补苗;随着藻体的不断生长增重,筏架负荷量增加,应及时补加浮子;当藻体长到0.6m~0.8m时,将苗绳水层由初挂的1.2m提到0.5m。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筏架要保持筏距、浮球均匀,及时整理绞缠苗绳。
裙带菜怎么生长
海带、裙带菜等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 分化,它们的固着部分像根,其他部分形状像叶,但它们不具备根和叶的结构,还不是真正的根和茎。
藻体明显的区分为固着器、柄部和叶片。叶状体扁平,中部有明显隆起的中肋,两侧渐薄柔软,形成多数羽状裂片,或呈大小不齐的缺刻,但无锯齿。固着器假根状,柄部粗短圆柱形,柄上部为宽大长带状的叶片。在叶片的中央有两条平行的浅沟,中间为中带部,厚2-5毫米,中带部两缘较薄有波状皱褶。像根的部分只是起到固着作用的根状物,象叶的部分叫叶状体。
裙带菜养殖技术
裙带菜人工苗种培育有两种方法,一是低温育苗,另一种是常温育苗。低温育苗是采用低温培育海带育苗的方法来培育裙带幼苗,实行孢子体渡度,此方法设备投入多,成本高,操作复杂,一般不再采用。而常温育苗则简便易行。仅有育苗室、海水沉淀池,过滤池,附着器等在常温下进行即可。
苗帘 苗帘即育苗器,通常用红棕绳或维尼纶绳编织而成。红棕绳的规格质量要求、处理方法、苗帘的编织方法等均与海带夏苗帘基本相同。维尼纶苗帘,又分涂刷环氧树脂的硬帘和不涂环氧树脂的软帘两种,以硬帘育苗效果好。软帘和硬帘用直径3~5毫米的白色维尼纶绳编织而成。每帘为50道绳,净长62米(这里介绍的是苗帘的一种规格,实际上应根据育苗池的长宽情况而定)。苗帘编成后,暂绷在木框上,先均匀涂刷上1层环氧树脂(以无毒的“191”为好),待完全干燥呈硬板状后,再从木框上拆下,以防硬帘的扭曲不平。使用前再用过滤海水浸泡1天即可。
育苗池和沉淀池 育苗池以水泥池较好。每池的水容量不应小于20立方米,水深为1.3~2米。沉淀池要能进行黑暗沉淀,其容量至少要与育苗池总水量相等。
种菜的选择处理和采孢子 在浮筏上养殖的裙带菜,其繁殖期可延续到7月中旬,海底生长的裙带菜可延续到8月上旬。人工育苗以7月中、下旬适当地晚些采孢子较好。采孢前,按1个苗帘准备1个孢子叶的用量,将孢子叶肥大、色深褐、没有大量放散过孢子的裙带菜选用种菜,然后切除假根和叶片,只留下孢子叶,先用自然海水洗刷2~3次,洗掉淤泥和附着生物。再用过滤海水冲洗1次后,即可进行阴干刺激采孢子。当滴水镜检游孢子数达到每个低倍(100倍)视野中有20个左右时,即可停止刺激,进行孢子放散附着工作。阴干刺激好的孢子叶,要放入水温在23℃以下的海水中,促使孢子放散,若超过23℃时,应添加制冷海水或加冰袋降温。一般经过0.5~1小时的放散,即可达到每个低倍视野50个左右的游孢子。这时可用纱布将孢子水过滤到已铺好苗帘的水池中,进行孢子的附着。附着器用红棕绳苗帘,每池铺6~8层,维尼纶苗帘铺8~10层。在23℃以下的海水中,游孢子的游动时间一般不超过1小时,即可附着,2小时后即可检查孢子的附着量。当附着量达到每个低倍视野100个以上时,即可将孢子水放掉,注入新鲜海水,结束采孢子工作。为了抵御杂藻的附着危害,孢子的附着量也可达到每个低倍视野200个左右。
幼苗培育 即采孢子后的10~15天培育。条件是光照强度1500~2000勒克斯,附着后第3天开始施肥,氮肥用量为2ppm,磷肥用量为0.2ppm,育苗水要用黑暗沉淀7天以上的过滤海水。在常温条件下,每3天换水1次,每次换1/3。
配子体高温度夏阶段的培育条件要求是:光照强度500勒克斯左右。水温不宜超过29℃,否则应采取降温措施。日温差变化也不宜超过1℃。氮肥和磷肥用量均同前一阶段。10~15天换水1次,每次换1/3~1/2。换水前后的温差不宜超过0.5℃。最好能保持在pH值8.0~8.3。配子体性成熟和幼孢子体培育阶段,即从自然水温下降到23℃并不再回升时开始,直到出池下海前的阶段。
养鸡
养鸡